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陕西省澄城县和澄县特产 陕西澄城县有什么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陕西省澄城县和澄县特产 陕西澄城县有什么土特产更新时间:2023-12-21 07:36:38

一. 陕西省 渭南 蒲城县 白帽辫

白帽辫为临渭区传统手工艺品。选用麦杆手工编织而。其色白光亮,纺织精细,美观大方。主要用于加工草帽、提蓝、坐垫、盛器、壁挂等。远销全国各地及日本、英国、东南亚各国。

二. 陕西省 渭南 澄城县 澄城麦子泡

麦子泡

麦子泡属于陕西澄城县的本地小吃,仅限与澄城本地,不为外人所知

麦子泡是以大麦籽入锅熬汤,里面放上豆腐,凉粉,大肉,木耳等,上面一层红油辣子,最不可缺者得有一些猪下水,撒上香菜。大肉鲜美,豆腐香辣,麦子汤醇厚,极美味。但这多是澄县街上卖的麦子泡,与最原生态的麦子泡相差颇大。

农村过事,第二天早上,必是一顿热气腾腾的麦子泡。煮肉的腥汤水熬上一大锅大麦籽,放上大油辣子,然后将昨天扯席中的大肉,豆腐,悉数捡出,逐渐放到锅里。而在麦子泡里放猪下水,实在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这些里物不上台面,用不到正席上,只能用到第二天的麦子泡中。来的早的,肉多汤少,来的晚的,汤多肉少,到了最后,大肉豆腐用完了,只能上些麦子汤.辣子水,泡上馒,也能混个肚子圆。帮忙的村里人,圪蹴下一院子,一人掂个瓷碗。碗里是红油辣子,热气腾腾,吃的人是满脸冒水,满头大汗。看院里,有如紫气祥云,缭绕不绝。无形中又增添了红白喜事的喜气,热闹气。不论事大事碎,第二天这一顿麦子泡下来,皆能吃个干干净净,盆光碗净。没有丝毫浪费。澄城人的节俭,在此表现的最为充分。

三. 新疆 伊犁 霍城县 霍城苹果

伊犁河谷栽植苹果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丰富,是新疆著名的苹果产地。伊犁是世界苹果起源地之一,至今仍存有14万亩全国罕见的原始野生苹果林,这为栽培苹果提供了宝贵的物种资源。位于霍城县境内的“阿力麻里”就是世界唯一以苹果命名的城市,阿力麻里系突厥语,意为苹果城。

伊犁河在元代称亦刺河,“亦刺”就有苹果之意,伊犁现有100多个品种,著名的地方品种有阿波尔特、红蒙派斯、金塔干、黄元帅、伊犁国光等,这些品种在霍城具有栽培。

元朝刘郁著《西使记》云:“出关(今果子沟)至阿力麻里城,市井皆流水交贯,有诸果,惟瓜、葡萄、石榴最佳。”可见霍城县栽培水果早已有所记载。

霍城县具有栽培苹果、葡萄、杏、桃子等水果极为优越的自然条件,具有适宜果品生长的最佳纬度和海拔高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气候宜人,还有独特的逆温带气候资源,这里出产的苹果色泽红艳,味道清香,酸甜适中,品质优良,且耐贮藏耐运输。

霍城县目前苹果栽培面积仅次于葡萄,主要栽培区在天山脚下,正在建设的伊犁红苹果基地面积将会达到10万亩。与此同时,霍城县还与新疆农夫果园霍城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高酸苹果基地。高酸苹果是一种原料果,主要用于食品加工,榨取果汁。

作者:陈友铭

四. 山西省 临汾 翼城县 甘泉翅果油

甘泉乡:翅果油

五. 陕西省 渭南 蒲城县 刺绣

刺绣在渭南世代相传,遍及全市。花色品种达上百个。主要有枕、童帽、裹肚、门帘、鞋垫、床围、针线包、荷包、动物玩具等,其内容多为花鸟虫鱼和风俗画面,潼关一带的妇女,将象征富贵的牡丹和素雅的荷花绣于布马镫两端,做工精巧,十分耐看,人称“东府刺绣一绝”。随着时代的变化,乡品内容有所更新。同时一些传统绣品已进入外贸市场。

六. 山西省 长治 黎城县 黎城柿子

柿子:素称黎城 “四大宝” 之一。黎城县是山西省经济林基地县。柿果多汁甘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葡萄糖和果糖;它含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比苹果、梨、桃、杏都多,黎城市子加工而成的柿饼,含有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木密醇,其柿霜具有清热、生津解渴和止咳利咽的作用。可治咽喉干痛、口舌生疮、肺热咳嗽等症,黎城柿饼临床运用,具有止血润便的作用,能冶疗痔疮肿痛、产后打嗝不止和直肠出血等症。黎城柿子果大皮薄、肉细浆多、味甜无籽、最易脱涩。一般年产量在2300万斤左右,大部分加工成柿饼,其产品质量上乘、色泽好、包装精。

七. 陕西省 渭南 蒲城县 蒲城椽头蒸馍

椽头蒸馍因其状如椽头而得名,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制作历史,为蒲城特有的传统食品而声名原扬。相传古代地方-多以椽头蒸馍用麻纸包裹装箱,作为上贡皇家及执政大员之礼品,也曾远销湖广各省。在制作方法上别具一格,蒸馍时不使碱,发酵程度要求严格,面团要反复盘揉,所以椽头蒸馍内酥外光,含水分少,不佐菜疏吃,则甘香满口,且便于携带,又耐久贮,成为宴会待客,馈赠亲友,外出旅游必备美食。

蒲城椽头蒸馍不仅历史悠久,口感香谄,表面似玉,长运不裂,久贮不霉,而且制作神秘,名称传奇,誉满三秦,名噪京华。的确是北方面食中的一朵奇葩。

蒲城蒸馍早在明朝时,就是当地群众每年六月六农忙后祭祀“后稷祠”的面食供品,时任蒲城县令的彭希武重修后稷祠后,以祠内房挑檐松木椽头定样,规定了以后供品蒸馍的式样,蒲城椽头蒸馍随之得名并流传至今。

蒲城椽头蒸馍声名远播。慈禧落难西逃途经蒲城永丰岔里村时,吃到了县令贡上的椽头馍,赞不绝口,并将其钦定为朝廷贡品。清道光名相王鼎在家乡也曾用椽头馍招待林则徐。爱国名将杨虎城常用家乡的椽头馍招待同僚,犒赏将士。椽头馍中更有着蒲城特具的人文底蕴。

蒲城椽头馍纯手工制作,工艺考究。以牲畜拉动的五齿石磨精磨出的优质小麦面粉为原料,(不加任何添加剂)佐以祖传秘方和五谷杂粮制成的酵面,和县城东岳庙内的优质井水,拌合、杠压、搓揉成型,以竹木蒸笼、旺火蒸就。

八. 陕西省 渭南 澄城县 澄城踅面

踅面原产地在合阳,相传西汉高祖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04年,淮阳候韩信在合阳黄河边的夏阳渡用木罂渡军活捉河东魏玉豹,为了解决10万大军吃饭问题发明了踅面,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吃着踅面,再想想这个关于踅面起源的典故,就知道当年韩信怎么发明出踅面作为行军打仗的饭食。一是踅面劲道。厚且筋大,吃在嘴里耐嚼,咽在肚里耐饥。二是味醇。吃踅面时除了盐、味精等其它常用调料外,要拌以大油和辣子,所以吃起来油香浓郁,辣味悠长,两者都能增进食欲。三是方便。这与踅面的做工有关,我曾见过做踅面的过程,先是和面,在一个很大的瓷盆里倒进面粉和适量水,用一根粗木棒顺着同一方向搅,搅得稀稠匀当了,舀一勺子倒在一张直径差不多有2尺多的大铁鏊中心,再用半月形的木踅子从鏊心向四周一圈一圈旋着刮开摊平。据说踅面的名子就是由那个半月形的木踅子而得的。但街上也有把“踅面”写作“旋面”的,想必也与一圈一圈地旋着刮摊有关。烙熟后一张张搭在外面凉冷,再切成宽窄与薄厚相当的条形,码得整整齐齐,这样能保质三、五天,吃时只需在开水锅里滚一下即可。相对于其他饭食,踅面的三个特点都更有利于行军打仗,汉高祖能稳坐天下,其中也有踅面的一份功劳。



如今,社会发展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踅面也稍有讲究了。踅面都在小饭馆里卖,且大多同时经营面皮、米线等其他小吃,也不再现场直播,而是前堂用餐,后面都隔了操作间。桌凳也换成了青一色的专用于餐馆的高桌、高凳。人们也更不用象行军打仗那样,在吃饭上计较时间长短,何况超市里各种各样的方便面让人能挑花眼。但踅面仍然受人青睐。自己没有在合阳呆过,不知踅面的故乡合阳人是不是非常爱吃踅面。而在澄城,我所熟知的人没有不喜欢踅面的。用餐时分,随便走进哪个踅面馆,都几乎座无虚席,食者无论男妇老幼,不分尊卑贵贱。不仅小摊小店里有,星级宾馆饭店里踅面也是食谱里小吃的代表品类,每宴宾客,澄城人必以踅面为特色小吃待之。不仅如此,我还听说一些远离家乡在外地干事的澄城人一旦回澄,顾不上奔家里,先要到街上找一家踅面馆,饱餐一顿久违的踅面,平日里和同事们出去吃饭,他们也常常以踅面为首选,有时候即使一块儿享用其他饭食,当中必有人叹曰:哎呀!好些日子都没有吃踅面了。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踅面虽生在合阳,但也在澄城扎了根,而且这根扎在了澄城人的心里,让在外的游子魂牵梦萦,让几乎所有的澄城人都有一个共同的饮食爱好,在澄城若要论起饮食文化来,我看澄城踅面当是首选的饭食之一。

九. 山西省 长治 黎城县 黎城花椒

花椒

花椒素称黎城“四大宝”之一。其产品皮厚,籽少,味香,油性大,耐贮藏,人称“十里香”,经济价值很高。在调味方面,可使饭菜可口、色鲜味美,别有风味,其种子含油25%,出油率22%-25%,属干性油,既可食用、又可做工业用油。花椒还是一味中药,具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的作用,民间流传很多以花椒配其它药治疗积食停饮、心腹冷痛、疥疮等病的土方秘方。大红袍花椒品质上乘,色泽鲜红,全县年产50万斤左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