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阳江市特产街不夜天 阳江一夜埕特产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阳江市特产街不夜天 阳江一夜埕特产街更新时间:2024-05-02 03:47:53

一.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生死恋

“生死恋”是阳江近年时兴的一道菜肴,其实就是咸鱼蒸鲜鱼。据说有一次渔民在出海做饭时刚做到鲜鱼时发现没有盐了,便想出了一个急招:把咸鱼放进去与鲜鱼一起蒸,结果发现味道很特别,这个菜就传了下来。咸鱼与鲜鱼蒸出来的鱼汁,浸着细细的姜丝,用以捞饭,令人回味无穷。

“生死恋”一条海鱼的死生契阔。

海边生活的人们每天都要面对鱼的问题,怎么去捕鱼,怎么去吃鱼,还包括怎么处理在保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那些消费不了的鱼,所以咸鱼可以看做一种悠久的海洋文化,一个地方捕鱼吃鱼的历史足够悠久了,那么吃咸鱼的伴生文化也就会发达起来。

在内地人把咸鱼视作“短缺时代配给品”的时候,广州人已经知道咸鱼的审美空间可以很广阔了,“咸鱼贵过鸡”,说的就是在广府食客心目中一条好咸鱼的价值,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海边的人们来得那样自然和从容。

不必去遐想什么《人鬼情未了》和《胭脂扣》的风月,这道菜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切好片的梅香咸鱼和新鲜海鱼逐片间隔起来蒸,鱼的前世今生两种迥然不同的鲜味交织混淆在一起,便成了筵席上的一道大菜,在阳江当地高档的长江国际酒店里,“生死恋”的名头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菜单之上。

在饕客的评判标准中,咸鱼弥补了鲜鱼略显单薄的味道,而鲜鱼又填补了咸鱼缺少的口感,这是一种系统内的补充和完善。而在更多的遐想中,这是一种类似讲故事的戏剧策划,人对食物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庄臣所说的沿海居民对咸鲜味觉的执着追求,也有一种人情世故中幻想的本能。

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生态密码,阳江这地方还有一种号称独此一处的“墨鱼膏”,这是一种用大墨鱼的卵发酵而成的“超级咸鱼”,它可以令“逐臭之夫”欣喜若狂,也能让幽兰雅士退避三舍,由于制作工艺的繁琐和食材的取之不易,这种很唐突的美味即使在阳江也不是随处可见,只有栖海的原住民还会不时小批量地制作一些来自己享用。用墨鱼膏来焖煮猪的五花肉,会令你忍不住四处寻找白米饭来“与子偕老”。

死生契阔,那是文学对生活的记录。

一条发酵过的咸鱼,是餐桌上对生活的回味。

二. 广东省 阳江 阳西县 搓禾线

搓禾线

阳西人做上田,习惯搓禾线吃。所谓禾线,是用粘米春粉,拌糖或者拌盐,泡水搓成一条条粉条,如稻穗状,俗称禾线。搓禾线的含义,是种下的禾苗长出的稻穗像禾线一样,所以搓的禾线一般很饱满,大拇指粗细,借以预示一年的丰收。搓禾线手艺简单,农家随时可做,小孩子特别喜欢。过去生活困难,能吃上一顿禾线,等于过节。小孩子天天望着大人能给他们搓禾线。搓禾线除了用米粉,其它如番薯、粟米、高粱均可。现在的饭馆面摊,仍有禾线摆卖,只不过那禾线已属精品,和乡下农家搓的禾线口味有很火区别,小孩子犹难吃到。

三.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阳江姜豉

阳江姜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阳江土产黑豆配以鲜姜经传统方法加工制成,质量松化、味道鲜甜、富于营养、具有无以伦比的绝妙风味,实为馈赠亲友,家庭厨房必备调味品。

阳江姜豉是以阳江土产黑豆配以鲜姜经传统方法加工制成,质量松化、味道鲜甜、富于营养、具有无以伦比的绝妙风味,实为馈赠亲友,家庭厨房必备调味品。

食用方法:先将所需豆豉用清水略洗一下,捏碎或捣碎后即可加入到各种菜式中,进行烹调调味。烹调种菜式加入豉汁后,菜式的风味更佳,更鲜美可口,有助于增进食欲。

配料:精选黑豆、优质食盐、鲜姜

推荐菜式:豉汁蒸排骨,豉汁蒸肉片,豆豉红烧肉、豉汁蒸鱼、豉汁红烧鱼、豉汁蔬菜等等各种菜式。

阳江姜豉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

1.黑豆:主要采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范围的黑豆,颗粒饱满均匀,经过风净晒干。

2.食盐:符合国家食用盐标准规定。

3.水:水源取自漠阳江,水质应符合国家关于饮用水的标准规定。

4.姜:产地阳江,应符合国家质量卫生的标准规定。

二、生产工艺流程及要求

1.豆豉生产工艺流程及要求:

(1)筛选:将黑豆在筛选机上筛选至无杂质、无砂石。

(2)浸泡:用清水浸泡,水温10至35℃,一般冬天浸约6小时,夏天浸2至4小时之间,浸泡后豆的含水份应在40%至45%之间为适宜。

(3)蒸煮:将豆蒸煮到松化率≥85%。

(4)冷却:使用风扇或自然冷却将蒸煮熟的豆吹凉至35至45℃。

(5)制曲:自然接种,控制好曲房温度,时间3至4天,使品温达到38至40℃,曲料长满白菌丝,进行第1次翻曲和倒簸箕。翻曲后为常温,5小时后开始升温。曲料品温再次上升到37℃,控制温度,曲料品温下降到34至35℃,保持1天后进行第2次翻曲。翻曲后为常温,第二天出曲,曲料水份为21%左右。

(6)洗曲:将成熟的豆豉曲经洗豆机用水洗净,直至露出豆曲乌亮光泽且只留下豆瓣内的菌丝体。

(7)配料:加入食盐,搅匀后氯化钠含量≤15%,装入豆豉埕里,并层层压实,最后用塑料薄膜封口、加盖。

(8)发酵:豆曲在室外自然条件下发酵,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发酵时间一般掌握在30至38天左右。

(9)晾晒:将发酵成熟的豆豉从埕中倒出,自然晾干,水分含量控制在35%左右。

(10)回油:将已晒干的豆豉(表皮粗糙)用竹围囤积堆放,堆放时间5至10天,使其回油后表皮乌黑油润,具有豆豉特有香味。

(11)挑选:筛除杂质。

(12)包装:称重和包装,阳江姜豉则在每包豆豉中加入l至2片姜片。

2.姜片生产工艺流程及要求:

(1)清洗:将姜块用清水浸泡、清洗,洗去表面泥土和杂物。要求清洁、干净、无杂物。

(2)切片:将姜切成片状,厚度约2至3cm,并切除头尾发芽部分。

(3)腌制:将姜片层层放入缸中,并均匀层层撒放相当于姜片重量约30%的食用盐,压实装满,用塑料薄膜封口、加盖,在室外自然条件下腌制。时间约7天左右。

(4)晒干:将腌制好的姜片用竹窝盛装,摊平后在太阳光下晒干,水分控制在18%至20%。

(5)包装:将姜片放入密封塑料袋中,入仓贮放备用。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色泽乌黑油润有光泽,豉肉松化,豉味、姜味浓香醇厚,味道鲜美可口,余味绵长。

2.理化指标:水分≤35g/100g,氨基酸态氮(以氮计)≥1.0g/100g,总酸(以乳酸计)≤4.0g/100g,食盐(以氯化钠计)≤14.5g/100g,蛋白质≥20g/100g。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四.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永宁山羊炆腐竹

永宁山羊生在大山,吃百草和山泉水,在大山中奔跑和呼吸清新空气长大,肉质成为佳品中的佳品。选用春湾生产的腐竹炆永宁山羊被人称为绝配。做法:山羊肉买回后洗净飞水,斩件。腐竹浸软切件。将羊肉在锅中加本地花生油爆香,加适量小茴香、八角、盐、料酒、生抽,然后加腐竹吸汁,再加适量滚水加盖烹煮。这样使得该菜既有山羊味,又有腐竹味,可称为“极味”。

五.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春湾香芋

春湾香芋

春湾镇种植香芋具有历史悠久,春湾的土质、气候环境极适宜优质香芋的种植生产。加上村民已积累了丰富的种芋经验,因此,较其他地方出产的香芋具有营养丰富、品种纯正、含淀粉多、香浓、松口等特点。春湾香芋的种植是很讲究的,在种时切除芋的下半部,只保留上半部,除了在下种时下足土杂肥外,等到芋的茎块长成,村民还会埋上一至两次用草烧出来的红泥,这样长出来的香芋就具有特别酥香的特点,通过加工制作,可以把香芋加工成“香芋腐乳”、“香芋干丝”、“红烧香芋扣”、“香芋叉烧鸡”、“香芋蛋酥”等美味可口的食品。

六.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阳江黄鬃鹅

阳江黄鬃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阳江黄鬃鹅是广东省四大优良地方鹅种之一,体型大小适中,行动敏捷,善于觅食,耐粗饲养,抗病力强,易肥、皮薄、肉质细嫩,味美。阳江黄鬃鹅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阳江养鹅的历史超过500年。阳江鹅又叫黄鬃鹅,因其头顶至颈背有一条棕黄色的羽毛带,形似马鬃而得名,《广东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将其列为广东省四个优良鹅种之一。著名水禽专家陈育新在《中国水禽》一书中描述其性能特点是:早熟、易肥、肉质细嫩、味美。

作为广东省四大优良鹅种之一,阳江黄鬃鹅肉质鲜嫩润滑,可以说是鹅类品种之冠。成熟肉鹅皮薄、肌纤维细,纤维之沉积脂肪适中,使肉质清香甜滑,口感好。2001年11月1日,由市政府主办,畜牧局、技监局等协办,邀请省专家举行的阳江黄鬃鹅标准发布会,对阳江黄鬃鹅地方良种鹅的种性、食品品质和优质生产性能综合标准作了鉴定,并顺利通过评审,使阳江黄鬃鹅的品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为有效地保护阳江黄鬃鹅的品种资源,在阳东县红丰镇设立了阳江黄鬃鹅繁育场。建立阳江黄鬃鹅良种繁育体系,研究推广应用现代化养鹅配套技术。通过产业化经营,推动阳江市养鹅业向标准化、无公害化养殖发展,打造阳江黄鬃鹅有机食品品牌。

阳江黄鬃鹅产地范围为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阳东县、阳春市、江城区、海陵试验区、阳江高新区现辖行政区域。

阳江黄鬃鹅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阳江鹅。

二、产地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时间长,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的漠阳江流域,草类植被茂密,有丰富的水草等青饲料资源。

三、饲养管理

1.雏鹅来源:产地范围内的良种繁育场。

2.育雏期(0至30日龄):

(1)环境:1至3日龄 30℃至32℃,以后每天降低1℃,养至15至20日龄脱温;相对湿度60%至70%。

(2)光照:1至2日龄每天24小时光照;3至10日龄每天23小时光照, 11日龄以后自然光照。

(3)密度:1至7日龄20至25只/㎡;8至14日龄15至20只/㎡;15至30日龄5至10只/㎡。

(4)放牧与放水:天热5日龄,天冷15日龄开始放牧、放水,时间约1小时,随着日龄增加,逐渐延长放牧放水时间。

3.育成期(30至56日龄):以放牧饲养、饲喂青绿饲料为主,中午和晚上各补饲1次配合饲料或谷物类饲料。

4.育肥期(57日龄至上市):舍饲, 4至6只/㎡,谷物饲料自由采食。

5.出栏:90至120日龄,公鹅体重≥4.00 kg,母鹅体重≥3.00kg。

6.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屠宰要求

1.鹅源标准:来自产地范围内,符合种源、日龄、体重要求的健康鹅。

2.屠宰:屠宰前禁食6至8小时,保障自由饮水,减少应激。

3.冷藏:从活体鹅屠宰至入冷库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活体鹅:头顶至颈背部有一条棕黄色的羽毛带,形似马鬃。背、翼和尾羽灰色,胸羽灰黄色,腹羽白色,喙、肉瘤黑色,虹彩棕黄色,蹠、蹼为黄色、黄褐色或黑灰色。

(2)白条鹅:骨细、皮薄肉厚、肉质细嫩,肉味香浓,风味独特。

七.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春湾板栗

春湾镇是阳春市唯一的板栗产区,一年一熟,由于特殊气候和土壤,该镇板栗与邻近市县相比,其外表乌黑,色泽油亮,像涂了一层油似的,也俗称油栗。其特点肉质金黄,既酥又粉、味香松口,是我市群众中秋赏月常备食品。每年的中秋国庆前夕,该镇板栗都源源不断供应上市。

春湾板栗的采收是一件苦差,一般要经过采摘、晾晒、砸果三个步骤。春湾板栗树杆高大,板栗果挂得高,果皮浑身长满刺,稍有不慎你就得伤痕累累,村民们采摘时穿上厚重衣服,带着帽子,爬到树上手执竹竿或木棍把一个个板栗打下来,然后把板栗果放在地上晾晒几天,待到果皮因脱水爆开,再用镰刀或锤子将果皮砸开,这样一颗颗板栗就脱壳而出。

据统计,该镇板栗种植面积约2500亩,主要集中在卫国、山中间、区垌、大岗坪等村委会,其中山中间村种植面积最多,约500亩。今年板栗产量约2.5万斤,价格比去年略下降,每公斤14-20元,价格仍比广西、罗定等市县的板栗高出1-2倍。该镇种植户解释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今年是农历闰年,比往年多一个月,板栗较往年成熟早、与往年中秋节有一个时间差,市场吞吐量不大;二是板栗种植面积少、产量不多,再加上近年受广西、罗定等邻近省市板栗冲击,春湾板栗未能形成生产规模和品牌效应,市场占有量不大。

八.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岗美毛蟹

在岗美镇的漠阳江段盛产毛蟹,一年有两个蟹季。盛夏的蟹季,产的是毛蟹“六月黄”;深秋的“九月团脐十月尖”,也是产毛蟹。

蟹又叫螃蟹、稻蟹、毛蟹等。岗美毛蟹主产区在新墟、新埠河床。蟹一般分布在沿海地区,而新埠、新墟两地小河靠近南海。毛蟹能在两地生长可能是南海的螃蟹在春季溯江而上在此繁殖的结果。

岗美毛蟹甲壳坚硬,掌节和指节基部的内外面密生绒毛;前三对步足的腕节与前节的背缘、第四步足前节与指节基部的背缘和]腹缘都密具刚毛,故当地人惯称其为“毛蟹”。阳春市生长毛蟹,阳春人更爱吃毛蟹,明清两代的县志均有记录,可谓历史悠久。

岗美毛蟹肉质鲜嫩,可灸吃,又可烹吃,味道鲜甜可口。明代大医学家李濒湖说:“凡蟹生烹、盐藏、糟收、酒浸、酱汁浸皆为佳品。”可见毛蟹早已成为佳肴。

毛蟹除了是腹中之物,又有很好的药用价值。《随息居饮食谱》说它能“补骨髓,滋肝阴,充胃液,养盘活血,活疽愈核”。《滇南本草》说它能“强化筋骨,并能横行络分”。《本草再新》说它“入心肝肾三经”。

鉴此,秋收季节,有不少外乡人前来岗美尝蟹和订购;当地人也一直把毛蟹当作送礼珍品。

如捕抓到新鲜的毛蟹,可把毛蟹放入盘里,冲些水养着,让它吐尽污泥。岗美毛蟹肉质鲜嫩,如今,毛蟹的烹制方法更加多样,可炸、可炒、可烤、可腌、可蒸,还可以用来煮毛蟹粥。不过诸种蟹食中,最能显示蟹的特点的还是原只清蒸。清蒸蟹简单易行,随便在哪个家庭都可以烹调,把新鲜的毛蟹洗净后放在蒸笼里炊,并佐以姜醋,旺火沸水速蒸至透,待到毛蟹由深灰色变成鲜红色,即可食用。吃起来,香中带甜,味道别具一格,最宜下酒。还有一种是煎毛蟹:先以姜片、葱、老醋等为佐料,配以正宗白酒调味。锅中煎上8-12分钟,再加入磨碎的佐料、大粒的蒜头、大截的葱煮上几分钟,便可上桌。这种方法烹制出来的毛蟹,口感鲜香,辣味独特,还带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原始野味。

吃毛蟹时“宜慢不宜急”,毛蟹肉少味香,应细细品味方知个中美味之妙。毛蟹虽然好吃,但也有禁忌,脾胃虚寒、外邪未清及宿患风疾者不宜食用,蟹过敏者不能吃;蟹也不能与柿子、荆芥同食。

夏收秋收季节,有不少外地客商前来岗美尝蟹和订购;当地人也一直把毛蟹当作送礼珍品。2003年,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为食至正宗”栏目到岗美镇拍摄,随团而来的国内高级厨师更以毛蟹为主要材料进行现场烹饪表演。一道道制作新颖、风味独特的毛蟹美食让人垂涎不止。

九.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阳江小刀

产地:中国广东阳江。 历史:梁季英原为首饰工人,对各种金属特性了解较深,逐用汽车弹簧钢度制成勾尾牛角柄全钢小刀,以硬度适宜,刃底角度得当,锋利轻便,式样美观,最宜刮削竹节而广受喜爱。 特点:该小刀为保持锋利,采用油热处理,讲究退火,保证敲面不断、弯能复原的韧性;其刃磨于机磨后坚持手工水磨、打皮等工序;刃面必使做到有一定的斧头口角度。( 阳江)

阳江被誉为“中国刀剪之都”。阳江小刀的生产有150多年的历史。清朝同治年间,阳江工商业渐见兴旺,广东十多个县的客商云集此地进行商贸活动,阳江县城打铁巷(现仍称打铁巷)附近一带集中了十数间这类打铁铺,打出的产品时时供不应求,打铁铺除生产菜刀外,同时还生产禾镰、镰刀、布剪、日用小刀、剪等产品。从那时开始,阳江刀渐被人推崇,知名度日益提高。20世纪20年代,阳江老刀匠何全利创制的“何全利菜刀”,因其钢水清、刀锋利,既能切肉,又能斩骨故又称“文武刀”,深受厨师钟爱。

真正使阳江刀出名的是,阳江着名老刀匠梁季芙研制的刀具,以其造型好、款式多、锋利不易生锈卷口、耐用好用等特点迅速占领市场,在阳江掀起一股仿制热,推动了阳江制刀业的迅猛的发展,阳江刀从此名扬四方。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阳江十八子”、“盛达刀具”等一批代表中国菜刀发展方向的名牌产品,把“阳江小刀”的盛名推向世界。

十. 广东省 阳江 阳西县 炖猪肉

炖猪肉

炖猪肉是阳西一道名菜,阳西炖猪肉早在二百年前已在地方流行,历代人才辈出,现在仍许多人精通制作方法。

炖猪肉最好是选用饲养一二年的猪选用猪的脯肉(俗称五层楼),将肉放汤中煮熟,然后切成二寸见方的块块。放上陈皮、桂枝、老抽、精盐、蒜、豉油、香粉、姜等配料,腌十分钟,再放镬中用花生油略炒,然后兜起慢火炖煮,煮过程中放酒放糖,猪肉软熟即熄火。这其中有两点是关键,一是配料多少,二是炖肉火候。二者要恰到好处,否则影响味道。有关炖肉制作阳西有很多名手,他们各有秘诀,轻易不向人外传。好的炖肉硬皮软囊,入口醇香,引人垂涎,要艺高者才能制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