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川阿坝有啥特产 四川阿坝州土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川阿坝有啥特产 四川阿坝州土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4-04-12 17:55:20

一. 四川省 阿坝州 九寨沟 九寨刀党

九寨刀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刀党”,也称“九寨刀党”“纹党”“刀口党”,药典名:素花党参,原.名南坪刀党,是党参家族的珍品,因盛产于四川省九寨沟县安乐乡中安乐村(古称刀口坝)地区而得名,属原产地高原特色药用植物资源,根条肥大柔软,嚼之化渣,肉质饱满,心呈菊花状,药食两用均可,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曾经是明、清两朝贡品,是中国传统出口地产药材。

刀党,药用价值极高,是党参家族的珍品,主含党参皂甙、黄芩素、葡萄糖、微量生物碱等成份。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可治食少便溏、虚喘咳嗽、脾肺虚弱、气短心悸、内热消渴等症。作为食材,常与当归、黄芪、炖鸡、炖鸭。.

生长环境

阿坝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距成都80公里,幅员8.42万平方公里。西北部大草原,一马平川,蓝天白云,牛羊牧野;东南部高山峡谷,层峦叠嶂,林泉相映,鹃啼猿鸣;“童话世界”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东方圣山”四姑娘、“活化石”大熊猫……美景如画。境跨两个地理台阶和5000米的垂直高差,造就了分异显著的立体气候和复杂多变的局部生态,孕育了丰富的药材资源,素有“天然药库”之称。野生中药材1960余种(占全省的50%),蕴藏量达8.5万吨;有全国重点普查中药材179种(占49%),盛产虫草、松贝、麝香和羌活、甘松、当归、刀党、黄芪等名贵、大宗药材。.

产地范围

刀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四川省九寨沟县安乐乡、永丰乡、保华乡、双河乡、郭元乡、永和乡、草地乡、罗依乡、勿角乡、马家乡、白河乡、陵江乡、黑河乡、玉瓦乡、大录乡、永乐镇、漳扎镇等17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二. 四川省 阿坝 阿坝县 玉带酥

玉带酥,酥点,特点:色白酥纹美观,皮酥馅香甜。烹制法:炸。此点心形如古代-的玉饰腰带,故名。

瓜片切成丁,加蜜玫瑰、白糖、炒面粉少许、猪板化油揉合成馅。油水面下成重30克一个的剂子,包入油酥面擀裹成圆筒,将圆筒顺切成两半,刀口向下,取一半擀成圆皮,包入馅心,按扁成圆饼形(另一半又做一个),入温猪油锅炸制即成。NTD

操作要领:擀酥时用力要均,以保证厚薄均匀。NTD

三. 四川省 阿坝州 九寨沟 酸菜面块

酸菜面块是藏族传统晚餐。其主要原料是酸菜,其次加本地熏干的腊肉或新鲜牦牛肉,再加进土豆,面块和盐、葱等煮熟,香喷喷的酸菜面块便做出来了。到藏胞家做客,主人一般都会请你吃的。

四. 四川省 阿坝州 茂县 糌土

糌粑是藏族人的主要食粮。形似内地的炒面,可分为青稞、豌豆、燕麦糌粑等。藏胞无论下地劳动,上山放牧,出门旅行,都要随身携带糌粑。吃时,往碗里倒些糌粑,另少量的酥油,冲茶水食用。糌粑携带方便,又是熟食,在地广人稀、燃料缺乏的地方,的确是一种物美价廉实用方便的快餐食品。

糌粑的做法是:选好青稞、豌豆或燕麦,淘洗净,晾干,炒熟,磨成面粉即可。吃时还可放入奶渣或白糖,用适量茶水或青稞酒调好,然后用中指按逆时针方向反复搅拌均匀,再用手捏成团状,吃时也用手往嘴里送。另一种吃法是烧成糊状,里面放些肉、野菜之类,叫“糌土”。糌粑比小麦营养丰富,且携带方便,出门只需怀揣木碗和“唐古”(揉合糌粑的小幅獐子或羊皮囊),吃时再加适量的茶水就行,无需生火做饭。糌粑有青稞糌粑、豌豆糌粑和青稞与豌豆混合糌粑等。

五. 四川省 阿坝 黑水县 黑水贝母

贝母是润肺消炎、镇咳化痰的名贵药材。贝母的采挖季节在每年的6书中旬。购买贝母时,以颗粒小而饱润、色白、嘴尖、屁股圆者为上品,尤以豌豆大小的为佳,俗称“珍珠贝”。

贝母产于黑水县海拔3500米左右草甸中。贝母中所含贝母碱、贝母醇可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减少分泌物。凡久咳不止,痰不出者可用蜂蜜炒贝(各10克)、雪梨(150克)蒸贝(10克)两个偏方治愈。其真品多呈圆锥形,顶梢尖,基宽可平坐;底部中央有棕黄点状根痕,外围有大小两个鳞瓣,相对抱合,无开口,俗称“怀中抱月”,雅称“石观音坐莲台”。佳品个体小而匀,断面粉白,色洁白(一等品每公斤4800粒以上)。

六. 四川省 阿坝 红原县 糍粑

将青稞晒干炒熟,磨成细面即成。营养丰富,吃发简单:将糍粑放进碗里,加入酥油茶搅拌至可以捏成团即可食用。

七. 四川省 阿坝 红原县 麦洼牦牛

麦洼牦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麦洼牦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麦洼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型牦牛的地方良种,主产于阿坝藏族自治州红原县瓦切、麦洼及若尔盖县包座一带,因中心产区原属麦洼部落,故名麦洼牦牛。

特征

麦洼牦牛头大适中,绝大多数有角,额宽平,额毛丛生卷曲,长者遮眼。公牦牛角粗大,向两侧平伸而向上,角尖略向后、向内弯曲;相貌粗野雄伟,颈粗短,髻甲高而丰满。母牦牛角较细、短、尖,角型不一;颈较薄,髻甲较低而单薄。前胸发达,胸深,肋开张,背腰平直,腹大不下垂,尻部较窄略斜。体躯较长,四肢较短。蹄小,蹄质坚实。前胸、体侧及尾着生长毛,尾毛帚状。以全身黑毛为主,其次为身黑端部带白(占16.8%),青色(8.1%),褐色(5.2%)和黑白花(4.2%),亦有少数褐色花、白带黑个体(1.1%),纯白者极少见(0.4%)。麦洼牦牛初生重较小,公犊13.1±0.4公斤,母犊11.6±0.5公斤。

八. 四川省 阿坝 汶川县 金裹银

金裹银

羌族传统食品。流行于汶川、茂县、理县等地区。以黄色的玉米为主拌和少量白色的大米蒸熟而成,故名。以大米为主、玉米为辅的称银裹金。

“金裹银”:用玉米面配大米蒸煮的一种饮食,因金黄色的玉米粉中夹裹着白色的大米,故称“金裹银”,是氐羌族饮食的遗传。

"包谷",又名玉米、包米、包芦、珍珠米、玉蜀黍。叫"包谷",大约因为它在果实外边裹了许多层的变态叶,人称包皮,保护得非常之好。叫"玉米"、"珍珠米"等,大约因为它的种籽一般颗粒0,颜色金黄,如一个个珠玉,是一种美称。"玉蜀黍"则可能是它的学名。如同它的名字众多一样,用它作原料而制作的食品也有多种多样。如同它有一些美好的名字一样,它的一些食品也还有自己的某种独特风采。

包谷糊汤是乡下穷人常吃的一种包谷饭。先将包谷颗粒用碾磨弄到碎而不烂的状态,叫作包谷糁子,再用来做包谷糊汤。包谷糁子有大小两种,小的可做包谷糊汤,也可煮稀饭;大的除煮稀饭外,间或有蒸干饭的,类似大米小米干饭,虽不如那么好吃。不过,偶尔一吃,倒也香甜可口。许多粗粮都有这样的习性,天天吃,倒胃口,偶尔吃一次,竟成美食。包谷糁子稀饭更是好喝得很。不过,包谷糊汤就不敢恭维了,也许因为吃得太多,一年三百多顿地吃,实在吃厌烦了。那东西有粘性,用筷子夹了吃,不成问题。普通的吃法是就着点酸菜,从碗的一个角落吃起,如蚕食般,将一碗糊汤吃得干干净净。稍讲究些的,给糊汤里下点洋芋、红薯以及白菜叶子之类的菜蔬,就好吃得多;而如果给糊汤里下点面条,无论白面或者杂面,就算过小年了。

包谷搅团和它的派生物-骨斗,则是包谷饭的一种粗粮细作。搅团做得好,烩了吃,倒还别具风味。

九. 四川省 阿坝 小金县 小金羊肚菌

羊肚菌Morchellaesculenta(L.)pers,别名:羊肚蘑,是真菌类羊肚菌科植物。它在长白山林区中常于四月末至六月初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阔叶林地,或林缘及草地上,形体由菌盖和菌柄组成,高5-15CM,直径4-10CM,菌盖卵形或近圆锥形,中空,蛋壳色至淡黄褐色。菌柄圆柱形,中空,近白色,菌盖表面有不规则多面形凹窝皱褶似羊肚,由此而得名。羊肚菌肉质脆嫩,味鲜美可口,营养丰富,甚称山珍之佳品。因为它的化学成份子实体含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其中含大量丙氨酸、谷氨酸、脯氨酸、顺式-氨基脯氨酸(Cis-3-Amino-L-Proline)以及少量色氨酸、酪氨酸、胱氨酸和半胱氨酸。菌丝中含中性甘油脂2.04%,皂化后的脂肪酸中含亚油酸52.8%、油酸23.6%,棕榈酸14.1%、硬脂酸5.4%及少量十七烷酸(Hepeadecanoicacid)。此外,尚含海藻糖及纤维素等。

每百克羊肚菌干品含蛋白质24.5g、脂肪2.6g、碳水化合物39.7g、粗纤维素7.7g、水份13.6g、硫胺素3.92g,另有少量核黄素和烟酸。羊肚菌中含有19种氨基酸,其中人体所必须的8种氨基酸,不仅全部含有,而且含量很丰富。因此,不但是我国人们所喜爱的传统食用菌之一,也是外国人民极其喜欢的食用菌品种。而且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有健脾、理气、化痰功能。可治消化不良、痰多气短等症。近代科学报导,羊肚菌对三种肿瘤有抑制作用,尤其对肉瘤S-180更有效,对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也有抑制作用。

信息来源:小金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十. 四川省 阿坝 汶川县 汶川铜羊

汶川铜羊是汶川县长江流域种羊引进的理想品种。周岁羊体重25公斤左右,成年公羊体重43公斤,母羊体重33公斤。周岁羊屠宰率52%,经产母羊羔率210%。年可提供种羊1万只,商品肉羊3万只。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