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洛阳四件特产 洛阳特产名单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洛阳四件特产 洛阳特产名单介绍更新时间:2024-04-16 00:52:51

一. 河南省 洛阳市 洛宁 河蚌炖豆腐

河蚌,又名河歪、河蛤蜊、鸟贝等。河蚌炖豆腐,它的烧法是颇有讲究的,烧得不好会显得很有韧劲,嚼不烂;烧得太嫩,因为河蚌肉属于凉物,食后又容易引起腹泻。我们这里的烧河蚌,一律都是要先将河蚌肉一块块置于案板上,用一根短小的松木棒轻轻捶打着河蚌肉的舌尖部位,用力不能太猛,否则会将河蚌肉捶烂,又不能蜻蜓点水,达不到捶打的目的。捶打的目的是将河蚌肉舌尖部位的肉质纤维慢慢敲断,这样烧出来的河蚌不仅肉质很嫩,而且很鲜美,不需要添加味精。

捶打好的河蚌肉,可以切成大块,但是要围着河蚌肉月牙形的外围切,不能让肉质里的黄汁切了流出来,否则就失去鲜美的味道了;或者可以剁成小块,但是要将流出的黄汁一起下锅。将葱姜稍微油炸后,倒入河蚌翻炒几分钟即可,这个时候倘若有几片腌制的五花肉一起下锅,肥肥的五花肉伴随着细嫩的河蚌肉,瞬间香味就四溢开来。大火翻炒后放入几勺冷水,因为加冷水可以将河蚌肉中的蛋白质逐渐析出来,然后将豆腐切成小块下锅覆盖在河蚌肉上。再用大火将汤汁烧沸腾后,改成小火炖煮,豆腐块上面开始有气孔的时候,再撒上葱花和蒜苗段,放上少许盐,一道香气扑鼻、味道鲜美、汤汁浓郁的河蚌炖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这道河蚌炖豆腐,河蚌肉质黄里透灰色,腌制的五花肉片白里透红,拌上白色的豆腐和青色的葱花或者蒜苗,真可谓是色、香、味俱全了。

信息来源:洛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 河南省 洛阳市 瀍河区 洛绣

是洛阳传统的工艺品,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以纻麻布等纺织品为主要原料,在有关药物的配合下,用特殊的技术织成。主要图案包括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山水、园林等。特点是色彩鲜明、工艺精巧。

三. 河南省 洛阳 嵩县 阎庄花生

阎庄花生是河南省洛阳市嵩县阎庄镇的。嵩县阎庄花生粒大饱满、皮色鲜亮、饱果率高、整齐度好。

阎庄镇是豫西花生种植大镇,全乡花生种植面积15000亩,年产花生2226吨,从事花生收购、加工的企事业达100多家,花生畅销省内外,成为知名品牌。

四. 河南省 洛阳市 嵩县 板栗果

板栗果仁中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B、C、、B2等物质。所含蛋白质比大米高30%,脂肪比大米高20倍。主要产于嵩南部各乡如车村,白河,木植街等乡.

五. 河南省 洛阳 老城区 洛阳浆面条

浆面条既经济、又可口,是洛阳人普遍喜食的一种风味小吃。它是将豆浆置于适当的温度下,发酵变酸,然后放入锅内加热到80度左右,液面便有一种蘑菇状的浆沐。这时加入少许的香油,反复搅拌,待滚沸,将面条下入,最好是杂面条。拌面糊使之呈湖状。然后,将调制好的盐、葱花、青豆、芹菜、韭菜、辣椒加入。洛阳浆面条制作简单,成本低、味道美、易于消化,因而自古以来流传不衰,成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地方名食

(洛阳)

制作工艺:只要有浆,一切皆在掌握之中。但是煮浆时候切记不可让浆汁溢出锅!而且,这道饭千万别放酱油,破坏颜色。还要入调制好咸花生豆(可夹杂一些青豆)和芹菜段(用热水过一次,去掉涩味就可以了)。

选用材料:简单,主料:面条,辅料:芹菜(仅供参考),花生,韭花等。

特色传说:据说清朝末年洛阳一穷户人家,将捡来的绿豆磨成豆浆,隔了数日,发现豆浆发馊变酸,倒了舍不得,连磨豆的工夫都没赚回来,遂胡乱丢了些菜叶,(旧社会洛阳穷人多,一般人家买不起面粉)反正总比丢面条来得舍得,熬成糊状,一吃味道鲜美,后来家家效仿。花上个三五分钱儿,***舀两瓢酸浆,回家做浆饭,切少许萝卜丝或白菜叶下锅,待浆起沫后勾点面粉,稠稠的,谓之“挑浆饭”,一锅饭养活一大家人,实在!

口感指数:★★★,酸得实在,辣得够味,喜欢吃辣一点的有三种选择,一是大蒜瓣生啃,二是辣椒油搅拌,三是本地土产,韭花辣子酱,这尤以韭花辣子酱为最佳了!绿白红酸得辣,生生能把人的馋虫给勾了去。

六. 河南省 洛阳市 嵩县 陆浑银鱼

陆浑银鱼是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的。嵩县陆浑银鱼通体透明,营养价值极高,是美容养颜、补肝益脑的极品,98年被中国农业部评为“金质奖”,陆浑水库被定为全国定点银鱼引殖基地。

陆浑水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田湖镇陆浑村附近,黄河二级支流伊河上,距洛阳市67公里,控制流域面积3492平方公里,占伊河流域面积57.9%。

嵩县自1993年引进银鱼项目至今,已经成为该县出口创汇产品,“陆浑”牌银鱼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陆浑银鱼曾在国家农业博览会上获得农产品金质奖,嵩县也被确认为“全国银鱼引种定点基地”。

作为全国银鱼高产区、全国渔业休闲示范基地、省内最大的银鱼生产基地,嵩县水产部门连年加大银鱼投放力度,不断引进优质鱼卵,减少种质资源退化,留足亲体,合理捕捞,科学管理,使该县银鱼产量稳定增长。目前,“陆浑”银鱼已销往台湾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

七. 河南省 洛阳市 偃师 长寿鱼

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一年春天外出游猎,过邙山,来到黄河之滨。故地重游,神气清爽。突然一条赤色鲤鱼,跃出水面,在阳光下,金光耀眼。刘秀大喜,遂命人捉回宫去,御厨别出新裁,与枸杞子同烧,名曰长寿鱼。

刘秀食后,顿觉精神倍加,疲倦消失,常食之,身体却健康起来。尔后,传入民间,成为洛阳的一道名菜。

是以黄河鲤鱼为原料的一道名菜,河南省的黄河鲤鱼以肉质鲜嫩而驰名。长寿鱼即是由黄河鲤鱼加上枸杞子共同烹制而成,咸、甜、酸三味俱全,色泽红亮,极具药用价值。

八. 河南省 洛阳市 孟津 洛阳燕菜

洛阳燕菜是洛阳独具风格的风味菜。相传,武则天居洛阳时,东关一块菜地里,长出一个几十斤的大萝卜,菜农认为是神奇之物,献给女皇武则天,御厨师把它切成丝、拌粉清蒸,配以鲜味汤汁,女皇吃后,其味异常鲜美,大有燕窝风味,赞不绝口,赐名“燕菜”。后传入民间,日久天长,大家都叫做“洛阳燕菜”,流传至今。1973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洛阳参观。著名厨师王长生、李大雄精心制作燕菜,招待二位总理。总理一连要了两道,食后同声称赞。因菜中雕有牡丹花,故周总理风趣地称为“牡丹燕菜”。从此,洛阳的“牡丹燕菜”誉满中外

( 洛阳)

九. 河南省 洛阳 汝阳 洛阳杜康酒

杜康酒是洛阳的传统名酒,自古就是酒中名品。曹操的《短歌行》中曾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说,在此后的千百年间,“杜康”一直作为琼浆美液的代称。特点是清澈透明、芳香醇正。

十. 河南省 洛阳 洛龙区 牡丹饼

作为洛阳之一,外形酷似月饼的牡丹饼香甜酥软,口感细腻。在制作工艺上,除了以牡丹花瓣为原料,牡丹饼还打破了以面粉为主料做糕点的传统工艺,以豆粉为主料制作糕点。目前,牡丹饼产业已成为牡丹深加工产业的一大亮点。

牡丹饼又称“百花糕”、“牡丹糕”。以豆类粉为主料,和米捣碎,蒸制成糕,再配以精选豌豆、红小豆、红枣、全脂乳粉、吉士粉等,馅中辅以精心泡制的牡丹花瓣。

牡丹饼由来

相传牡丹饼的发明人为武则天。据《隋唐佳话录》载:有一年花朝节即谷雨牡丹盛开的季节。她率宫女游园赏花,看着争奇斗艳的花儿,突发奇想。命令宫女采下大量的各色花朵,回宫按她的设计,和米捣碎,蒸制成糕,即名“百花糕”,并用这香糯可口的点心作为礼品分别赏赐群臣。故牡丹饼又称“百花糕”、“牡丹糕”。牡丹饼又称“天皇饼”,原因是武则天与唐高宗并称天后、天皇。宋代词人黄庭坚《渔家傲》有“方猛省,无声三昧天皇饼”之句,说的就是牡丹饼。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武则天被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后,偶以牡丹花瓣为原料制成素饼,一食之,速觉味道非凡,恰高宗相访,武则天以饼传情。不久还宫,立为皇后,高宗称天皇,她称天后。因此饼出自皇家,时人称此饼为天皇饼。隋、唐两代中日交往频繁,洛阳牡丹传至日本,日本国的画师,把富丽端庄的中国牡丹彩绘在奈良“春日神社”的墙壁上,被日本人民奉若至宝。牡丹饼的制作也从洛阳传到日本,至今相延千余年,牡丹饼仍风行于日本民间。南宋吴自枚的《梦粱录》等书介绍,北宋南迁杭州后,河洛地区的文化习俗也传至苏杭,苏杭的“金银炙焦牡丹饼”等,一时成为市面上点心铺里的时令佳品。.

牡丹饼现状

经代代相传至21世纪,由“中国烹饪大师”、优秀食品专家任全福先生精心研究、一改面点制作以小麦粉为主料的传统工艺,代之以豆类粉为主料,再配以精选豌豆、红小豆、红枣、全脂乳粉、吉士粉等,馅中辅以精心泡制的牡丹花瓣,使食品馨香四溢,营养成分极大提升,并将饼型设计成牡丹花,口感也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传统点心的干、酥、脆、硬变得酥、松、绵、软。这一将历史文化巧妙融入传统食品的力作,不仅填补了洛阳长期没有地方名点的空白,也为洛阳牡丹产业化和发展洛阳旅游事业增添了亮点。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