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丹白裤瑶族特产 南丹县的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丹白裤瑶族特产 南丹县的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4-05-06 07:02:27

一. 广西 河池 南丹 南丹锑锭

南丹锑锭,是金属锑的锭状产品,为截角锥六面体。规定锭重不大于25公斤,其表面光滑,无熔碴,且有星状花纹呈现。锑的常用的有色金属之一,单纯的金属锑很少单独使用,除电镀以外,多以其他金属为基体形成合金使用。它是间接法生产锑白的原料。中国是世界上出产锑最多的国家,锑矿资源异常丰富。

产品用途

锑锭,金属锑由于其性质的特点除用于电镀外,很少单独使用,多以其他金属为基体配成各种各样的合金 ,可增加其硬度和强度。锑锭主要作为合金的硬化剂用于冶金、蓄电池及军工等工业,也是生产氧化锑的原料,锑锭还用于活字印刷行业、铅材、电缆护套、焊料和滑动轴承。

性质

常见的金属锑,外表呈银白色,断面呈现紫蓝色金属光泽。与一般金属不同,性脆、易碎,无延展性,可碾成粉末。锑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熔点为630.5℃ ,沸点为1635℃。锑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据测定,在100~250℃范围内加热时仍无明显氧化现象。锑不溶于水,在稀盐酸和浓氢氟酸中均较稳定。

产制

锑锭的生产方法,分火法和湿法两大类,目前仍以火法为主。火法中又有直接熔炼法和挥发焙烧(熔炼)-还原熔炼及精炼法之分,由于各类直接熔炼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挥发焙烧(熔炼)-还原熔炼及精炼工艺仍将在锑冶金中保持主要地位。中国目前主要采用直井炉挥发焙烧式鼓风炉挥发熔炼先产出1,再在反射炉中还原熔炼使1还原为粗锑,再用通过精炼脱除粗锑中的有害杂质最终产出精锑。

二. 广西 河池 南丹 南丹富硒米

富硒营养调理大米是根据国家健康营养学专家提出,按照有机要求耕作,通过土壤改良,叶面喷施等物理方法,使无机硒变成有机硒,从而获得健康营养产品---富硒营养调理大米。经国家权威部门检验,三十多项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富硒营养调理大米的生产原料稻谷获得了国家有机认证机构颁发的“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2012年获得“全国质量信得过产品”称号;2012年公司被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和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评为“中国营养产业百强企业”;2014年获得“GIA国际绿色推荐产品”称号。

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缺硒就会造成重要器官机能失调,会导致多种严重疾病的发生。世界科学界研究表明:硒对心脑血管疾病、肝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恶性肿瘤等具有良好的防治和抑制作用。人体每日补充必需的硒元素,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解毒性和抗衰老性。人体中的硒含量主要从其日常饮食中获得,坚持经常食用符合标准的硒含量食品是保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有效途径。

三. 广西 桂林 恭城瑶族自治县 恭城月柿

恭城月柿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恭城月柿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恭城月柿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恭城县自1983年开始发展“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经过近20年探索和努力,取得了辉煌成就,被自治区誉为“恭城模式”在全广西推广,2000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1996年被国家农业部中国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月柿之乡”称号;2001年12月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县。2000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为31.5万亩,其中月柿9.2万亩,投产面积为7.4万亩,产量为7.15万吨。是广西唯一获得优良单株奖的县。2001年恭城月柿被评为“中华名果”。

月柿是恭城县的拳头产品,县乡各级政府及有关业务部门都十分关心和重视月柿的生产,预计在明年可完成10万亩恭城月柿的计划种植目标。其主要分布在莲花镇、平安乡、西岭乡等几个乡镇,莲花镇现有一个万亩无公害规范化栽培基地。恭城月柿的成功栽培,主要还是得益于恭城县的“三位一体”生态农业,因为多数使用沼液、沼渣等有机肥,大大地减轻了病虫的为害,控制了恭城月柿生理落果的发生。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经验,大多数果农已掌握了月柿的管理技术,平均亩产3000公斤左右,高的达6000公斤,基本上达到稳产丰产,其经济效益在沙田柚和柑橙之上。近两年,恭城月柿的种植大多是向荒坡、荒山上发展,作为一种经济林,一可造林绿化,二可增加可观的收入。山区种植月柿、表现出良好的抗逆性、果大、丰产,外形美观,表皮有一层白白地粉霜,客商特别喜欢收购,价格当然偏高,而平地上粉霜比较少。原因是山区昼夜温差大,平均温度稍底,山坡上比较容易形成自然风,果园内通风比较好。因此县政府鼓励果农在坡度25°以下的坡地种植恭城月柿,促使山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恭城月柿,又名恭城水柿、柿饼。柿果实色泽鲜艳,味甜汁多。除供鲜食外,可制成柿饼、柿角、柿汁;可加工成柿糖、柿蜜;可代替粮食制醋、酿酒。柿的果实及其加工品,还有医疗作用,可治肠胃病,可止血润便,对降低血压有一定作用。恭城月柿是广西传统出口创汇的名优产品之一,果型美观,色泽鲜明;脆柿味甜可口,冻柿清香甜心,柿饼甘柔如饴。形似圆月的柿饼,肉红透明无籽,凝霜后,白里透红、皮脆柔软、清甜芳香。

在2000年荣获中华果品流通协会“中华名果”荣誉称号。该果可制成柿饼,形状如月,故称月柿。1996年,国家农业部授予恭城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月柿之乡”光荣称号。现种植面积10.04万亩,季产量清甜芳香。

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恭城月柿”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地域范围

恭城月柿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恭城瑶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即:东经110°36′41″~111°10′12″,北纬24°36′50″~25°17′15″之间,包括三镇六乡:恭城镇、栗木镇、莲花镇、平安乡、西岭乡、加会乡、三江乡、观音乡、龙虎乡及其所辖的117个行政村。区域面积为2139.31平方公里。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4.1外在感官特征:恭城月柿果实为扁圆形,果皮橙黄色至橙红色,皮薄光滑,有果粉,无核。红柿:果肉红色、透明,质软,汁多,味清甜。脆柿:果肉黄色,质地脆,味甜,有香味。柿饼:形似圆月,故名“月柿”,有柿霜,肉红透明,质柔软,清甜,有香味。 4.2内在品质:恭城月柿含总糖≥16.7g/100g;维生素C≥19.4mg/100g;钙≥4.99mg/100g;磷≥12.0mg/100g;粗纤维≥0.4%。 4.3安全要求:恭城月柿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产品符合NY5421-2004《无公害食品柿》标准要求。

四. 湖南省 永州市 新田 瑶族绣花鞋

瑶族的绣花鞋通常为“大脚鞋”,但由于受到当地汉族的影响,许多生活习俗仿效汉族,妇女裹小脚就是突出的一例。

现在看到的这双“三寸金莲”是清末民初瑶族贵族妇女家居时穿用的小脚鞋,其造型、花纹与汉族的“三寸金莲”不同。鞋面为黄缎布,上绣太阳、凤凰、花草等图案,色彩斑斓,极具变化。此鞋开口较阔,黑布镶边,蓝布为底,用麻线纳成后又在前后各加一块羊皮,既防滑,又耐磨。该鞋无论是刺绣工艺、色彩搭配,还是材料的选择都是典型的瑶族风格。

瑶族是一个分布十分广泛的南方民族,支系复杂,以服饰来划分就有“花裤瑶”、“花篮瑶”等不同称谓。鞋的式样也很多,湘桂交界处的瑶族绣花鞋有两种:一是节日喜庆时穿的“镶边鞋”,一是姑娘出嫁时穿的“乘海鞋”,也称“登云绣鞋”。“乘海鞋”鞋尖上翻,形如龙头彩船,鞋面图案犹如波涛汹涌,又似彩云翻滚。传说,瑶族先民在飘洋过海时,遇上风暴,只有一艘龙船化险为夷。于是,有了龙船形状的“乘海鞋”。这里展示的这双绣花鞋,是典型的“缠绣”,青色绸布面上绣有抽象的云头纹、鱼纹、鸟纹等图案,以彩线为主,间有金属亮片修饰,鞋口作螺旋纹装饰。整个鞋子美观大方,是瑶族传统手工鞋的代表作。

五. 广西 桂林 恭城瑶族自治县 恭城茶叶

隋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建县,称茶城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名恭城县,1990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恭城县成立恭城瑶族自治县,是全国10个瑶族自治县中最年轻的成员。恭城瑶族自治县先后荣获了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荣誉称号。

“议嵘茗香茶”--恭城茶叶是由广西恭城议嵘茗香茶源有限公司生产,茶叶采于公司在恭城县山区内种植的茶叶基地,并且精选用清明、谷雨两个时节叶尖嫩部分的茶叶,制成绿茶、红茶系列。“议嵘茗香茶”--恭城茶叶除保持传统名茶的主要特性之外,更呈现出质纯、耐泡、色佳、味美、香醇、回甘之特色,不仅是直接泡制品茗的好茶,也是用于茶饮料生产的优质原料。由于绿茶为不发酵茶,其特性决定了它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

“议嵘茗香茶”--恭城茶叶2013年取得了有机产品认证,含硒量绿茶叶达33mg∕kg,红茶达11mg∕kg,是含硒量最丰富的天然富硒有机茶;荣获“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农业展”绿茶类金奖、红茶类银奖。

恭城茶叶种植面积超过了2万亩,年产鲜茶叶8000多吨。形成了以恭城议嵘茗香茶源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仅议嶸公司的规模茶叶种植基地就超过了5000亩,分布在西岭乡八岩村、新合村100亩,岛坪村、平安乡大江村、观音乡涧里源、恭城镇古城村等地。

六. 广西 桂林 恭城瑶族自治县 桂北油茶

    环绕桂林四周的各县少数民族都盛行“打”油茶,据说桂北油茶曾被乾隆皇帝誉为“爽神汤”。

油茶不说煮而称“打”,是各地的统一称法,而各地的油茶却各有其不同的风味。油茶的统—制作方法是以老叶红茶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盐加水煮沸,多数加生姜同煮,味浓而涩,涩中带辣。恭城一带还再加磨醉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涩,并因煮的时间恰到好处,使恭城油茶被举为各地油茶之冠,享誉桂北和广西各地。

喝油茶必须配以各种佐食的小吃,都是各种油炸和炒香的食品。苗、瑶、侗等少数民族地区佐食多半是炒黄豆、炒花生米、爆玉米、炸花生米,再则就是糯米饭团或糯米粉糍粑。恭城平乐一带县城佐食则较为考究,酥炸小吃往往在十数种以上,请客人喝油茶往往摆上一桌子的小吃,看起来就像请客吃饭。侗族以油茶敬客是一种礼节,主人双手捧茶敬客,并说些谦恭的话,善歌者还以歌代言,客人必须喝完两碗,才算给主人面子,也是取“好事成双”之意。两碗之后不想再喝,便将碗筷一并交给主人,如果只交碗不交筷,则表示还想继续喝,主人就高高兴兴地再斟满一碗油茶送到客人手里。瑶族则在第一、二碗送来时不送筷子,并将米花、炒豆之类的小吃加入碗里。喝完碗里的茶还留些小吃在碗底,以示有余不尽,直到喝第三碗才送上筷子,所以客人必须喝三碗以上,只喝一两碗,主人会不高兴的。

喝油茶不分季节,一年四季、一天早晚都喝。客人到来则不分早晚,随时煮好奉客,而且更为丰盛。( 桂林)

居住在桂北地区的苗族、瑶族、侗族均有打油茶的传统风俗。桂北各少数民族制作油茶的方法大同小异,简单地说,就是在铁锅中烧上适量的花生油或茶油,放入茶叶炒过,然后加水,边煮边捣打,同时加入生姜、盐、糖,一锅香气四溢的油茶就打成了,瑶族人打油茶时,先将糯米蒸熟晾干,成了“阴米”,然后把茶油或花生油倒入锅中烧沸,接着阴米入油锅中炸成米花,同时也把花生、黄豆、糯米油果等炸好,再抓一把生贴米炒焦后拌以茶叶小炒片刻,立即加水并放生姜片至锅中,用专用的捣打工具(基本上是由木头制成)不停地捶打以使味道浸出,煮沸后用编织得密密的竹漏勺将茶叶过滤去渣,盛入粗瓷碗中,放入适量的油米花、炸花生、炸黄豆、油果子等,客人再根据自己的喜爱加上葱花、香菜(灌阳、平乐一带的油茶更加随心所欲,可以加入干鱼仔、虾子、米粉、排骨),调入盐巴、辣椒等,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油茶便在你的面前了。打油茶打油茶,油茶可以三五次地反复进行捶打,其中以第二次或第三次打出的油茶口味为最佳。“一杯苦、二杯涩、三杯四杯好油茶”。第一碗,浓浓地,涩涩地,一碗下去,苦里微甜,第二碗盛上来,茶色微淡,客人再喝,嘴里便开始有了回味,第三、四碗再上来,茶色清亮,再品,口中自然生津。油茶一来防寒去病,二来提神爽脑,三来是主人示好客之意。油茶也可以配上各种粑粑同吃,在有些地方(如灌阳、平乐)还可当正餐,该算是居家待客的上等饮品了罢!“一碗又一碗,姑娘情浓浓”,喝油茶会上瘾,可别醉倒在茶里了......有客自远方来,好客的恭城人总要打上一锅油茶,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之意。假如你有幸走进了到恭城瑶族人家,到热情的瑶族人家里喝油茶吧,与主人坐在锅边,细细品茶,慢慢聊天,田园诗意渐渐地曼声在这一碗香香的油茶中......

现在,桂林各少数民族兄弟的油茶已进入餐饮市场,成为人们品尝美食的又一选择,桂林人还“发明”了各种以油茶为主的“油茶火锅”,如油茶鱼、油茶鸡等等。

七. 湖南省 永州市 江华 永州瑶族工艺美术

永州瑶族民间工艺美术,主要有蜡染、挑花、刺绣、编织等工艺。
蜡染
早在宋代,瑶民就用蓝靛和黄蜡在白布上染出精致的花纹图案,称为“瑶斑布”。至今,瑶家仍喜爱自织布匹,称“家织布”,然后染成蓝色、黑色,再制作衣服、被单、头巾、腰带、围裙、背袋、花布鞋等。
挑花
按布料经纬线作底,用蓝线或青线挑制,挑花工序十分精细。一要数清布纱,必须准确无误,数错了纱就导致构图混乱;二要架设十字形,要求针迹排列整齐,行距分布匀称,十字大小一致;三要反面用针,挑制成各种花纹图案。传统挑花有多种技法,有一套工序成花的,有二套、三套以上工序成花的,还有单色、彩色之分。工艺精巧,图案美观,结实耐洗,深受喜爱。1987年,江华瑶族自治县白芒营一带挑选一批挑花作品送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展览。
编织
瑶族民间编织分纱织、篾织两大类。一是用土纱或彩色纱、线编织成布料或各种花纹图案的服饰品。有头巾、腰带、花带、床单、被面、花巾帽、围裙等。尤以花带和被面最为精致。花带是男女青年定情信物,宽约一寸左右,长短按用途而定,制作精细,各种花纹图案美观,赠送心爱的人。著名的“八宝被面”,被面有多种图案,有“犀牛望月”、“麒麟送子”、“双狮抢球”、“金洞出龙”、“龙凤朝阳”、“葫芦藏宝”、“蟠桃庆寿”、“富贵有余”等。二是用竹篾或树藤编制成各种生产生活用具。主要有皮箩、竹簟、斗笠、吊箩、提蓝等。尤以提蓝制法讲究工艺精美,是瑶族人民走亲访访友,赶集、对歌的必备之物。
刺绣
瑶族妇女刺绣有平绣、结子绣、长针绣、鼓纱绣多种。一般用于妇女儿童服饰,如套袖、衣领、围裙、裤脚边、鞋面、童帽等。绣底以自织布为多,用红、黄、白、绿、紫色丝线绣成精灵的花纹图案,立体感很强。江华瑶族自治县小贝乡秦岩村瑶族妇女杨菊贞绣制的“八仙飘海”、“鲤鱼跳龙门”等图案的四片枕头花,选送到长沙和北京展出。

八. 广西 桂林 恭城瑶族自治县 酸炒干鱼仔

酸炒干鱼仔是广西桂林的一个特色美食菜。桂林有句民间彦语:鱼仔下饭,顶锅刮烂。形容的就是这道酸炒干鱼仔。制作这道菜的主料干鱼仔是用桂林的漓江鱼,用炭火熏过后在太阳底下晒干而成。居住在漓江边的渔民最擅长制作这种干鱼仔,比如桂林大圩镇就有各种质量上乘的干鱼仔。而这道菜中的酸,采用的是桂林本地淹制的酸,可以选用酸豆角或酸笋。这道菜口味鲜美、用料独特,是桂林本地家常菜的席上客。

原料:干鱼仔、酸豆角或酸笋、姜、蒜等

酸炒干鱼仔的制作方法:

1、将干鱼仔洗净,将酸切成小段备用

。2、将姜、蒜洗净,切丝备用。

3、开大火,将锅烧热,放入适量油,待油七、八成热时放入姜、蒜、酸辣椒。

4、将酸和干鱼仔放入锅中爆炒一会。

5、放入少许盐,桂林三花酒适量,盖上锅盖红焖几分钟。

6、放入鸡精或味精调味,装盘出锅。

九. 广西 河池 大化瑶族自治县 七百弄鸡

七百弄鸡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七百弄鸡是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于2017年1月10日获国家农业部授予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畜禽品种。七百弄鸡是农村群众自繁自养而形成的一个地方品种,以放养为主,白天在房前屋后、山林荒坡、果园草地等适宜放养场地自由觅食虫、草,晚归鸡舍,适时适量补喂本地种植的玉米、谷物等杂粮,具有适应性、抗病力和觅食力强,耐粗饲等特点。体型娇小,肌肉结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皮下脂肪少,味美甘香,营养丰富。

大化瑶族自治县属喀斯特地貌,境内峰丛密布,红水河贯穿大化全境。县境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年平均气温18.2~21.7℃,年降雨量为1249—1673mm之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空气清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4.53%;全县境内无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企业排放废气、废物和化学药品等,所以灰尘、微粒极少。境内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2万个以上;大化县资源丰富,农林资源产品主要有水稻、玉米、甘蔗、花生、火麻、龙眼、板栗、杉、松、竹木、金银花等天然食料,优越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适合七百弄鸡的生长和繁衍生息。

七百弄鸡从遥远的创世史诗中走来,神密久远。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密洛陀古歌”记载,因公鸡吃了沾有太阳血的午饭,母鸡吃了沾有月亮血的午饭,从而形成公鸡金黄雪花、母鸡麻羽雪花的毛色。据《大化瑶族自治县志》记载,1970年前,大化县就已经开始养殖七百弄鸡,“‘七百弄鸡’体型娇小,脚细而短,公鸡羽毛为金黄色芦花,母鸡羽毛为麻羽带白点,主要分布在七百弄、镇西、雅龙、板升、六也等乡镇,是当地村民走亲访友或宴请宾客敬老佳品。”

地域范围包括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雅龙乡、板升乡、大化镇、都阳镇、北景镇、岩滩镇、共和乡、贡川乡、六也乡、百马乡、古文乡、古河乡、江南乡、羌圩乡、乙圩乡等十六个乡镇,

中心产区为七百弄乡、雅龙乡、板升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0′15〞~108°2′14〞,北纬23°56′16〞~24°22′15〞,总面积2716平方公里。2015年全县饲养量161.2万只,其0栏102.57万只。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