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张掖特产怎么画 甘肃的美食有哪些怎么画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张掖特产怎么画 甘肃的美食有哪些怎么画更新时间:2024-01-31 01:02:44

一. 甘肃省 张掖 甘州区 鱼儿粉

夏天在张掖街巷中,别具风味的小吃比比皆是,遐而闻名的鱼儿粉便是其中之一。鱼儿粉是用精细的蚕豆淀粉制作的小吃,形似小鱼,颜色有白有红,配上调料,小菜,活象一条条小鱼在碗里游动,吃起来清凉、润滑,既充饥又解渴,是一种地道的风味小吃。

二. 甘肃省 张掖 高台县 东湾蔬菜

甘肃省高台县巷道乡东湾村位于靖远县城东北部,东与平川区宝积乡、共和乡接壤,南连乌兰镇,西临黄河与糜滩、三滩隔河相望,北靠平川区水泉乡。

2001年,巷道乡组织菜农赴外地参观学习蔬菜种植,总结出了高垄种植、控制灌水、严格育苗移栽的种植经验,引进种植陇椒2号、甘椒2号、金椒8号等5个品种。菜农们为了让温室有更高的收入,充分利用不同作物品种生长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将传统的一茬种植模式改变为间作套种。使作物高矮成层,相间成行,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同时,充分发挥边行优势的增产作用,调整田间结构,变单作顶部平面用光为分层、分时交替用光,可使亩均纯收入在6500元左右,让菜农尝到了蔬菜间作套种的甜头,种植面积达到了1800多亩。

2011年,甘肃省高台县巷道乡东湾村(蔬菜)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三. 甘肃省 张掖 山丹县 棕叶皮

张掖的白花苇(也有少量的紫花苇),生长迅速,杆粗株高、密度大、纤维韧力强、质量好,大量苇叶运往外地作为棕叶皮。 地处西北边陲的张掖,到处有丰沛的水源,可说是水流淙淙,河道如织,因此湖边、河边丛生芦苇。芦苇是多年生草本纤维植物,无需管理,一年一收,是造纸纤维合成和编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张掖的苇产品还被多用于编织铺床、铺炕的芦苇席,房顶上的篙件,以及药材包装等。

四. 甘肃省 张掖 高台县 张掖白花苇

张掖的白花苇(也有少量的紫花苇),生长迅速,杆粗株高、密度大、纤维韧力强、质量好,大量苇叶运往外地作为棕叶皮。地处西北边陲的张掖,到处有丰沛的水源,可说是水流淙淙,河道如织,因此湖边、河边丛生芦苇。芦苇是多年生草本纤维植物,无需管理,一年一收,是造纸纤维合成和编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张掖的苇产品还被多用于编织铺床、铺炕的芦苇席,房顶上的篙件,以及药材包装等。

五. 甘肃省 张掖 高台县 合黎辣椒

辣椒是人们喜食的鲜美蔬菜,干辣椒和辣椒面又是常用的烹调调味品。辣椒种类繁多,各地均有种植,而高台合黎的辣椒别有韵味。由于优越的地理条件,合黎乡所产的辣椒肉厚油丰,色泽红润鲜艳,辣味纯正鲜浓,青果为绿色,老熟后呈红色,容易晒制,且耐贮藏,生食、炒食或油泼均可,加工后的辣椒具有开胃健脾、养颜明目,降低血压,祛病御寒、增强血液循环,增进食欲,发汗、消寒等作用,有活跃新陈代谢等功效。

六. 甘肃省 张掖 甘州区 搓鱼面

   搓鱼面是甘肃张掖特有的面食品种,因其成品的形状中间粗、两头尖,酷似小鱼而得名。其作法是用手掌将面条搓成约一寸长的面段,然后入锅内或煮或炒熟都可,在热天里还可以凉拌食用,是当地人喜爱的美食。

七. 甘肃省 张掖 民乐 炮杖子

炮杖子

将揉好的面拉开拉细,然后揪寸段于开水中煮熟捞出,用凉水激过,拌菜即食。因形似鞭炮,故名炮杖子。随着蔬菜种类增多和面食做法的交流,在民间和街头餐馆中,也有面煮八成熟后,捞入炒勺,拌肉丝、寸段蒜台、葱丝、葫芦(蕃瓜)片及各种调味品爆炒面食的,所以又称干拌炮杖、炒炮杖、炒炮。也有煮熟后捞入事先勾兑好的肉菜汤中,称汤炮杖。

八. 甘肃省 张掖 甘州区 大馍馍

   制作方法与蒸馒头相同,只是多加抢面,炮得比蒸馒头的面要硬得多,入宠时,将面团做成比一般蒸馍大的馒头,把用面或杏仁、瓜子做的桃、花、叶。鸟之类的饰物按在上边,涂以食用颜色,蒸熟出宠便成,是长辈亲属死后的供品。 

九. 甘肃省 张掖 甘州区 粉皮面筋

在张掖农村,农民秋收后,家家户户,要晒粉皮面筋迎亲接友,逢年过节或是喜庆之时,粉皮面筋是不可缺少的临时性招待食品。产妇坐月子时也由娘家赠送一篮粉皮面筋。现在农村晒粉皮面筋之风也还在流行。 张掖驰名的粉皮面筋有“马面筋”,每日清晨挑两桶摆摊出售,不到两个小时出售完毕。因为驰名,除经常来吃的 人们外,慕名而来者也不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