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湛江特产手工用品 湛江特产哪里有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湛江特产手工用品 湛江特产哪里有卖更新时间:2024-04-17 19:12:26

一.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手工搓搓面

手工搓搓面是庆阳当地比较普通的家常饭,面的作法比较讲究,用盐水和面,将面揉搓成团、成絮,盘起等待面回性,用擀面杖将面推开至1厘米厚度,再用刀切成细条,手工搓制成长条,水滚下锅,捞到碗里配以做好的鲜汤即食,或干调均可。

二. 广东省 湛江 吴川 吴阳鸡

吴阳鸡顾名思义产于中国历史名镇---吴川市吴阳镇。吴阳鸡是湛江著名的,由于吴阳镇滨江临海,海岸边种有大片防汛林,这些鸡或在杂草丛生,或在绿树成荫,或在依山傍海的环境下享受着生态大自然赐予的空间,自然生长,所以吴阳鸡就与众不同,吴阳鸡肉香味美,口感特好,营养丰富,具有天然的清香,补气益血,调经养目,滋肾健脾的作用。国内多个城市开有吴阳鸡饭店,广州尤其者众,间间生意兴隆。港澳台客人常常慕名而来。吴阳鸡加工后如:扎子鸡、白切鸡、盐焗鸡、葱油鸡、隔水蒸鸡、泥焗鸡等,做法不同,口味各异。

三. 湖北省 黄冈市 罗田 罗田手工油面

罗田手工油面是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的。手工油面,俗称盐面、挂面、喜面。它以优质面粉、食用油、精盐、水等为原料,手工精制而成,细若游丝,吃起来爽而不腻、滑而不糊、易于消化。

手工油面是大别山地区特有的传统面食,迄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由于工艺独特,尤其是对天气、温度、湿度及食盐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在民间以祖传师承的方式传承。其粗细均匀,口感劲道,易煮不糊,全部制作过程均为手工操作,俗称“一根面”。

目前,手工油面已成为罗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块招牌,该县文化部门采取了录制视频、整理手艺成书、设立传承基地扶持等手段,以保护这一珍贵的民间技艺。

现今,罗田手工油面成为山区群众馈赠亲友的礼品和孕妇补品、沿海发达地区日常消费的名优土。在罗田县十多个乡镇的街上,大部分都有手工油面的代收点。四乡八畈农民做的油面,经代收点收集,再由农副产品公司进行统一外销。

四. 广东省 湛江 霞山区 湛江蟹

湛江东连南海,西枕北部湾,岸线漫长,海域广阔,滩涂众多,是蟹的良好棲身之地,自古以来盛产优质名蟹。湛江的海蟹与江南的淡水大闸蟹,平分秋色,各领风骚。湛江吴川的芷寮米蟹,在宋代已视为蟹中上品,产于蟹的养份充沛的吴川吴阳江海交汇的芷寮,以腿粗肉厚,膏满脂丰而著称,是中国四大名蟹之一。传说当年苏东坡路过吴阳,品尝了芷寮蟹,赞不绝口,写下“未看黄山徒双目,不吃螃蟹辜负腹”诗句。清朝粤西唯一状元林召棠也有诗曰“执杯持蟹螯,足了一生事”,可见芷寮蟹是何等的风味迷人。麻章太平和东海岛民安的灶蟹也闻名遐迩,饮誉海外。湛江人称蟹洞为灶,这类蟹均在洞中捕捉,故称“灶蟹”。太平、民安的灶蟹,肥、香、鲜、脆,多为“双衣”“重壳”,味道别具一格,特别是具有“长命”的特点,可活生生运到京城,历来被列为朝廷贡品。湛江流传不少贡蟹的故事,雷州府白鸽寨武官劳守备误期押蟹到京;进士陈瑸违旨侍病母迟晋京授职,均借助赶蟹上路保其鲜活为名,巧脱欺君之罪,免于一死。故事除讴歌智慧外,也反映了本地贡蟹品牌。清举人,诗画家陈乔森画蟹解馋更高度展示湛江蟹的魅力。他画蟹题诗“白酒黄花节,清秋明月天。无钱买紫蟹,画出亦垂涎”。仿佛使人回味到晶莹娕滑可口的蟹肉,金黄鲜美香口的蟹膏。

湛江的渔民很早就掌握蟹的生活特性捕蟹。“九月尖脐十月圆”,脐的尖圆是雄雌蟹的区分,即九月雄蟹,十月雌蟹最肥,也是捕蟹的旺季。芷寮、太平、民安外,坡头的南三、雷州的东里、徐闻的新寮、和安及遂溪的草潭,都是湛江主要的蟹产区。蟹的重量大小不一,一般单只半公斤已算少有的大蟹。号称蟹中之冠是2006年8月,粤东南澳岛渔民捉到一个巨无霸赤蟹,身长20公分,宽12公分,重2.5公斤,但湛江市的游泳队员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们曾在霞山游泳场闸口捉过一个巨蟹,体长和重量都超过此蟹,当时卖给国营水产收购站,得款80元。

湛江蟹民捕蟹的方法很多,设栏、撒网、垂钓、装篓、挖洞……其中挖洞捉灶蟹最特别,湛江在明朝初已有此项技巧,一直沿袭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蟹肥了要脱壳,周期性脱壳逐渐长大,脱壳后身躯软绵,易受鱼鳝所噬,需找个安全保险的地方棲身。渔民利用蟹这一习性,在滩涂挖洞让其入灶筑巢,并暗中另挖相连遮蔽一小孔,作查蟹捕蟹之用。“有蟹无蟹在于灶”,灶要挖得巧,选择蟹最喜欢的环境和地形,投蟹所好,不能有丝毫通风透光。好的灶,天天入蟹,多的可一灶3蟹。若查蟹捉蟹及时,必多得“重壳”佼佼者。捕捉时要轻快小心,根据蟹在灶的位置,采用不同方法。过去一个劳力可管200个灶,高手每月可捕捉250公斤。

五. 广东省 湛江 廉江 海边鸭蛋

廉江海边鸭蛋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湛江地区久负盛名,甚至港、澳、台以及海外侨胞亦赞誉不止。其产自廉江市沿海一带,那里自然环境优美,生长着大面积的天然红树林,是咸淡水交汇地带,海上天然生物十分丰富。蛋鸭采用传统的海边自然放养方式,长期觅食天然鱼、虾、蟹、螺、蚬、蟛蜞等海中生物,当中有大量的海洋生物素介入,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一般蛋鸭无可比拟的。

故而,海边鸭蛋不但具有圆大色红,香滑可口,甘润清爽的独特风味,而且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钙、锌、硒、维生素A、D、C以及对大脑有益的卵磷脂、维生素AHD等十多种微量元素。常食海边鸭蛋具有“健脾开胃、去瘀生新、补脑益智、潜阳益阴、养颜抗衰老”等功效。海边鸭蛋是集营养、助餐、保健于一身的绿色天然食品。

六. 四川省 广元 苍溪县 岳东手工挂面

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

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如箸玉簪横。

黄庭坚《过土山寨》一诗中的“汤饼”,指的就是手工面,也就是今天所说的面条。手工面起源于我们中华,且有四千多年的制作和食用历史。因其食用方便,营养丰富,为世人所喜欢。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就有“甚欲去为汤饼客”这样的诗句。可见,在大诗人的心里,“汤饼”与他的千古文章一样重要。

全国各地的特色面品种类繁多,我们苍溪自然有美上添美的好东西,其中翘楚者当属岳东手工挂面。

说起岳东手工挂面的制作历史,当地耆老都不知有几千年了。但一代女皇使岳东手工面名声大震却是有故事的。

相传媚娘未入宫前,有一青梅竹马的意中人叫常剑峰。可圣命难为,两人不得不忍泪分别。临进宫前,他俩在一面店匆匆吃了一碗面话别。当日天气炎热,面条热烫,难以立即入口。媚娘灵机一动,用冷水将热面一激,再加调料,竟美味可口。媚娘入宫,常怀念与恋人临别时所吃之面。命御厨再作,味总不如从前。既为女皇,四处寻得原面店老父妻,乃利州岳东人士。老夫妻再作“冷淘”之面,其味如故。女皇潸然泪下。旋尔再问,方知岳东手工面制作独有配方,自不同于关中之法。女皇再命群臣品尝,无不交口称赞。从此,利州之地的岳东挂面与媚娘的凉面做法风行全国。

岳东手工面的制作过程分磨面、和面、做条、下盆、发汗、出面、拉条、上柱、分杆、晾干等环节。其中和面最为关键。因为岳东挂面制作过程中要加适量的盐促使蛋白质与淀粉分子的结合,以此来影响面筋的形成。如果比例把握不好,自然只会做出次等的手工面。因此千百年来,岳东之地的做面老艺人至今尚不敢用机器和面。他们只相信他的双手与双眼,面、盐、水的调合粘度也就早已烂熟于他们心中。

正宗的岳东挂面下锅不腻,入口柔软有劲。故而既适合煮热汤面,也适合做女皇所创的“凉面”。如今的岳东手工面,更是品种繁多。以粗细论,有银丝面、龙须面、玉带面之分;以制作添加成分论,有鲜蛋面、玉米面、大葱面、蔬菜面之别等等。市价高达8元一斤的手工面,却一直供不应求,故而催生当地不少手工面的传人。以五代制面的岳东席氏手工面传人席月建为例,一家就能带动80余户400多人就业。他们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分户作业,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我们应该相信,不远的将来,岳东手工面肯定能走出蜀中,走向全国。(胡博/文)

七. 广东省 湛江 霞山区 湛江番薯

在湛江市区,连日来番薯价格看好,一路攀升。时下,每斤番薯的卖价高达3至5元,比大米还贵。市民给客人送礼,也时兴送番薯。外地旅游团队及客人到湛江,也乐意捎带番薯回家品尝。

番薯拣选包装好,每箱10斤,纸箱精美,大方得体,确实是一种高贵礼品。手提车搭,装车托运,都十分方便。

番薯是从国外引进的舶来品,传说明代有一位广东吴川(今属湛江市管辖)人林怀兰,是个云游四方郎中,行医到国外交趾地方(今越南),发现当地一种薯类可作粮食充饥,便带回家乡引种,成功后迅速推广,救了不少饥民,农民感恩,建有“番薯林公庙”纪念。 过去湛江非常贫穷,番薯曾是湛江人的传统粮食,甚至是主食。由于番薯易种粗生,耐旱高产又能充饥,湛江农村种植十分普遍,有首民谣充分说明这一点:“种什么不如种番薯,叶藤喂猪牛,薯条填肚皮,三岁孩童啼哭时,烤条番薯就了事。” 番薯在湛江比比皆是,经济便宜,在湛江人眼中番薯是最普通不过的东西,所以很多口头语都与番薯有关,烂贱的东西形容为“番薯”,意外获得便宜称为“拾到大番薯”,吵架骂对方是“番薯头”,耻笑别人傻是“大番薯”,讽刺高傲的人为“番薯屎未屙净“。 湛江番薯也有其风光的历史,曾先后三次晋京,显赫一时。1958年初,北京举办全国农业展览,曾展示郊区北月村送展一株“标心红”大番薯,重21公斤,而闻名全国。同年4月,湛江市饮食部门用番薯粉制成花卷大蛋糕、薯茸风车酥等12式点心、重8公斤,空运北京请毛泽东主席品尝,中共中央办公室收到点心后复信嘉勉。1962年2月中央及省领导邓小平、彭真、方方、董小鹏、陶铸、陈郁等视察北月高产番薯,对北月种植的大番薯十分赞赏,当场挖了两株“标心红”,过重称一株重19公斤,一株重18公斤,两株番薯随车运回北京。“标心红”番薯,皮红心白,是北月农民陈庆登五十年代精心研究培育出的新品种,产量高,亩产可过万斤。中国科学院专家曾多次亲临北月考察番薯生长情况和研究高产技术,陈登来也被荣聘为中国科学院番薯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改革开放,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品种结构和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农业的商品经济和“三高农业”迅猛发展,除传统的水稻、甘蔗生产外,专业集团式高科技的水产养殖、果菜栽培、畜牧饲养、林木种植、经济作物开发不断涌现,推动农村经济兴旺发达。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番薯在农业生产中逐渐淡化,湛江人基本上告了正餐食番薯的历史,番薯不再是湛江人的传统主粮食。 物换星移,近几年,人们讲究饮食,追求品种多元化口味多样化中,起用了番薯,宾馆酒楼的炒薯粉、番薯粥成了不可缺少的品种,超市的货架上也摆有番薯加工的薯条、薯片出售。登上大雅之堂的番薯,身价大增,价格竟与大米平行,真是世事多变,草鸡也可以变成凤凰。

八. 内蒙古 呼伦贝尔 鄂伦春自治旗 桦树皮手工艺品

鄂伦春族是典型的游猎民族,自公元386年起,世世代代游猎于大、小兴安岭一带。鄂伦春自治旗境内森林覆盖率占全旗总面积的97%,鄂伦春人居住的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过去几乎所有的鄂伦春人都从事狩猎、采集和捕鱼生产,鄂伦春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大自然的恩赐,他们在深山密林间度过长期的游猎生活,进而形成了他们独具特色的山林文化和狩猎文化。

我们的桦皮制品:鄂伦春人为适应游猎生活特点的需要,用大兴安岭遍地皆是的桦树皮,制成了轻巧耐用的生活用具。他们将崇拜的各种神偶也装在桦皮盒里,放在斜仁柱后面的树上, 鄂伦春族主要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
   

鄂伦春族传统桦皮用具主要有桦皮碗、桦皮水桶、桦皮盆和桦皮盒。在桦皮盒中包括有针线盒、烟盒、神偶或神像盒、梳妆盒、火柴盒、帽盒、儿童玩具盒、骨灰盒、装火种的盒等。妇女们还在这些盒上刻或贴上美丽的图案、花纹,以供欣赏。这些盒具鄂伦春人统称为“毛力春”。
   

现在鄂伦春人已经下山定居了,有些桦皮制品的使用功能越来越弱化,但它的收藏和观赏价值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桦皮制作工艺已作为一种鄂伦春民族特有的文化被保存下来,并将传承下去。这项工艺已成功申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九. 台湾省 台南 手工皂

观皂手工皂,是由一群修行人用认真的心所制作的纯净皂,让大家从日常生活中接触手工皂。从清洁保养作起,爱自己也爱地球。

将手工皂以艺术的方式呈现,赋予它生命力,有各式外型种类的手工皂,满足大家视觉上的飨宴。借由每天使用手工皂清洁身体时,观照自身也观照心灵。精心设计的各式礼盒,不但体面大方,更是让你送礼有面子。

【交通指南】

中山高仁德交流道下往台南市→东门路→府前路→中华西路右转直走过临安桥→安平路口左转。(在安平路上的石门小学旁,即可看到观皂工作室)。

营业地址:台南市安平区安平路694号

营业电话:06-2250859 传真号码:06-2250859

四神皂礼盒

四神皂礼盒包含翠玉青龙、黄金白虎、火红朱雀和冥黑玄武中国四大神兽,象征帝王、权势、避邪、祈福祥瑞、长寿及祈福关怀心,让你送礼也能送的贴心。

福禄礼盒

福禄双全、财源滚滚,中秋佳节,月圆、福圆、人团圆的福禄礼盒,象征圆满福气。

秋月礼盒

秋月礼盒内有香草天空、柠檬橙果、甜蜜杏桃、经典绿茶、原生咖啡和鲜果乐园等六种皂饼。六种香氛、六份滋润有六款送礼的关怀心。

玉兔礼盒

状似菓子点心的玉兔礼盒手工皂,内有原生咖啡、鲜果乐园、经典绿茶、甜蜜杏桃、 香草天空和柠檬橙果等8个手工皂,炫丽的香氛,胜过烟火的璀璨。

真清净手工皂

真、清、净手工皂有真珠玉容皂和竹炭净化皂等三款不同手工皂,以朴实古老的作法,带给你身心灵的飨宴。

客制礼品婚礼小皂

你可以在婚礼小皂上,打上名字、刻上日期,用你最真挚的心意留下纪念回忆,与另一半共度人生的另一段旅程,雕刻属于您的世纪婚礼。

十. 广东省 湛江 坡头区 湛江狗肉

湛江何时有狗,无法考究,但狗人共存,不可置疑。从雷州半岛星罗棋市的石狗推测,狗的历史渊缘必定很长。“马牛羊,鸡犬东,此六畜,人所饲’,古代启蒙教育,已向孩童灌输狗是家畜。“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们称誉的太平盛世,狗也名列其中。

皮薄呈现金黄色的为之上品狗;而一条狗最好吃的部份是狗腿及附近的肚腩,吃狗肉还必须沾上由十多种配料做成的酱才好吃

远近闻名的白切狗肉吸引了本地和外地的食客。广州的记者也随着游客闻名而来品吃狗肉,赞不绝口,并对这里一间规模最大的阿Q狗肉档进行了报道

可见狗与人息息相关,源远流长。湛江人对狗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图腾崇拜狗,农村乡野,村头巷口,门前塘边,到处都有石狗蹲立,石狗作护神,保佑平安,辟邪避灾,受香拜祭。根据湛江市博物馆统计,湛江遗留的石狗有近万只,林林总总,仪态万千,是湛江独有的一大景观——石狗文化。另一方面,喜欢食狗,蔚然成风。大小乡镇,街头巷尾,狗肉食肆,比比皆是。狗肉档内,光鲜发亮的熟狗,数条挂在显眼之处招徕顾客,尽管狗头狰狞,狗牙列露,并不影响人们食欲。食客三五成群,围在小桌,一盘狗肉,半瓶米酒,慢斟细酌,谈天说地,别有风味。吃得兴起,甚至忘乎所以,蹲到凳上。湛江的狗肉档有多少,谁也计不清,湛江人又建立独具一格的食狗文化。

位于霞山区艺海影剧院附近的白切狗肉一条街。这里聚集了大大小小十多间的白切狗肉档

湛江有句俗语:“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可见狗肉香味何等诱人。湛江人食狗,很独特,喜欢白斩,热制凉食,根据需要而斩食。食狗定要配上蒜蓉辣酱等佐料,浇上香油,这种食法,似乎很原始,全国也较罕见,但原汁原味,清嫩爽口,香而不腻,羊的嫩,兔的香,鸡的鲜都集在其身上,成湛江人的口福,故白斩狗广受欢迎,世代流传,经久不衰,湛江白斩狗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传统名肴。

湛江人食狗,不拘时节,一年四季皆食。三伏暑天吃夏至狗,以热压热:三九寒天食冬令狗,驱寒进补。湛江人食狗也很讲究,“老猫嫩狗”,喜欢食鲜嫩的狗,狗中又以黑狗为佳。白斩狗的制法也很注重功夫手艺,挑选靓狗后,杀狗要放尽血,放入80度热水浸泡数分钟,退毛刮挣,开膛取脏,用洁布抹干血水,风干少许,放入大锅熬煮,水要适中,火要适度,这样的狗肉才细腻可口,芳香袭人,味道特异。四十年前,赤坎有间老友记白斩狗肉档,很有名气,常常座无虚席。改革开放后,养狗、卖狗、运狗专业户相继产生,狗肉食档应运而生,有的地方甚至白斩狗肉一条街,一二十档鳞次栉比,食客如云,川流不息。白斩狗也登上大雅之堂,宾馆茶楼都有出售。一些外地人到湛江也慕名而来,乐于一赏,享受一下湛江的食狗文化。湛江的狗肉也令一些名人伟人青睐。前国家副主席1到湛江,总忘不了品赏湛江狗肉。1960年1、1、1等中央领导视察湛江,离湛告别是狗肉宴,吃得津津有味,大赞其美。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有载:“狗肉,可安五脏,补绝伤,轻身益气,补胃气,壮阳道,暖腰膝,填精髓”。现代科学已化验证实,狗肉除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一般营养价值外,还有肌肤、钾、钠、氯等化合物和氨基酸,可产生高热能,看来湛江人对狗肉情有独钟,实在慧眼独具,难怪湛江人贪婪食狗有“卖掉棉胎食狗肉”的口头语。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