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州瓮安特产糯米粑 贵州安龙县特产糯米粑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州瓮安特产糯米粑 贵州安龙县特产糯米粑更新时间:2024-04-05 15:07:25

一. 贵州省 贵阳 云岩区 糕粑藕粉

原料:

糕粑1块约150克,藕粉100克,熟芝麻、枯饼、瓜片、桃仁、绿果脯、白糖、玫瑰糖等适量。

制作方法:

熬。用大米经淘洗、浸泡、滤水,用石磨子磨成粉,用箩筛去掉粗颗粒,将细米粉洒入少许冷水拌匀,成湿润、松散的米糕,用厚2厘米、直径7厘米的木质腰鼓形小蒸甑放入-的烧有沸水的铝锅中,直置于壶口蒸2--3分钟熟后即制成糕粑。取一大碗放入干藕粉,用少许冷水调湿,再烧沸水边冲边熬至半透明的糊状,放入白糖、玫瑰糖调好甜香味,放一块糕粑,再撒上熟芝麻和切碎的枯饼,瓜片、桃仁、果脯即成。

风味特色:

糕粑洁白,藕粉透明,口味甜香、细滑爽口。原名为糕粑稀饭,为贵阳传统名小吃。

技术要领:

拌糕粉时水不宜洒过多,松散、湿润即可,要选用优质大米。

二. 湖南省 怀化 辰溪 灌肠粑

灌肠粑是由猪血拌糯米或小米,加食盐佐料,灌入猪大肠内,然后煮熟、炕干,色泽乌红,食用时,蒸熟切片,味道香浓,且软又糯,为老人小孩最佳菜食。

三. 贵州省 贵阳 云岩区 洋芋粑

在贵州地区,都把土豆称呼为洋芋,洋芋的学名叫马铃薯,俗称土豆。中医认为土豆性平,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疼、习惯性便秘、皮肤湿疹等症。

将洋芋洗净、煮熟、剥皮、捣呈泥状,加入适量面粉制成糊,放在勺中浸泡在油锅里炸至焦黄、定型,取出后即成一圆勺状,边上较薄,中间稍厚,上面撒上椒盐和辣椒面,吃起来清香可口、微辣、兼有花椒的香味。这就是贵州街头巷尾常见的小吃摊上的洋芋粑。

洋芋粑粑的制作方法:

配料:土豆,葱花,糯米粉,盐,鸡精,油

第一步,准备材料,葱切成花一旁备用,将煮熟的土豆用勺压成泥,糯米粉准备

第二步,土豆泥和糯米粉加少许水揉面一样的揉匀了、加入葱花、盐、鸡精再揉

第三步,平锅里放少许油,将捏成饼型的土豆饼放入锅中烙,需用小火,否则很容易焦。

最后就是更具个人的口味,自行搭配调料品了。

四. 云南省 大理 南涧县 南涧粑肉饵丝

来到南涧,一定要来一碗香喷喷的粑肉饵丝。说起南涧的粑肉饵丝,精华当数那碗香浓的汤了。

首先将猪肉(猪后腿、猪肘子、猪肚皮上的三鲜肉)放在炭火上把外表烧成焦黄,再用温水刮洗干净,放入锅里用大火将水煮沸,打去浮沫,加入草果、生姜,然后用微火慢慢炖扒,放入精盐,熬上一晚上。

店家把用精选大米制成的饵丝烫熟后,浇上熬好的汤汁,再放上葱花、麻油、辣椒等作料,盖上“粑肉”帽子,便制成了一碗色鲜味正、清淡适中、不油不腻、香气四溢的粑肉饵丝。在南涧县城的小食店都有粑肉饵丝卖,但是一般只卖早点。要吃到香浓的粑肉饵丝,要早起哦。

信息来源:大理州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五. 安徽省 安庆 桐城 桐城菜心粑

是桐城市风味独特的传统早点,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美名远播。当时古城居民最喜爱的早点就是一碗清茶,一碟光洁晶莹的菜心粑。县城街道两旁到处开设有经营菜心粑的早点店和茶社,生意十分兴隆。桐城菜心粑的制做极为讲究,用七成籼米、三成糯米,在温水中浸泡半日,捞起沥干,再用碓春成粉,选嫩绿白菜心,微煮揉成泥状,剔除菜茎,再掺以猪油、白糖作为粑馅。蒸熟后,外形如琢玉,内心如悲翠,柔而不粘,甜而不腻。

六. 贵州省 黔南州 瓮安县 瓮安松花皮蛋

松花皮蛋,它是用新鲜鸭蛋加工腌制而成的一种生吃食品,因为它经过腌制加工使蛋清和蛋黄凝固静皮,剥开不粘蛋壳,且富有弹性,所以简称为“皮蛋”,成熟的松花皮蛋横切或竖切,切开后呈五颜六色,层次清晰,所以松花皮蛋也称为“彩蛋”。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料的作用,使原来的生鸭蛋发生了色彩上的变化,因而它又称“变蛋”。

瓮安从什么时候开始生产松花皮蛋的历史也不可考,据有关资料和(瓮安县志)记载最早源于猴场,就是今天的草塘镇。很早很早以前这里的老百姓就用鸭蛋腌制咸蛋和松花皮蛋,由于这里商业发达,市场繁荣,他们便将腌制的咸蛋和松花皮蛋拿到市场上去销售,很快,松花皮蛋赢得了市场。到了本世纪初,草塘商贸不断繁荣,成为贵州省有名的物资集贸大市场和重镇之一。这里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商贾,他们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物资,进一步促进了草塘镇商业的快速发展。松花皮蛋不仅在当地销售,而且还远销省内外。松花皮蛋由小本经营、零星加工逐步变成了较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出现了许多松花皮蛋生产加工的专业户。谭明生就是其中的知名人士。

谭明生出生于松花皮蛋世家,从小受到熏染,得到真传,学得一手加工制作松花皮蛋的精湛独特技艺。他在前人基础上不断实践、探索、研究、改革创新,使其松花皮蛋的制作加工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他家生产的松花皮蛋质量好,色香味俱佳,很有特色.销往湖南、湖北、广西、广东、云南诸省,名声越来越大,久而久之,人们便送了他一个“谭皮蛋”的雅称,如今,谭皮蛋虽然早已不在人世,但是“谭皮蛋”的名声经久不衰,他的后人继承他的事业继续把松花皮蛋的技术发扬光大。

谭明生作为瓮安县草塘镇加工松花皮蛋的继承和创新者,带动了瓮安县长期以来“松花皮蛋”加工业的发展。60年代初,国家商业、供销部门正式接管进行大规模批量生产,推动了瓮安经济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瓮安松花皮蛋的生产飞速发展,改革开放给这里的人民带来了福音,不少人家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仅生产松花皮蛋就走上了富裕之路,他们成了万元户、十万元户、几十万元乃至百万元户。产生了许多客商和人们羡慕的“杜皮蛋”、“刘皮蛋”、“张皮蛋”、“陈皮蛋”。目前,瓮安生产松花皮蛋的个体户就上百家,年产松花皮蛋2000万个。

瓮安松花皮蛋在生产技术上,由于前人的创造和后人的创新,使其生产加工有着独特的技艺。一般生产加工皮蛋,用料液浸泡,瓮安生产加工松花皮蛋采用料灰涂包。从季节上看春季最宜,鸭蛋虽不饱满,有空头,但腌制的皮蛋易渗油,品质好,味道鲜美。加工皮蛋,先要选蛋,个要大、无流清、无裂缝、无变质、无石壳蛋。所需料灰由土碱、黄泥土、松针灰、食盐、石灰、苦丁茶加水摔制成糨糊状。土碱用 荞杆灰、桐子壳灰、草木灰稀释沉淀熬制而成。料灰的性能是否适当,可把鲜鸭蛋的蛋清滴在料灰上试验,如果滴下经过15分钟左右蛋清凝固,说明料灰配制合适。配料的比例也要因时令而定,随季节的变化增减。各种配料都有其不同的作用。土碱、石灰能产生使蛋清凝固作用,其昧不像用纯碱那样辛辣,黄泥土主要起粘合作用,松针灰能使凝固的蛋白上呈现不同的松针图案花纹,产生工艺感,还能增加一定香味、料灰配制好后,将精选的鸭蛋放人有料灰浆的大锅或池中,用木质锅铲轻轻翻动,注意不让鸭蛋破损,拌匀后,倒入空缸内,密封存放。出缸及存放亦因时令而异,春秋两季在1月左右出缸,存放在半年左右,炎热夏天20天出缸,存放在3个月内。

成熟的“松花皮蛋”,剥壳不粘壳,蛋白有弹性,无色透明,光洁晶莹,呈玻璃状,表面松花栩栩如生,形成不同形状的自然造型,艺术景观跃然蛋上。剥出的每个松花皮蛋便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作品。横坚对切开的松花皮蛋,蛋黄分三层,外层呈金黄色,中层呈绿褐色,中心呈桔黄色,若存放时问稍长,蛋黄外层呈淡黄色,中层变为墨绿色,内层变为金黄色,人们称这种蛋黄的皮蛋为“糖心皮蛋”。外出旅游带上几个洗净料灰的皮蛋,疲劳时,剥它两个慢慢品尝,定能疲劳顿消,解暑解乏。

瓮安松花皮蛋清香淡雅,凉爽回甜,是人们生活中调味的美味食品,家用或宴会都有它的一席之地。松花皮蛋在宴席上的造型很多,据笔者所知的就有“一心如月”、“桃花潭水”、“青青杨柳”、“国色天香”、“香气满乾坤”、 “莲花盛开”等十多种。“莲花盛开”这道凉菜,其制作过程是将四个松花皮蛋横着开破,雕成莲花状,在盘底铺上一张与盘底略小的青菜叶子,再放上几棵长葱。长葱上摆上用松花皮蛋雕成的八朵莲花,四周插上芜荽,莲花上均匀地撒上葱花、蒜泥、胡椒、酸醋、辣椒、酱油等佐料就可以食用了。

七. 湖南省 永州市 祁阳 祁阳油炸粑

祁阳油炸粑是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的特色小吃。油炸粑为祁阳民间流行的一种小吃。其制法是将糯米粉捏成拳头大的一个个小团,然后将糯米粉团压成饼状,投进滚油锅炸成金黄色即可。

据说祁阳油炸粑最初由祁阳文明铺桥头一小吃店首创,并大受欢迎,行销至祁阳城内。至今油炸粑仍然是祁阳人喜爱的小吃,城区内已有多处店、摊专卖此种食品,热锅热灶,现炸现卖。热吃口味尤佳。

油炸粑为祁阳民间流行的一种小吃。其制法是将糯米粉捏成拳头大的一个个小团,然后将糯米粉团压成饼状,投进滚油锅炸成金黄色即可。其特色是外酥内软,油而不腻,咀嚼有味,口齿生香。

现在你若漫步祁阳街头,常常会看到街边停着一些小推车,这些小摊车就卖油炸小吃的,车上一边架着盛了油的炸锅,紧挨着炸锅的是一个平底锅,再过来就是放满托盘的用竹签串着的油炸粑、香芋、薯片等等。

八. 贵州省 黔南州 长顺县 糯米生肉

是将新鲜猪肉切成大片放在缸底,上面撒一层糯米、辣椒面和盐巴,接着上面再摞一层猪肉,猪肉上再放一层糯米和调料,这样反复放上十多层,直到缸口用泥巴封住。等到一个月后糯米发酵启封。这道菜绝就绝在要生吃,当地人通常用来就米酒。

九.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安龙县 黑糯米

黑糯米

安龙黑糯米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强身补脑、治疗产妇头昏等功效。

十. 江西省 九江 湖口县 湖口粑

湖口民间,凡是逢年过节、生辰寿筵、定婚成亲、敬神拜佛、丧葬祭祖、做屋上梁、栽田割禾等活动,都会分别做不同种类的粑食,其习俗一直沿袭。

湖口粑食的品种繁多,大致可分为糍粑、印粑、柳米粑、发粑、炒米粑、豆粑等六类共20多种。按口味分,有香甜的、爽口的、糍软的、鲜美的;按形状分,有圆的、扁的、方的、条状的;按颜色分,有红色芦粟(高梁)粑、黄色粟米(小米)粑、黑色荞麦、白色米发粑;按用场分,有迎宾宴请用的、有喜庆节日用的、有上梁抛撒用的、有敬神祭祖用的、有度荒充饥用的、有青黄不接用的;按寓意谐音分,发粑表示大旺大发,圆子粑表示团团圆圆,方糕表示步步高等等。

糍粑有两种,一种叫麻糍粑,另一种叫糯米粑,都是以粘性糯米为主料。麻糍粑是先用饭甑蒸熟糯米饭,盛进木盆(掇桶)或石臼里捣糊,直到不见饭粒即成。或搓团趁热吃鲜,或待冷却后切成方块留用,这种制作过程,湖口西南片民间,称作打麻糍粑,东北片百姓叫做扦糍粑。糯米粑则是把冼净的糯米磨成粉和面,捏成一个个小扁团、包馅、蒸熟而成。麻糍粑一般在年(春节)前制作,是年事准备活动之一。还有婴儿洗三、小孩满月、周岁,或生日庆寿之喜、女儿出嫁前下辞家礼,甚至老人过世后的红(薨)年酒席中,麻糍粑也是多种粑食之一。而糯米粑则是中秋节或其它庆典活动,但一般不会同时兼做麻糍粑和糯米粑。

印粑是将米粉面团放入粑印模内,印成各种图案的生粑胚,然后蒸熟而成的粑,故名印粑。粑印是木制的,常见的图案有福、禄、囍、寿、春、神仙仕女、飞禽走兽、花草鱼虫等。印粑是用籼米粉作为主要原料,也有芦粟(高梁)粉,上乡人家还有用粟米粉做的。印粑又叫年粑,也是年事准备活动之一,每年一次都安排在冬季进行,如家里人手少,还请兄弟和姑嫂帮忙。女人和小孩磨粉、印粑,男人和面、上下蒸笼,做印粑的场面和谐热闹。印粑需用腊水(立春节气前的水)浸存,时间才能保留较长,春节期间用于招待宾客,春耕农忙时也是方便快捷的主食。

柳米粑是将米淘洗滤干,用开水浸泡、磨成米糊、蒸熟后切成方块形状。柳米粑是与印粑同时做,也以水浸的方法保存。柳米粑既可切丝(或切片)炒熟当菜肴,也可同印粑、豆粑混煮为主食。

豆粑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按比例或配绿豆、黄豆、荞麦粉、小麦粉等,和水磨成稀糊,然后用柴灶大锅煎(烘)成一整张簿皮,冷却后切成带状丝条,晒干、储存。煎豆粑一般在重阳节后进行,因制作工序繁多,用人也多,灶上煎,灶下烧火、磨糊、凉、切都要专人。还会邀请亲朋好友、乡里邻居、甚至远道客人,到家里来尝鲜,甚至还趁热分送新鲜豆粑于近邻。所以,几乎每家煎豆粑都请帮手,或姑嫂妯娌、或亲戚朋友。豆粑煮烂即食,既省时又节约粮食,可作农闲时的早、晚餐或农忙季节的快餐。

发粑有两种,一种是小麦粉发粑,另一种是米粉发粑。小麦发粑是用小麦粉和面放粬发酵蒸熟而成,米发粑是浸米磨糊,拌粬发酵后,蒸熟成粑。发粑四季都可做,所以小孩生日、老人做寿、喜庆宴席做粑都有发粑,后渐渐少见农家自做发粑,小麦发粑有馒头代替,米粉发粑也被发糕所取代。

炒米粑又叫包心粑或蒸米粑,都是以制作工序而得名。先将大米淘洗滤水,然后在锅里炒至米熟,再磨粉和面、包馅、蒸熟。炒米粑不受季节限制,只是不同的季节所包的心(馅)不同,所以,各种喜庆之宴,炒米粑为首选,也逐渐成为招待宾客的美味佳肴。流泗的炒米粑以皮薄、透明、形美而闻名。

湖口粑俗表达人们美好的祝愿,也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各式各样粑的制作必须掌握各自的制作技能:麻糍粑的蒸饭洒水、印粑的和面、柳米粑的泡米、豆粑的配兑和煎烘、发粑的拌粬发酵、炒米粑的炒米和包心等,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虽说不求师学艺,但都是母教女、婆传媳,世代传承,形成独特的粑俗文化。2006年,中央电视台节目摄制组,专程到付垅乡一甲村饶林山湾,拍摄农户做年粑的场面,并制作成年俗专题片,于春节“年俗”节目中播出。

2007年,湖口粑俗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收集的各式粑印,藏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

2008年,吴春花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口粑俗)代表性传承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