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扬州礼物特产有哪些品牌 扬州特产送人必买清单不要吃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扬州礼物特产有哪些品牌 扬州特产送人必买清单不要吃的更新时间:2024-01-14 08:51:35

一. 江苏省 扬州市 邗江区 扬州牛皮糖

牛皮糖号称"扬州一绝",是扬州。口味香甜,外层芝麻均匀,切面棕色光亮,呈半透明状,富有弹性,味香,细嚼不粘牙,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早在清朝乾、嘉年间就已面市扬州,后因战争频繁而失传于世。扬州食品生产厂家的科技人员和制糖技师们决心要让失传已久的牛皮糖重见天日,对前人的制糖工艺进行挖掘整理,通过千百次的尝试,终于使传统产品得以重新问世,并使其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口感达到了弹性、韧性、柔软性三性为一体的最佳状态。

牛皮糖具有金黄透明,有弹性、粘性,不发硬的特点,它以白砂糖、白芝麻、淀粉、花生等为原料,制作出了花生牛皮糖、松子牛皮糖、原味牛皮糖、草莓牛皮糖、山楂牛皮糖、橙子牛皮糖等多种口味,成为震远同“茶食四珍”中的一道。

牛皮糖号称扬州,目前有核桃味;桂花味;花生味;松子味;提子味;金桔味;草莓味;香橙味和哈密瓜味,新的口味更加独特,柔软适中,老少皆宜。

目前牛皮糖有绿叶牌牛皮糖;五一牌牛皮糖;雾中花牌牛皮糖和薛记牛皮糖,其中以绿叶牛皮糖为首。

牛皮糖,扬州休闲文化的缩影。它是清朝康乾年间扬州经济发展的一个写照。那时,扬州已成为中国盐运和漕运的中心,达官贵人、风流才子云集扬州。其中牛皮糖在众多小吃中因越嚼越有劲而备受人们喜欢,被称之为“扬州一绝”。后因战争频繁而失传于世。据较早生产牛皮糖的“绿叶”公司负责人杜大顺说,上世纪70年代起,经过科技人员和制糖技师对前人的制糖工艺进行挖掘整理,终于使传统产品得以重新问世,使口感达到了弹性、韧性、柔软性三性为一体的最佳状态。

二. 江苏省 扬州市 高邮 三套鸭

“三套鸭”是扬州地区久负盛名的一款传统名菜。扬州和高邮一带盛产湖鸭,是金陵制作“南京板鸭”、“盐水鸭”的优质原料。扬州厨师早在古代就利用鸭子制成各种菜肴,如“鸭羹”、“叉烧鸭”以及明代的“清汤文武鸭”等。 到了清代;又用鲜鸭和板鸭蒸制成“套鸭”。清代《调鼎集》上曾记有套鸭的制法:“肥家鸭去骨,板鸭亦去骨,填入家鸭肚内,蒸极烂,整供”。当时扬州菜馆厨师又利用湖鸭、野鸭。菜鸽三禽相配,用宜兴产的紫沙锅,文火宽汤炖焖而成,家鸭肥美,野鸭香酥,菜鸽鲜嫩,风味独特,滋味极佳,是扬州各种鸭菜中最著名的一种,全国仅扬州独有。( 扬州)

三. 江苏省 扬州市 仪征 马蹄桂鱼

马蹄桂鱼

取桂鱼中间鱼肉批成大薄片腌入味

取桂鱼中间鱼肉批成大薄片腌入味,胡萝卜切成细长条,过油,用鱼肉片圈成马蹄花样,中间插一根胡萝卜细条,上笼6分钟,鱼嘴中放入一段硬物,同鱼尾一起上笼蒸熟,装盘,原汤汁加入少许鸡汤、盐、味精勾芡,淋色拉油。再用红樱桃点缀鱼眼和鱼嘴即成。

其特点是色泽洁白,香润腴美。

四. 江苏省 扬州市 仪征 大仪卤牛肉

“大仪卤牛肉”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以大仪饭店及一些个体经营大户为重点,以继承大仪卤牛肉的特色的基础上,对传统加工技术进行了完善和发展,形成别具风味的地方特色产品——“大仪卤牛肉”。全镇年产屠宰菜牛约千头,年销售收入300万元, 主要销往扬州、仪征、安徽等地
( 仪征)

五. 江苏省 扬州市 仪征 竹叶蒸鸡

竹叶蒸鸡

将鸡宰杀,洗净,去头脚,剁成块状,用葱、姜、盐腌渍。竹叶用热水烫过将鸡块包裹起来,上面用香菇封口,入蒸笼旺火蒸30分钟左右取出装盘,用樱桃点在口上。

其特点是竹叶清香、鲜嫩爽口。

六. 江苏省 扬州 高邮 丝瓜络

丝瓜络是一种天然经济作物,其制品不光具有洁具、 美容之功效,而且具有天然的保健作用,长期使用能加强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该产品顺应了消费保健用品向天然保健用品过渡的时代潮流,价廉物美,适用性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我们能生产近40多种丝瓜络制品,现有优等丝瓜络库存原料近30吨,可以根据您的要求加工成多种丝瓜络制品,同时我们还有近千亩的丝瓜络原料生产基地,能保证原料及时供应,我们生产的丝瓜络制品已经销往欧美、南亚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
( 高邮)

七. 江苏省 扬州 江都 樊川小肚

樊川小肚是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樊川镇的特色美食。樊川小肚,俗称蒲包肉。小肚的主料是精肉与板膘,配料为豆腐皮与淀粉,调料有姜、葱、酒、糖、盐和香料。得用陈年老卤汤煨,煨时把握火候,才能入味,成为香味扑鼻的蒲包肉。

樊川小肚可溯至清代早期,距今约有300余年之久。相传,樊川古镇上有一位名叫陆高俭的厨师制作“小肚”,一日,陆高俭外出,无意中捡到“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丢弃的破蒲席,带回家后在蒸“小肚”时当做杂物扔进灶膛烧了,哪知,破蒲席点火烧着之后,满屋生香,那灶上正在蒸着的“小肚”也有了股奇异的香味,食之令人满口生津,不忍停箸。此后,樊川小肚的名声也就传开了,经过后来一代一代人的不断加工、改进,如今,“樊川小肚”声名远播。南京香肚是腌腊制品,樊川小肚是鲜肉卤制而成的,俗称蒲包肉。著名作家汪曾祺在小说《异秉》中曾提及。

樊川小肚的制作方法是:七成猪后腿板精肉,三成板膘,切成比花生米稍大的丁,加入重葱、姜、酒,适量的糖、盐、淀粉和名贵香料,拌匀,用豆腐皮包好,放入一个五寸来长直径寸半的蒲包,封口用细麻绳扎紧,腰身上再均距扎上3—5道,松紧适当。上述工序都做好了,还得用陈年老卤汤煨,把握火候,才能入味。煨熟后,解捆倒出来,活似一个个带有蒲包印迹的小葫芦,切成片,香味扑鼻。

八. 江苏省 扬州 宝应 扒烧整猪头

扒烧整猪头猪头扒在盘中,俨然是一个整体,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浓香醇厚而不失其味。猪头各部份味不雷同,猪耳柔中带脆,猪舌软韧,猪眼富有弹性,头肉质烂如豆腐。最使人留连味美的是肉皮胶糯香滑,可与烤鸭媲美,曾有美食家评说,“食之越年,尚齿颊留香,言时津津有味也”。( 扬州)

九. 江苏省 扬州 邗江区 翡翠烧麦

翡翠烧麦是维扬点心中的一种系列品种,用各种绿色菜叶为馅料调制而成,口味有甜味的,有咸味的,蒸熟后馅心透过薄皮色如碧玉故名。烧麦通常的馅心用糯米熟烩制成馅,呈棕红色,颗颗分清、犹如麦粒,北方人称之为“烧麦”,又因点心口朝上,收拢而逢松,江南人称为“鬼蓬头”。( 扬州)

十. 江苏省 扬州市 高邮 界首茶干

界首茶干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界首镇位于高邮正北,为本市古镇之一。因该镇位于高邮与宝应两县交界之处,是两地的分界之首,故称界首。到界首不可不品尝“陈西楼”五香茶干。“陈西楼”五香茶干呈扁圆形,色泽酱红,内部微黄,质地细嫩,久嚼有味,清香可口。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经界首,闻岸上香味扑鼻,叫差役查询,原来是煮五香茶干的香味。乾隆帝品尝后大为赞赏。从此,界首茶干便列为贡品,名扬四方。

陈西楼茶干厂相传已连续生产茶干300年,现任茶干厂的当家人是王财富。2007年元月末,记者来到位于运河东岸的陈西楼茶干厂,被引至生产车间参观,只见宽阔大院内排了4行数十个大酱缸,每个高度都齐成人胸部,里面盛满了深褐色的酱,在冬日的暖阳下不动声色地酝酿酱味芬芳。王老板介绍,他们做茶干的酱油全部采用最古老的方法手工酿制,酿出酱油后再进行熬制,最终用来浸泡茶干入味的酱油浓度极高,10斤普通酱油才能熬出一斤老卤。此情此景,令人联想起不久前流行的韩国电视剧《大长今》中的某些场景——其实我国做酱的历史和技艺岂会比韩国人逊色呢?笑问王老板,有没人到他这里买酱油?王老板连连摇头:“我不卖的,只供自家做茶干用。除非是很熟的人一定要买。纯手工酿制的酱油味道鲜啊!”

院子里的酱缸可称一景,而观看工人手工制作茶干的过程也很有趣。几个女工用1的铜勺在大缸里舀出“豆腐脑”,熟练地填入小蒲包,再用手把蒲包旋紧,整整齐齐地放在木板上。一块木板上大概可以放80个小蒲包,放好10板后,男工人将木板一层层叠好,加力压制,将豆腐脑中的水分挤出,再将蒲包剥去,茶干就初步成型了。其后还要进行提白去味、熬煮入味。一块小小的茶干,要经过20道工序,精制茶干还要再加4道工序。王老板颇为自豪地说:“那年江总书记来扬州,就用了我们的精制茶干招待法国总统希拉克呢!”据传,1与夫人劳安来邮时中餐冷盘中就有陈西楼茶干,他们还破例又要了一盘。

王老板介绍,界首茶干的美味既来自于古老的手工工艺,也来自于从老一辈人手中传下的配方。制作茶干时,里面加入了茴香、丁香、桂皮等中药材,其中添加了一味叫“莳萝”的中药材,入茶干,有异香,为别处所无。“莳萝”似乎是一种植物的种子吧,记者拣了几粒莳萝放入口中咀嚼,果然是异香满口。资料记载:莳萝,性味辛、温,无毒。果实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香芹酮、柠檬烯等。有健胃、祛风、催乳功效,主治小儿气胀、呕吐、呃逆、腹冷、食欲不振。在山东地区,莳萝被用作烹饪的佐料,而聪明的界首人,将它作为茶干的一味原料,使界首茶干在美味中蕴涵了食疗的功能。清代界首茶干作为贡品,1911年、1927年参加西湖博览会连连获奖。相传乾隆皇帝曾为其题写了“界首茶干”的牌匾,上面有乾隆的落款和印章,界首有老人回忆曾见过牌匾,当时存于界首供销社。惜乎因“文革”中“破四旧”,牌匾下落不明。

界首陈西楼茶干,最初创建于1658年,是一家小小的豆制品作坊,后来工艺不断改进,名气也越来越响,规模也越来越大。公私合营前业主雇佣10几人生产茶干,就当时来说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了。公私合营后,陈西楼茶干厂改名为陈西楼酱醋食品厂,划归界首供销社管理。2001年王财富买下陈西楼酱醋食品厂,再次更名为陈西楼茶干食品厂。王老板对于界首茶干的前景十分看好,认为小小茶干也是高邮的一个名片,几年来他已经投入了近100万元用于扩建厂房,但目前限于资金问题暂时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正在想方设法寻求合作伙伴,将产品进军周边大城市。

离开陈西楼茶干厂时,正遇到几位回乡探亲的高邮人,特意跑到茶干厂购买茶干,一买就是几百块,说是用这个馈赠朋友很受欢迎。记者因此有感,如果界首茶干在保留古老风味、精良的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再采用现代化的营销宣传手段,将来的前途定会“不可限量”。

运河岸边夕阳斜,界首茶干一脉香。其间自有甘辛味,愿君对此细品尝。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