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宣传山东都有什么土特产 山东有代表性的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宣传山东都有什么土特产 山东有代表性的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4-01-10 06:05:52

一. 山东省 烟台 莱阳 莱阳板栗

莱阳板栗

莱阳板栗,多产于河洛、沐浴店、榆科顶、照旺庄等乡镇的山区或丘陵。本地多称北山板栗。山区固有栽培板栗的传统。莱阳素有用栗粉做栗饼吃的习惯。栗饼呈褐色,但吃起来又香又甜。近年来,北山板栗经过培育优良品种,不但产量大增,栗果质量也有很大提高,个大皮薄,肉质乳白,含糖量高,有多种维生素,不论煮、炒均甘美香甜,糖炒栗子,尤为人们喜爱。

板栗,是干果中的上品,易储藏,便运输,每年都有大宗出口,誉满中外。黄埠寨栗子面食品是莱阳著名商标。

二. 山东省 德州 禹城 红麻

红麻

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草本韧皮纤维作物。又称洋麻、槿麻、钟麻。起源有原产印度或热带非洲两种看法。以中国、泰国、印度、前苏联种植较多,次为孟加拉、越南、古巴、巴西、印度尼西亚和伊朗。中国于1928年引种,50年代因炭疽病害而停种,60年代由于推广抗病品种,生产得以恢复发展。广东、广西、浙江、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省、自治区均有种植。

红麻茎直立,高3~5米,粗1.5~2.0厘米,呈绿、紫、红或浅红色。叶分掌状裂叶型和阔卵叶型。花淡黄或乳白色,花柱5裂,柱头紫或红色。蒴果,种子呈肾形。红麻依据叶形、茎色、成熟期分类。印度分5个变种、8个类型;中国分为13个类型。日本根据品种对光、温的反应,分为感光型和感温型。

红麻是短日照喜温作物。要求生育适温25℃,无霜期150天以上,生育期降水500毫米左右。适于土层深厚的沙壤土。幼苗期怕涝,成株后抗涝力强,是涝洼地区的稳产作物。生长期日照时数延长,有利营养生长;缩短光照可促进生殖生长。故可在低纬度地区繁殖晚熟良种种子,高纬度地区种植收麻。合理密植可增加初生纤维比重,提高品质。麻株在开花并结少量蒴果时达到工艺成熟,即可收获。随即整株或剥皮沤洗。红麻主要有炭疽病、根结线虫病和小地老虎、蚜虫、小造桥虫等病虫害。

1980年,禹城被山东省农委、计委、财委定为全省红麻生产基地。其种植历史已近百年。产品以手感柔软、颜色银白、有光泽、拉力强等而著称。

禹城县种植红麻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该县种植红麻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为红麻适宜碱性

土壤生长。建国前有些村庄零星种植,大多是利用沟头、壕崖和盐碱地。建国后广辟麻源,扩种红麻,

特别是伦镇、袁营、莒镇等乡镇盐碱地较多,成为红麻主要生产基地。1971年全县种植红麻面积已达

5万多亩,产量也逐年增长,一般年景亩产200~250公斤。1982年袁营乡台楼村农民台友德,利用盐碱

地和开荒地种红麻8亩,亩产达297公斤,总产2376公斤,收入2375元。1973年禹城红麻开始出口,全县

年出口量在200万公斤左右,最高达300万公斤,主要销往泰国、联邦德国等地。1980年省农业委员会、

计划委员会、 财政委员会确定禹城县为全省红麻生产基地。

三. 河南省 洛阳市 宜阳县 九都大蒜

“九都大蒜”主要产于宜阳三乡、韩城两地。其特点是:瓣大、皮白、味浓、产量高,易贮藏,抗病虫能力强,全县常年种植面积6000亩左右,年产量5000多吨。不仅在豫西驰名,而且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香港、澳门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宜阳种蒜历史悠久,公元前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大蒜已引入该地,到明朝,以宜阳大蒜已颇具盛名。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路过三乡水沟庙村时,就非常欣赏这里的大蒜,并亲自下地和农民一起种蒜。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宜阳县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改进栽培技术,引起选用新的优良品种,使该地大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宜阳大蒜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亩,年产量上升到2万~3万吨,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乡镇位于宜阳县城西45公里处,郑卢路东西贯穿全境,交通便利。有洛河、连昌河、杜阳河3条河流经三乡镇境内,土地肥沃。三乡镇的“九都大蒜”,因其个大、色白、辛辣、保鲜时间长而闻名豫西地区。位于三乡镇东部的南村是该镇大蒜种植面积最大的行政村,全村1800多口人,耕地面积2000亩。南村的大蒜种植历史可上溯到东汉时期。

20世纪90年代初,南村的大蒜外销量达到高峰,有数千吨的大蒜被出口到日本、欧洲等地。2003年7月,当时的三乡乡被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委员会命名为“无公害大蒜生产基地”。也是在那年,“九都大蒜”商标被正式注册,南村的大蒜种植和销售开始走向规范化和市场化。2007年,南村的大蒜开始包装销售,年销量达1万盒,包装后的大蒜价格比包装前的价格翻了一番。

如今,南村的大蒜全部进行了异地调种品种改良,推广了无公害种植技术,全部蒜地实施地膜覆盖,品质、产量有了更大提高。每逢大蒜收获季节,各地客商云集于此,南村大蒜远销河北、福建、新疆等地。

四. 山东省 潍坊 高密 棉花

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之一
( 高密)

五.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临清锅贴

锅贴

“锅贴”是临清清真宴中的风味名吃。锅贴的制作堪称一绝,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鲜香扑鼻,很是诱人。

六. 山东省 聊城 冠县 酥锅

菜系:鲁菜

口味:咸鲜

价格:10—40元

原料:大骨棒,海带,五花肉,海鱼(黄花鱼,鲅鱼等),莲藕,大白菜,豆腐(老豆腐),花生等,以上材料均需1.5斤左右,酱油,醋各一瓶,盐,糖,酒适量。

制作方法:

1.锅底(是蒸东西的那种很深的锅)平铺大骨棒,需是剔过肉的,起一个托住菜的作用,以免在烧制过程中糊锅。

2.将大白菜的帮子围在锅的周围,也上防止糊锅。

3.根据各种材料的易熟程度,最下面放最难熟的,依次将海带(卷成厚2厘米左右的卷)、海鱼(黄花鱼、鲅鱼等)、五花肉、莲藕、白菜、豆腐(老豆腐)、花生一层一层平铺在锅里,中间沫上少量的盐糖,上面再以白菜帮覆盖。

4.材料铺好后,将酱油、醋、料酒浇在材料上。

5.大火烧至锅开后,改成小火,四到五个小时就可以了。

七. 福建省 龙岩 上杭 下都沙田柚

下都沙田柚

上杭沙田柚,产于该县的下都乡。1999年11月在全国第六届柚类科研与生产协作会议上,荣获"优质柚类"称号,是柚农们结合当地独特的自然气候、土壤条件,科学精心培植成的一种新、特、优、名果。上杭沙田柚,果形呈葫芦状,且硕大美观,果皮色泽金黄,被赋予“团圆美满、招财进宝、丰衣足食、吉祥如意”等象征意义。果瓣大小均匀水分足,肉质脆嫩清甜口感好,除鲜食外,经过加工可拼盘造形,成为宴席上精美可口的晾果菜肴。作为天然的营养保健绿色食品,含有人体必需的十余种营养成份,兼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气、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润肺降压等功效;果香浓溢迷人,久置室内,既有观赏价值又有清新空气、排除异味的作用。作为“天然罐头”,从金秋十月采摘上市到第二年初夏,保鲜保质期长达八九个月,成为探亲访友、招待亲朋的首选果品。此外,柚子树可以矮化培植成典雅的盆景,果皮、树叶、花、种子可以入药。果皮可精制成蜜饯、茶等风味食品和鞋垫、床垫等保健用品,果皮、果核可加工成工艺品。

当地果农结合本乡独特自然气候、土壤条件,利用“猪-沼-果”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施行无公害化生产,充分使用“沼液”这一有机肥,大大减少果树病虫危害,从而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使得下都沙田柚果形俊亮,单果均重1~1.5KG,果面色泽金黄,果瓣大小均匀,水分充足,香气诱人,肉质甜美嫩脆,果底部呈“金钱底”,被赋予“团圆美满,招财进宝、丰衣足实、吉祥如意”等象征意义。

下都沙田柚在1999年11月全国柚类科研与生产协作会议上,荣获“优质柚类”称号;2002年10月荣获龙岩市“猪-沼-果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称号;2003年11月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下都沙田柚生产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产地认证,基地产品获准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2007年7月,被省科技厅、省科协授予“福建省新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称号。

八. 山东省 雾熘桂鱼

雾熘桂鱼原料:新鲜桂鱼1000克。火腿50克、水发玉兰片25克、水发香菇50克。绍酒20克、精盐4克、胡椒粉5克、湿淀粉65克、酱油10克、清汤150克、花生油100克、葱10克、姜10克、白糖20克。

雾熘桂鱼做法:桂鱼刮鳞去内脏洗净,用开水烫后刮净黑皮清洗,一面间隔2厘米打坡刀(不要划断脊骨)成瓦垄块,另一面剖成边长2.5厘米的菱形块。火腿,玉兰片、香菇切成细丝。绍酒、精盐、胡椒粉、湿淀粉、酱油、清汤放入汤碗,搅成芡汁。将桂鱼放入开水中再汆一下,使花块卷起,放入大盘里,用精盐撒在身上腌渍片刻,放笼内以沸水旺火蒸10分钟取出,将鱼放入另一盘中。炒锅内加入花生油,用中火烧至六成热(约150℃)时,加入葱姜丝,炸出香味后加入白糖、火腿丝、玉兰丝、香菇丝,把碗内芡汁倒入锅烧开后浇在鱼身上即成。

信息来源:山东省情网

九. 山东省 聊城 莘县 豆神

“豆神”原名“豆什”,于观城。这一绿色食品在观城镇已有千余年的酿造历史。隋开皇六年设观城县,属武阴郡,武阴郡将豆神做为贡品进奉于宫庭。时隋文帝赞之曰“乃神味也!”意即只有神仙才能尝到的美味,后既更名为“豆神”。民间自古有这个俗语:“豆神炸三遍,给肉也不换。”

"豆神"选用上等原料,采用传统的酿造工艺酿造而成,色艳、味美、醇厚、浓香、去腻、爽口、营养丰富。开封可食,蒸、煎、炒、炸更是别具风味,实为佐食之佳品。

十.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孙村竹编

沙河站镇孙村全村185户,家家从事竹编生产,出产的竹编制品,方圆百里闻名。1992年,曾被泰安市人民政府授予“竹编专业村”称号。

孙村发展竹编业,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传说有个叫李箩匠的浙江藉竹编艺人,逃荒要饭至此,被一位名叫孙洪明的村民收留,结为拜把兄弟,李箩匠遂将竹编手艺传授于孙氏,以后逐渐在全村推广开来。最初村民们主要利用冬闲时间从事竹编,以加工竹笆子、竹筚子、竹笼头等粗放型的竹制品为主,产品靠走村串巷销售,换取零花钱。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该村竹编业也随之迅猛发展。竹制品由粗加工逐步发展为精加工,由制作简宜品发展为制作竹挂帘、竹扇面、竹饰物、竹挂件等技术较复杂的手工艺品;花色品种也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发展到现在的二十多个;数量由最初的年产数百件发展到现在年产50多万件,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产业。

孙村竹制品原料全部选用江南竹,村里每年到浙江、安徽等定点地选购,根据生产需要,挑选毛竹、钢竹、水竹等不同竹料运回。一般每年秋后至冬初进料,冬春两季进入竹编生产的旺季,夏秋时节销售。孙村竹制品有着严格的生产程序,从选料、破竹、削条到编花成形、刨光上漆,大体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村里每年都要专门从省、市外贸部门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孙村竹制品不仅结实耐用,而且设计别致,美观大方,曾多次参加省、市工艺品博览会。该村制作的“心”形花篮、“嫦娥奔月”、“五子闹春”等竹制挂件,远销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