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温州特产作文300字三年级 温州海鲜特产300字作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温州特产作文300字三年级 温州海鲜特产300字作文更新时间:2024-01-06 18:25:12

一. 云南省 文山州 砚山县 砚山三七

砚山三七是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的。砚山县是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1995年,砚山县被“全国百名之乡”评比委员会评为“中国三七之乡”。

砚山山清水秀、风光无限、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最能体现云南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

三七,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名贵药食同源植物之一,始载于李时珍《本草纲目》,并一直被奉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而应用至今,故有“金不换”之誉。据现代研究,发现三七中含有20多种皂忒活性物质,17种氨基酸,11种微量元素以及高达8.56%粗蛋白,丰富的维生素、多糖等,这其中包括活性硒等多种具有抗癌活性物质。被医学专家赞誉为“人参之王”。还有“北参南七”之说。享誉海内外的云南白药的重要成分就是三七。其独具补益强身、止血活血、散淤消肿等功效,对抑制癌细胞,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降血脂血糖等有特效。

砚山这片神奇的土地是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具有最适宜三七生长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砚山三七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世界第一”的名贵中药材,种植历史已有500多年,从本世纪50年代起就设专人研究三七,60年代即是全国唯一的三七生产基地县,县内还有省州三七药材场,三七研究所试验基地,并建立了三七生产技术指导机构,创办了全国唯一的三七技术学校。1994年,砚山县将三七列为县的支柱产业,积极进行外引内联、挖潜改造的探索,加大三七产业的开发力度,成立了砚山县三七管理局,组建了以云南金不换集团有限公司和砚山县金凤凰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的三七产业开发企业,建成了占地36000平方米的三七交易市场,吸引了各地客商。研究开发出40多种集医疗和保健为一体的三七系列产品。其中部分产品荣获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银奖和云南省“受消费者信赖产品”称号,三七原料及加工产品在全国各地有售,并远销港、澳、台地区,出口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国家。1995年,砚山县被“全国百名之乡”评比委员会评为“中国三七之乡”。

2012年,全县三七在地面积共30425.3亩,比上年增1.96倍,预计实现三七种植业产值14.92亿元,比上年增长3倍以上。

二. 广东省 韶关 翁源 翁源三华李

翁源三华李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翁源三华李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华李原产于翁源县龙仙镇三华村,清嘉庆《翁源志》、《韶州府志》、《辞海》均有记载。每年初春开花挂果,“夏至”前后成熟。三华李果大、肉厚、无渣、核小、具有清甜、爽脆并带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适量的糖分,素有“岭南佳果、夏令之王”之称。1986年在广东省水果品评会上荣获“名优品种”称号,1987年,被评为广东省十大优稀水果之一,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今年,三华李被韶关市质监局批准为出口产品,同时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三华李品种很多,以鸡麻李和蜜李风味最佳。三华李在芒种、夏至成熟,是城市的淡季水果。它的特点是果大、肉厚、无渣、核小、清甜爽口、有香味。1987年,三华李被评为广东省十大优稀水果之一 ,每年的6月下旬有"中国翁源三华李节"。( 韶关)

2010年4月1日,翁源三华李获韶关首个水果出境认证走出国门。翁源三华李久负盛名,是广东省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

三华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东省翁源县龙仙镇、坝仔镇、江尾镇等3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三. 安徽省 芜湖 三山区 芜湖腐乳

品种:有红方、青方、糟方等,各具风味。红方腐乳加入红曲,色泽红艳,咸辣醇香;糟方腐乳加 入黄酒精,色泽乳白,有浓厚的糟香和氨基酸的复合香味;青方腐乳色泽青白,臭中有奇香, 非常鲜美。新创制的桂花腐乳、芝麻腐乳和多味腐乳都有特异风味。

特点:芜湖腐乳块形整齐,色泽艳丽,香味浓郁,味道鲜美,回味悠长。

功效:桂花腐乳芳香馥郁,具有化痰散瘀、暖胃止痛的功效;芝麻腐乳香浓味鲜,能补中健身,抗 病延寿;多味腐乳由于加入多种香料,具有咸、甜、酸、辣、麻、香等多种味感,颇为消费 者喜欢。

工艺:先将豆腐切成小方块,压去一些水分,置于室内竹笼中,撒上经过人工培植提纯的毛霉菌种,加盖保温,让其发酵。当豆腐块发霉,腐面上的白绒毛长至二、三厘米厚时,装入坛中,配 以辅料,倒入配制好的盐水(每一百毫升水加食盐二十克)浸渍,盐水以淹没最上层豆腐块 一、 二厘米为适度。再用湿泥密封坛口,让其融去菌毛,继续发酵,促使大豆蛋白进一步分 解为氨基酸,使辅料的鲜香味汁渗透进腐乳坯块中。数月之后,即成熟为腐乳。发酵期越长,质量越好,味道越美。装坛时,加入不同辅料,又制成了多种风味的腐乳。

四. 山西省 大同 左云县 三杂面卷子

"三杂面卷子";用莜面、荞面、白面各三分之一的混合发面(起面),兑入适量的碱,蒸熟,用线绺成方块,食之松软、可口。

五.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茶山三华李

茶山三华李闻名省内外,是粤西最大的优质三华李生产基地之一,全镇种植面积已达4.2万亩,年产量近4万吨,产值超过1亿元,获得“中国三华李产业龙头县(市)”产业基地殊荣。

茶山镇位于信宜市西北部山区,是革命老区。周边南是该市洪冠镇、西是怀乡镇、朱砂镇、东北是贵子镇,总面积104平方公里。现辖11个村委会,177条自然村,295个经济合作社,人口约2.2万人。 距市区东镇46公里。东南与洪冠镇交界,南与怀乡镇接壤,西与旺沙镇相连,北与贵子镇毗邻。

信宜市茶山镇是“中国三华李产业龙头县(市)”产业基地之一、广东省有名的三华李之乡,茂名市著名的李花观赏圣地。全镇种植面积已达4.2万亩,年产量近4万吨,产值超过1亿元,是该镇群众主要的经济来源。近年选育出的大果三华李单果重50克以上,在2000年全市单株评选中荣获第一名。果品早熟早上市,碧红剔透,肉脆汁甜,风味独特。

每年四月份左右,是茶山三华李早熟果大量上市季节。到五月底,茶山三华李晚熟大果也会大量上市,产量更丰盛,品质更优美。

2006年,茶山镇成功地举办了信宜市首届李花节,以花为媒推介茶山、宣传茶山,提高茶山的知名度。以花为媒、以果引商,茶山三华李迅速走向全省乃至全国,生产的三华李远销武汉、福建、湖南、深圳、广州、湛江等地,并在全国近10个省市建立了销售网络。

六.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河口三可口

河口三可口

程海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也是丽江市面积及水量最大的湖泊,以其丰富的水产尤其是以出产天然螺旋藻而闻名于世。

程海原本是一个开放型的湖泊,属金沙江水系,有一条河与外界连通,叫程河。湖与河的连接处有一个渔村,就叫河口村。后来,随着气候的变化,程海水位逐年下降,变成了一个封闭型的内陆湖泊。但河口的地名却保留并沿用至今。

河口村的出名是因了一副至今无人对出下联的绝对:河口三可口,辣椒、豆腐、白条鱼。这是一副拆字对:河口是地名,拆开后为“三可口”,指这个地主的三样名产:辣椒、豆腐、白条鱼。出句仿佛信手拈来,看似简单,但如果要求对仗工整又同样富有内涵,却难倒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雅士,以至至今尚无对句。

辣椒本是常见之物,但河口的辣椒却远近闻名。也许是因为这里的沙质土壤和独特气候,也许是因为当地的老品种,县内有条件的人家都喜欢购买这里的辣椒,作为居家的调味佳品。河口辣椒并非仅仅一个辣字,而是辣中有香,香辣可口。

豆腐也不是稀罕之物,但河口的豆腐就是与其他地方的豆腐不一样。究竟哪儿不一样,也许只有专家才能说出些什么来。但如果把河口豆腐与其他豆腐放一块吃,却是任何人都可以品出差异来的。如果吃惯了河口豆腐,其他地方的豆腐便不再有味。也许是水土关系,也许是工艺独到,总之,河口豆腐就是好吃,以至县里接待远方的贵客时,往往要驱车几十里,专门到河口采购豆腐。

如果说辣椒、豆腐是常见之物,那么白条鱼却是地道的。其实白条鱼并非河口独产,整个程海都有,但因了河口的辣椒和豆腐,这里的白条鱼也似乎更有味更出名了。

程海出产的鱼类有二三十种,特有鱼类有四、五种,但以白条鱼最受人们亲睐。

白条鱼产量低,一网鱼起来,白条鱼不过三两条。白条鱼长最长也不过一尺,体形纤长,浑身银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也许是蛋白含量高,在缺乏营养的年代,很多人家是把白条鱼当药品购买和食用的,只有体弱的老人、妇女和孩子才有优先吃到白条鱼的资格。

备足了三可口的东西,就可以美餐一顿了。煮鱼最好就用程海的水,活鱼下锅,豆腐也一块煮上。辣椒无需用香油浇淋,就着炭火烧了,不用舂,用手揉碎即可。新鲜的辣椒也行,烧熟了切碎做成蘸水即可。如果鲜辣椒和干辣椒拌在一块,风味就更加独特丰富了。鱼熟了,豆腐也熟了,用蘸水一蘸,那鲜的感觉,那香的滋味,不是亲口吃到真是无法体会。

离河口不远,是毛泽东的祖居地毛家湾,这一带的人都是在明朝年间从湖广迁来的,生性聪明,喜爱风雅,把很多事物都附上了文化的内涵,让外来的人感觉兴味盎然。

几百年过去了,河口三可口的对联始终只有出句。人们吃着三可口,想着三可口,绞尽脑汁,但总是无法圆满地对出下句。这只孤独了几百年的出句要到什么时候才会有对句,也许只有时间才知道。

河口三可口,辣椒、豆腐、白条鱼。欢迎天下人来品尝,也欢迎天下人来吟对句。

七. 湖南省 邵阳市 邵东 邵东三刀

邵东县仙槎桥的菜刀、剪刀和剃刀统称邵东三刀。它们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其特点是刀口锋利、外形美观、款式多样,深受人们欢迎。

八. 云南省 曲靖 富源县 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如今,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白族三道茶,以前,一般由家中或族中长辈亲自司茶。现今,也有小辈向长辈敬茶的。制作三道茶时,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样的。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汤倾入八分满为止;第三道茶,称之不“回味茶”。

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饮第三道茶时,一般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口中“呼呼”作响,趁热饮下。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它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

九. 辽宁省 营口 鲅鱼圈区 鹿茸三珍汤

鹿茸三珍汤
鹿茸三珍汤是以长白山梅花鹿的鹿茸、鹿筋、鹿鞭为主料,辅以高汤,佐料烹制而成。常饮鹿茸三珍汤,有补精髓、壮筋骨之效,是高级滋补佳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