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州大方长石特产 贵州大方有什么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州大方长石特产 贵州大方有什么特产更新时间:2024-04-02 06:29:11

一.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大方天麻

大方天麻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方天麻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大方天麻,中草药,贵州省大方县。因原产地名命名。贵州是中国天麻的主要产区之一,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产天麻的天麻素含量较高,向来以品质好、药效高而享誉国内外。大方天麻主产于贵州高原大方县九龙山脉的深山丛林中和世界罕见的天然百里杜鹃丛林中。明代就是进贡皇室的珍品,且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素以“滋补之王”的称号而驰名中外。贵州天麻无论野生或家种,主要药用成分天麻素的含量均较高,而且还有10多种含量较高的人体所必需的元素,如钾、钠、钙、硫、磷、硼、锰、钴、钼、铷等。野生大方天麻的天麻素含量为0.5%-1.0%,平均值为0.77%。.

药用价值

天麻作为珍贵名产,其身价可与茅台酒齐名,作为地道药材,其名气 图2 栽种状态的大方天麻

.又堪与东北人参媲美。《神农本草经》中称天麻有“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的奇效,列为中药上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天麻有“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气,久服益气,轻身长年”的功能。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大方天麻的天麻素含量高,微量元素丰富,能激活脑细胞、改善微循环、防止脑血管疾病、补脑健脑、抗衰老、增强免疫力,对头目眩晕、头风、头痛、久病体虚、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脑震荡、高血压等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天麻还有抗炎作用,对多种炎症的渗出和肿胀均有抑制作用;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对心脏有保护作用;有一定的增加脑血流量和中枢抑制作用;对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头痛等有镇痛作用。除了药用,在大方当地,天麻也作为蔬菜鲜食也很有名。.

生长环境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属于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雨水充足,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1.8℃;土壤多为酸性砂质黄棕壤,植被常见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岩溶灌丛、灌丛草坡等,特别适合天麻生产,因而所产大方天麻与一般天麻药材相比较感觉质地较为坚实、沉重,环纹较少,顶芽较小,断面较均一明亮,特异气味较浓郁,有“中国天麻数贵州,贵州天麻数大方”之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名“中国天麻之乡”称号。.

品质特点

理化特性

天麻主要含天麻素、天麻醚苷、对羟基-等多种成分以及天麻多糖和多种微量元素。其中天麻素含量的高低是天麻质量的重要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天麻药材含天麻素不得少于0.20%。
大方天麻以重要成分天麻素的含量高、微量元素丰富而形成独特的内在特征。市场上商品天麻所含天麻素一般在0.4%以下,而大方天麻的天麻素含量在0.42%-1.90%之间,是药典标准的2-9.5倍;天麻素平均含量为1.17%,是药典标准的5倍多。大方天麻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有硼、锌、硒等,其中,硒的含量高于其他产区的天麻。贵州天麻的硒平均含量为0.41μg/g,而大方天麻的硒含量为0.6μg/g,是实实在在的“富硒天麻”。
大方天麻的卫生学指标根据检测结果显示,重金属的含量:含铅量为0.24mg/kg、砷0.1mg/kg、镉0.0353mg/kg、总汞0.055mg/kg、铜2.65mg/kg,全部低于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分别是:铅≤5.0、砷≤2.0、镉≤0.3、总汞≤0.2、铜≤20.0,单位同上)要求。农药残留量中:六六六为0.008mg/kg、滴滴涕为0.009 mg/kg,也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六六六≤0.1、滴滴涕≤0.1,单位同上)。.

感官特点

鲜品:大方天麻的鲜品个形肥厚,肉质,长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约8-15厘米,宽3-10厘米,块茎表面黄白色或浅黄褐色,顶端顶芽显著,乌黑色或红褐色,习称“鹦哥嘴”;尾端有圆形疤痕,习称“肚脐眼”;全体节上有由点状痕点与膜质鳞片形成排列均匀的环纹。断面渗出乳白色浆液,气特异,习称“有马尿臭”,味微甜。
干品药材:大方天麻药材呈长椭圆形,略扁,个大肉厚,饱满体重,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角质样、有光泽;体皱缩而稍弯曲,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纵皱纹,半透明,环纹多轮;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的干枯顶芽(冬麻)或残留茎基(春麻),末端有圆脐形疤痕;气特异,味甘,微辛,嚼之有粘性。.

历史渊源

贵州天麻产量高,质量好,是尽人皆知、蜚声四海的。日本著名药学博士难波恒雄在其专著《汉方药入门》一书中断言“天麻佳品出贵州”;权威著作《中华本草》在天麻项下也注明:“以贵州产质量较好,销全(中)国,并出口。”而大方天麻在贵州天麻中又属于佼佼者,在中药材行业中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天麻佳品出贵州,贵州天麻数大方”。
大方天麻产于历史文化名城、明代著名少数民族女政治家奢香故里的大方县,不仅博采了大方优越的自然精华,还秉承了厚重的历史渊源。
早在1372年(明朝洪武五年)就被当时贵州“水西宣慰使”、著名彝族政治家奢香夫人,将大方天麻与大方漆器、乌蒙马一起作为“皇室贡品”进贡朝廷,这也是大方天麻走出山区,走向全中国的开始;据《大定府志》(方物篇)药类记载,明清两代“上贡朝廷”的药品就有天麻、麝香等10余种,清代天麻就作为大方地产名贵药材运销省外,并且于光绪年间出口。20世纪80年代中国“中草药普查”中,明确指出大方是省内“野生天麻主产区之一,而且质量优良,外形美观。……不但数量大,从理化、药理成分上来讲,都比任何地区产的天麻含量高”。.

生产情况

贵州是中国天麻的三大产区之一。大方则是毕节地区天麻主要产地,质量、产量都居首位,该县各乡都生长。产量较高的有百纳、瓢井、长石、沙厂、城关等区,小范围又以草坪、星宿、大山等乡为最。.据统计,21世纪以来,大方天麻年产量5吨左右,最高年产达10吨。原来全部是野生。随着用药需求的增加,野生天麻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人工栽培天麻已成为解决药源的主要途径。20世纪70年代在百纳九龙山人工栽培成功后,不少农户已进行人工培植。1984年,大方县酿造厂、天麻酒厂制成保健型饮料天麻酒,具有醒脑镇静,明目清心,镇痉止痛等功效,年供应量为5万瓶。.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大方天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贵州省大方县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划定大方天麻地理标志产品范围的报告》(方府报〔2007〕4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贵州省大方县大方镇、羊场镇、黄泥塘镇、理化乡、鸡场乡、六龙镇、凤山乡、安乐乡、百纳乡、三元乡、雨冲乡、沙厂乡、大山乡、普底乡、星宿乡、黄泥乡、大水乡、双山镇、竹园乡、响水乡、东关乡、核桃乡、达溪镇、八堡乡、兴隆乡、长石镇、果瓦乡、绿塘乡、马场镇、牛场镇、猫场镇、鼎新乡、文阁乡、飘井镇、高店乡、小屯乡等36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二. 贵州省 遵义 湄潭县 抄手

抄手

抄手又名馄钝。制作简单,食用方便,麻辣兼具,既是小吃,又可作主食。制作分皮和馅。抄手皮用

精制面粉加工而成,每片5厘米见方,其薄如纸,以煮后皮不破,汤不浑为最佳。抄手馅,取猪肉瘦七肥三,或刀剁,或机器粉碎,呈肉泥状,加少许食盐、味精、姜末、葱花等合匀即可。用皮包上制好的馅即成抄手,其形成蝴蝶状。煮好后配以葱花、蒜汁、酱油、陈醋、味精、猪油、花椒、海椒等佐料,即可享用。

三.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大方阁丫黄粑

大方阁丫黄粑是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的。阁丫黄粑成品呈杏黄色或樱桃色,口感上乘,软糯绵韧,滋润甘甜,食之颇能体味生活之甜蜜。

黄粑,是每一个大方人都享用过的小吃,它象征着五谷丰登和合家团圆的吉祥之意。古老的方法是将粳米、糯米、大豆等磨成浆,经大火蒸、文火旱而制成,故俗称黄粑为“旱黄粑”。如今有机器可借仗,便只需将上述原料打制成粉,加水加糖揉和成团,用玉米叶包好蒸、旱即可。

大方黄粑之中,“阁丫黄粑”享誉最高,邻近各县皆闻其名。

阁丫驿系奢香所开九驿之一,现属东关乡。此地出沙水,其味甘凉,惟因是故,做出的黄粑口感上乘。成品呈杏黄色或樱桃色,软糯绵韧,滋润甘甜,食之颇能体味生活之甜蜜。相传黄粑就是驿使的主要食品之一,因为黄粑便于携带,久存不干。阁丫黄粑之所以闻名,就是奢香九驿成就它的。

四. 贵州省 毕节 七星关区 黄耙

黄耙,是黔西传统悠久的民产风味食品。2003年被评为“毕节地特美食——夜郎文化美食奖”一等奖。

做法:黄粑的制作和原料选配是用西部高原的稻米、玉米、糯米等和黄豆浆汁混合,约加冰糖和白糖拌合,并打成方枕,用玉米叶和竹叶包好,放入大木甑中经过20来个小时的蒸煮发酵而成。

特色:通过蒸煮、发酵,分解出大量糖分,色泽由白变黄,糯香、甜香、竹香、玉米香透过湿热的玉米叶和竹叶蒸腾而出,黄润晶莹的黄粑也就跃然眼前,让人垂涎欲滴。

五. 贵州省 安顺 平坝区 林卡辣椒

林卡辣椒是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马场镇林卡村的。林卡辣椒以大小适中、色泽鲜红、皮厚籽少享有盛名。

林卡辣椒现有400余年的种植历史,因产于平坝马场镇林卡而得名,具有色泽鲜红,皮(肉)厚籽少,个头大小适中,色、香、味俱全特点,在食用过程中,体现出突出的香、辣一体性。同时也是提炼红油、加工辣椒制品的优质原料。近年来,林卡辣椒的种植已从2005年的8700亩增长到今年的15000余亩。2005年,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的经营路子,林卡村委会与村民筹资联合组建了贵州平坝林卡香辣制品有限公司,公司拥有固定资产520万元,生产规模450吨。

林卡辣椒新品——香辣丝:把辣椒剪成丝丝状,加入芝麻等调制而成,其产品味道鲜美,香辣酥脆,辣味正宗,可单独食用、下饭下酒,也可作为一道菜,用于调料烹制辣味菜品。

六.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兴义市 贵州醇

贵州醇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贵州醇酒是以优质高粱、小麦为原料,配以当地甘冽泉水,采用传统固态发酵工艺精酿而成。酒香持久,加冰加水色味不变,优质实惠,酒香浓郁、绵甜爽口、回味悠长。铁盒装更显高档,时尚,很切合现代年轻人婚礼时尚简约的风格产品。贵州醇开创了低度浓香型白酒的先河,被称为中国白酒酿造工业史上的一次革命。荣获一九八四年中国酒类质量大赛铜杯奖。

贵州醇酒以优质高粱、小麦为原料,配以当地甘冽泉水,采用传统固态发酵工艺精酿而成。贵州醇酒具有酒体清澈透亮,味醇绵甘爽,浓香馥郁,酒度低而不淡,加水加冰色味不变的特点

。是优质实惠,风格独特的豪饮佳品。“贵州醇”以其独特的风格一经投放市场,便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贵州醇的研制成功,被称为中国白酒酿造史上的一场革命,开创了白酒优质低度的先河。“贵州醇”等被评为“贵州省名牌产品”。
贵州醇,清凉或微黄透明、香气独特、优雅舒适、味绵甜细腻、香味协调、回味清爽、较悠长,具本品风格。作为贵州浓香型的典型代表,自1983年首度以35度贵州醇开创中国低度白酒先河以来,就一直为探索具有典型贵州特点的浓香白酒而努力。贵州醇背负着白酒业原本的浮躁和不理性,背负着新工艺白酒对传统工艺白酒的冲击,贵州醇始终在坚持传统工艺白酒的提纯和创新。
产品标签
净含量:750ml
特征:酒度低而不淡,酒味香而持久,加冰加水色味不变。
原料:水,高粱,小麦。
酒精度:35%vol
生产商:贵州醇酒

行业地位

2010年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中华品牌战略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华樽杯” 中国酒类品牌价值评议中,其品牌价值在200强中名列第86位,品牌价值为10.29亿。
2010年2月2日多彩贵州百强品牌颁奖典礼上荣膺多彩贵州十大名酒品牌排行第五位。

七. 贵州省 遵义 播州区 乌江鱼

"乌江鱼"是遵义乌江镇的一个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饮食品牌,四秀皆宜,闻名遐迩。 "乌江鱼"是用真正的野生鱼(即江中之鲢鱼)精心配料,加以遵义“朝天辣椒”,以火锅方式烹制而成,鲜辣味美,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乌江镇大街上那整片的火锅店、站在路边向过往车辆招徕的女服务员和她们软糯的口音,也成了进入遵义城区必经的一道景观。

乌江鱼的历史典故

世人知道乌江,可能还是从红军“突破乌江天险”开始。然而,这条发源于贵州,经四川流入长江的大河,最著名的莫过于乌江鱼了,自古以来,乌江两岸的人们由于经常捕食,渐形成了乌江鱼独特的食用方法:将乌江鱼切片,以食油,辣椒,姜蒜等多种佐料泡制,使之具有鲜、香、嫩、滑等特点,一时间乌江鱼食者甚众。乌江活鱼是以鱼为主要菜品的鱼专家,由于采用的鱼类品种较多,开发出的味型多样(有酸汤,清汤,微辣,中辣,剧麻辣等),以很受顾客的欢迎,味道纯正,地道,鱼是当着顾客的面宰杀,打片,成菜具有“滑,嫩,鲜,香”的特点。烹制乌江鲶鱼有个讲究,须与当地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一起炖,这样不败鱼味,反提鱼鲜。至于啥原因,他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反正这种做法是祖上传下来的,一直沿用至今,颇受欢迎。

“露天餐厅”的视野极为开阔,举目远眺,群山逶迤,层峦叠嶂。清澈的乌江浩荡东流,湛蓝如洗的碧空中白云漂浮,清新和煦的山风轻轻拂面,凌空飞架的大桥雄伟壮观,……人在异乡旅途,眼里观赏的是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嘴里吃的是当地久负盛名的风味美食,既饱眼福,又饱口福,一举两得,甚为惬意,其品位、情趣与氛围远远胜过豪华饭店雅间里的八碟八碗之类。真可谓美景美味醉游人,“火锅边上笑春风”。

乌江鱼的做法历史悠久,在制作过程中您也能感受到这些特色美食的魅力。乌江鱼是很有特色的遵义特色小吃,乌江鱼以鲢鱼 ,草鱼。为主要材料,烹饪的做法煮菜为主,口味属于香辣,你也一起跟着 !出自遵义市境内乌江镇。

八.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干锅鸡

干锅鸡

原料主要以鸡为主,里面加入土豆和别的配菜,吃起来麻辣爽口,回味无穷。

九. 贵州省 毕节 七星关区 贵州灵芝

中文学名 贵州灵芝
拉丁学名 Ganoderma
定 名 人 何绍昌
形态描述 子实体一年生,有柄,木栓质到木质。菌盖肾形,宽6× 10cm,厚1.3-3.4cm,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有不明显的环纹,似漆样光泽弱,凸凹不平,边缘钝,完整,下边不孕。菌肉棕黄色,厚0.8-1.5cm,具轮纹。菌管棕黄色,长0.5-1.9cm;孔面褐色,管口近圆形,管壁较厚,平均每毫米3-4个。柄背生,扁圆柱形,不规则,长7.5cm,粗 3.5-5.5cm,与盖同色,凸凹不平,似漆样光泽弱。
菌丝三体形。生殖菌丝无色,薄壁,直径2.8-4.5μm;骨架菌丝多,黄褐色,厚壁,直径4-5.6μm,缠绕菌丝分枝,淡褐色,壁厚,直径1.75-3μm。孢子稀少,卵圆形或截形,淡褐色或褐色,双层壁,外壁透明,内壁小刺明显,8.5-10.5×5-7μm。
中国分布 贵州毕节何绍昌39(模式)。

十.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大方臭豆腐

大方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每个地方都有。但大方县的豆腐不仅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而且吃法多样,富有特色。

历史悠久的臭豆腐干就是大方豆腐中最有名的一种。臭豆腐干在大方存在了多久,当地的老百姓也很难说清楚。只是传说很多年前,县城一家豆腐作坊有一天豆腐做得过多,未卖完。到第三天取出来看时,豆腐已经发霉长毛了,可是却散发出一股特殊的香味。主人舍不得扔掉,便抹上食盐用木炭火烤后出售,结果因其别有风味,很快就卖完了。这就是大方县“臭豆腐干”的由来。

“臭豆腐干”名曰臭,其实不臭,相反有一种独特的香味,颜色微黄,质地酥嫩细腻,食之清爽适口,并且还易于保存。

现成的豆腐干有炒食、炸食等多种吃法,烙锅豆腐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小城的大街小巷不难发现这样的小摊:铁炉子上支个烙锅,小板凳围在四边,嫩黄的臭豆腐在烙锅上烤着,掌铲的多是些大妈、大嫂。大姑娘、小媳妇们上下班的路上总会在路边的摊摊上要上几块。烤好的豆腐干,佐以辣椒、花椒、食盐等调料,味道更为鲜美。客人边吃边聊着家常,摊主则在一旁不时地给豆腐抹点菜油、翻动着已经烙好了的豆腐。就是在这样的小摊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近几年来,大方人又开始流行吃糍粑豆腐。糍粑豆腐就是臭豆腐烙过后,用小刀划破,塞入馅子,最后再在豆腐干外面裹上一层糍粑。这种糍粑豆腐,要求是现舂的糯米粑粑,用汤圆粉调制成的糍粑过稀,包的豆腐较难成型。糍粑豆腐,可烤食,也可炸食,炸的时候特别讲究火候,技艺较好的师傅炸出来的糍粑豆腐,外表油黄,口感酥脆,豆腐吃起来却有些软绵。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