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贞丰粽子特产介绍 附近贵州贞丰特产布依粽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贞丰粽子特产介绍 附近贵州贞丰特产布依粽子更新时间:2024-05-16 20:46:48

一. 河南省 南阳市 镇平县 镇平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二. 陕西省 西安 长安 蜂蜜凉粽子

南朝起,盛行包粽子以纪念卓越的诗人屈原。到了唐代,粽子瓤有多种果仁,其味比单纯黍米要好。宋代有一种“艾香粽子”。元末明初,出现了箬叶裹的粽子。到明弘治年间,已用芦苇叶作粽皮,且在瓤馅中加有蜜糖豆沙、猪肉、松仁、大枣、核桃等。这样,粽子就发展到有荤有素,有甜有咸了。至清乾隆年间,出现了箬叶裹粽,中放火腿一大块的“火腿粽子”。

西安蜂蜜凉粽子,历史悠久。史籍中多有记述。在长安长大的唐代段成式所著的《酉阳杂俎》中记载:“庚家粽子,白莹如玉”。早在唐中宗年间,它就是当时盛行一时的“烧尾宴”上的一道佳肴。那时叫“赐绯含香粽子”(蜜淋)。后来,长安城里也逐渐出现了专门经营这种粽子的店铺,而且制做这种粽子的技艺已相当高超了。

制作原料:糯米、粽叶、蜂蜜 。

制作方法:

一、准备工作:

1、糯米淘洗干净,用水浸泡24小时,在浸泡过程当中要换水4、5次;

2、粽叶和粽绳放水中泡8小时左右后,放入锅中煮一下(可起到杀菌的作用);

二、包粽子:

1、取1张苇叶(有的叶子小,可以一次用2张或3张),对叠弯成漏斗状,底部的尖一定要收紧,不能有空隙;

2、加入糯米,铺满;

3、然后将苇叶折起,包裹严实,依照两边粽叶的方向包成三角或四角粽子,用绳扎好。

三、煮粽子:

1、锅中加足量的水(要完全没过粽子),大火煮开,放入粽子,水再次沸腾后转中小火煮一个半小时;

2、煮好后,捞出粽子,一个个摆放开,收干表面的水份;

3、煮熟后晾凉,待凉透后撒上蜂蜜、桂花酱即可食用。

四、操作提示:

1、粽子要捆紧,以免在煮的时候松散开;

2、煮粽子一定要水开后再下锅,煮粽子的水要全部没过粽子,不然没有浸到水的部分会煮不熟。

食品特点:

其色洁白,其形娇美,甜而不腻,入口回味悠悠。具有凉甜芳香、泌人肺腑的特点。

三. 广西 百色 隆林 隆林黑粽子

“隆林黑粽子”是广西隆林县独有的风味,千百年来,一直以味香、细嫩可口、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驰名区内外。相传在古夜郎国时期,该国的国君患了“厌食症”而头昏目眩、四肢乏力。一位神医前来为国君治病,用云贵高原盛产的草果、板栗、绿豆、胡椒、黑糯米、芝麻秆灰、猪肉等药物相拌,并用具有“通经活络”作用的粽粑叶包成粽子,煮熟后献给国王。国王食用后胃口大开,不久,即肌骨强壮,百病俱消。于是,此药用黑粽子便世代流传下来,成为家家户户节庆时制作的传统小吃。

如今,“隆林黑粽子”已名扬区内外,2000年,在广西国际民歌旅游食品节评比中荣获“广西名小吃”金奖;在每年的百色美食文化节上,隆林的“黑粽子”成为人们争相抢购的热点,备受区内外食客的青睐。2006年隆林民族宾馆的“隆林黑粽子”被列为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接待指定点心,供与会国内外嘉宾食用。

黑粽子又称黑粽粑,是隆林各民族历代节庆的美食,也是当代的绿色食品。每逢春节,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起,家家户户都忙于包制粽子,而以包黑粽子为最,多的包几十斤,少则20至30斤,总之,以满足节日食用和送礼为数。

隆林黑粽子制作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千百年来,隆林黑粽子这一美食珍品一直以味香、细嫩可口、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驰名中外。

隆林黑粽子来历的传说,古夜郎国君患了“厌食症”而头昏目眩、四肢乏力、面黄肌瘦、精神萎靡不振。一次,一位神医来为其治病,并将云贵高原盛产的草果、板栗、绿豆、胡椒、黑糯、芝麻杆炭、猪肉等药物相拌,并以“通经活络”叶——粽粑叶包成粽子,煮熟后献给国王。夜郎国君一拆开粽子,顿觉方香扑鼻,十分诱人,食用后更是胃口大开,不久,即肌骨强壮,百病俱消。于是,此药用黑粽子即世代流传下来。倍受人们的青睐。2000年11月在广西国际民歌旅游食品节上被评获金奖。

四. 湖南省 岳阳市 汨罗 汨罗粽子

汨罗是我国“端午节”的发源地,是我国端午节吃粽子的民族之根。“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

五. 四川省 成都市 新津区 张粽子

张月英家世代制作粽子。张粽子工艺考究,味道鲜美,口感舒适,滋润爽口,糯软清香,品种众多,是成都市和新津县传统名小吃之一。

六.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嘉兴五芳斋粽子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中国丝绸博物馆)、江苏省(苏州市)、四川省联合申报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还包括各种巧妙的工具,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以及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

嘉兴是中国蚕桑丝织的发源地之一,蚕桑丝织文化源远流长,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年的历史。四千多年来,人们因为蚕桑丝绸而有着共同的生活习俗和生活环境。在这种共同的文化圈中逐渐形成了传统生产技艺,其中包括栽桑、养蚕、缫丝、剥丝绵、丝织机具、织物设计和织造。而蚕桑丝织技艺的传承方式则有家族、师徒、群体等形式。当地蚕农把蚕从卵到蛹到蛾的变化与人从生到死,再到灵魂升天的过程相联系,从而对蚕产生崇拜心理,敬蚕育蚕,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蚕桑丝织特征的民俗活动,涉及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民间信仰、语言文学和传统艺术。

早在新石器时代,嘉兴就有了原始的缫丝、织造技术。唐代中期所产的语儿巾名闻海内外。北宋时秀州绫已列为贡品。嘉兴又产锦,后人有诗赞曰:“宋锦由来出秀州。”至明清时,农村“桑林遍野”,集镇“蚕丝成市”,城乡“机轴之声不绝”,濮院绸“日产万匹”,王江泾被誉为“衣被天下”。丝绸贸易兴盛,万商云集,塞北、岭南、西陲以至琉球、吕宋,无不有嘉兴丝绸的行踪。在经济大流通中,嘉兴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被誉为“丝绸之府”。

“清明轧蚕花”、“蚕花水会”、“乌镇香市”等众多的蚕桑生产民俗经久不衰。在民间,还普遍保存了剥清水丝绵、扯绵兜、缫土丝等传统手工技艺。如含山轧蚕花约起于南宋,历明、清而益盛。时间分头清明、二清明、三清明,从开始到结束,要闹上十来天。传说蚕花娘娘在清明时节化作村姑,踏遍含山,在山上留下“蚕气”。谁能到含山踏青,谁就能把蚕花喜气带回家,便能得到蚕花“廿四分”(即双倍丰收之意)。因此,八方蚕农每年清明争相上含山。青年男女穿上节日盛装,到山上购得蚕花数朵,或别在发髻,或挂在胸前,或插在帽檐,或插在甘蔗上,相互挤轧,热闹非凡。家庭的主人还身背蚕种包,意为沾蚕神仙气,求得蚕茧丰收。

嘉兴市是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传承社区和保护责任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生态正发生着巨大变化,文化遗产的保护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为了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加强蚕桑丝织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嘉兴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嘉兴市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保护规划》,五年内将构建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保护体系、制度体系、产业运作体系和宣传推广体系。

七.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嘉兴鲜肉粽子

嘉兴鲜肉粽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亦称五芳斋粽子。嘉兴传统名点。1939年由冯昌年开设的“五芳斋”创制。现品种较多,尤以鲜肉粽著称。先将糯米淘净,拌入优质酱油;鲜肉切成块,加食盐、味精、白糖等调料搓匀;再用漂洗干净的粽叶作外包皮,把糯米和肉块包扎成长三角生坯,放入锅内旺火煮1小时后用文火煮熟即成。特点是,粽香浓郁,糯而不烂,油润鲜美。是沪杭线上久负盛名的方便食品和馈赠亲友的礼品。1989年荣获商业部饮食业优质产品金鼎奖。( 嘉兴)

嘉兴鲜肉粽子的制作材料:

糯米1000克,去骨猪腿肉600克,白酒5克,红酱油50克,白糖28克,精盐25克,粽叶100克,水草10根,味精少许。

嘉兴鲜肉粽子的特色:

软糯不烂,肥而不腻,肉嫩鲜香。

教您嘉兴鲜肉粽子怎么做,如何做嘉兴鲜肉粽子

1.将粽叶放在开水锅内煮3-5分钟,取出用清水洗净,理直沥干水分。

2.将糯米放入淘箩内,在清水中淘洗5分钟,连箩静置15分钟,沥干水分,倒入盆内,依次加入20克白糖和15克精盐及红酱油拌匀。

3.猪腿肉按横丝分别切成肥、瘦长方块,放入另一盆内,加入余下的白糖、精盐及味精少许、白酒,反复搓擦肉块,使调料渗入肉内,直至泛出白沫时为止。

4.左手持粽叶两张,毛面朝下,宽度交叉1/5相叠,右手拿另一张粽叶,毛面亦朝下,交叉1/3叠接在左手粽叶尾部,然后用右手在粽叶总长的2/5处折转,两边相平叠上近3厘米,成漏斗状,用左手拿住,右手放入米4O克、肉块两瘦一肥,再盖上6克米,包盖肉块,最后将长出部分的粽叶折转,盖住米,包出四角,成矮壮长方形。将水草头朝下,在成形的粽子上绕6圈,再将水草头尾拿在一起转3转塞入草圈内。

5.粽子放入沸水锅内,加水高出粽子5厘米,上面用竹架石块压实,2小时后改小火煮1小时即熟。

嘉兴鲜肉粽子的制作要领:

1.肉块要切成长6厘米、宽3厘米、厚1.6厘米的块;

2.粽子放入沸水锅中要用旺火煮,煮时要加几次水,使水没过粽子,以免夹生。

八. 甘肃省 张掖 临泽 小枣粽子

小枣粽子

古历的五月,除了如火的榴花外,最惹眼的就是端午前后的粽子了。

端午节吃粽子,原本是因诗人屈原投江而生的,这是后来上学后才知道的。现在人们吃粽子,纪念诗人的本意早已淡化了,大多是想饱饱口福罢了。

喜欢吃粽子,特别喜欢吃奶奶包的小枣粽子,糯糯的,甜甜的,真是好吃极了。可是现在吃不到了,再也吃不到了,奶奶和奶奶包的粽子,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九. 贵州省 黔西南州 贞丰县 布依族绣花鞋

布依族绝大部分聚居在贵州省,也有少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罗甸、望漠地区。贵州地区的绣花鞋鞋尖细小,向上翘起。云南地区的绣花鞋一般鞋鼻上翘,鞋帮绣满花卉图案,俗称“猫鼻子花鞋”,布依语称“海兰高”。现在,这种满花绣鞋逐渐变成半形或鞋尖处绣小花。

贵州省布依族女童穿用的软底绣花鞋。鞋底为布制软底,且绣有红色花纹。鞋帮为红色,左鞋帮为缎面,右鞋帮为布面,两鞋帮上都绣有风火轮,前部绣有鲜花图案,色彩艳丽,花纹细致,活灵活现,显示出布依族妇女手工之精巧。整双鞋在颜色和刺绣上都满足了女孩们的爱美之心,因此大受欢迎。

十. 广西 桂林 灌阳 千家洞粽子

千家洞粽子,以其所用配料不同而味道各异, 有豆子粽、板栗粽、莲蓉粽、裹蒸粽、三角粽等。制法一般用浸泡过的上等大糯和配料拌匀, 用洗净的竹叶包成扎好, 用火蒸煮1-2小时, 取出滤干水份即可食用。配料一般有绿豆、红豆、花生、五花肉(或腊肉)、板栗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