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州特产都到哪里去买 贵州特产哪里买的便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州特产都到哪里去买 贵州特产哪里买的便宜更新时间:2024-02-01 23:09:49

一.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威宁党参

威宁党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主治气血不足的党参是专门出口东南亚的“贵州枝党”。威宁党参含糖量和含蛋白质较高,年产量在15万公斤左右。

威宁党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镇、么站镇、金钟镇、新发乡、黑石镇、麻乍乡、哲觉镇、海拉乡、岔河乡、观风海镇、哈喇河乡、秀水乡、牛棚镇、迤那镇、斗古乡、龙街镇、雪山镇、石门乡、羊街镇、小海镇、盐仓镇、双龙乡、板底乡2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二. 贵州省 遵义 播州区 湄窖

湄窖,原名湄江窖酒,产于我国名酒之乡的贵州省遵义地区湄潭县酒厂,因取湄江之水佳酿而得名
据近代史料记载,再康熙年间,人们就以稗子为原料取湄江的水酿酒,“五出如掌以酿酒,酿酒便是坛中召饮,插竿糟上,沃以水,人就竿吸饮之,宾主起立揖让礼”。这时候的酒,或许就是人们所说的咂酒。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到贵州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时曾饮咂酒,并写了一首有名的咂酒诗:万颗明珠一瓮收,王侯到此也低头。乌龙抱起擎天柱,吸得乌江水倒流
这首诗虽非写的湄潭,但这里记载的插竿饮酒颇有之。湄潭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酿酒的好地方
湄潭酒厂是解放后遵义地区建厂较早的一家国营工厂,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年生产能力在两千吨以上
湄窖生产工艺独特,它以本地产的优质糯高粱为原料,以小麦制成的中温大曲作糖化发酵剂,采用人工培养老窖,低温入池发酵,混蒸混烧,续糟发酵,糟和酒均按质入窖,精心勾兑而成。湄窖具有清澈透亮,浓郁芳香,纯甜甘爽,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在六十、七十年代曾多次被评为遵义地区名酒,1983年被评为贵州省名酒,1986年在贵州省第四届评酒会上又被评为贵州省名酒,并获得金尊奖。湄窖不仅畅销全国各地,成为宾朋喜筵,馈赠亲友的佳品,而且还进入了国际市场,受到国外消费者的欢迎。消费者赞誉它“琼浆香溢四海,玉液名闻九州”。( 遵义)

三. 贵州省 贵阳 云岩区 贵州芦笙

在贵州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歌舞之乡”的称誉。芦笙,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采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芦笙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远在唐代时期,贵州少数民族人民就开始制作芦笙,并涌现了不少的优秀芦笙吹奏家。古代进京朝贡者,就曾带着芦笙到宫廷演奏过,得到朝廷官员的高度赞赏。

随着时代的变迁,芦笙的形状和演奏技巧,除保持了原有的风格外,有了新的改进。如今的芦笙有六管、十管及十二管的,其长度有二尺、五尺及一丈多的;芦笙的曲调,除保持原来的古朴、悠扬之外,曲调多变,节奏明快,特别是伴之深沉、雄浑的芒筒声,使芦笙的声响和音量加重,格外委婉动人。其跳和舞姿的变化更大,不但跳步踢腿刚健有力,而且舞姿潇洒自如,动作优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芦笙会规模宏大,少则几千人,多则几万人,十几万人。十里外,便能听到嗡嗡悠扬的芦笙吹奏的声音。

四.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荞饭

荞饭

当地最有名的荞饭馆是桥边荞饭馆。你可以要完全的荞饭,就是全部由苦荞做成,但是纯粹的荞饭不容易消化,一般人要的都是荞饭加上米饭混合的那种,吃哪种饭店老板会先来实现征求你的意见。配菜由你自己定,这跟吃白米饭无区别。当然最简单的吃法就是下红豆酸菜汤吃,红豆酸汤在贵阳也可吃到,出了贵州一般就寻不到红豆酸汤的踪影了。

五. 贵州省 遵义 仁怀 酒中酒

酒中酒厂于中国酒都---贵州省仁怀市。悠久的酿酒历史,得天独厚的水、土壤及大气层,酿出了樽樽美酒。本品选用优质的地产高粱、小麦、稻米为原料,接传统的酿酒工艺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精心酿制,长期贮藏而成,具有绵甜净爽、浓头酱尾、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

详细介绍:

仁怀市酒中酒集团,由母公司“贵州省仁怀市酒中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子公司“酒中酒销售集团有限公司”、“酒中酒酿造有限公司”、“茅台天然食品有限公司”、“阳光娱乐有限公司”组成。注册资金壹亿零贰拾贰万元,占地面积72685平方米,其中生产厂房202800平方米。共有员人、工1180人,其中生产工人500人,销售人员680人。年生产能力二万吨,销售收入达壹亿元。为仁怀市非公有制企业纳税大户之一。

酒中酒建厂至今,已荣获多个荣誉。现有30多个品种投放市场,销售网络辐射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已打入国际市场。酒中酒热挚地反尝大自然赐予她的财富奉献人类,她向朋友们承诺:“永远以最好的产品,最高的信誉结识天下朋友!

六. 贵州省 遵义 播州区 金鱼饺

原 料:澄粉250克,生粉75克,绵白糖、化猪油、熟蛋黄、苋菜汁、可可粉等适量。 调 料:鸡脯肉沫75克,猪肉沫75克,香菇粒、葱花、猪油、盐、味精等适量。 制作方法:蒸。澄粉与生粉和匀,用开水烫熟,加化猪油揉匀成澄粉面团,分少部分下米加入苋菜汁、熟蛋黄、可可粉,揉成红、黄、咖啡三色面团待用。两种肉末加上香菇、盐、味精用猪油炒成馅心备用。将白色的澄粉面团搓条、下剂、搓圆后压扁,包入馅心,封好口,捏成金鱼形坯子,鱼尾用木梳平压出花纹。用花钳夹出鱼背鳍,咖啡色澄面和黄色澄面做成鱼后和鱼眼圈,红色的澄面搓圆镶嵌成“鱼眼珠”,最后放入盘中入笼蒸5、6分钟至熟,取出即成。 风味特色:形似金鱼,晶莹剔透,馅成鲜香。 技术要领:造型要生动逼真,下剂要均匀,炒馅心时炒熟晾冷后才放葱花。( 遵义)

七. 贵州省 毕节 七星关区 贵州灵芝

中文学名 贵州灵芝
拉丁学名 Ganoderma
定 名 人 何绍昌
形态描述 子实体一年生,有柄,木栓质到木质。菌盖肾形,宽6× 10cm,厚1.3-3.4cm,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有不明显的环纹,似漆样光泽弱,凸凹不平,边缘钝,完整,下边不孕。菌肉棕黄色,厚0.8-1.5cm,具轮纹。菌管棕黄色,长0.5-1.9cm;孔面褐色,管口近圆形,管壁较厚,平均每毫米3-4个。柄背生,扁圆柱形,不规则,长7.5cm,粗 3.5-5.5cm,与盖同色,凸凹不平,似漆样光泽弱。
菌丝三体形。生殖菌丝无色,薄壁,直径2.8-4.5μm;骨架菌丝多,黄褐色,厚壁,直径4-5.6μm,缠绕菌丝分枝,淡褐色,壁厚,直径1.75-3μm。孢子稀少,卵圆形或截形,淡褐色或褐色,双层壁,外壁透明,内壁小刺明显,8.5-10.5×5-7μm。
中国分布 贵州毕节何绍昌39(模式)。

八. 贵州省 铜仁 万山区 渣辣面

渣辣面炒油渣--地地道道铜仁特色菜肴

渣辣面是铜仁农村特色美食之一,是用糯米面和上糟辣椒,然后放置在坛子里,过三五天后便可取出,用少量水调润,用油炒制即可食用,渣辣面酸辣可口,健康开胃。今天,渣辣面炒油渣在铜仁大大小小的餐馆随处可见,是一道非常美味的下饭菜,酸辣可口,尤其是铜仁的夏季,非常炎热,它已成为消暑解热的美味佳肴。

九. 贵州省 遵义 播州区 黄糕粑

黄糕粑的主要原料是大米、糯米和黄豆。做好的黄糕粑,为一个一个的长方块,外包斑竹笋叶。最早制作黄糕粑的是虾子场,由于它营养丰富,甜美可口,又携带方便,于是逐渐扩展到南白、鸭溪和其他地区。吃的时候,去掉笋叶,将粑切成薄片,便可看到晶莹闪光的糯米粒夹在其中。吃法或炸、或烤、或炒、或熏蒸,都滋润爽口。近年来,北京、上海、西安、重庆等地,都有人慕名前来购买,带回家细细品尝

黄粑,又名黄糕粑,是贵州非常有名且颇有特色的食品。城里人爱吃黄粑,却苦于没有原料、工具,既然难以吃到,所以就把其归为小吃,是用来细细品尝的;在乡间,需要的原料和木甑倒是不缺,但又少有闲暇来做美食,所以一遇农闲,哪家做上一甑黄粑,便平添了几分节日般的喜庆。

在贵州,黄粑不为某地所特有,在各处几乎都可吃到。吃得多了广了,倒也就有了对比———其中以黔北遵义的南白镇黄粑和黔中贵阳的清镇黄粑为佳。前者个头颇大,有如旧时的方枕,按一指宽片片的切开,吃起来实在让人朵颐大快;后者个头见小,约摸一拳大小,更适合于自个儿一“粑”在手,自得其乐的细细品味。

说到黄粑的起源,还有个难以考证的小故事。时间一直追溯到三国时期,那时的贵州,还被称作夜郎。据说那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当时正率兵平定孟获,在夜郎国与那黔中洞主作战。一日,蜀军正埋锅造饭,突然探子来报,说有蛮军临阵。诸葛亮一听,于是下令出战,没几下,便打退了黔国洞主的人马。也不知这诸葛军师是何用意,你说胜了就胜了吧,可他既不顾穷寇莫追的忌讳,也不顾这帮军士的饭还没吃,下令大军乘势穷追蛮军上百余里。这一追倒也没什么,可就急坏了这军中的火头军了,久等部队不归,可这煮着的豆汁儿和米饭不能浪费呀,本来就没带多少粮草,怎么办呢诸葛军师一看这情形,只好命将士兵把未用的豆汁儿与米饭掺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内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馊。等大捷而归的士兵回营,这被豆汁儿掺和过的米饭已足足蒸煮近两日,又累又饿的士兵们急忙分食,谁料这米饭已成另一番模样,不但色泽黄润,而且味道甘甜香软,吃起来更有一番滋味,士兵们还以为是军师用来犒劳他们的美味,三下两下便让几甑佳馔见了底。碰巧劳军当地百姓遇到,见此物如此美味,也仿此手法制作,一千多年的世世代代延续下来,这不,贵州便又多了这么一道美味———黄粑。

黄粑的原料的确就像小故事中说的那样,极其简单,主要是粘米、糯米和黄豆。但是其制作相当繁杂,耗时也颇长。

以遵义的南白镇黄粑为例,先将洗净的粘米与黄豆打制成混合的米浆,再将糯米洗净,放入传统的木甑中蒸煮到七八成熟。然后将打制好的米浆与蒸好的糯米饭倒入大木盆中再行混合,其间还可加入少量的红糖。在大木盆中几经搅拌,待米浆中的水分被糯米饭完全吸收,便可将糯米饭搓打成一个个雪白的大饭团了。紧接着,便用清洗并煮制好的老笋壳叶或大竹叶将糯米饭团依次捆扎好,然后便可全部盛入大木甑中加火蒸煮了。

因为蒸制好的黄粑色泽红亮且味甜,所以一直让人误以为黄粑中加入了大量的红糖以着色调味,其实不然,黄粑的黄润与香甜,完全就赖这漫长蒸煮。混合了黄豆浆汁的糯米饭,在密闭的木甑中经过长时间的蒸煮和发酵,分解出大量的糖分,而糯米饭的色泽也由白变黄,同时也越发的香糯,黄粑也由此而得名,而这也是黄粑的最大特点——本色本味,包味皆由几出。本色本味是食的境界,也是做人的境界,这么看来,黄粑也算颇富性情的一道美食。

经过漫长的20个小时,黄粑出锅了,香气透过湿热的竹叶蒸腾而出。趁热剥去竹叶,黄润晶莹的黄粑跃然眼前,糯香、甜香、竹香扑入口鼻又沁入心田,让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开。

生在贵州,时时得此美味,真可称“幸”事;若旅经贵州,不能尝此美味,倒要当心成了“憾”事。

十. 贵州省 遵义 仁怀 喜头擂茶

仁怀喜头是个神奇的地方。很久以前,这里的岩后村居住着一户勤劳善良的人家,一天,一对凤凰飞来在屋前的梧桐树上久栖不去,善良的女主人见了,顿生爱意。把家里仅有的小半碗小米粒拿去喂凤凰,到了做饭的时候,女主人找遍家里,能吃的东西只有少许的核桃.花生.芝麻衔来放在擂钵里。女主人急中生智,将核桃仁.花生米.芝麻舂为糊酱,加少许茶叶,拌水烧成一砂锅擂茶,顿觉清爽,越喝越想喝,便忘了饥饿。问此何来,女主人道貌岸然出原委,男人想,这大概是老天赐给这方水土的衣食,于是家家做起擂茶,在流传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仁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