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求购徐州特产香油厂家电话 徐州香油设备哪里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求购徐州特产香油厂家电话 徐州香油设备哪里卖更新时间:2023-10-24 14:30:30

一. 江苏省 徐州 鼓楼区 徐州辣汤

徐州辣汤是徐州的特色民间食品,在徐州街边的小店随处可见。是徐州特有的一种小吃,其他地方绝对没有,原名雉羹,是由我国第一位著名的职业厨师彭祖创制,至今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

辣汤的特点:

鲜美,胡椒爽口,辅之油条、油饼或是煎包、烙馍更是绝佳的搭配。

推荐老店:

两来风——徐州老店,味道正宗,据说现在徐州市面上所有做辣汤的师傅都是从两来风出来的。

惠乐春——现在已连锁化管理,做得干净,口味不减当年。

马市街饣它汤——马季原来每次去徐州必去的一家老店,因为加了麦仁,口味比辣汤清淡了许多。

得云——师传两来风师傅的手艺,有过之而无不及,目前在南京有分店,门面不大,生意很好。

七来风——也是两来风师傅出来的,正宗。在徐州有n多家分店。

辣汤的秘方:

辣汤是有秘方的,当然不仅仅是胡椒的鲜美,这个秘方中含十几味香料和中草药。

辣汤的做法:

徐州的辣汤是用鸡、圆骨、蹄髈煮汤,把母鸡煮得酥烂。煮的时候除了加葱之外,加上大量的生姜,这个汤的味道就微辣,这种辣味很鲜。把洗好的面筋在温水中醒透,让原来海绵状的面筋表面变得光滑柔软,然后掐成一小块张开下锅,同时用筷子顺时针搅动,这时面筋就会被甩成片状,如鸡蛋絮,但比鸡蛋絮略厚一些。加上鳝鱼丝,盐,适量的黑胡椒(所以煮出来,汤颜色发黑)。

二. 江苏省 徐州市 邳州 艾山西瓜

历史上艾山西瓜曾享盛名,个大质优,一人一担往往只能挑动两个。一般有四类瓜种:一种黑皮、黑籽、红瓤,称黑缸皮;一种花皮(绿底黑纹),也黑籽、红瓤,称为结义;一种白皮、白籽、白瓤,称为三白;一种个头小,皮薄,籽小,黑皮红瓤,称'风秧籽'。前三种每株结一个瓜为好,风秧籽每株可结3-5个。艾山西瓜最大优点是汁多含糖量高、尽为沙瓤,吃在口中沙质隆隆,蜜味浓,清香。如今瓜市上还常有人以'艾山瓜'为招牌,但今天市上所见到的艾山瓜完全不是从前的品种了,尽是一般杂交瓜,不但瓜个小,瓤也板实,甜度不高。

艾山瓜历史悠久,据史书载:战国时楚国于边土(今安徽期城一带)种植大甜瓜,魏国人想得到此瓜种,楚人不给,两国发生一场战争,后来在期城讲和,从此西瓜向北方传播。邳地也开始了西瓜种植,艾山西瓜独优。历史上艾山西瓜品质优,其原因有两个,一是自然条件优越,艾山一带皆是青沙土质;二是技术问题,从前艾山人施瓜肥尽用香油饼渣,不用其他肥料。

三. 江苏省 徐州市 云龙区 徐州黄牛

英文名:Xuzhou Cattle

原产地: 江苏省徐州市

品种描述 徐州黄牛属鲁西黄牛品种的一个地方类型。是一种具有良好性能的役肉兼用型黄牛品种新类型。其主要特征为被毛多浅黄色,少数赤褐色和黑色。头型清秀,鼻镜灰黑色。角呈扁园形,琥珀色,多向前环抱称龙门角,少数角向外侧平展。公牛颈粗短,母牛颈较细长,垂皮不发达,肩峰不明显,尾较长并垂至飞节。

按体型分两类:

一类为“高脚牛”,体型较高大,躯体较短,呈正方形,四肢细长,行动快;

一类为“抓地虎牛”,体型较矮,躯体较长,呈长方形,四肢粗短,行动较慢。该牛役用性能良好,一般1.5岁1, 3岁正式使役, 利用年限约15年。二牛合犋日耕淤土地4-5亩, 耕沙土地7-8亩。三牛合犋驾车,载重1500公斤,日行15-20公里。

母牛6-10 月龄性成熟, 初配年龄1.5-2岁, 能繁殖8-10胎。成年母牛平均日产奶量2-2.5公斤,泌乳期6个月产奶360-450公斤。 成年公牛平均体重383公斤, 体高127厘米, 体长144厘米; 成年母牛平均体重342公斤,体高123厘米, 体长140厘米。 屠宰率为52%, 净肉率为42.5%。 一般性食用。

四. 江苏省 徐州市 丰县 丰县苹果

丰县苹果---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五. 甘肃省 天水 武山县 武山香油豆瓣酱

香油豆瓣酱以当地优质胡麻油、蚕豆和辣椒于为主要原料,按北方人口味配料,是人们喜爱的食用调味品。1986年在全省食品工业产品鉴定会上获同类产品第一名,1988年被评为“甘肃省优质产品”。( 天水)

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天水市,地处秦岭山地北坡西段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海拔在1365——3120米之间,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6℃,降水量500毫米。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总人口44.28万人。总耕地61.95万亩,渭河及其5条支流分布均匀。香油豆瓣酱、四门食醋为陇上名优。

武山香油豆瓣酱以当地优质胡麻油、蚕豆和辣椒于为主要原料,按北方人口味配料,是人们喜爱的食用调味品。1986年在全省食品工业产品鉴定会上获同类产品第一名,1988年被评为“甘肃省优质产品”。

六.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汝南 汝南小磨香油

汝南小磨香油是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的。汝南小磨香油是以产于汝南县境内芝麻为原料,用石磨加工而成的食用油品,色枣红透明,口味纯正,异香扑鼻,沁人心脾。

史料记载,汝南人元化年间开始种植芝麻,明代就普遍有芝麻油坊。小磨油的制作方法是“炒”、“磨”、“顿”,即先把芝麻在大热锅炒至焦赤,再用石磨磨成酱,最后放在大铁锅里,注入开水,搅匀、轻顿,油然而生。汝南人把小磨油作为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也是病人、产妇的营养补品。汝南小磨油销往全国各地,并远销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1985年10月,在全国首届青少年运动会上,汝南小磨油被列为特供商品。

七. 江苏省 徐州市 铜山区 徐州把子肉

徐州把子肉是中华名小吃之一,是徐州极具特色的小吃。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五省通衢。川、鲁、粤、湘、淮扬等五大主力菜系南北口味在这里水0融。形成了特有的饮食文化氛围。这里是著名的烹饪之乡,也是中华烹饪鼻祖---彭祖的故里。徐州把子肉在传统的制作上,采用15CM长的五花肉与排骨用蒲草捆在一起。所以称为:把子肉。徐州把子肉的饮食特点是:肥而不腻,多滋多味,肉色令人垂涎。徐州把子肉是这种小吃的统称,还有其他的辅菜来搭配,比如四喜肉丸,兰花干,海带结,面筋,豆筋,豆皮,腐竹,腐衣,素鸡片,虎皮鸡蛋,黄花菜,小青菜,豆角,香肠,排骨,肘子,鸡腿等等荤素组合,可以满足顾客不同饮食需求,要一瓶啤酒,再配上一碗白米干饭浇上美味鲜香的肉汁,吃起来满嘴流油,回味悠长,口口留香。

做法一:

原料:

五花肉(长15cm,厚1.5cm)15千克,四喜丸子(只重50克)100个,鸡蛋角(只重60克)60个,海带结(只重100克)100个,面筋肋(每把50克)80把,豆筋(每根100克)120根,兰花干(每块70克)70块,素鸡片(片重60克)180片,各种调料适量。

制法:

1、五花肉,切块腌制24小时,捞出晾干,上饴糖、酱色、深桔红色捞出待用。

2、汤锅内添上黄豆芽白汁及高汤,将佐料放入布袋中投入汤锅内,放干红椒、葱段、姜、精盐、味精、汤烧沸,放兰花干、海带结、素鸡片、豆筋,旺火煮2.5小时,再放把子肉块、四喜丸子、鸡蛋角、面筋肋同煮1小时,后压炉火。根据顾客需要选配。

特点:肉肥不腻,多滋多味。

做法二:

1、做把子肉,要选80斤左右的白条猪,不肥不瘦。一斤切八块,蒲草捆好。冒两遍,二遍血水清汤。放入坛子,不放盐全靠酱油调味,猛火开锅文火炖,炖好的把子肉肥的不腻、瘦的不柴。入口有醇厚的余香,掉在地上,象豆腐一样摔的稀碎。

2、济南的把子肉是选取有肥有瘦的猪肉,切成长条,用麻绳捆成一把,煮好,再放在酱油中炖。

3、把子肉的精彩便是有肥肉的存在才能产生出肥而不腻的上佳口感。把子肉虽由浓油赤酱熬制,却并不咸,刚好用来下饭。而一口饭一口肉的搭配就恰好把米香肉香统统带出来。

4、北方的“把子肉”却不加糖,长方形的大块,只是酱油八角在高筒瓦罐中炖熟。火候到处,一启封香气四溢。趁热连肉带汁浇在白米饭上,亦十分甘美。

八. 江苏省 徐州市 沛县 沛县冷面

沛县冷面是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的特色小吃。沛县冷面是用纯天然精致小麦粉加工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剂,营养丰富,香辣爽口,柔软筋道,回味无穷,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沛县冷面俗名面线,它起源于朝鲜族,因需冷食而得名冷面。它是用精制小麦粉高温压制而成。后来传到沛县,因冷食不适宜南方人食用,后来改变成冷面热食,沛县冷面深受人们喜爱,流传至今,成为具有沛县特色的地方小吃。

沛县冷面的制作方法:

主料:牛肉(排骨肉或腱子肉)、葱白、大蒜、冷面、香菜

做汤的材料:大骨汤、牛肉(羊肉)汤、盐、醋、熬汤的香料

做法:

1、将洗净的整块排骨肉配上葱、蒜在沸水中煮到可用铁叉子插入时,把肉块捞出(肉块可以稍后加在冷面里)

2、切葱白、香菜、荞麦面条(冷面)在水中泡软(这个如果是冷水泡,需要的时间有点长)

3、熬制大骨肉汤(牛肉、羊肉、排骨汤都可以,看个人口味)

4、准备好面码儿和面汤后,把冷面放入沸水中煮熟,面条煮到筋道。将面条捞出后尽快 过一下冷水,捞出控去水分。

5、将控过水的冷面盛到碗里,面条上放上切好的牛肉片,再整齐美观地摆上肉丝或者肉块还有香菜。在碗里轻轻注入面汤,注意保持整体形状,然后上桌。

九. 江苏省 徐州市 铜山区 青皮石榴

青皮石榴果面光滑,表面青绿色,向阳面稍带红褐色。青皮石榴属晚熟品种,树体较高大,通常为4-5米,冠幅一般大于4米,树姿半开张,在自然生长下多呈单干或多干的自然圆头形。萌芽力中等,成枝力强。其特点是:抗病虫害能力强,耐干旱、瘠薄,果实耐贮运。果型特大,色艳味美,品质极上,适应性强,丰产性能好,适合大量发展。

十. 广西 桂林 雁山区 茴香油

茴香油既是高级调料,又是制作香水、香皂、牙膏、名酒、糖果等的原料。茴香油还是良药,有健胃、消滞振食、驱风、兴奋、催乳等功效。 壮族人民种八角和制造茴香油有悠久的历史,明、清至民国时期,八角的种植大有发展,本世纪30年代,广西八角产量为15000担。1987年,广西年采收八角干果16016吨,产茴香油273吨,产量及出口量均居全国之首。( 桂林)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