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定西土特产宽粉 定西宽粉干的好吃还是湿的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定西土特产宽粉 定西宽粉干的好吃还是湿的好吃更新时间:2024-01-31 20:48:20

一. 甘肃省 定西 通渭县 通渭花岗石

通渭县

锦屏乡:花岗石藏量丰富,质地优。石磨加工业发达。

二. 甘肃省 定西 通渭县 油类

亚麻油(即胡麻油)、花籽油、芸芥油、菜籽油等。这些油品各有特点,亚麻油名列前茅,它含有对人体必需的较高的脂肪酸,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此外,在油墨、油漆、合成树脂等化工部门也有广泛的用途。( 定西)

三.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浆水梨

浆水梨

浆水梨,又名白梨。从明清时期至今盛行。据《岷州卫志》记载,早在清康熙年间,就列入“物产”果类,被人们视为生活中的主要经济树种。每年梨下树后,在不受重压的情况下,分层放入有草的竹筐内,置于避光阴暗处储存。待春节前后再取出来上市食用。食时,因长期在低温处存放,冻硬如石卵,需要在冷水里浸泡一小时左右,然后剥掉外围冰层即在嘴里吸吮。甜滋滋、酸迷迷、清凉凉的一包水,最能解酒,而且味中带有浆水余味。解放前,洮河北面陈家崖村王尕凤家园中的八楞子梨,质量最好,传誉一时。现在,据林业部门统计,全县有梨园202亩,白梨树1.71万株,最高年份产量2100多万公斤。大力发展浆水梨,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丰富本地特有的风味小吃。

四.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岷县糊糊

糊糊来源于古代的肉羹,做糊糊的原汤是带骨髓的羊骨头熬成的。其做法是将羊肉切碎成小片,掺入上等粳米,用文火入汤焖焌,成糊状稀粥。调料以胡椒为主,突出一个“辣”字。一般在冬季早晨开锅,经过数小时熬煎,回味无穷。吃起来香喷喷,辣呼呼,热流涌遍全身,非常舒适。

作为一个地道的岷县人,冬日里严寒的一天,一定是从一碗温暖的糊糊开始的。一碗糊糊,一碗汤子,再加点肉,相信肯定会被一股温暖包围,只可以说是岷县人严冬里最温暖的惬意了。

信息来源:岷县人民政府网

五. 甘肃省 定西 渭源县 渭源党参

渭源县是古老渭河的发源地。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凉爽,是旅游观光、避署纳凉的好去处;渭源县地处西秦岭山脉的南部地槽与黄土高原台地的交汇地带也是渭河与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这种特殊的地形结构和独特气候特征造就了比较富饶的资源:这里盛产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已两千多年的历史,有"千年药乡"之美誉。由于海拔高、气候适宜、昼夜温差大等因素,出产的中药材以品质好、无污染、药用价值高久负盛名,自古以来就有"渭水当归传两广"之说。野生药材多达400种,家种药材主要有:当归、党参、红芪、黄芪,年种植约30多万亩,产量达6万多吨,同时,还种生地、大黄、板兰根、防风、柴胡、甘草、秦艽等十多种名贵药材。这里是全国有名的"良种洋芋之乡",良种洋芋种植面积30多万亩,产量达60万吨,已成为周边各县和邻近省、市良种洋芋供应中心。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有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全国独一无二的卧式悬臂木拱桥-----灞陵桥,有葬有商朝遗臣伯夷、叔齐的首阳山,有秦长城,有国家级森林公园莲峰山等多处旅游景点。除以上三个主要优势资源外 ,渭源县还出产蕨菜、蚕豆、卧龙头(刺嫩芽)、高原花粉蜂蜜等天然绿色食品。渭源县腐植酸泥炭蕴藏量极大,可生产复合肥,提炼腐植酸钠等多种产品,开发前景十分可观。渭源县畜产品资源丰富,这里近65万亩的天然草场,大量养牛、羊、马、鹿,畜产品加工前景可观。

六. 甘肃省 定西 渭源县 渭源粉条

粉条是以豆类、薯类和杂粮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丝状或条状干燥淀粉制品。粉条加工在我国有千余年的历史,各地均有生产,呈灰白色,黄色或黄褐色,为干制品粉条按形状又可分成圆粉条和宽粉条两种。

特点:红薯粉条,灰色、黄色,有宽有细,营养丰富,和红薯一样,是抗癌食品。适于熬、炒和凉拌。

马铃薯粉条,色白,条细,养分多。适于熬菜,烹炒和凉拌菜用。

粉条的加工方法

手工工艺流程:选料提粉→配料打芡→加矾和面→沸水漏条→冷浴晾条→打捆包装。

机械化加工方法:

涂布工艺流程:精制淀粉原料--调浆--涂布--糊化脱布--预干--时效--切丝成型--干燥--包装--成品粉条,从鲜粉到成品加工时间只需2小时,实现时效可控化,大幅恢复鲜红薯核心功能。

漏瓢式工艺流程:淀粉原料→制芡糊→合粉揣揉→抽气泡→漏丝成型→煮粉糊化→冷却捞粉→切断上挂→冷凝→冷冻→解冻干燥→(压块)包装→成品粉丝。

挤出式加工工艺流程:配料与打芡--合浆--下料--加热成熟并挤出--冷却--干燥--定长切割--包装。

七.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陇西黄芪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陇西黄芪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陇西黄芪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陇西黄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陇西盛产100多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等药材质优量大,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享有“西北药都”、“中国黄芪之乡”等盛誉,已成为西北地产中药材生产、销售、种苗繁育和信息服务中心。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先后吸引了三九集团、千金药业、恒利药厂等企业在我县建基地、办企业、搞合作,药乡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黄芪是甘肃陇西县著名之一,其生长气候高寒阴湿,土地肥沃疏松,具有黄芪生长独特优越的地理条件。黄芪由陇西栽培的历史悠久,独享其名。其性微温,味甘,属无污染产品,馈赠亲朋之珍品。陇西盛产100多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等药材质优量大,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享有“西北药都”、“中国黄芪之乡”等盛誉,已成为西北地产中药材生产、销售、种苗繁育和信息服务中心。

八.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炒蚕豆

炒蚕豆

岷州气候适于蚕豆生长,所产蚕,岷人有吃炒豆子的风俗,久而久之,炒豆子成为岷县的一大。

九. 甘肃省 定西 临洮县 临洮大丽花

临洮大丽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及危地马拉一带。50年代传入甘肃临洮一带仅有10多个品种。40多年来,经过张万全等当地一批花卉爱好者契而不舍的艰苦努力和辛苦劳动,使大丽花在甘肃临洮繁荣发展,并产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品种极大丰富。目前,临洮大丽花已发展到红、黄、白、粉、墨、紫、复色等九大色系,300多个品种,并已培育出球型、菊花型、牡丹型、装饰型、碟型、芍药型、绣球型、盘型、莲座型等花型。二是品种习性独特。经过多年选育,从而使临洮大丽花不断向矮株、大花方向发展,现有品种在株高、花冠、杆性、叶色、叶型等方面已较原有老品种产生根本区别,从而形成了我国大丽花的一个独立的品种群,即“甘肃临洮大丽花”。 三是生产规模化。在临洮大丽花培育中心带领下,由最初只有五户生产种植大丽花,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带动临洮及周围渭源、康乐、临夏、兰州等县市一百多家花卉生产专业户和花卉经营实体,全面推动了临洮一带花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壮大。所产大丽花、唐菖蒲、郁金香等名贵花卉优质种球远销全国二十三个省(市、自治区),从而使临洮成为全国三大花卉种球生产基地之一,为装扮祖国、绿化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博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誉。

临洮大丽花的根本特点,就是株矮、花大、花期长。临洮大丽花能够适应全国各地各种不同的气候和土壤环境条件,茎杆粗壮、节间短、抗倒伏、叶片开张、叶色浓绿,一般株高60—100cm,花头硕大,花冠直径一般可达25—45cm,颜色丰富、色泽艳丽,花期可超过150天。其中,由临洮大丽花培育中心培育的新品种“银锁莲峰”,曾荣获1989年全国花卉博览会金奖,获1997年甘肃省首届林果产品展览交易会金奖。在2001年首次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临洮大丽花在世博园华夏广场、敦煌圆、甘肃室内馆等地展出,受到与会专家、同行和游人的广泛好评。

十.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纹党参

纹党参:因根条上横纹较其他党参细密而多,故名。已有几十年栽种历史。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