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黄山甘棠特产介绍作文 黄山的特产作文400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黄山甘棠特产介绍作文 黄山的特产作文400字更新时间:2024-01-27 11:39:27

一.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笋衣、笋干

烧肉、炖鸡、炖鸭的好配料,鲜嫩味美,可增进食欲
( 黄山)

二.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观音豆腐

观音豆腐、楂子豆腐与苦槠豆腐名为豆腐,其实与豆类无关。

观音豆腐又叫草豆腐,其来历颇有些神奇,传说祁门古时经常发生饥荒,人们时常挨饿,被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知道后,便教人们采摘一种野树叶,做成豆腐充饥,观音豆腐因此得名。这种野树名叫腐婢,土名臭娘子,是一种多年生的灌木。摘其当年新发的嫩叶,洗净后倒入清水里,用手揉搓成糊状,再用干净布过滤掉叶渣。然后取草木灰适量,用水调和均匀,亦过滤成灰水。将灰水倒进叶汁中,边倒边用筷子搅动,叶汁渐渐变稠凝固,豆腐即做成了。观音豆腐呈墨绿色,隐隐有些透明。可做菜,入口滑腻松软,芳香清凉,亦是防暑降温的佳品。

三. 广西 南宁 宾阳县 甘棠扣肉

甘棠扣肉

市面上一般的扣肉不是太肥腻,就是太韧老,而在宾阳县甘棠镇,其扣肉选料讲究,制作复杂,调料与众不同。主要特色:皮脆肉稣,甜酸适中,香烂可口,肥而不腻,有淡淡的黄皮果香,特有风味。甘棠扣肉一般有散扣和芋头扣两种。

主料:精选五花肉。必须选取猪前胛那块30公分见方、肥瘦相间共五层的五花肉(俗称五层楼)。

面料:香芋头或黄花菜(制作散扣用)

调料:姜、葱、蒜茸、柠檬、山黄皮等十多种。

制法:将五花肉刮洗干净,皮朝下,肉朝上整块放入锅中,慢火煮熟(以筷条能插入为熟)。煮熟后捞起用竹签在表皮上打针,并抹去油水分,待晾却后再用酸醋和盐涂洗。烧锅放油,并在油锅内放入一铁圈,防皮炸焦。当油温达3成时仍以皮朝下肉朝上将五花肉放入,盖上锅盖。当锅中0声停止打开锅盖,见五花肉皮黄时捞起。提高油温,再将肉放入,炸至皮起大泡,用筷条敲皮有清脆声时将肉捞起,晾却后再放入温水中泡浸至皮松肉脆。

散扣:将炸好泡软的五花肉切成拇指般条状,与调料拌好入锅炆制,起锅前三分钟将黄花菜等放入即可。

芋头扣:先将香芋切片炸好备用,再将炸好泡软的五花肉切好与香芋片夹好装盘,浇上调料上笼蒸制。亦有将香芋头和炸好的五花肉切如拇指般条状与调料拌好,一起炆成芋头散扣的制法。

四. 安徽省 黄山市 黟县 黟县香菇

山蔬珍品。黟县香菇属“徽菇”类,徽菇又名“香蕈”,属担子菌纲。其菇盖初成扁半球形,边缘内卷,然后产展;菇盖淡褐色、茶色或黑褐色,常伴生有白色或褐白色鳞片;菌褶白色,肥厚致密;菌柄近似圆柱形或稍扁,内实,上白下褐,常弯曲 菌环以下长有鳞片。徽菇产自徽州,以其特有的色鲜味浓、肉厚质嫩、香气沁脾和较高的营养药用价值独成品系。曾被评为全国四大名菇(徽菇、赣州菇、汀州菇、北江菇)之首。黟县香菇是徽菇中的佼佼者,以其肉厚味鲜、营养丰富,更是人们喜爱的食物和宴席上的珍品。黟县香菇按品质和外观可分为花菇、厚菇(冬菇)和平菇三种,皆是徽菇中的上品,特别是受高山昼夜温差刺激发生龟裂露出白色菌肉而形成的花菇,曾在1983年还荣获国家经贸部“品质优良”证书,1993年还在泰国首都曼谷举办的“中国优质农产品及科技成果设备展览会”上,荣膺金奖。黟县香菇为徽菜中的上等原料,可配制成各种可口香美的传统徽菜,如油焖香菇、香菇石鸡、香菇菜心和以冬菇、冬笋为主料的“炒双冬”等等,若在制作五香茶叶蛋、茴香豆豉中放些菇蒂,也别有风味。香菇还是颇具食疗效用的营养保健食品。元代吴瑞著《日用本草》载;香菇有“益气不饥,治风破血”之功。明代新安医学家汪机、徐春甫认为“常食香蕈,延年轻身,益智开心,坚筋骨,好颜色”。民产间常用香菇来辅助治疗小儿天花、麻疹及解毒、降血压。香菇还有降血清胆固醇、抗癌等多种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珍视。( 黄山)

五.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祁术

祁术为白术的一种,是名贵地道中药,因产于祁门而得名。我国浙江、江西、云南等省均产白术,但以祁术品质最优,为白术最上品。

祁术习生于海拔千米以上、多云雾、土质肥沃的山坡上,怕高温,忌积水,较耐寒。祁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20—80厘米,上部有分枝。叶为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两边有柔毛,有暗红色长柄,头状花序较大,开白花略带黄色。瘦果密集羽状冠毛,籽比芝麻籽还小,灰黑色。根状茎大者如拳状,形似如意,与茎杆相连处较细长,如鹤颈形。故祁门老药工在鉴定祁术时,总结了一句俗语“鹤颈如意形”来概述其特征。断面色白质润,大者中心带有朱砂点,味先甜后苦。

祁术以块茎入药,具有补气健胃、补血、壮筋等功能。早在《神农本草经》就载有白术“气味甘温,无毒。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热,除热,消食。久服,轻身延年不饥。”《本草纲目》中对白术功用的叙述可谓详尽,“其功用甚火,即补脾温胃和中燥湿,益气生血,进饮食,治劳倦,化疟癖,除呕吐,消痰水,遂水肿,止泻痢,收白汗,长肌肉,理心下急满”。山区群众熟知祁术的药用价值,形容说:“一场大病,祁术不离,吃上两斤,上山有劲”。据现代药理证明祁术主要成份含挥发油,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降糖、强壮、抗血凝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肝炎、胃溃疡、糖尿病等疾病。

祁术的经济价值很高。早在清末,在南洋群岛召开的国际土会议上,祁术被评为优良品种。民国时期,药号(即今药店)在出售祁术时,都用一特制的小盒子包装,每盒装祁术1斤。凡出售的祁术每株都留有约5寸长的颈,以示与普通白术之别。在包装盒外面贴有仿单,名曰“天生祁山野白术”,售价达32块银元1斤。

祁门具有适宜祁术生长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人工种植祁术也获成功。

(摘自《祁门风物》)

六.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歙县银鱼

安徽—银鱼是淡水鱼,长约七至十厘米,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因而得名。产于长江口的体形略长,俗称“面丈鱼”、“面条鱼”。

文化:称脍残鱼,又名白小。唐代大诗人杜甫曾有《白小》诗说:“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蔬。人肆银花乱,倾箱雪片虚。生成犹舍卵,尽其义何如。”这诗写得很概括,很形象。这种鱼小而剔透,洁白晶莹,纤柔圆嫩,浑体透明。

功效:银鱼属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对高脂血症患者食之亦宜。中医上认为其味甘性平,善补脾胃,且可宜肺、利水,可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虚劳诸疾。

七. 安徽省 黄山市 黟县 黟县香榧

黟县香榧:香榧为著名的高山干果,又称“玉山果”,产于黄山黟县者最为有名。黟县香榧具有香,酥,脆三绝,肉色金黄,香酥可口,十分名贵。 在黟县的泗溪,际联,洪星等乡香榧树数量很多,有“千峰佳木,万壑榧林”之誉,深山之中还有千年以上的古榧树。香榧结果和一般树木不同,结果后需要在山中历时三年,方可成熟食用,故其营养价值极高。

黔县香榧产于黄山西南群峰中的泗溪,这里榧树奇特,其叶似杉,其木如柏,其理如松。一串串象橄榄一般的果实挂满枝头,叶片尖上长叶片,两叶相接处生长来年的小果,小叶尖上还能看到后年的小果芽,真可谓“三代相见”。

黔县香榧树多长于山溪、峡谷两侧山地。泗溪的甲溪河谷地,终年云雾蒸腾,荫凉潮湿,由此孕育了珍奇的山果,每年寒露时节,泗溪就是一派收获香榧的热闹情景。这里的香榧分为两种,一种是个头大,一头尖的;另一种是个头小而圆的,被称力“和尚榧”。“和尚榧”壳薄,榧衣容易脱落,果仁不但香酥可口,而且可以切之成片,这种榧的果仁历史上曾作为贡品。

香榧味美而香酥,营养丰富。苏东坡赞香榧道:“彼美玉山果,粲为金实盘。”《本草纲目》曰:“助筋骨,行营卫,明目轻身;沉五痔,去三虫。”

香榧又称“玉山果”,产于黄山附近徽州各县,黟县香榧为香、酥、脆“三绝”,最为名贵。在黟县泗溪、际联、洪星等乡的海拔350~700米的深山密林中,到处都有香榧树的分布。或三五结伴散生,或构成葱茏的榧林,所以这一带素有“千峰佳木,万壑榧林”的称誉。

黟县香榧品种资源丰富,冠于全国。常见的品种有小圆榧、圆榧、米榧、小米榧、长榧、木榧、羊角榧、转筋榧等。其中最著名的叫“和尚榧”、“花生榧”、“叶里笑”、“羊角榧”,人称“四大名旦”。和尚榧属于小圆榧类,个头小而圆,壳薄,果衣容易脱落,果仁不但香酥可口,而且可以切片不碎,品质极优。花生榧是近年发现良种,其果实无须盐腌炒制,从树上采下即可食,而且亦能自行脱衣。黟县香榧肉色金黄,香脆可口,营养丰富。据测定,含油42%,蛋白质10%,碳水化合物28%,并有钙、磷、铁等有益于人体的物质。古人说榧乃润肺之佳果,有止咳、顺气、消痔、驱虫等功效。近代医学发现香榧有防癌的效用,我国已从香榧的近缘粗榧中提炼出树脂碱制作治血癌的成药。

八.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黄山弥猴桃

“黄山弥猴桃”在民间又称作“杨桃”,境内山区均产,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黄山风景区,到处皆有,随手可得。“黄山弥猴桃”有许多有趣的传说:相传在2000多年前,黄山就生长许多象棠梨一样的野果,黄褐色,果皮上有许多棕色小点,果肉里有密密麻麻的细小种子,果汁甜带酸,黄山的弥猴很喜欢吃,故称“黄山弥猴桃”。弥猴桃种子虽小,生命力极强,随弥猴的粪便四处传布,因而五百里黄山弥猴桃牵藤挂蔓,遍地皆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来黄山考察时,对弥猴桃作了一番研究。他说:“其形如梨 ,其色如桃 ,而弥猴喜食 ,故有诸名。”“黄山弥猴桃”品种多达20多个,多数长在阴湿的山林中,悬挂在岩石与树上,吸取空气中的水分。黄山气候阴凉,多云雾,所以这里的弥猴桃多汁而甜,果香味重。“黄山弥猴桃”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磷、钾、钙、铁、镁等矿物质;维生素的含量特别高。据医学研究,其营养价值比柑桔高5-10倍,比苹果高19-83倍,比梨子高32-139倍,被誉为“水果之王”。( 黄山)

九.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徽州烧饼

徽州烧饼远近闻名,已经有多年的历史。“香甜两面黄、外扣芝麻内插酥”是徽州烧饼传统的独特风格。

还没走到洪记,远远就闻到了烧饼烘焙出的香味。走进洪记,刚刚出炉的小烧饼金灿灿,一口一只烧饼用肥猪肉丁加梅干菜做陷,芝麻撒面。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炉中,烤熟取出。香味浓烈,既酥又脆,层层剥落,满口留香。外面酥,里面松,油润不腻,路人游人人人赞赏。

吃法杂谈:洪记烧饼当然是刚出炉的最好吃,既香又酥,不过对远道而来的游客,买了洪记烧饼带回家,想吃刚出炉的口味,必须将烧饼放在平底锅上,锅底抹点油,用小火烤,香味便会慢慢溢出来,口感也跟新出炉的一模一样。或者放在微波炉里高火1分钟,等冷却后再吃也OK的

十.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徽菜

徽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仅仅指徽州菜,而不能等同于安徽菜。徽菜来自徽州,离不开徽州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提供的客观条件。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州因处于两种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多、气候适中,物产特别丰富。黄山植物就有1470多种,其中不少可以食用。野生动物,栖山而息,徽州是山区,种类就更多。山珍野味,构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独到之处。主要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腌鲜鳜鱼"、"黄山炖鸽"等上百种。

徽菜来自徽州,离不开徽州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提供的客观条件。因处于两种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多、气候适中,物产特别丰富。黄山植物就有1470多种,其中不少可以食用。野生动物,栖山而息,徽州是山区,种类就更多。山珍野味,构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独到之处:花茹、蘑菇、平菇、香菇、白木耳、黑木耳、石耳与高山石耳,蕨菜、黄花菜、金针菜、水芹菜,这些过去全都是野外生、野外采。竹笋一项就有十七种,品种有异,吃法不同、切法不同、配料不同。可食野菜与各种花、茎、杆,大量入徽菜谱。就豆腐来讲,有水豆腐、毛豆腐、臭豆腐、观音豆腐、腊八豆腐以及橡子豆腐等。至于野味,徽州野生动物(不包括虫类)有374 种,其中兽类86种、鸟类210种、爬行类52类、两栖类26种。野兔、野鸡、黄麂、黑麂,穿山甲、娃娃鱼,石鸡,狸子、水獭,以致熊、豹、天马。鱼类更是丰富多样,黄山的锦鱼、鱼,原就很稀少。当年还有一种可以飞上树的翼鱼,都是味道为鲜美的珍品。不少珍禽异兽 ,现已纳入国家保护范围,也还有不少列入食谱如喂养的野鸡、野兔、家养的乌骨鸡,似鸭非鸭的,都保存着浓浓的野味。 由于徽州医学发达,明清两代中有七百多位中医学家有六百多部医著。健身强体食谱的药膳,早就纳入徽菜。如枸杞子炖乌骨鸡、冰糖炖百合、紫苏炒瘦肉、沙炒银杏果等等。

徽菜的发展

徽菜的鼎盛时期,正是徽商独霸中国的时期。徽州商人在一定程度上,给徽州菜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关于徽菜的传播与发展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说,当时徽商谈生意、应酬或是好友聚会都会摆上一桌家乡菜,以示为对待贵宾的尊重。因为徽菜的取材以及特色是独具一格的,十分具有代表性。于是徽菜开始迈向注重品质、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二是说:徽州商人遍布天下,根在徽州,口味也在家乡,所以有求必有供。于是遍布全国的徽菜馆开始陆续出现。这也推动了徽菜体系的发展。 曾几何时,徽菜一度成为了大众流行的产物。甚至有传徽菜一度登上中国八大菜系之首。但是,随着徽州商人的没落,徽菜的品质与流行度都开始下降,因此逐渐被人遗忘,甚至泛化(即徽菜泛化成了整个安徽菜),其实这是他人想利用徽菜这个品牌资源的先天优势发展自我,属于一种自私的商业行为,并不利于徽菜的发展。

特色

徽菜的烹饪技法,包括刀工、火候和操作技术,徽菜之重火工是历来的优良传统,其独到之处集中体现在擅长烧、炖、熏、蒸类的功夫菜上,不同菜肴使用不同的控火技术是徽帮厨师造诣深浅的重要标志,也是徽菜能形成酥、嫩、香、鲜独特风格的基本手段,徽菜常用的烹饪技法约有20大类50余种,其中最能体现徽式特色的是滑烧、清炖和生熏法。

徽菜的制作特色

当年的徽菜,由于红烧是一大类,而红烧的"红",表现在使用酱油上。徽州的酱油是黄豆制成的,保存本色。炒菜用油是自种自榨的菜籽油,并使用大量木材作燃料:有炭火的温炖,有柴禾的急烧,有树块的缓烧,是比较讲究的。传统中的重油、重色、重火功,有徽州的特殊条件。 当徽菜走向全国之后,仍然保持重色:调色之功;重油:调味之功;重火功:调质之功。如老或嫩,硬或软,结或松等。徽菜用火腿调味是传统。制作火腿,在徽州也是普及型的家庭技术。美食家们十分赞赏徽州火腿。只是人们还不了解:"金华火腿在东阳,东阳火腿在徽州"。这一带古属徽州或徽州边缘,是徽商首先到达的地方。李白在金华就留下诗名:"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他年一携手,摇桨入新安(即徽州)。"唐代就从金华想到徽州,一水相连,以后来往就更频繁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