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西安特产名称介绍作文 西安美食的特色介绍作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西安特产名称介绍作文 西安美食的特色介绍作文更新时间:2024-01-14 12:27:09

一. 陕西省 西安 碑林 马虎面

马虎面馆是西安久负盛名的清真面馆,已有十多年历史,一直经营单一品种-----牛肉面,味道独特,在广大食客中名气很大,经常是顾客盈门,吃马虎面要赶在饭点前去,否则一定排队。

马虎面的调料看起来很简单,但其中有一味独特的加入十几种调料密制的牛肉酱料,这可是马虎面的精华。做好的马虎面,光看外表不怎么样,这其实是马虎面与别家不同之处,马虎面都是先将调味品和密制酱料先放如碗中,将热面盖在料上,吃的时候自己动手调,经过面的加热,酱料的香味更能散发到面里,吃起来更有味道。

二. 陕西省 西安 蓝田 桂花稠酒

一般酒澄清,此酒粘稠,一般酒辣辛,此酒绵甜。乡民能喝,市民能喝,老人能喝,儿童能喝,男人能喝,女人能喝,健胃、活血、止渴、润肺。



相传太白饮此酒,成诗百篇。故历来文人到长安,专饮桂花稠酒。今有一学子欲做诗人,每次到酒店大饮觅灵感,但三碗下肚,则大醉,语无伦次

三. 陕西省 西安 长安 长安菠菜面

提起陕西的小吃,泡馍、杂羔汤、烤肉、肉夹馍、孜然炒肉夹馍、腊牛肉夹馍......大家都是很熟悉的了。今天强烈向大家推荐一种被我们忽视的小吃——长安菠菜面。
这种特别的面条的作法如果追溯其起源,唐代的"槐叶冷淘"当为其滥觞。以上记载看,这"槐叶冷淘"是采青槐嫩叶捣汁与面粉和匀制成面条,捞出沥去水加熟油抖拌,然后放井中或冰窑冷贮,用时取出调而食之。可谓是当时宫里的消暑佳食,当然一般布衣百姓是无此口福的(九品官以上者才能尝到)。槐叶青嫩不过几天,稍一见长,便苦涩难食,与几乎四季都有、味道鲜美的菠菜自然难比伯仲,可见民间妇女比之宫中御厨还要聪明几分。
菠菜面的作法:将新鲜去杆菠菜叶入开水略焯捞出(此时菠菜所含人体不易分解的草酸已溶入水中),晾凉后与适量面粉掺揉(不另加水),至面团完全变成绿色,稍"醒"一会,再揉一会,擀好,依各人喜好,切成宽或窄的长面条入开水锅煮熟捞入碗中,上撒适量精盐、辣椒面、蒜末,以滚热菜籽油(约一调羹)浇泼其上,再调人味精、酱油、香醋即可食。其特点是面条翠绿,筋滑鲜香,且含有人体所需的叶绿素和维生素,弥补了单吃面食的不足。


四. 陕西省 西安 碑林 西安臊子面

特点: 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称,汤多面少,面条热得烫嘴,油要多。 主要原料: 精白面粉、猪肉、黄花菜、鸡蛋、木耳、豆腐、蒜苗等。 简要介绍: 臊子面历史悠久,清代已很驰名
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称。用精白面粉、猪肉、黄花菜、鸡蛋、木耳、豆腐蒜苗等原料和多种调味品制成。( 西安)

五. 陕西省 西安 临潼 石子饼

制作方式古老,经久耐贮,携带方便。食用时油酥咸香,营养丰富。 主要原料:精面粉。 简要介绍:石子饼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又称干馍或砂子馍,唐代称“石傲饼”

其特点是:经久耐贮、携带方便。食用时油酥咸香、营养丰富。如今,石子饼已进入西安高级饭店,成为食用及馈赠佳品。

关中一农民有冤,地方不能伸,携此饼一袋,步行赴京告状。正值暑天,行路人干粮皆坏,见其饼不馊不腐,以为奇。至京,坐街食之,市民不识何物,农民便售饼雇人写状,终于冤案大白。农民感激涕零,送一饼为其明冤者存念。问:何饼?说:石子饼。其饼存之一年,完好无异样,遂京城哗然。这种面食的做法,西北之地多有传统,如乾县的锅盔,新疆的烤馕等等,贮之半月以上不坏,不为奇也。 此饼制作方法:上等白面,搓调料、油、盐,饼胚为铜钱厚薄。洗净的小鹅卵石在锅里加热,饼胚置石上,上再盖一层石子,烘焙而成。其色如云,油酥咸香。临潼人擅长此道,多家都有专用石子,长年使用,石子油黑铮亮。

六. 陕西省 西安 临潼 临潼相枣

  相枣 相枣是临潼果树栽培历史悠久的果树之一,在相桥、康桥、新兴、武屯等乡镇一带广植。现共有枣树1304亩,1.95万余棵,丰年产量达10万多公斤。相枣以其个大、皮薄、肉厚、核小、甜脆而驰名。它的营养极为丰富,果肉内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等,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最高,比柑桔、苹果等水果的营养价值还要高,同时还含有钙、磷等矿物质。相枣除供鲜食外,多晒成干,作为加工糕点等食品的生产原料,如可做粽子、甑糕、甜饭等。又可酿酒做醋。还是重要的中药材。有健脾、养胃、益血、壮神、降血压之功能,在我国出口的果品中享有盛名,为“临潼三宝”之一(临潼三宝为:石榴、火景柿子、相枣)。

七. 陕西省 西安 鄠邑区 西安涮牛肚

涮牛肚是西安街头名吃,把新鲜的牛肚肉切成片,用竹签穿起来,在高汤里煮熟,然后蘸上由的芝麻酱、辣椒酱、各种调料做成的汁子,浓香筋道,美味又可口。

涮牛肚是乾隆年间的民间祖传秘方,是中华医学与饮食文化相结合精粹,是三秦饮食文化的一颗明珠。

八. 陕西省 西安 碑林 酸汤饺子

特点: 酸汤调制独特,味道鲜美酸香,耐人品尝。 主要原料: 面粉、肉馅、配菜馅、调料。 简要介绍: 酸汤水饺是一种历史古老的风味小吃,具有1000多年的历史。酸汤水饺是把羊肉水饺放在特制的酸汤内食用。酸汤含虾皮、熟芝麻、香菜末、韭菜末、牛油、香油、鸡油、甜醋、酱油等13种调料。甜醋由醋内加入30%水、八角、茴香、丁香熬制,泛泡后加入红糖(醋糖比50:1),再熬制半小时而成。( 西安)

九. 陕西省 西安 雁塔区 西安漆器

西安特种工艺美术厂制作的漆器取材丰富,有名花异草、瑞鸟仙鹤,也有“天女散花”、“红楼梦”等故事人物,其图案明朗大方,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富有立体感,整体效果幽雅古朴,富丽堂皇。西安漆器产品主要有屏风、桌、柜等,适于装饰书房、客厅,是人们较为理想的家居装饰用品。西安漆器主要有螺甸镶嵌、银罩漆等品种,其螺甸镶嵌屏风“文成公主”,平螺甸漆器果盒“马球图”、“小屏风”、“长安八景”等都受到旅游者的喜爱。

信息来源: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十. 陕西省 西安 长安 葫芦头

葫芦头,来源于宋代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像葫芦,因此叫葫芦头。到了20世纪30年代,葫芦头已由肉类发展到包括海味类的众多品种,猪肉类葫芦头在用料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汤中增加了骨头和鸡,使汤味更加浓醇,质量提高,成为秋冬时节的风味小吃。

葫芦头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唐代。相传唐高宗龙朔元年(661),有一胡某在朱雀大街开设了一家“杂羔店”,专卖猪杂碎。一天,药圣孙思邈路过此处,入店吃了一碗“煎白肠”,觉得肠子腥味大,油腻重,询及店家,知制作不得法,当即给店主开了一个八珍汤(八种调料)的方子,让其如法炮制,果然肠肥而不腥,汤油而不腻,味道十分鲜美,从此顾客盈门。店主为感谢药圣的指点,便在店门首悬一药葫芦以示纪念,并将所卖食品取名“葫芦头”。这“葫芦头”的名称来历还有一说,即指猪大肠与猪肚相连接处的一段,油脂丰满,形状很像葫芦,故以此为名。

到了清末,西安街头又有不少经营猪肚肠的“猪杂羔”店。1923年原猪肉店的小掌柜何乐义也挑担经营起猪杂羔来,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他在唐代“葫芦头”的基础上锐意改进,在大肠头中又配以猪肚、白肉、鸡肉、骨头汤等精工细作,烹制成的肚、肠绵烂、肥嫩鲜美,调味以麻辣为主,肥而不腻,清爽利口,生意十分兴隆。

制作葫芦头要选用新鲜肠、肚,经过稻、捋、刮、翻、摘、漂、煮、晾等多次加工手续,并适当进行物理方法处理,捋出肠壁上附着的黏液、赃物,除去油腻和腥味,使肠肚洁白光亮,再入葫煮熬,熟后出锅晾凉,切成坡刀形备用。

行家认为葫芦头不在于肉在于汤,故而制汤的方法很讲究。先把新鲜猪骨头洗净砸碎,入锅炖熬,撇去浮沫,再入白条鸡、猪肉,加食盐、调料包(即传说孙思邈配制的八珍调味品),继续用小火熬煮,到汤汁浓白似乳为止。

饼是用上等白面烙烤的饩饩馍,必须由顾客掰成如黄豆大小的馍块,以便浸汁入喳。

有了以上三种半成品,才能配制成品。馍碗进入厨中,厨师取切好的熟肠、肚、猪肉、鸡肉各数片,整齐地排放在馍上,配以水粉丝,用滚开的沸汤反复三、四次,再加味精、蒜苗丝、辣椒、香菜、添上汤汁,这就成了大肉葫芦头。海味葫芦头是在大肉葫芦头里加人海鲜,如虾肉、鱿鱼丝、海参等即成。

西安人吃葫芦头各有所爱,大凡青壮年男人喜肉多汤肥,麻辣味重,以过肉瘾;妇女喜欢清汤单走,利肠爽口,以品其清香;老年人则喜其形、色、质、味之美。据说肠吸五谷之精华,性温善补,理调生机,犹如药中“甘草”,随热即热,随凉即凉,冬可暖胃健肠,夏可清热爽腑。民间验方中就有“玉肠汤”之称,肠汤中加大茴、小茴、荜拨、厚朴、人参等炖之,为健肠补虚之最佳补品。三十年代东北军到西安后,战士们不服水土,拉肚子和不思饮食者与日俱增,张学良将军发现此事后,命令军营的厨师们仿制葫芦头馍,并列入“病号饭”,但军营里做出的葫芦头味道不好,也不能治病,后经军部研究,每天发二十个“病号饭”牌子,通知春发生馍馆优先照顾。

葫芦头不仅味道鲜美,且有食疗价值,故而它能久盛不衰,深深扎根于民间。其好处有一首诗可以概括“肉如玉环汤似浆,五味和中适口尝。辣油红润晶如珠,腥味尽除满口香”。

西安的美食,青海一样正宗,快快来品尝吧!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