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农民伯伯种的阳春市特产很好吃 阳春市最值得购买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农民伯伯种的阳春市特产很好吃 阳春市最值得购买的特产更新时间:2024-04-10 13:29:28

一.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岗美毛蟹

在岗美镇的漠阳江段盛产毛蟹,一年有两个蟹季。盛夏的蟹季,产的是毛蟹“六月黄”;深秋的“九月团脐十月尖”,也是产毛蟹。

蟹又叫螃蟹、稻蟹、毛蟹等。岗美毛蟹主产区在新墟、新埠河床。蟹一般分布在沿海地区,而新埠、新墟两地小河靠近南海。毛蟹能在两地生长可能是南海的螃蟹在春季溯江而上在此繁殖的结果。

岗美毛蟹甲壳坚硬,掌节和指节基部的内外面密生绒毛;前三对步足的腕节与前节的背缘、第四步足前节与指节基部的背缘和]腹缘都密具刚毛,故当地人惯称其为“毛蟹”。阳春市生长毛蟹,阳春人更爱吃毛蟹,明清两代的县志均有记录,可谓历史悠久。

岗美毛蟹肉质鲜嫩,可灸吃,又可烹吃,味道鲜甜可口。明代大医学家李濒湖说:“凡蟹生烹、盐藏、糟收、酒浸、酱汁浸皆为佳品。”可见毛蟹早已成为佳肴。

毛蟹除了是腹中之物,又有很好的药用价值。《随息居饮食谱》说它能“补骨髓,滋肝阴,充胃液,养盘活血,活疽愈核”。《滇南本草》说它能“强化筋骨,并能横行络分”。《本草再新》说它“入心肝肾三经”。

鉴此,秋收季节,有不少外乡人前来岗美尝蟹和订购;当地人也一直把毛蟹当作送礼珍品。

如捕抓到新鲜的毛蟹,可把毛蟹放入盘里,冲些水养着,让它吐尽污泥。岗美毛蟹肉质鲜嫩,如今,毛蟹的烹制方法更加多样,可炸、可炒、可烤、可腌、可蒸,还可以用来煮毛蟹粥。不过诸种蟹食中,最能显示蟹的特点的还是原只清蒸。清蒸蟹简单易行,随便在哪个家庭都可以烹调,把新鲜的毛蟹洗净后放在蒸笼里炊,并佐以姜醋,旺火沸水速蒸至透,待到毛蟹由深灰色变成鲜红色,即可食用。吃起来,香中带甜,味道别具一格,最宜下酒。还有一种是煎毛蟹:先以姜片、葱、老醋等为佐料,配以正宗白酒调味。锅中煎上8-12分钟,再加入磨碎的佐料、大粒的蒜头、大截的葱煮上几分钟,便可上桌。这种方法烹制出来的毛蟹,口感鲜香,辣味独特,还带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原始野味。

吃毛蟹时“宜慢不宜急”,毛蟹肉少味香,应细细品味方知个中美味之妙。毛蟹虽然好吃,但也有禁忌,脾胃虚寒、外邪未清及宿患风疾者不宜食用,蟹过敏者不能吃;蟹也不能与柿子、荆芥同食。

夏收秋收季节,有不少外地客商前来岗美尝蟹和订购;当地人也一直把毛蟹当作送礼珍品。2003年,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为食至正宗”栏目到岗美镇拍摄,随团而来的国内高级厨师更以毛蟹为主要材料进行现场烹饪表演。一道道制作新颖、风味独特的毛蟹美食让人垂涎不止。

二. 甘肃省 兰州 安宁区 兰州阳春

结球性好,叶球平均重3.0公斤以上,叶球圆柱桩形,纤维少,品质佳。( 兰州)

三.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阳春马水桔

阳春马水桔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阳春马水桔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阳春市马水镇的马水、石下、岗水三个地方都出产“马水桔”。其色水好,皮薄、化渣、少核、清甜芳香,利水去湿,清热润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成为广东四大名桔之一,名扬港澳市场

马水桔质地优良,主要在于地方的特殊。三处产地,都是漠阳江畔的积层,半沙泥土层深至几米,土质粒细、松软,肥沃。加上独特的培植方法,就产出了名扬海内外的“马水桔”。1949年以前,马水桔是私人种植,面积不大。解放后,政府把发展马水桔摆在重要位置上,成立三个桔场,专人种植。如今,面积近千亩,每年产桔达三十万多斤以上

马水桔是一种高产桔,不但果实饱满,七八个就有一斤,而且结果甚密,一棵桔苗下种后四年即可结果,六年以上的桔树,一年可收果实二、三百斤,最多收四、五百斤,连收二十年以上。每到桔果成熟季节,但见满园的桔树,从地面到树顶,全是金黄色的果子,似一座座小金山。芳香浓郁的桔味、溢于四野,使人难于忍口

马水桔共有两个品种,一个品种叫“十月桔”,在农历十月下旬成熟;一个品种是“年桔”,在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前后成熟。每到年桔上市,正是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买回十斤八斤,一是饭后品尝;二是用来拜年。用碟盛着七、八个桔子,供在正厅台上,示意“新年大吉”;阳春人在春节期间迎来送往的礼物中,也少不了马水桔,意思是互相祝愿“大吉利是”,“如意吉祥”

( 阳春)

四.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南方名贵药材---春砂仁

阳春出产的“春砂仁”,是地道的中国“春砂仁”,属芳香性的南方名贵药材。《中国药学大辞典》记载:“阳春砂仁饱满坚实,气味芬烈……其他砂仁则干缩扁薄,气味俱弱。”“春砂仁”是姜科常绿本草植物,生长在荫蔽的树林底下,高3尺,枝、叶均与姜的枝、叶相仿。春砂仁有个特点,枝头所开的花不结果实,蔓延在地面那些花茎的花才结果。花开于三、四月,色白如玉。果结于六、七月,粉红披刺,略大于手指
阳春砂仁,以附城盘龙金花坑的为最出名。相传,人们还未认识砂仁之前,砂仁是一种野生植物。有一年六月,盘龙的耕牛都因屙痢无药医治死了很多。而金花坑附近村庄的耕牛却安然无恙。人们觉得奇怪,跟牛群上山看个究竟。来到金花坑,只见坑沟两边的林荫下,生长着一种生姜似的植物。从这些“野姜”中散发出一种浓郁得刺鼻的芳香。牛群来到这里,都停下来饮足了坑水才离去。人们一尝坑水,水也是芳香的。于是认为这种东西就是治痢疾的良药,即把枝、叶、根、果一齐采回熬水喂牛,果然奏效,一服就灵。消息传开,人们不但到金花坑采“野姜”治牛病,还挖回去种在树林里。这样年复一年,春砂仁越传越名贵。据说还是皇帝的贡品呢。如今,阳春到处都有春砂仁,市里还专门成立了春砂仁实验站,用科学方法加以研究和栽培,推动砂仁种植业发展
春砂仁有甜、酸、苦、辣、咸味,花、果、根、茎、叶均可入药。自唐代以来,历代药书均有关于砂仁的记载,《开宝本草》和《本草纲目》以及有关辞书说:“姜科植物阳春砂仁,性温味辛,功用行气调和,和胃醒脾,主治胸脘胀满,胃果食滞,噎膈呕吐等症。”春砂仁不仅药效神奇,而且还是调味的良料。一碟鱼肉,放上一粒半粒砂仁清蒸,芳香之味溢满酒楼。阳春饮食部门根据砂仁的特点调出的“砂仁肉”、“春砂鸡”、“春砂鱼”、“春砂上汤”等食谱,风味非凡,深受游客赞赏
阳春酿酒厂还以砂仁作主要原料,生产出“春砂酒”、“春花白酒”。酒味淳香,清润柔和,营养丰富,祛风活血,醒脾健胃,调中化湿,是广东优质酒之一。还有“春砂蜜”,“春砂糖果”“春砂蜜饯”,都是回味无穷的食品
春砂的花、叶、茎、根、与茶叶酿制出的“砂仁茶”,味道较之一般清茶更为芬香可口,有益身心。到阳春游览的人,假如没有喝上一杯“春砂酒”、“春砂茶”,那真是一大遗憾呢
( 阳春)

五.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岗美腊鸭

岗美腊鸭

岗美腊鸭起源于阳春市岗美镇岗北油铺村李孟新家族,已有近百年历史,选优质麻鸭用传统手工艺制作而成,具有色泽鲜艳、醇香可口的特点,品质以秋冬时节的腊鸭最佳。

岗美腊鸭以其独特的风味饮誉粤西,是广东著名的土。岗美腊鸭的发源地是油铺村。油铺村有60多户人家,每年的中秋至春季,是村民制作腊鸭的黄金时期。其时,全村的房前屋背、池塘边、田埂上,甚至楼房顶都挂满色泽金黄的腊鸭,腊鸭香气弥满全村。

在油铺村,制作腊鸭最负盛名当数"鸭仔泳",他原名叫李孔泳,因为他一生放鸭而美而名叫"鸭仔泳"。鸭仔泳的父亲叫李宗欣,生于19世纪末年,年轻时喜欢捉田老鼠腊制,长期帮地主放鸭。有一次他见到地主把死了的鸭仍到野外。李宗欣感到可惜,于是把死鸭捡回来,以制作老鼠的方法是行腊制,不期然,制作的腊鸭骨稣肉香。嗣后,李宗欣除了替人放鸭外,秋冬季节还要为人制作腊鸭。经过多年的摸索,李宗欣在腊鸭制作中摸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巧,成为他日后的绝活。

1932年,李宗欣离开地主家,开始在自已家制作腊鸭,并把技巧传给自己的儿子李孔泳。李孔泳作为李家腊鸭的传人,在工作中又不断摸索和改进,制作的腊鸭更加色香味俱全。他的腊鸭,除在当地出售外,还挑到春北的春湾、合水等地销售。由于他货真物美,他的腊鸭便成为抢手货,很快,鸭仔泳的腊鸭驰名阳春各地。民国期间,他的腊鸭被本县政府1定为上等美味佳肴。

李孔泳于1997年去世,其子李孟新继承父业。

综观油铺村的腊鸭,一般以本地麻鸭为主要原料,原料不足时,才到县城进货。岗美腊鸭制作已有100年历史,成为一大地方的特色品牌。这个品牌,不仅当地人喜爱,秋冬两季,珠三角、香港、澳门等地的客人也慕名而来品尝和选购。

六.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阳春豆糠糍

要说春城最有名气的糕点,不能不提翠英街孔家的“豆糠糍”。豆者,即花生,阳春老一辈称之为“地豆”。听老人讲,孔哥于解放前,小小年纪,牵着盲眼的母亲沿街乞讨,以乞食为生。解放后没几年,长大成人的他在政府的支持下,扔掉乞食碗、打狗棍,得盲母指点,将家传的“豆糠糍”手艺发扬光大。他做的“豆糠糍”,精选糯米,皮薄馅多,个头硕大。炒香的地豆粉拌入果皮粒、香葱碎,用糯米皮包好后,撒上炒米粉,粉粉团团的,香味扑鼻。初时三分一个,后来五分一个,买的人多,真叫抢手。软香甘饴入口,美滋滋地吃完,舌尖还会0着手指头的米粉、唇边的豆糠。

童年记忆,总会响着孔哥沿街叫卖的乡音。往往未曾转出西门街口,他脖颈上挂着的一大簸箕五六十个豆糠糍已脱手,若想品尝还得趁早。孔哥亦成为放弃政府救济,自食其力之典型,一时传为佳话。

七.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春湾板栗

春湾镇是阳春市唯一的板栗产区,一年一熟,由于特殊气候和土壤,该镇板栗与邻近市县相比,其外表乌黑,色泽油亮,像涂了一层油似的,也俗称油栗。其特点肉质金黄,既酥又粉、味香松口,是我市群众中秋赏月常备食品。每年的中秋国庆前夕,该镇板栗都源源不断供应上市。

春湾板栗的采收是一件苦差,一般要经过采摘、晾晒、砸果三个步骤。春湾板栗树杆高大,板栗果挂得高,果皮浑身长满刺,稍有不慎你就得伤痕累累,村民们采摘时穿上厚重衣服,带着帽子,爬到树上手执竹竿或木棍把一个个板栗打下来,然后把板栗果放在地上晾晒几天,待到果皮因脱水爆开,再用镰刀或锤子将果皮砸开,这样一颗颗板栗就脱壳而出。

据统计,该镇板栗种植面积约2500亩,主要集中在卫国、山中间、区垌、大岗坪等村委会,其中山中间村种植面积最多,约500亩。今年板栗产量约2.5万斤,价格比去年略下降,每公斤14-20元,价格仍比广西、罗定等市县的板栗高出1-2倍。该镇种植户解释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今年是农历闰年,比往年多一个月,板栗较往年成熟早、与往年中秋节有一个时间差,市场吞吐量不大;二是板栗种植面积少、产量不多,再加上近年受广西、罗定等邻近省市板栗冲击,春湾板栗未能形成生产规模和品牌效应,市场占有量不大。

八.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阳春三甲切粉

三甲切粉已有300多年的制作历史,有据可查的可追溯到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据说为新楼村妇十二嫂始制。经过历代精心改良,早已美名远扬。

三甲切粉原来主要以手工生产,制作时选用上等优质稻米为原料,配以优质无污染的山泉水泡制而成,以米味香浓,嫩滑爽口、营养丰富而著称,在省内享有盛誉,远销港、澳及东南亚地区。1987年,三甲镇政府投资引进设备,实行机械化生产,研制生产出的银丝粉、山水河粉、髻仔粉、切粉等系列产品,其品质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在国内占有一定的市场,并远销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三甲镇现有一定规模的切粉厂三家,年产量达680多吨,产值达230多万元,税利达56万多元,固定资产达62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达270多个。

近年来,三甲切粉已逐渐形成品牌生产,其产品经精心设计包装,目前已推出“三合一”、“四合一”的礼品装,有山水河粉、髻仔粉、银丝粉及即食碗装粉等8个。“新楼”品牌系列产品,成为当地人年节送礼的佳品。

三甲切粉原是三甲镇新村各户人家选用上等白沾米的副制品。做工精细,嫰滑爽口,食用方便,作为送礼佳品,颇为人们喜爱。由于其成品在三甲圩长期出售,故称三甲工粉。

三甲切粉,久负盛名,旧志在“切粉”条中,称“三甲圩制者为好”。民间年间,阳春的青年刘传章在广州读书,经常听到肩挑小贩走街串巷喊着“三甲粉”的叫卖声。那时候,偏僻的阳春县,广州人感到陌生,而“三甲”这个名字倒很熟悉,因为“切粉”优质,使它成为一个地方的名片。

解放前,三甲新村的人大多不种田,家家户户以做切粉为生。每个三甲圩日,切粉销售量可达3.4千斤。成品大都由帆船运至阳江,然后分销各地。逢年过节,各地商人,纷至沓来,到村到户订购,销量大增。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新村楼村成为三甲的一个首富村。

抗日战争前,三甲切粉行业最兴旺。当时的福记、益记、义兴隆、德昌号等名牌产品,远销省、港、澳。

九.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阳春大香蕉

我市土地广阔,温度高且雨水充沛,非常适宜香蕉的生长,我市农民历来有种植香蕉的习惯,九十年代初期曾经发展到10多万亩。现在的种植面积为5万多亩,主要分布在春城、马水、八甲、陂面等镇,品种以巴西、8818、威廉斯等为主,大蕉、粉蕉也有一定的比例。全年均有蕉果供应,但以4-6月份和9-11月份较为集中。( 阳春)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