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伊宁市的特产都有哪些能吃的 伊犁州伊宁市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伊宁市的特产都有哪些能吃的 伊犁州伊宁市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4-01-18 18:30:58

一. 云南省 昆明 安宁市 米凉虾

米凉虾是云南风味小吃。用大米制浆煮熟,用漏勺漏入凉水盆中而成。因头大尾细形似虾,故此得名。用它配入糖水,加入玫瑰糖,是夏季解渴佳品,成品香甜软嫩,人口冰凉。

原料:

主料:上自米500克。

调料:红糖300克,玫瑰糖100克。

制法:

(1)米淘洗干净,用水浸泡30分钟,磨成米浆入盆。锅内注入清水,旺火烧开,将米浆徐徐淋入,边淋边用手勺搅动,防止糊锅。熟后注入清石灰水,改用微火煮至糊状。取盆:个,注入冷开水,将米糊趁热放入漏勺,进冷水中即成米凉虾。红糖熬成糖水,玫瑰糖加开水调稀晾凉。

(2)食用时,用漏勺捞出米凉虾入碗,放上红糖水、玫瑰糖稀即成。

大理乳扇:乳扇是云南省的,为大理白族人民的风味食品。当地少数民族利用剩余的牛奶制成。由于美味可口,不但是当地人们喜爱的小吃,也是宴席中的名点。

二. 湖北省 咸宁市 赤壁 青砖茶

青砖茶主要产于湖北的咸宁地区。已有一百多年的生产历史。它以老青茶为原料,经压制而成。青砖茶的压制分三四面、二面和里茶三个部分。其中三四面,即面层部分质量最好。色泽为棕色,茶汁味浓可口,香气独特,回甘隽永。最外一层称洒面,原料的质量最好,最里面的一层称二面,质量稍差,这两层之间的一层称里茶,质量较差。青砖的外形为长方形,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汤色红黄,滋味香浓。饮用青砖茶,除生津解渴外,还具有清新提神,帮助消化,杀菌止泻等功效。主要销往内蒙古等西北地区。以老青茶作原料,经压制而成青压青茶,其产地主要在湖北省咸宁地区的薄圻,咸宁、通山、崇阳、通场面等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规格】

青砖茶外形长为长方砖形,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无青气,水色红黄尚明,叶底暗黑粗老。每片青砖重2公斤(其中洒面、二面占0.125公斤,里茶1.75公斤)大小规格为34X17X4厘米。

青砖茶饮用时需将茶砖破碎,放进特制的水壶中加水煎煮,茶汗浓香可口,具有清心提神,生津止渴,暖人御寒,化滞利胃,杀菌收敛,治疗腹泻等多种功效,陈砖茶效果更好

【加工】

青砖茶加工要复杂一些,因为它分为“面茶”和“里茶”,好茶为面茶,次茶为里茶,这样加工出来的青砖茶表面平整光滑。一二级老青茶为面茶。

【方法】

1:渥堆发酵。 2:筛切制坯。 3:蒸压成型。 4:烘干。

三. 湖北省 咸宁市 崇阳 铜钟柿子

铜钟柿子是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铜钟乡的。铜钟磨盘柿果色艳丽,果色为橘黄色,果味甘甜,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赞美,曾有“色胜金依,甘逾玉液”之美誉。

柿子是铜钟乡的传统优势品种,既得市场青睐,也深得老百姓喜爱。独特的气候和土壤环境,形成了铜钟柿子独有品质和文化。

据当地老百姓介绍,相传铜钟柿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的舅舅在铜钟山开山建开元寺,李世民为表达自己对舅舅的孝心,保一方太平盛世、丰衣足食,特从北方移栽数棵磨盘柿到铜钟山脚下,发展至今。

该乡柿子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历史遗留下的老柿子树,主要分布在铜钟村、独石村,共有5000多棵,其中以铜钟村庙林沟最为集中,树龄100年以上的柿子树达3000多棵。树龄最大的一棵柿子树有300多年历史。

另外,2008年,乡政府从北京引进优质磨盘柿,在铜钟村沿东干渠新建磨盘柿基地3000多亩,分布在铜钟山、丫吉山周围,按照就近原则分配给了当地300多户村民认养,每户多的有200多棵,少的有100多棵。至此,全乡柿子树达到3万多棵。

四. 云南省 昆明 安宁市 安宁红梨

安宁红梨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安宁红梨”具有果大形正,酸甜可口,汁多味浓、皮薄肉厚,果皮颜色艳丽,品质极佳,具有酥、脆、耐储运的特点。当地独特的气候、水土条件形成了“安宁红梨”的独特品质。

安宁市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亚热带高原温凉气候,特别适宜红梨的生长。安宁市红梨肉细嫩脆酥,汁极多,味酸甜适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口感极佳,因此在市场上颇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安宁红梨除在本地和全国各大城市销售外,还远销港、澳地区并出口新西兰等国家。

安宁市政府把红梨生产作为打造农业品牌的战略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引进红梨加工销售企业,先后建设了60座红梨微型冷藏库,并新增了红梨果汁、果醋加工项目,扶持发展两个红梨生产销售协会,各镇组建专业服务队伍,对红梨管护进行统一时间、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的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并定期督促、指导和检查,同时依托“滇之红”红梨公司建设的3000亩出口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全市红梨产业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已发展以早熟品种(95-2)、中熟品种美人酥(32号)、满天红(35号)为主的红梨2万多亩,形成基地建设、种植、包装和销售实现了标准化,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质量标准的营销方式,实现了种植户和营销组织的双赢的格局。去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果品之乡”授牌暨全国果品产业经验交流宣传推介表彰会上,安宁市被授予“中国红梨之乡”荣誉称号。“滇之红”红梨获得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市农业局茶桑果站站长刘新文介绍说:“去年安宁市生产红梨6000吨,实现产值3000万元。今年全市生产红梨将达7000多吨,产值将达到3800万元,其中1000多亩早熟品种总产量达1300多吨,目前已经基本卖完了,现在集中上市的是中熟品种,面积有1.3万亩,总产量将达5000多吨。由于今年的果品质量比去年明显提高,因此今年的红梨在果园中的批发价格就由去年的每公斤均价4元提高到5—6元。”

安宁市八街镇以6850亩的红梨种植面积当仁不让地成为安宁红梨的主产地,今年该镇实施红梨套袋640万个,仅中熟品种预计总产量将达到有1200多吨。红梨种植户张恒告诉记者:“套袋后的红梨果子不污染,清秀怡人,品质提高,自然会卖得起价来。我种植的15亩套袋红梨,目前已销售了1/3,估计今年的总收入将4万元,比去年增加7000多元。”记者在县街镇了解到,该镇有2253户果农种植了4154亩红梨,其中色泽嫩黄,果肉白嫩,入口蜜甜的红梨早熟品种(95-2)1320亩,预计产量1626吨;色泽艳丽、外观精美、肉质细嫩、甜酸爽口的红梨中熟品种(美人酥、满天红)2573亩,预计产量3396吨;红梨晚熟品种(红云1号)及早酥、云香、黄花等品种种植面积达1600亩,预计产量1500吨。

“安宁红梨”原产地域自然地理范围是: 东经102°10~102°37,北纬24°31~25°06之间,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包括:连然、金方、八街、温泉、青龙、禄脿、草铺、太平、县街8个街道办事处。

五. 湖北省 咸宁市 崇阳 楠竹

咸宁种植楠竹传说有5千年的历史,早在清朝康熙年代的咸宁志书上就有“竹影蟾光洁、桂影有余光”、“月来窗写竹,风过彻梳荃”的诗句。清末至民国初年,咸宁楠竹已遍布全境。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咸宁的楠竹为革命作出过贡献。北洋军阀在汀泗桥失败后,向北退守咸宁城,由于时遇汛期,咸宁城外围的西河水深面阔使北伐军攻城造成极大困难。这时,咸宁工农协会在聂洪钧的带领下,用楠竹钉成数p百艘竹排,架起浮桥;用竹筒装水送饭;用竹笋壳打草鞋送给北伐军;抬着竹担架抢伤员,为北伐军攻咸宁城创造了有利条件。1938年日寇侵占咸宁后,境内西北部的贺胜、横沟、官埠、张公、甘棠等平丘地域因处铁路、公路沿线,竹林被毁坏一空,幸存的楠竹林,主要分布在东南和西南低矮山区。 到1949年解放前夕,楠竹总面积不足10万亩,蓄积量为681万根。

六. 湖北省 咸宁市 嘉鱼县 嘉鱼莲藕

嘉鱼莲藕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嘉鱼莲藕

水乡嘉鱼素有“莲藕之乡”的美名,生产上栽培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莲藕生产的优势,旧时荒年老百姓以藕代粮充饥,现今又为宴席上的美味佳肴。

嘉鱼远古就属于八百里洞庭湖的云梦沼泽地,在沿江百里沼泽地中,水生生物极其丰富,特别是莲藕遍湖、港、滩随地可见,人们就把水乡嘉鱼又称“鱼藕之乡”。古渡普地区在西梁湖和斧头湖遍湖满港浅水域都是野生的湖藕,是莲藕、鱼、鸭(野鸭)的盛产之地。莲农有“斧头湖的水,西梁湖的浪,湖歌号子满天扬;鱼儿成群野鸭飞,两湖的荷花遍地香”和“西湖的鱼,东湖的藕,才子佳人吃了不想走” 的自然美景歌谣。 “嘉鱼湖藕”,又称“嘉鱼野藕”。在嘉鱼人工采食以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史传1800多年前的赤壁之战时,吴军水师操练就驻扎于嘉鱼境内的西梁湖(俗称西湖,时称蒲圻瑚)、龟山湖一带,他们以鱼鸭为晕,莲藕为素,士兵们身体养得又健又壮,打败了曹操。后会稽2年(公元253年)鲁肃第四子鲁乾贞看到斧头湖畔荷花似景,鸟鸭鹅成群,鱼类丰盛,并携三位母亲及妻赵氏,两个儿子鲁崇义、鲁崇邦一起迁居沙阳堡(今嘉鱼)静卜(保)里鹅塘,距今已有1760年。嘉鱼的地方良种“六月暴”,还被国家品种资源库收集,特别是2012年饮食记录片第一集《舌尖上的中国》“嘉鱼珍湖莲藕”和黄沙湾纪录片《挖藕人》及少儿栏目《大手牵小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名扬海内外,受到各地消费者的青眯。

嘉鱼的莲藕可分为藕莲、籽莲、花莲三大类,特别是藕莲和籽莲生产面积达到5万亩,其中藕莲2万亩,总产量达4万吨,籽莲总产量2250吨,纯藕带生产面积0.5万亩,总产量500吨,累计总产值17150万元。

嘉鱼莲藕品种资源也很丰富,有红花莲和白花莲,有高三寸和矮三寸及大叶苞,有七孔藕和九孔藕,食用价值上有炒藕和煨藕,有早熟、中熟和迟熟,市场上还有改良了后的假野藕,作煨藕不好吃,还有藕带莲和籽带莲筹,籽莲上还分白莲和红莲等,真是品尘千秋。

嘉鱼的莲藕又分家藕和野藕,一般家藕又称田藕,多为人工选育而成的品种,栽植于水田,池塘等,如武植1、2号,鄂莲1、2、3、4、5、6、7号等;野藕又称湖藕,是嘉鱼自古形成的产物,历史悠久,湖藕一般10月份成熟取藕,藕身洁白,茎节较长带圆扁形,有3—4节,淀粉多,藕丝多,前一节嫩藕生食甘甜,后节老藕生食有沚味,无论炒、蒸、煨落口酥融,野生风味十足,是嘉鱼“湖藕”品味的特色。在市场上相当-,供不应求,价格也是人工选育品种价格的2~3倍。解放初期我县改良选择的“六月暴”莲藕新品种就是从野生湖藕中培育而来的,而且还把它搬到了田间种植,收效甚佳。为了提高莲藕的食用品质,莲农们就把田藕(家莲)改植到湖中去生产,因为湖中淤泥深,有机质肥料含量高,氮磷钾及生物体等死亡后形成的各种微量元素丰富,可有效地提高莲藕的品质,应用甚广。

籽莲生产是嘉鱼一大特色,栽培的品种都以白莲为主,如湘莲寸三莲、芙蓉莲,赣莲太空36号,建莲17和35号等,生产的区域多以莲田和鱼池或湖汊等地,是莲农改造低产田的一项有效增产措施。生产的莲籽又圆又大,白莹色嫩,香甜可口,煨汤落口消融。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现辖行政区域

《嘉鱼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嘉鱼莲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嘉政函〔2015〕88号

湖北省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嘉鱼莲藕》(草案)

七. 新疆 伊犁 伊宁市 馕包肉

馕是吐鲁番维吾尔族人最主要的传统面食品之一。“可以一日无菜,不可一日无馕”,是馕重要性的最好概括。馕的品种很多,大约有 50 多种,主要有肉馕、油馕、片馕、窝窝囊和芝麻馕。“艾克曼馕”是最大的馕,直径 30~40 厘米;“托喀西馕”是最小的馕,直径 3-5 厘米;“窝窝囊”维吾尔语叫“格尔黛馕”,是最厚的馕,厚 7-10 厘米;“片馕”四周厚,中间薄,最薄处仅 0.3 厘米。馕的主要原料为面粉,制作时可以根据不同口味配以鸡蛋、清油、洋葱、芝麻、牛油、羊油、盐、冰糖等。维吾尔族馕做工精细、香酥可口,含水份少,外干内酥,久储不坏,便于存放,一般打一坑馕可以吃十天半个月。

馕包肉维吾尔语称为“塔瓦喀瓦甫”。

制法:

1 将带皮羊肋条肉切成4厘米的块,入沸水中烫一下,捞出,洗净。

2 麦芽糖掺点水趁热抹在羊肉表面,投入7成热的油锅中,炸成金黄色时倒入漏勺中滤去油;炒锅里留少许油,下葱段和姜片略炸,加入羊肉和清水和草果和桂皮和香叶和黄酒和盐,烧沸后转小火闷约1个小时至肉酥烂,捡去香料及葱和姜。

3 将囊切成8瓣,放入大盘中,把羊肉放在囊上,炒锅里留少许羊肉原汁置火上,加入孜然粉和辣椒粉和洋葱丝,烧沸后用湿淀粉勾芡,淋入辣油,浇在羊肉的表面,就成了。

八.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山 富有油面

民国时期,位于通山腹地的“浮油街”是方圆几十公里农副产品的聚散地,当地千亩沃野,物产丰富,现在的“富有”即由过去的“浮油”谐音而得名。“浮油”街上住着百余户人家,生意十分红火,尤以几家油面铺享誉通山县城。当时县城商贩、官宦人家都到“浮油街”成批购进油面。“浮油油面”以当地小麦手工石磨磨成粉,调以适当麻油或菜油、盐等。通过发酵,手工搓揉成条,上架拉丝制作而成,外型纤细、圆润,味道鲜美,耐煮耐储,气味芳香,油而不腻,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吃饱了还想吃两碗凡吃过“浮油油面”的人都终生难忘。

九. 湖北省 咸宁市 赤壁 都督银枪

曹操百万大军压境,发布檄文招降东吴孙权,联手抗刘。东吴上下,除了鲁肃主战外,其余大多主降,孙权左右不定。局势危在旦夕,诸葛亮亲赴东吴陈述利害,争取孙、刘联盟抗曹。都督周瑜是个关键人物,鲁肃领诸葛亮前去见他,周瑜设宴招待,避而不谈抗曹之事。诸葛亮故意引曹植《铜雀台赋》之句而曲解之,说曹操灭了东吴,要纳二乔为妾,去激周瑜。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周瑜抗曹主意早定!”诸葛亮疑而不解曰:“何以为证?”周瑜指着桌上一盘虾肴曰:“刀枪出库。”诸葛亮用筷子夹起一只大虾,哈哈大笑曰:“好一个都督银枪!”物以人名,由于出自诸葛亮之口,这“都督银枪”就流传开来。

原料:鲜虾14只,青笋400克。

调料:精盐5克,葱、姜各10克,味精3克,料酒5克,胡椒粉3克,湿淀粉20克,干淀粉50克,面包糠100克,鸡蛋2个,头汤50克,花生油1000克(约耗50克)。

制法:

1.将虾去头、壳,留尾,从脊背处开一刀口,虾尾从刀口处翻出,加葱、姜水、调料入味,再拍粉、拖蛋,滚上面包糠,成宝塔状。

2.青笋放开水锅中焯透,码排碗中,加调料,上笼蒸熟,扣入圆盘中。

3.锅内加花生油,烧至6成热时,下入宝塔虾,炸成金黄色捞出,摆在青笋周围。

十.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山 厦铺酒精

厦铺酒精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