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北宜昌能种植哪些特产 宜昌的土特产你知道的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北宜昌能种植哪些特产 宜昌的土特产你知道的有哪些更新时间:2023-12-23 04:47:45

一. 湖北省 宜昌市 当阳 当阳双莲鸡

当阳双莲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双莲鸡主产于湖北省当阳市双莲乡,是由郧阳大鸡与当地小型鸡杂交,再通过有意识地选种,逐渐培育而成的,现已扩大到当阳市及其邻近的远安、宜昌、兴山以及荆门、江陵等县市。

外形特征

该品种体型中等,体态匀称;肩背平宽,胸部深广,腹部丰满;胚部色泽以黄色或青色较多,一般无羽毛附生;公鸡羽毛多为红褐色或浅褐色,母鸡则以麻黄色或黄色居多。双莲鸡以个体大,品质优、肉质鲜,产蛋高而著称,生长速度优于普通蛋鸡,60日龄体重为普通鸡重14倍,180日龄达到基本成熟,体重可达 3——4公斤。公鸡平均开啼日龄为138天,母鸡平均开产日龄为240天,加强饲养管理和选种后,母鸡开产日龄平均由210天提早到170天,公母鸡的比例为1:9一12,受精率及孵化率达到95%以上,母鸡每只平均年产蛋 164个,蛋重 519左右,蛋壳多为黄色,蛋壳厚约 0. 4mm,其成份:蛋白占 55. 4%、蛋黄占 32.8%、蛋壳占11.8%。

发展前景

双莲鸡是湖北省肉蛋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该鸡早在1958年就被冠以“双莲鸡”之名送全国农展馆参展。该品种形成地双莲乡地处当阳市西南,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产水稻,并种有大麦、小麦、棉花、油料作物,加之境内植被良好,农舍房前屋后灌木丛里,竹林、树木成荫,为发展该品种提供了较好的饲料条件和生态环境。该品种是兼用型地方良种鸡之一,在农村粗放管理条件下,生长较快,产蛋、产肉性能较好,且肉蛋香鲜,适口性好,市场价格稳定。饲养该品种已成为农村养殖致富的明智选择,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当阳市双莲土地开发项目是2001年首批国家投资项目。项目区属丘陵地貌,地处王店镇双莲、严河村,建设总规模118公顷,实施后可新增耕地71公顷。项目预算总额358万元。2006年调整项目部分区域,修改实施方案,2006年8月省国土资源厅下发变更批复,9月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9月底正式动工建设,目前项目已基本完工。共平整土方13.68万方,修建土质埂坎总长34936米;修建斗、农两级渠道11321米;修建田间道1020米,修复田间道2855米;新建1米宽生产路5440米;种植樟树苗3875株;播种草皮护坡84.64亩。目前,项目上报验收工作正在准备之中。

二. 湖北省 宜昌市 伍家岗 盆景

盆景是以树木、山石等为素材,经过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在盆中典型而集中地再现大自然神貌的工艺品,被誉为“无声的诗,主体的画”。宜昌盆景历史渊源流长,清末,就出现了家庭自作自赏的盆景,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审美情趣提高,盆景也随之发展起来。目前,宜昌盆景已形成三大类型:1、山石盆景:具有国画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审美情趣。利用宜昌丰富的石材资源,借鉴国画传统技法,注重自然地貌牲,配以植物和微型雕塑精心加工而成。其题材多取材于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的山水景物,神州传说、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2、树桩盆景:素有“活文物”之称。它是以树木为主要材料,运用“缩龙成寸”的手法,通过艺术加工造型来表现主题,再现自然界的奇古老树和山林野趣之美。宜昌制作树桩盆景的资源十分丰富,有水彬、银杏、火棘、中华蚊母、南天竹等2800多种。3、挂盘盆景:利用自然山石,配以字画和装饰小品,清心制作而成。挂盘盆景集盆景、绘画、陶瓷、篆刻艺术为一体,具有良好的装饰艺术效果,既可配置小架供于案头,也可悬挂墙壁!( 宜昌)

三. 湖北省 宜昌市 兴山县 兴山锦橙

兴山锦橙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兴山锦橙生长在香溪河两岸的峡口镇、昭君镇、南阳镇、古夫镇,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兴山锦橙”种植历史悠久,是章文才先生深入鄂西柑橘产区进行群众性的大规模柑橘选种工作时,从兴山县昭君镇陈家湾“鹅蛋柑26号”果园中发现的枝变,她丰产性好、适应性强、果实大小均匀、长椭圆形,橙红鲜艳,酸甜适度,味浓汁多、香气浓,无核或少核,品质优,尤其适宜贮藏和加工。兴山锦橙1986年被农牧渔业部评为优质农产品,获金杯奖;1989年、1991年、1994年被评为湖北省优质水果;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2年、2004年获湖北省优势产品。2014年种植面积3万亩,产量4万吨,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大连等大中城市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兴山县属三峡库区,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的故里,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柑桔生产历史悠久,早在1862年就有柑桔栽培,产品以锦橙和脐橙为主,全县柑桔栽培面积8.5万亩,总产7万吨。“兴山锦橙”是我国果树学家、园艺教育家、柑桔专家、柑桔学科奠基人之一章文才先生七十年代初带领华中农业大学宜昌分院师生深入鄂西柑桔产区,进行群众性的大规模柑桔选种工作时,和兴山县局技术人员从兴山县高阳镇陈家湾“鹅蛋柑26号”果园中发现的枝变,经单株繁育而成的柑橘品种。“兴山锦橙”长椭圆形,果皮橙红光滑,果肉细嫩、化渣,酸甜适度,味浓汁多、香气浓,无核或少核,品质优。

申请人: 兴山县富民柑桔专业合作社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兴山锦橙主产于兴山县的峡口、昭君、古夫、南阳四个乡镇,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10°36′—110°52′,北纬31°05′—31°25′。涵盖范围北起古夫镇的平水;东至峡口镇的杨道河;南至峡口镇的游家河;西至南阳镇的仓坪河,与神农架交壤。总生产面积23000亩,年产量2164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果实长椭圆形,单果重200克以上,鲜食、加工兼用,耐贮藏。果皮橙红、鲜艳、光滑,果顶平或微凹。 2、内在品质指标:果肉细嫩、化渣、酸甜适度,味浓汁多、具香气,无核或少核,耐贮藏,果实可食率≥7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可滴定酸含量≤1.0%,维生素C≥24mg/100mg。 3、安全要求:农药残留物含量标准不得超过国家对食品的规定标准。产品质量按NY/T426-2000的规定执行。

四. 湖北省 宜昌市 长阳 清江银鱼

清江银鱼是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的。清江银鱼是银鱼科中个体较大的一种,产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隔河岩水库。银鱼肉味鲜美,肉质细嫩,骨软无鳞,可整体食用。

“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由于清江中下游隔河岩、高坝洲两座大型水电站的建成,形成20万亩水面。清江水质和环境特别适宜银鱼生长。清江银鱼是从太湖引进的鱼种,成鱼体长一般在90--200毫米,其最大体长达到224毫米。长阳清江银鱼肉味鲜美,肉质细嫩,骨软无间刺,可整体食用。营养丰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尼克酸等以及维生素B1、B2。具有“利尿、润肺、止咳”等功能。据专家考证,长阳清江库区银鱼载鱼量可达1050吨,达到这个目标,可实现年收入2000万元以上,创税收500万元。

五. 湖北省 宜昌市 当阳 石马槽大米

石马槽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石马槽大米是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庙前镇石马槽村的。石马槽大米富含人体所必须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深受当阳及周边县市市民欢迎。石马槽大米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据《荆门州志》记载:“汉前将军关羽屯兵于此,凿石为槽以饮马”。石马槽因此得名。湖北当阳乃驰名中外的三国古战场,庙前石马槽也乃战略要地,石马槽地处丘陵,云雾缭绕,多以山泉灌溉,营养丰富,米粒细长透亮,口感极为细腻,备受将士们喜爱,石马槽大米也因此得以广泛传播。相传主管谷物的神仙武安,奉玉皇大帝之命骑着仙鹤在空中悠悠巡视到石马槽,顿觉此为风水宝地,于是在最高山(后命名为武安山)修建居所,开凿山泉,以无数仙鹤粪便为肥,精细播种,供天庭食用。自此,石马槽所产大米源远流长。早在清朝同治年间,石马槽大米便由水路运至汉口、长沙等地销售,因石马槽大米久吃不厌,余味无穷,白饭也能吃三碗,在汉口稻米市场也是颇负盛名,长期占据大米市场一席之地。

石马槽村现有村民206户、2260人,耕地面积4356亩。因为独特的“两山夹一冲”的地形和青岗泥土质,并且气候温润、空气湿度适宜、昼夜温差大等条件,再加上冷水灌溉和石马人的精耕细作,孕育出了优质而独特的石马槽大米。该大米富含人体所必须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深受当阳及周边县市市民欢迎。石马村水稻平均亩产约1200斤,亩平收入约2400元,远远高于其它水稻种植区的收入水平。

2013年,当阳市庙前镇农业服务中心申报的“石马槽大米”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石马槽大米产于湖北省当阳市庙前镇所辖的石马槽、庙前、巩河、李店、山峰、沙河、林桥、烟集、李湾、鞍山、英雄、佟湖、长春、普济寺、桐树垭、井冈、清平河、旭光等18个村。地域范围:东经110o41′34″至111o55′48″,北纬30o51′00″至31o05′00″,东与本市的淯溪镇交界、南与本市的坝陵办事处交界、西与本市的玉泉办事处交界、北与远安县接壤。版图面积3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84公顷,其中水田3467公顷,年产量3万余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性:石马槽大米属中籼稻,生长环境多为气温和水温相对较低的山区和丘陵冷浸田,昼夜温差大,生育期变长,营养物质积累多,稻谷千粒重加大,其外观谷粒金黄而饱满,米粒晶莹透亮腹白小,食味口感佳,米饭松软可口、糯而不腻、清香四溢、久食不厌。 2、内在品质指标:石马槽大米营养丰富,其蛋白质≥5.6%、白粒率≤17%、垩白度≤1.2%、碱消值6级、胶稠度≥65mm、直链淀粉(干基)≤15.6%。 3、安全要求:石马槽大米应符合《稻谷》GB1350的要求。

六. 湖北省 宜昌市 当阳 沮漳鱼

当阳市是湖北省渔业“十强”县市。全市有各类水域30余万亩,目前已开发利用12.5万亩,其中精养鱼池4.5万亩,水库5.8万亩,塘堰2.2万亩。全市渔业已初步实现规模化经营,渔业基地星罗棋布,有100——300亩基地30个,300—500亩基地13个,500—1000亩基地8个,1000亩以上基地4个,万亩以上基地2个。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万吨,实现渔业产值3亿元。除常规的四大家鱼外,还有黄鳝、黄颡、七星才鱼、加洲鲈、大口鲶、云斑鲴等

七. 湖北省 宜昌市 宜都 宜昌红茶

宜昌红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据记载,宜昌红茶问世于19世纪中叶,至今有百余年历史。清道光年间,先由广东商人钧大福在五峰渔洋关传授红茶采制技术,设庄收购精制红茶,运往汉口再转广州出口。咸丰甲寅年(公元1854年)高炳三及尔后光绪丙子年(公元1876年)林紫宸等广东帮茶商,先生到鹤峰县改制红茶,在五里坪等地精制,由渔洋关运汉出口,“洋人称为高品”。当时渔洋关一跃成为鄂西著名的红茶市场,广商除开辟鄂西宜红茶市外,还大批涌向鄂南羊楼洞采制红茶,1840年羊楼洞红茶庄达50余家,年制红茶10万箱,达5万余担。1850年,俄商开始在汉口购茶,汉口开始单独出口。1861年汉口列为通商口岸,英国即设洋行大量收购红茶。因交通关系,由宜昌转运汉口出口的红茶,取名“宜昌红茶”,宜红因此而得名。宜红由英国转售至西欧,尔后美商、德商也时有买,宜红得到大量发展。1888年汉口口岸出口量达86万担,占当时全国茶叶出口量的40%,其中以红茶为主。1876年9月,宜昌被列为对外通商口岸,宜红出口猛增,1886年前后系宜红出口的最盛期,鳘输出量达15万担左右。

宜红茶条索紧细有毫,色泽乌润,香气甜纯,汤色红艳,滋味鲜醇,叶底红亮。高档茶的菜汤还会出现“冷后浑”现象。据湖北省《慈利国志》评还:“鹤峰帮者西贡品,其与宁都同为尚第一,中外驰名。”由此可见,宜红茶很早就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八. 湖北省 宜昌市 猇亭区 宜昌长江肥鱼

宜昌长江肥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宜昌长江肥鱼学名长吻鮠,俗称长江鮰鱼、江团,与刀鱼、鲥鱼、河豚并称为长江四大名鱼,是典型的长江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长江肥鱼成群结队从长江中下游上溯到宜昌西陵峡口江段时,体内脂肪含量达到最高点——鱼至此则聚,鱼至此则肥,故宜昌人形象称其“肥鱼”,并引以为傲。据文献记载,以宜昌虎牙滩至南津关所产肥鱼为最肥美,历来为当地的文人墨客所赞颂。著名宋代诗人苏轼赋诗赞肥鱼:“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纯鲈”。此鱼在明朝初期就作为珍品,献给明太祖朱元璋,从此一直被列为珍品。有“千里送名鱼,皇家席上珍”之说。

地域范围

宜昌长江肥鱼分布于长江宜昌江段,该江段属于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江段,全长232公里。位于东经 110°51′—111°39′,北纬30°32′—31°28′。东接当阳、远安,西邻秭归、兴山,南靠枝江、猇亭、点军,北与保康接壤,沿江两岸均属宜昌管辖。境内形成了山地、丘陵、河谷等多种地貌,最高海拔2005.5m,最低海拔51.6m。区域范围内2012年宜昌长江肥鱼现存栏200万尾。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宜昌长江肥鱼背部琥珀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 其鱼肉质细嫩、无肌间刺、肉滑如玉、入口即化、味淡雅甘醇;尤其所炖鱼 汤,白若琼浆、润泽爽口、甘如玉液;其鳔肥厚,自古以来为食中珍品。 2、内在品质指标:宜昌长江肥鱼品质优,营养价值高。水分≤85%,蛋白质≥13.7%;总脂肪≤3.23%;灰分≤1.1%;富含多种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等),氨基酸总量≥10.0 %。 3、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产品执行GB18406.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和NY/T842-2004《绿色食品鱼》(活鱼-淡水)标准规定。

九. 湖北省 宜昌市 远安县 红艳膀

“天不想,地不想,只想吃顿红艳膀。若是吃了红艳膀,打个饱嗝三天香。”这是流传在湖北省远安县的一首美食民谣。

红艳膀的确不同凡响,它即异于烧膀,也有别于卤膀,与清沌膀更是迥然不同。工艺精细独特,集煮、炸、蒸三道火工于一身。

制作一道红艳膀有七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整洁,首先选皮薄肉嫩的猪前膀整理干净,将切割不整齐的皮肉去掉,保持外形美观;第二道工序是香煮,将整膀放进配有八角、桂皮、生姜、花椒和食盐的温水中煮至熟而不烂,勿伤外形;第三道工序是上糖,将煮熟的整膀从汤锅中取出,趁热涂上蜂蜜,但不可太厚,适可而止;第四道工序是红炸,这是制作红艳膀的最重要的一环,需选用新鲜植物油,将膀炸至红亮即可捞出,切莫过火,过火则发黑;第五道工序是回煮,将炸好的线艳膀再收入高汤中复煮至皮肉粉软;第六道工序是配料,配上高汤和高汤煮熟的木耳、香菇、黄花和红枣,红枣需是十颗,取红红火火,甜甜蜜蜜、十全十美之意;一并盛入大汤碗中;第七道工序是透蒸,将配好料的红艳膀边同汤碗一起入蒸笼用旺火蒸透,蒸得香气四射,最后撒上葱花端上餐桌。
经过上述七道工序制作出来的红艳膀,形状美观、色泽红亮、香气浓郁、入口即化、油而不腻、咸中带甜、汤汁圆润、回味悠长,老少咸宜。真是美名美食。

传说,红艳膀原地楚国宫廷菜肴,原名富贵膀,经三闾大夫屈原传授到民间(远安在楚国境内)。老百姓嫌“富贵”二字势利,遂根据菜肴自身的特点,改名红艳膀。现在,每年端午节时,当地老百姓还保留着用红艳膀祭奠屈原的习惯,一如吃粽子一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