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福州有什么不是吃的特产 福州特产有哪些最出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福州有什么不是吃的特产 福州特产有哪些最出名更新时间:2024-04-06 16:13:09

一. 福建省 福州 福清 渔溪龙眼

渔溪龙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渔溪镇不仅有“鱼米之乡”之称,更有“龙眼之乡”美誉。相传,在清光绪十年至二十年之间(1884——1894年),渔溪人将兴化一带的良种与本地品种进行嫁接,遂繁衍出一代传一代的绝佳果实。当下正是龙眼的收获季节,渔溪镇漫山遍野、溪头圳边、房前屋后尽是龙眼,着实惹人喜爱。

渔溪龙眼以其皮薄、核小、肉脆、口感好而负有盛名,数百年来为玉融百姓津津乐道。经省农科院测定,渔溪龙眼的含糖量达20-21%,其中大鼻龙含糖量竟达23%,高出省内各地及广东龙眼的七个百分点。因而,渔溪龙眼几乎让所有品尝过的人念念不忘。

在渔溪镇,栽种龙眼树成活率高、结果快、产量高,长果期可达百年以上,因此成为农民的首选果树品种。据介绍,当地栽一棵龙眼树,3年后即可产果,第4年产10斤,第6年产30斤,第7年产80斤,第8年后稳产150—200斤,此后产量逐年增加。在双墩村垄底有棵老树单产1355斤的一级龙眼,堪称名副其实的“龙眼王”。而像这样的老树在渔溪镇还有许多。

渔溪的龙眼树为何能长出如此与众不同风味的果实呢?据了解,这要归功于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渔溪镇地下水位高、沙壤土,山地多是粗骨性红壤,保证了植物通风透气性和水分的充足供给,因而非常适宜龙眼果树的生长。同时,渔溪地处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的交叉地带,空气中有效积温高,使得龙眼果的含糖量胜出一筹。

由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渔溪龙眼的收获期已由以往的一个月延长至两个月。为了错开销售高峰,让更多的民众在传统的非龙眼时令,甚至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品尝到龙眼,渔溪镇果农对龙眼树进行了品种改良,把过去传统的一季挂果,改造为早、中、晚三个季节。

现在,市面上见到的渔溪龙眼主要有“大鼻龙”、友谊“106”、“九月乌”、“顺丰本”、“东宝”、“红核”、“立冬本”等优良品种。按其品种生长特性,渔溪龙眼的上市时间大致顺序为:“大鼻龙”系早熟的品种,上市时间8月底——9月中旬,“白露”后一周结束;之后“顺丰本”、“东宝”、“ 红核”等接棒上市,形成第二次浪潮;第三次浪潮于10月初产生,友谊“106”(成熟期为10月6日),尔后是“九月乌”等品种接踵而至,上市时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晚熟的品种为“立冬本”,顾名思义,成熟期为11月初的“立冬”季节前后,上市时间11月下旬至冬至。

渔溪龙眼上市,前后持续两个半月之久,其生长期之长,是许多非长年生长果类所望尘莫及的。纵观渔溪龙眼,肉脆、味甜、汁多、甜而不腻、口感好是其最诱人的共性,此外不同品种还有各自的优点。

据当地果农介绍,“大鼻龙”特点是口感好、产量高,适应大众口味。其果肉呈淡白色,透明如凝脂,厚而嫩脆,甘甜清香。“大鼻龙·”是渔溪龙眼的主流及支柱品种,约占渔溪地区龙眼总量的一半。

“九月乌”具有适应性广,丰产性好的特点。其果实大,扁圆形,黄褐色,大小均匀,单果重14—16.5克,最大19克以上,果肉厚而质脆,汁多,味甜,鲜食或制干均佳。

“红核龙眼”,该品种树高大。花穗大,果穗大,但挂果率低,遇雨水极易破裂,其果肉乳白色,半透明,肉质嫩脆汁多,味蜜甜,风味浓,种子大而扁呈红色(故名红核)。

“立冬本”品种特点是耐寒,挂果率高,肉厚甜度高,果实大,其果肉晶莹剔透,厚而嫩脆,口感极佳。

在龙眼果丰收季节,整个渔溪镇为之沸腾。如果你来到渔溪,走进农家小院、果园底下,你就会切身感受到丰收的喜悦。每天凌晨,当大地尚沉浸在黎明前的黑暗时,龙眼的交易市场早已人声鼎沸、车水马龙。果农们摘下尚带着露珠的新鲜龙眼,肩挑车载,一担担、一车车赶往早市,热闹极了!

渔溪龙眼

福清市渔溪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10461152

龙眼(鲜水果)

二. 福建省 福州 永泰 永泰绿茶

永泰绿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藏在深闺人未识,撩开面纱惊八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任福州市委书记时曾这样评价永泰。永泰县位居闽中,福州市首个国家级生态县,素有“后花园”的雅称。县域地势高峻,云雾缭绕,森林覆盖率达76.8%,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足,山间缓坡、崖隙土壤深厚肥沃,极宜发展茶叶生产。永泰县茶叶种质资源丰富,永泰县梧桐镇坵演村芹菜湖自然村,东经118°40'38″,北纬25°44′14″、东经118°41'15″,北纬25°44′46″、东经118°41'29″,北纬25°44′24″的范围内发现茶树树桩直径80厘米以上2株,60厘米茶树2株;茶树叶型有大叶型、中叶型、小叶型;芽叶色泽除绿色外,还有紫芽等几种类型。永泰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早在唐代就有生产佳茗记载。其中尤以距今有800年以上的历史的“姬岩茶”和300年历史的“藤山茶”为著。永泰茶叶生产历经几度兴衰,并逐步孕育出颇具口碑的“永泰绿茶”。为推动永泰茶产业发展,于1999年9月成立永泰县茶叶协会,现有会员86个,其中企业30家,年再加工茶叶0.2万吨,产值达1.2亿元,其中规模企业有12家。获得“有机茶叶”认证基地1个,基地面积350亩,按有机茶标准建设基地2个,基地面积1330;卢峰茶业有限公司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目前,茶叶是永泰县的特色优势产业,成为永泰县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永泰绿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绿润毫显;香气栗香显、带花香,滋味鲜醇甘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绿亮匀齐。

永泰县产茶有着悠久历史,特别是70年代至80年代末期间,茶叶面积、产量分别占整个福州地区的25.1%与31.5%。九十年代以来我县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树良种推广、名优茶开发等取得较大进展,到达2002年以来,我县的红茶、乌龙茶生产、无公害茶园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市前列,茶业已成为我县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2012年全县茶园面积3.5万亩。总投产面积2.85万亩。茶叶总产量3500吨(其中绿茶3350吨、乌龙茶100吨、红茶50吨),总产值1亿元。

地域范围

永泰绿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地域辖9个镇、12个乡,即:樟城镇、城峰镇、葛岭镇、清凉镇、梧桐镇、嵩口镇、大洋镇、同安镇与长庆镇9个镇;塘前乡、丹云乡、白云乡、红星乡、盘谷乡、霞拔乡、东洋乡、盖洋乡、洑口乡、富泉乡、赤锡乡与岭路乡12个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3′-119°12′,北纬25°39′-26°05′, 东邻福清、闽侯、西界德化、尤溪,南连莆田、仙游,北接闽清,东西长84公里,南北宽46公里,总面积2243.4平方千米。目前,永泰县茶叶种植面积达3.28万亩,年产绿茶4023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特征:永泰县范围内种植茶树的鲜叶,在永泰县境内特定的地理环境栽培种植和以独特的加工方式,经杀青、揉捻、做形、烘干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绿润毫显;香气栗香显、带花香,滋味鲜醇甘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绿亮匀齐的品质特征。 2、内在品质指标:经检测永泰绿茶含有茶多酚10-30%,咖啡碱2-4%,采用水解法测出氨基酸总量为100-220g/kg。 3、安全要求:永泰绿茶产品质量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相关标准。

三. 福建省 福州 马尾区 福州纸伞

南方多雨,伞因此成了福州人居家必备的工具之一。福州有一俗话叫“包袱伞”,意指福州 人出门的包袱中必有伞,可见伞与福州人生活的关切程度。福州的纸伞业繁盛于清代,到了清末 民初,全城纸伞店最多时达三百余家,其中以位于中亭街的“杨常利”伞店最为著名,杨常利的 伞既能遮挡炎炎烈日而不发泡、不爆裂,还能抵挡倾盆大雨冲淋而不脱骨、不漏水,甚至伞面绘制的图案色泽也不会变。


福州纸伞品种繁多,主要有花伞、明油伞、丝棉纸伞、蓝绿硼伞、双层花伞、绢印采画花和绢印套色童伞等。和其它工艺品一样,即便是小小一把纸伞,制作的工艺也是丝毫马虎不得的。伞骨必须是闽北5年以上的青山老竹,韧性大,弹力强,经过特殊处理,能防霉、防烂、防蛀。伞面用的是本省特有的精制棉纸,拉力强,刷上纯洁无污的柿油,再刷上粘性大的桐油,绘上花鸟、人物、山水等图案,俗称“花伞”。一把伞必须经80多道工序才算完成。不论日晒、雨淋、风吹,都不破裂、不褪色、不变形,还可防雷电。福州的传统制伞,分为相互独立的制伞骨、制伞、伞头、伞柄、绘花五大部分,能完成其中之一便可称为“全艺”,可见技术专业到何种程度。福州纸伞业中制伞骨质量最好的当数“后洲帮”,制伞柄最有名的则是洋中亭王依犬家;伞画艺人以程家宝、林永钦、刘梦秋最著名。


如今,福州纸伞由于工艺复杂已悄悄离开繁忙现实的都市生活,但它却作为一种精美的工艺品仍深受人们喜爱而被欣赏和收藏。

四. 福建省 福州 平潭 薯粉羔

薯粉羔

薯粉与冰糖水泡透,,捣拌成浆,加白糖、八果置于加油热锅中,反复煸调成

状后起锅。再加熟芝麻、花生、枣仁和色料等。待冷却凝结成状,切块后可食。呈半透明,香甜可口,为消夏上乘小吃。

五. 福建省 福州 永泰 盐水梅

盐水梅富维生素之果。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果酸和氨基酸、以及磷、铁异有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是休闲、出游最佳伴侣,常喝青梅汁身体更健康。主要功能:健胃、开脾、消化、抗暑、生津、解渴、解酒、止泻、止痢、特有疗效。使用方法:取青梅1-2粒加点梅水、与90%开水或矿泉水相冲即喝。

六. 福建省 福州 平潭 清蒸鲙鱼

清蒸鲙鱼

鱼俗称鲙鱼,盛产于平潭浅海。近年网箱养殖成功。活鲙鱼运销港澳大受青睐。选地产鲜活鲙鱼,刮鳞剖腹,留肚,在入姜片、上等老酒、酱油、葱段、冬菜等调料,放入瓷盆加盖清蒸。鱼肉鲜嫩、汤汁清香,为滋补佳肴。

七. 福建省 福州 永泰 燕皮

燕皮是用肉茸和甘薯粉制成的薄片,又称肉燕皮,创于清末光绪年间,色白质香,平滑细润,脆嫩爽口,可切成丝状煮食,是福州特有的风味小吃。燕皮在食品店里均可买到。 此外它还可以做成太平燕等多种名菜和风味小吃。

八.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系美且有糕饼店于清咸丰年间创制,已有130余年历史。有椒盐、桂花、核桃等品种。

九. 福建省 福州 连江 潭鲟

鲟是甲壳纲节肢动物,蝤蛑科,即蟹类的一种,形状似蟹但扁而大,壳坚圆而微长,胸肢(脚)五对,最前一对叫螯,像钳子,粗壮有力,用于取食拒敌,最后一对扁阔似浆,适于水中游泳,中三对皆爪足,爬行用。鲟的肉味特美且营养甚富,中外人士无不能为宴席上的佳肴。而闽江口的川石、东岸、下岸、白潭、普井等地地产的鲟,肉味尤其美,称鲟中之最。因为此地的鲟常群木妻海滨泥沙中,闽江口是江海交界处,海水不那么咸,而且从海底到两岸多是岩地,这里的鲟,自孵化出来到长大,长期泡在半咸淡海水里,又常在硬板板的岩石上爬,所以爪钝肉实不咸,洁净又没有土味,当地人特称为潭鲟。又因其煮熟后甲壳皆无法与闽江口潭鲟相比。鲟冬季长得坚实满膏最佳,雌的比雄的尤佳。辨别雌鲟一般是翻看鲟的腹部作判断。雄鲟的脐狭长,叫尖脐;雌的脐圆润,叫圆脐。看底部线纹的深浅则知坚实与否,鲟壳两端底面透红也是丰满肉实的标志。鲟的营养成分丰富,大有补体固本的作用。大金鲟治小孩夜间遗尿症很有效。鲟在市场上的卖价很高,一只大鲟值上百元,所以捕鲟或养鲟为业的,大有利可图。闽江口捕鲟,一天两潮水,多采用倒小竹篓上铒,于退潮时预先安置岸 旁的土塍、岩隙诱捕,鲟爬进篓内就出不来了。( 连江县)

十. 福建省 福州 平潭 平潭紫菜

平潭紫菜是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的。平潭是我国坛紫菜的原产地,同时也是坛紫菜养殖的发祥地。平潭水质好、无污染因此紫菜质量比其他地方好。

坛紫菜味美价廉,营养丰富,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是品位极高的营养保健食品。目前平潭坛紫菜种植面积超过万亩,主要集中在敖东、苏澳、南海、北厝等乡镇。

平潭的紫菜以牛山岛、塘屿的紫菜最为出名,采用最原始的人工采割、手工生产,除了保留自然的香味,更能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平潭坛紫菜营养丰富,味道甜美,生长于浅海礁石上。尤以“海坛天神”处所产的为最,“海坛天神”为平潭一个绝美景点,五官兼备,比例匀称,头枕沙滩,足伸东海,幻化神奇。也许是此处生长的坛紫菜沾染了仙人之气,因此不仅风味独佳,更具有清热消烦、健胃益脾、化痰利水、补肾养心之功用。特别是用紫菜炖肉最为滋补。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