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阿瑶的南澳特产 南澳特产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阿瑶的南澳特产 南澳特产必买清单更新时间:2024-01-07 04:05:42

一. 广西 百色 凌云县 蓝靛瑶的花腰带

凌云县逻楼镇磨村新寨是少数民族蓝靛瑶聚居地,那里的女性一直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在她们的服饰中,腰带代表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走进村民邓美莲家,热情好客的邓美莲向我们介绍了磨村新寨女性佩戴腰带的习俗:一般一件衣服配一条腰带,传统蓝靛瑶女性衣服前胸只有一颗银扣子,腰带的作用相当于扣子。腰带用白、黄、红、黑四种颜色的棉线纺织而成,黄色用当地的黄姜煮水浸染白线晾干制成,红色用当地山上一种叫红石头的岩石磨成粉状兑水浸染白线晾干制成,黑色用自家种的蓝靛叶煮水浸染白线晾干制成。

在村里,一般女孩子在9-10岁时,母亲就会教自己女儿织腰带,初学织腰带5天可以学会,一般情况下一条腰带用3天可以织完,但学会织一条好腰带却要花几年才能练成。织腰带一般是在每年6-7月份,这时天气炎热,在家织腰带可以避暑,人因此也可以免于晒黑。小辈可以送给长辈腰带,但不允许长辈向小辈送腰带。

不同年龄的女性,对腰带两头的颜色要求也不同,未婚女姓的腰带两头的颜色用深红线织成,已婚女性腰带两头用粉红线织成,60岁以上女性腰带两头用白线编织而成。特别是女青年,织腰带是一项必备的生活技能,自己织的腰带要线纹紧密、笔直,看了以后给人一种放心、对生活负责认真、自理能力强的印象,长辈认为此人心灵手巧,以后容易婚嫁。在本屯或外屯有重大喜事,未婚女青年穿上自己本民族衣服,并在腰上系上自己织的最好的那条腰带去参加喜事活动,如果自己织的腰带得到未婚男青年的赞赏,就表明这位未婚女青年有人追求,以后理家精明能干。

一条小小的腰带,折射出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蓝靛瑶平凡的生活中,腰带是如此的不寻常。

二.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海柳

海柳,形如陆地上丝柳,以吸盘与海底石头相粘,采集很困难,加之其用途广,因而视为海洋的珍宝。海柳形似树木,故有海柳之称。海柳是一种寿命可长达数万年的海底灌木,属海生植物铁树科,皆因它形似树木,不少人以为海柳是海洋植物。其实,它是地道的海洋动物,属于腔肠动物的铁树科,是珊瑚的一种,与常食用的海蜇还是近亲呢!海柳通常生在水深30多米以下的海底岩石上,身高者达3-4米。海柳中的一种赤柳,颜色鲜艳悦目,初出水面时,枝头上的小叶闪闪发光,树枝富有弹性,离水一段时间后,枝干就变得十分坚硬。由于海柳出水时身上附有红、白、黄色的水鬼体,干后能变为黑铁色,所以又被称为海铁树,更有趣的是,每当天快要下雨时,其表面颜色会变得暗淡无光,并分泌出微量的粘液,故有“小气象台”之称。

海柳浑身是宝,用途广泛。利用海柳的奇特形态,漂亮的色泽,细腻的木质等特点,通过剪枝、刨、磨、挫、钻等工序,雕塑出各种精美玲珑的烟斗、盆景、手镯、茶杯、戒指、佛珠等艺术珍品,古时曾是帝王将相的高贵玩物。1985年,福建省东山岛,挖掘出一座宋代古墓,从棺枢里找到一些用海柳加工的手镯、戒指及酒杯等物,这些东西均完整无损,足见海柳质之坚韧耐腐。在东山岛渔村常可看见人们嘴上叨着形态各异的海柳烟斗。其中做成的烟斗,用起来凉喉爽口,并有天然的过滤作用,对烟民来说,如果丢失一海柳烟斗,竟会嚎陶大哭。用海柳树烟斗抽烟,会有一种淡淡的清香,有凉喉解热,爽肺提神之感。

海柳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用海柳煲鸡头内服可止血,煮汤吃还治腰痛。海柳——柳珊瑚,含有柳珊瑚倍半萜;对其进行结构测定及药理和药效等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不含N元素,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和解毒作用,还具有较好的降血压、减慢心率、抗心律失常、抗血管及回肠的痉挛和耐缺氧作用。历代本草如《唐本草》、《本草拾遗》、《本草纲目》和《海药本草》等均有记载,某种种类和珊瑚、海蜇等至今在中医临床上,特别在福建、广东沿海民间仍在广泛使用,具有抗癌作用。

二、海柳的用途:

用途一:可制作成各种工艺品。海柳质地坚韧,经久不腐,富有光泽,故能加工成各种工艺品,如手镯、盆景、花鸟虫鱼、茶杯、戒指、佛珠等艺术珍品,古时曾是帝王将相的高贵玩物。

用途二: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海柳含有鞣酸、水柳酸、碘等,能起到收敛杀菌的作用,是治疗单纯性甲状腺的妙药。鲜海柳叶可治疗高血压。用海柳煲鸡头内服可止血,煮汤吃还可治腰痛。

用途三: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因为海柳稀有珍贵,特别是活的海柳,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因而用海柳(尤其是活的海柳)制成的烟斗,价格往往较高。由于海柳连年来被过度采集,以致海柳越来越少,目前已频临绝迹,因而价值越来越高。无论制作成何种工艺品或者海柳烟斗,都可作为工艺品摆设,故有收藏价值。

用途四:可制作成形态各异的海柳烟斗、烟嘴。沿海地区的人们利用海柳的奇特形态和漂亮的色泽、细腻的木质等特点,通过剪枝、刨、磨、挫、钻等工序,雕塑出各种精美玲珑的烟斗或烟嘴,用起来凉喉爽口,并有天然的过滤作用。使用海柳烟斗或烟嘴抽烟,能起到润肺、清除肺部积热的作用,最大限度减少危害。

三.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南澳后花园宋茶

南澳后花园宋茶--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

在南澳东半岛第一峰果老山的后花园村,生长着一种充满传奇色彩的药用植物九节茶,当地的人称之为宋茶。

宋茶全草高达1米多,茎直立,单生或丛生,绿色,节膨大成膝状,每枝多为九节故名。叶对生,有短柄,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六至十五厘米,中部以上有粗锯齿,齿硬而向针背反卷。黄绿而芳香的小花,开于夏秋,排列穗状花序。小果肉质呈球形,初冬成熟时呈红色,点缀于绿叶之上,分外迷人。

宋茶这种草药属金粟兰科,味苦微辛,性平,入肝、心经,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经、续筋接骨的功能,主治痨伤咳嗽、跌打骨折、风湿骨痛、妇女通经、闭经诸症。当代医学家还认为它有治癌功效。光绪年间南澳同知刘传林作《宋茶》诗并序曰:“果老山产九节仙茶,又名宋茶,以宋帝泊井澳(南澳之别名)时帝饮之也。”

宋茶的由来在南澳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早在宋景炎元年(1276)十一月,宋帝赵昺,宰相陆秀夫,李太后等逃亡至南澳的时候,在澳前村挖“宋井”,建太子楼(今尚保存遗址)准备建立基业。后来看到这里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满山开遍杜鹃花,不禁满口称绝,并把此地取名“后花园”。歇息之间,皇帝吩咐随从拿茶来饮,随从奏曰:“匆忙之际,未曾携茶。”皇帝指着旁边的一种植物说:“这就是茶叶”。说也奇怪,这些野生树叶虽然没有像普通茶叶一样经过加工、发酵、制作,但用开水冲泡之后,清香四溢,风味独特,而且与一般茶叶有相仿之处。刚冲泡时颜色及味道较淡,但随着冲泡的次数增加,颜色越来越浓,味道越来越好,经过几十次的冲泡,色香味丝毫不退,后人把这些神奇的植物称为宋茶。

虽然经过几百年的风霜露宿,但宋茶这种野生植物从不失传。日本入侵南澳的时候,宋茶曾经被挖尽。抗日战争胜利后,宋茶奇迹般地又出现。自古至今,有不少人闻名宋茶是皇帝所封,想方设法进行移植,但都没有成功,连后花园邻近的山村都难以生长,这更给宋茶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四. 广东省 深圳 龙岗区 南澳鲍鱼

鲍鱼主要产于南澳海湾的海崖险要处,尤以东冲的鹿咀为最多。鲍鱼肉很发达,肉质滑爽脆嫩,营养特别丰富,自古被视为“鲍、参、翅、肚”四海味珍品之首。

南澳镇是全国最大规模的陆地养鲍基地之一。鲍鱼肉质滑爽脆嫩,营养特别丰富,自古被视珍品。

素有"食海鲜,到南澳"美誉的南澳镇,其水产资源久负盛名,是金国最大规模的陆地养鲍基地之一。鲍鱼古称"石蝮"、"石决明",又称"九孔螺",肉质滑爽脆嫩、营养丰富,自古便被视为四海味珍品之首,有补血、治眼疾的医疗功用,可滋阴补肾、养颜怡神、调理血压。贝壳呈耳状,质地坚厚,螺旋部极小,多为绿褐色,内壳有珍珠光泽。鲍鱼主要产于南澳海湾的海崖险要处,尤以东冲的鹿咀为最多。鲍鱼肉很发达,肉质滑爽脆嫩,营养特别丰富,自古被视为"鲍、参、翅、肚"四海味珍品之首。鲍鱼可用作药膳,有补血和治眼疾如去赤膜、青盲等症的医疗功用,可滋阴补肾、补血养颜、怡神明目、调理血压。鲍鱼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区水流清畅、海藻茂盛的岩礁底下,极不易捕捉。潜海勾鲍,须眼明手快,出其不意,迅速一勾,方可得之,因此也使鲍鱼身价倍增,大受食用者青睬。

“南澳鲍鱼、官湖鲍鱼好吃,是深圳知名土”。深圳市水产协会一专家如此表示。据了解,目前,“南澳鲍鱼”和“官湖鲍鱼”已在深圳市场创出品牌,名气响当当,这两个品牌的鲍鱼年产量达300多吨,占龙岗区年产量八成以上,既畅销又风光。

我国自古以来,就把鲍鱼列为海产“八珍”之冠。近年来,随着鲍鱼天然产量的减少,人工养殖迅猛发展。龙岗区东部是深圳的鲍鱼养殖基地,现有10家鲍鱼养殖户。

龙岗区海区面积约440平方公里,其中海水养殖面积764公顷,主要养殖皱纹盘鲍和杂色鲍,养殖方式主要有工厂化养殖、筏式养殖和潮间带池塘养殖等。经过多年的努力,龙岗区水产养殖业特别是工厂化养鲍发展初具规模,全区年产鲍鱼490吨,在全省仅次于汕尾,位居第二,成为中国南部重要的鲍鱼生产基地。

现在,许多深圳市民都知道“吃海鲜,到南澳”,龙岗区南澳街道也是全国最大规模的陆地养鲍基地之一。另外,葵涌街道官湖社区海边岩礁密布、水质清、盐度高、海藻多,自古以来就是海胆和野生鲍鱼天然繁殖的地方。官湖社区充分利用依山靠海的优势,摸索现代海水养殖业,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鲍专业村”,使“官湖鲍鱼”成为享誉一方的品牌。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官湖鲍鱼养殖场已成为颇具规模的企业。目前,该养殖场占地50亩,年产规模100吨。官湖鲍鱼场还被认定为广东省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并通过了深圳市主要农产品基地认定。

五.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南澳桔红

桔红,是南澳的名优水果之一。海岛群众称为柑红。桔红树姿优美,花多气香,是岛上观赏绿化的常绿果树。果实硕大,味清酸而带微苦,幼果晒干,可代替枳壳,果实成熟橙黄艳丽,是新春佳节人们馈赠亲友以示吉祥大利的珍品。收获期在每年冬节后。贮存在通风处,可保存至翌年4月底,主要用作春节拜年吉祥物。

据考证,桔红在南澳县已有一百多年的栽种的历史。1983年南澳县开展果树资源调查后,选定为海岛优稀名果,并组织良种选育,建立了高产试验示范园、母本园。经过多年的选育,南澳县虎头柑品种呈现优质、高产、高效益(高产示范园亩产1.5万公斤)颇受种植户欢迎。

桔红喜爱湿润,适宜在年平均气温19-22℃,PH值在5.5—6.5之间土壤上种植,较耐干旱,适应性强,易种易活。

南澳县属亚热带气候,常年温和,冬暖夏凉,温、光、热充足,年平均气温21.5℃,终年无霜冻。南澳县山区腹地一带很避风、日照适中,水源充足,耕作层土壤深厚肥沃,因而具有发展稳产、高产贺年桔红的广阔山地。

目前全县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400亩,由于桔红粗生易管,早结丰产,且当地农民有一定的种植基础,因此效益较高,一般栽种三年可有收获,按每亩80株成活挂果,每株每亩最保守估计挂果计8公斤(标准果),每公斤以收购价历年最低价1.5元计,每亩可创值960元,且随着果树盛产期的到来,逐年收益更为可观,目前南澳县2400亩桔红结果树平均亩产2100公斤,年产量4000吨,年产值已达720万元,栽种桔红使广大农民吃到了甜头,成为海岛农民耕山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

六.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红烧鲍鱼

红烧鲍鱼

料:

鲍鱼4只(重约750克),西兰花适量。

料:

上汤、精盐、味精、酱油、香油、米酒、湿淀粉各适量。

法:

锅置火上,倒入上汤,加精盐、酱油、米酒,下鲍鱼烧入味,再用湿淀粉勾薄芡,待收汁时加味精、香油和匀起锅,装盘,西兰花点缀于盘边即可。

点:

汁色棕红,醇浓鲜香。

七.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潮汕春饼

春饼应该算得上是汕头的名小食了。春饼原是立春日的食品,唐宋时称为春盘。清代以后制作上有了改进,其馅料由芹、韭、笋组成,表示勤劳、长久、蓬勃之意。以后成为四时皆备的小食,称为春饼。制作用料逐步改进。



现代潮汕春饼的用料和制法:将面料制成的薄饼皮披开,放入用鱼露、味精、胡椒粉、麻油、猪油搅拌均匀的绿豆瓣,猪肉,鲜虾肉,香茹,虾米和蒜茸,包成卷状,用稀面糊粘紧接合处,放入约180℃的油锅炸至呈金黄色。其特点是:外皮酥脆,馅料浓香。

八.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深澳石榴

深澳镇:“深澳石榴”为广东八大名果之一。

九.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潮汕牛肉丸

牛肉丸作为著名的潮汕小食,在汕头已有近百年历史,牛肉丸可分为牛肉丸、牛筋丸两种,牛肉丸肉质较为细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进了一些嫩筋,很是有点嚼头。



传统制法是选用新鲜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后切成块,放在大砧板上,用特制的方形锤刀两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酱,加入少量雪粉、精盐、上等鱼露和味精,继续再槌15分钟,随后用大缽盛装,加入方鱼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匀,用手使劲搅挞,至肉浆粘手不掉下为止,然后用手抓肉浆,握紧拳挤成丸,用羹匙掏进温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约8分钟,捞起牛肉丸。


据说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以前的牛肉丸都是手制的或许能作此表演,由于全由人工操作,所以成本比机制的要高。80年代初出现打丸机后,手打的传统制作方式也便日渐稀少。



随着来汕的外地人及老汕头人希望尝到那种“掉地上还能弹得老高”的手打牛肉丸的要求也日益强烈,这才使美味的手打牛肉丸重现“江湖”。



食时用原汤和牛肉丸下锅煮至初沸(煮时水不能太沸,否则牛肉丸不爽滑),加入适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酱或辣椒酱佐食。吃牛肉丸有不少人蘸辣椒酱,不过还是蘸本地沙茶酱最为地道。



牛肉丸还可烤着吃,烧烤时把牛肉丸剖成两半,抹上酱料和蜂蜜烤熟即可大嚼。

十.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黄花山桔红

黄花山桔红

黄花山桔红主产于公园内黄花山一带,栽培历史长达150年。果实味酸甜而带微苦,因回味悠长而特具特色。桔红也是新春佳节送礼佳品,它象征吉祥幸福,花多气香、果达、果实橙黄。加工制作蜜饯、凉果、果酱、果汁、幼果晒干可作药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