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徽州当地特产是什么水果 徽州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徽州当地特产是什么水果 徽州特产更新时间:2024-01-28 01:48:58

一. 河南省 开封市 尉氏 尉氏水果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县果树生产热情有所回升,主栽果树种类有桃、苹果、梨、葡萄、柿子、大枣等,主要分布在张市、岗李、大马、大营、庄头乡镇。张市镇3万亩大桃生产已被省农业在批准为无公害大桃生产基地。

1.苹果0.6万亩,主要分布在小陈乡的圉村,邢庄乡的水黄,水坡乡的海青郭,品种有早熟的嘎拉、藤牧1号、美人;中熟及中晚熟的华冠、金冠、新红星等,鲜果上市期从7月上中旬持续到9月底,年产鲜果0.7万吨。

2.梨0.1万亩,主要分布在小陈的后寨,农业局的农场等。品种有砀山酥、红香酥、七月酥、黄金梨等。年产酥梨1000吨,预计明年红香酥、黄金梨将进入结果期。

3.葡萄0.2万亩,主要分布在大桥乡的十里铺及周边村庄,品种有绯红、白鸡心、红宝石、巨峰及巨峰系列果、红提、黑提、美人指等。大棚葡萄40座,以8611、凯丰、京秀、无核白鸡心为主,鲜果上市期从6月中旬持续到9月底,年产葡萄0.4万吨。

4.桃3万余亩,形成了以张市镇郭家村为主的2万亩大桃生产基地及庄头乡小营村为主的万亩桃生产基地。油桃、蟠桃、大桃,早、中、晚熟搭配,大棚,露地均有,其中大棚油桃50座,大棚蟠桃50座,上市期在4月底-5月上中旬,露地桃从5月下旬持续到8月底,年产鲜果达2万吨。

5.杏0.35,主要分布在岗李乡、大营乡等西部沙区,品种以凯特、金太阳、红丰为主,结果面积500余亩,产量300吨,大棚杏10座,上市期5月中旬-6月初。

6.李:0.3万亩,主要分布在大营乡等西部沙区,品种有澳李4,大石早生等,预计明年将全部进入结果期。

7.樱桃:500亩,结果面积200亩,年产鲜果100吨,品种有甜樱桃,大樱桃等。

8.柿:0.1万亩,品种有斤柿,磨盘柿等。

二.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徽州烧饼

徽州烧饼远近闻名,已经有多年的历史。“香甜两面黄、外扣芝麻内插酥”是徽州烧饼传统的独特风格。

还没走到洪记,远远就闻到了烧饼烘焙出的香味。走进洪记,刚刚出炉的小烧饼金灿灿,一口一只烧饼用肥猪肉丁加梅干菜做陷,芝麻撒面。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炉中,烤熟取出。香味浓烈,既酥又脆,层层剥落,满口留香。外面酥,里面松,油润不腻,路人游人人人赞赏。

吃法杂谈:洪记烧饼当然是刚出炉的最好吃,既香又酥,不过对远道而来的游客,买了洪记烧饼带回家,想吃刚出炉的口味,必须将烧饼放在平底锅上,锅底抹点油,用小火烤,香味便会慢慢溢出来,口感也跟新出炉的一模一样。或者放在微波炉里高火1分钟,等冷却后再吃也OK的

三.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徽州木雕

徽州木雕是传统“徽州四雕“之一。徽州山区盛产木材、建筑物绝大多数都是砖木石结构,尤以使用木料为多,所以,就有了木雕艺人发挥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旧时,徽州木雕多用于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装饰,其分布之广在全国首屈一指,遍及城乡, 民居宅院的屏风、窗棂、拦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民用旦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风采。 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鱼虫、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以人物为主的有名人软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和社会生活等题材;以山水为素材的,主要是徽州名胜,如黄山、新安江及徽州各县具有代表性的山水风光;以动物、花木、图案为内容的,一般呈连续图样形式,亦能独立成画。 徽州木雕是根据建筑物体的部件需要与可能、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表现手法。木雕在徽派吉建筑上,通常用于架梁、梁托、檐条、楼层拦板、华板、窗后、栏杆等处、雕花撰朵,富丽繁华。木雕的边框一般又都雕有缠枝图案、婉转流动,琳琅满目。木雕既考虑美观,又重视实用,大凡窗子下方、天井四周上方栏板、檐条,采用浮雕较多;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月梁上使用圆雕较多。 在家具方面,应用木雕较多的是床与衣橱。这些家具一般用高级木材制作,均用朱漆和金箔装饰木雕的表面,使其更加鲜明生动。 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规模,风格拙朴粗犷,以平面浅浮雕手法为主。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炬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木雕艺术也逐渐向精朗细刻过渡,以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入清以后,对木雕装饰美感的追求更为强烈,涂金透镂,穷根华丽,虽为精工,但有时反而过于繁琐。 现今,在古徽州所辖县内木雕精品仍然随处可见。款县黄村一家民宅,在梁、仿、榇、斗拱、雀替上全部精雕细刻,装饰着灵兽、百鸟、蝙蝠和回文图案,布局严谨,造型优美。楼下围着天井的24届镂花隔后门,上半部是连续图纹漏窗,下半部是浮雕花鸟隔板,连接上下两半部的中间横板,则雕刻着戏曲故事,内容皆出自《三国演义》戏文。在堂前右侧登楼的门口上方,有一幅用浮雕与镂刻相结合的木雕画,背景是山石冈峦、竹林曲径,画中有一位年轻妇人倚间眺望,有一个男子夹着伞,背着包袱,从山道上走来,这是一幅反映建肩远祖在外经商发边回乡的“商旅回归国“。画面人物长仅盈寸,却刻得眉眼毕现,栩栩如生,尤其是倚闾妇人凝眸远望,神态忧戚而专注,流露出盼亲人归来的脉脉情思;行旅男子则是风尘仆仆,行色匆匆,归心似箭。其构图之精巧,造型之生动,堪称现存徽派木雕中的帽品。徽州木雕艺术历代名工辈出,刘铁笔、汪晟、汪老五、黄异人、张立夫诸人在方志中均有记载。他们的木雕艺术代代相传,现今更加发扬光大。

四. 甘肃省 天水 清水县 清水水果

清水水果

清水是著名水果之乡,所产梨、桃、苹果、核桃久负盛名,境内种植苹果16万亩,年产果7000万公斤,主要品种有国光、红星、富士等,为驰名中外的花牛苹果重点产区。种植核桃4万亩,年产量300万公斤,曾荣获“97甘肃省首届林产品展销会金奖”。

五.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徽菜

徽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仅仅指徽州菜,而不能等同于安徽菜。徽菜来自徽州,离不开徽州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提供的客观条件。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州因处于两种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多、气候适中,物产特别丰富。黄山植物就有1470多种,其中不少可以食用。野生动物,栖山而息,徽州是山区,种类就更多。山珍野味,构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独到之处。主要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腌鲜鳜鱼"、"黄山炖鸽"等上百种。

徽菜来自徽州,离不开徽州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提供的客观条件。因处于两种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多、气候适中,物产特别丰富。黄山植物就有1470多种,其中不少可以食用。野生动物,栖山而息,徽州是山区,种类就更多。山珍野味,构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独到之处:花茹、蘑菇、平菇、香菇、白木耳、黑木耳、石耳与高山石耳,蕨菜、黄花菜、金针菜、水芹菜,这些过去全都是野外生、野外采。竹笋一项就有十七种,品种有异,吃法不同、切法不同、配料不同。可食野菜与各种花、茎、杆,大量入徽菜谱。就豆腐来讲,有水豆腐、毛豆腐、臭豆腐、观音豆腐、腊八豆腐以及橡子豆腐等。至于野味,徽州野生动物(不包括虫类)有374 种,其中兽类86种、鸟类210种、爬行类52类、两栖类26种。野兔、野鸡、黄麂、黑麂,穿山甲、娃娃鱼,石鸡,狸子、水獭,以致熊、豹、天马。鱼类更是丰富多样,黄山的锦鱼、鱼,原就很稀少。当年还有一种可以飞上树的翼鱼,都是味道为鲜美的珍品。不少珍禽异兽 ,现已纳入国家保护范围,也还有不少列入食谱如喂养的野鸡、野兔、家养的乌骨鸡,似鸭非鸭的,都保存着浓浓的野味。 由于徽州医学发达,明清两代中有七百多位中医学家有六百多部医著。健身强体食谱的药膳,早就纳入徽菜。如枸杞子炖乌骨鸡、冰糖炖百合、紫苏炒瘦肉、沙炒银杏果等等。

徽菜的发展

徽菜的鼎盛时期,正是徽商独霸中国的时期。徽州商人在一定程度上,给徽州菜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关于徽菜的传播与发展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说,当时徽商谈生意、应酬或是好友聚会都会摆上一桌家乡菜,以示为对待贵宾的尊重。因为徽菜的取材以及特色是独具一格的,十分具有代表性。于是徽菜开始迈向注重品质、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二是说:徽州商人遍布天下,根在徽州,口味也在家乡,所以有求必有供。于是遍布全国的徽菜馆开始陆续出现。这也推动了徽菜体系的发展。 曾几何时,徽菜一度成为了大众流行的产物。甚至有传徽菜一度登上中国八大菜系之首。但是,随着徽州商人的没落,徽菜的品质与流行度都开始下降,因此逐渐被人遗忘,甚至泛化(即徽菜泛化成了整个安徽菜),其实这是他人想利用徽菜这个品牌资源的先天优势发展自我,属于一种自私的商业行为,并不利于徽菜的发展。

特色

徽菜的烹饪技法,包括刀工、火候和操作技术,徽菜之重火工是历来的优良传统,其独到之处集中体现在擅长烧、炖、熏、蒸类的功夫菜上,不同菜肴使用不同的控火技术是徽帮厨师造诣深浅的重要标志,也是徽菜能形成酥、嫩、香、鲜独特风格的基本手段,徽菜常用的烹饪技法约有20大类50余种,其中最能体现徽式特色的是滑烧、清炖和生熏法。

徽菜的制作特色

当年的徽菜,由于红烧是一大类,而红烧的"红",表现在使用酱油上。徽州的酱油是黄豆制成的,保存本色。炒菜用油是自种自榨的菜籽油,并使用大量木材作燃料:有炭火的温炖,有柴禾的急烧,有树块的缓烧,是比较讲究的。传统中的重油、重色、重火功,有徽州的特殊条件。 当徽菜走向全国之后,仍然保持重色:调色之功;重油:调味之功;重火功:调质之功。如老或嫩,硬或软,结或松等。徽菜用火腿调味是传统。制作火腿,在徽州也是普及型的家庭技术。美食家们十分赞赏徽州火腿。只是人们还不了解:"金华火腿在东阳,东阳火腿在徽州"。这一带古属徽州或徽州边缘,是徽商首先到达的地方。李白在金华就留下诗名:"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他年一携手,摇桨入新安(即徽州)。"唐代就从金华想到徽州,一水相连,以后来往就更频繁了。

六.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徽州雪梨

徽州雪梨:雪梨梨花洁白晶莹,果实如雪似玉,流光溢彩。清明过后,盛产雪梨的歙县梨乡,那一棵棵透出嫩叶的梨树上,挂满了棕叶丝扎的用柿漆水渍过的不透光,不透气的毛边纸袋。历时四、五个月,直到梨子成熟采摘,梨袋才和雪梨一起下树。包梨袋有两大好处:一可以防虫害,二能使果皮雪白,外形美观,雪梨之美名,由此而得。据记载,徽州雪梨的栽培始于宋朝,大面积种植也有了300多年的历史。雪梨以果形美观、皮薄汁多、香甜清脆而遐迩闻名,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东南亚。

徽州雪梨共有30多个品种,其中著名的有金花早、细皮、木瓜梨、涩梨等四个品种。其中涩梨颇有药用价值,取去梨核,放入冰糖,炖熟食用,能治疗呼吸道疾病。用它制成梨汁、梨膏,有去热清痰、止咳润肺等疗效。关于涩梨的药用价值,还有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清代初期,苏州名医叶天士见歙县人何大病入膏盲,无可奈何。但何大回家后遇当地医生程敬道,后者用涩梨不到半年,就使他恢复了健康。叶天士得知后竟然下掉招牌,隐姓埋名到歙县程敬道的药铺里当药倌学医,传为谦虚好学的一段佳话。

七.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黄山石雕

石雕:石雕有圆雕、浮雕、透雕等,取材花岗石、茶园和“黟县青”,多用于牌坊、民宅的基础部位、碑刻等处。竹雕种类很多,如笔筒、竹椅花板、雕花竹筷、竹碗,古寺庙中亦有罗汉竹雕刻的竹联、签筒。竹器上一般雕有兰草、山水、花鸟、人物、诗词、格言等图文。这些竹雕品,不涂金饰彩,经常用手抚摸后,铮亮透红。 石雕艺术无论造型或构图,方法多种多样。论其特点可分为两类:一类书面充盈,紧凑饱满,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富于装饰性。另一类书面简洁大方,疏密相同,构图大势开合,如同收画艺术,且以浅浮雕、线雕为主,擅长用光线映亲筋物。石雕的雕刻方法也比较趋于完美。有些作品正是由于深雕浅刻过度,结果意趣无穷。因此,虽经数百年风雨剥蚀,至今看上去仍然十分耐人寻味。特别是那些雕筑有三至五层的额枋或栏杆华板,雕刻精丽,层次分明,有着较强的立体感、空间感,概是比较成功地综合运用了各种雕刻方法舆技巧,方使有限的书面能表现出无限的空间,创造出较高的艺术境界。 石雕艺术表现形式,自始至终受到材料特性和实用性的制的,其特点为:“困材施艺,刻法嬗变”。石雕艺术不仅受限于材料性能,而且受到建筑构件功能的约束,加之各种石质性能不同,要求构图、造型、雕刻方法具有极大的适应性,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因材施艺。雕刻技巧必须以服从艺术形式和内容为原则的。由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审美要求,从而不断促进石雕技法的发展。石雕技法从平浅单一到复杂多变之后,复为平浅单一,后者并不是前者的重复,而是由当初的古朴稚拙发展为繁褥工整。 狮子雕刻,在徽派砖、木、石雕中算得上是专门的题材。然而石雕狮子舆淡雅的砖雕、华美的木雕狮子相比,却因材料相宜,形像高大、坚实,显得别有气派。它是明清两代徽州民间艺术家们经过大胆想像、夸张、变形了的装饰偶像。头大脸阔,额隆颊丰,箕口肉鼻,从头到项背披着漩涡状的鬣毛,胸饰缨络华绵,脖上挂着铃铛,俯首缩足,给人以亲昵可爱之感。尤其是宅邸大门前所安置的对对石狮,一般一双膝下依偎着幼子,另一双则脚踏绣球,它们既能渲染门第的高贵威敢,又能造成一种喜气临门的气氛。石狮蜃放圆雕。徽派石刻中石狮子,十分注重浮雕技法,以增强栅部装饰效果,蓝注重形髓勤势,而封形脂比例倒不甚苛求。

八.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徽州石鸡

徽州山谷洞穴中,有着一种与毒蛇共栖的"胸蛙",俗名"石鸡",是徽菜中特色的制作材料,石鸡无论是红烧,还是清蒸,扑鼻的香味,丰满的后腿,比鸡肉有过之而无不及。徽州的风味名菜"清蒸石鸡",清汤见底,盖碗清蒸原味不失。多吃石鸡,夏天可以不长痱子和疮。石鸡是大补食品,每一个来黄山观光的游客,都为能吃到这种美味佳肴而高兴不已。

九.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火炉饼

徽州风味小吃名品,又称火炉饼,是一种用干菜和猪肉丁作馅的小烧饼。经火炉烤熟后,形如螃蟹背壳,色如蟹黄,故得此名。刚出炉的蟹壳黄奇香浓烈,咬一块既酥又脆,层层剥落,满口留香,其味隽永。

制法:用熬炼七八成熟的菜籽油炒油酥面,同三分之二的水面合擀成多层次的面卷,再包上馅,置烤炉烤熟即可。能存放一周而不坏,适合旅途食用。

十.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红烧桃花鳜

“红烧桃花鳜”是徽州名菜之一。桃花鳜原名石级鱼,在桃花盛开时最肥美,故名桃花鳜。此类小鱼常在山区清澈的小溪中游曳,颜色与溪中的鹅卵石颜色相仿。

做法:取桃花盛开时节的新鲜石鳜鱼,鱼身两侧打上荷叶清形刀花,用上等酱油浸腌后,放入油中炸得色呈淡黄,配以五花肉丁,春笋丁及葱、姜、盐、料酒、鸡汤,用小火红烧而成。这道菜色红诱人,味鲜软嫩,胶汁极弄,香气扑鼻,是黄山地区春季时令菜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