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天津特产泡水喝的 天津土特产有什么功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天津特产泡水喝的 天津土特产有什么功效更新时间:2024-01-16 09:08:18

一. 天津市 滨海新区 崔庄冬枣

崔庄冬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崔庄是滨海新区太平镇的一个村。该村盛产冬枣。崔庄冬枣久负盛名本是枣中极品。崔庄冬枣皮薄核小肉厚,肉质酥脆甘甜,成为皇上贡品,因此也称贡枣。

说起崔庄冬枣还有一段神话故事传说,更增添了崔庄冬枣浪漫和神奇。相传,这段神话故事和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宫有关。那次王母娘娘在天宫举行蟠桃会,各路神仙都到王母娘娘那里喝御酒来了,1为齐天大圣的孙悟空未在邀请名单之列,非常生气,便使性撒泼。孙大圣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穿过云层来到天宫将蟠桃盛宴搅了个人仰马翻。王母娘娘的御酒撒了一地,仙果被弄得七零八落。仙果滚下仙桌,穿过云层掉到人间,落在了崔庄田园内。仙果在崔庄地上生根发芽长成了苍翠的冬枣树。

据有关资料,崔庄冬枣颇有悠久历史,早在1560年该村刘氏家族就开始种植。后来不断研究,经多次嫁接,终获成功,成为精品。据本草纲目记载,冬枣具有“味甘无毒、主心邪气、安中健脾、平胃通窍、滋补养颜、久服轻身延年益寿”之功效。相传,崔庄冬枣曾是清代皇上的贡品,名燥一时。后来,由于战乱和灾荒,崔庄冬枣林遭到破坏,残留无几。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又开始出现了生机。0时,崔庄冬枣再次遭到破坏,目无王法的造反派“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枣”,将冬枣树连根刨起。幸亏老刘家留下了一点。而今人逢盛世,冬枣树逢春,崔庄冬枣成了农民致富的金蛋蛋儿。枣树蓬勃生机,创下了株产百斤新纪录。

2000年大港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中,以建立主导产业和名品为目标发展种植了十万亩冬枣。郁郁葱葱的冬枣林在大港广阔的田野上形成一道景观,大港冬枣也冲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崔庄,冬枣的发源底加上神话传说更有浪漫色彩了。

二. 天津市 滨海新区 天津鸭梨

个头硕大,皮薄且呈淡黄色。果核小,肉质细腻鲜嫩汁多,香甜可口,清香淡雅。

三. 天津市 和平区 天津桃仁小肚

外观圆形,色泽金黄,清香味美,具有芳香醇厚和桃仁特有的甘香风味。

原料配方:猪肉100公斤香油6公斤五香面0.2公斤花椒面0.1公斤味精0.2公斤桃仁1.2公斤精盐4.7公斤鲜姜2公斤大葱4公斤酱油8公斤亚硝2克团粉50公斤白水24公斤

制作方法:

1.备料:去皮肥、瘦肉。猪膀胱。将肥、瘦肉用1厘米搅刀制成馅。

2.搅拌:先将团粉和水放入搅拌机内,拌匀后,再投入肉和辅料,搅拌5分钟。

3.灌制:将洗净的膀胱翻个,灌入肉馅,至七成满时,用竹签别好,大、小分开。

4.煮制:将灌好的小肚,分别大、小放入100℃的水锅里。大的先放入煮10分钟,然后放入小的再煮15分钟后,把温度降到85~90℃继续煮1.5小时,即可出锅。

5.熏制:将煮熟的小肚摆放在篦子上,放进烤炉内,每熏100公斤小肚,放红糖700克,锯末2.5~3公斤,将红糖和锯末拌好后,洒在烧红的铁板上,立即关闭炉门熏1~1.5小时,至红黄色时,即出炉,抽掉竹签即为成品。

四. 天津市 宝坻区 大港冬枣

大港冬枣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大港冬枣是经过农艺技术人员依据本地崔庄冬枣培育、优选出的冬枣优良品种。大港冬枣果皮赭红光亮,色泽鲜艳,皮薄肉脆口感好,果大、核小、酥脆、汁多、酸甜适口,品质极佳,平均单果重20克,指标优于大部分鲜果,被许多国内外专家誉为“百果之王”。

经过十多年的规划发展,天津滨海新区大港已成为北方重要的冬枣生产基地。8个冬枣精品园、5个冬枣观光园、3万亩无公害生产示范园、冬枣饮品、冬枣驿站成为大港地区农业对外的名片,形成产、运、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模式。

地域范围

大港冬枣分布于天津市东南部滨海新区大港地区,距天津市区33km。坐标为东经117°08′~117°34′、北纬38°33′~38°57′之间,海拔1.2m~3.5m。东临渤海湾;南与河北省黄骅市接壤;西与天津市静海县毗邻;北与津南区、西青区为界。分布于中塘镇、太平镇、小王庄镇、港西街、古林街等地。总种植面积6666.7公顷,冬枣年总产量约为6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19.8 g,果皮较薄、深棕红色,果面光滑。果肉酥脆、绿白色、汁液多。果核纺锤形, 果核小。风味浓酸甜适口,口感好,品质极佳,适于鲜食 2、内在品质指标:大港冬枣内含丰富的维生素C、纤维素、果胶和铁、锌、等微量元素。 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大港冬枣产地环境、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2762-81《食品中汞允许量标准》、GB5127《食品中敌敌畏、乐果、 马拉硫磷、对硫磷允许残留量标准》、GB4788-84《食品中甲拌磷、杀螟硫磷、倍硫磷残留量卫生标准》、GB4810-84《食品中总砷允许量标准》、GB4809-84《食品中氟允许限量标准》和国家标准GB18740-2002、NY5252-2004无公害食品冬枣等有关规定执行。

五. 天津市 静海 天津糕干

天津制作糕干的店铺很多。其中杨村糕干生产始于明初,历史悠久,为最正宗。杨村糕干以上等米粉和白糖加工精制而成,雪白细腻,口味清甜。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通不久,杨村糕干曾作为中国的一件,同茅台酒等一起送到巴拿马赛会,获得〈佳禾〉铜质奖章。

近年来,天津糕干以芝兰斋糕干最著名。传统的芝兰斋糕干以新稻米和优质江米为主料,配以精制的甜馅,经过精细加工后,洁白绵软,香甜可口,尤其适宜老年人和儿童食用。

六. 天津市 河西区 天津紫蟹

紫蟹是天津市郊区所产的一种毛腿河蟹,大者如银元,小者如铜钱,每值冬季,聚栖于河堤泥洞之中,须破冰掏捕。此物虽小,但腹部洁白无泥,滋味鲜美。因其蟹黄异常丰厚,透过薄薄的蟹盖,呈现出一层紫色,故名。明、清时曾为贡品。天津厨师取用此蟹烹制而成的“七星紫蟹”入口奇鲜,其香无比,成为津沽冬令的传统名菜,诗人曾称赞:“丹蟹小于钱,霜螯大曲拳,捕从津淀水,载付卫河船。官阁疏灯夕,残冬小雪天。盍簪谋一醉,此物最肥鲜。”

这是中华绒蟹的一种,它体小,仅有一颗大衣纽扣大小。揭开蟹盖,蟹黄呈猪肝紫色,煮熟后变成橘红色,味极鲜美。紫蟹都产在寒风凛冽的冬季,因此,常常用于什锦火锅。

七. 天津市 宁河区 芦台春酒

芦台春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泰达酒业在销售上大胆创新,把长年陈贮的100%清香大曲原浆酒面向广大消费者销售,开启了中国白酒界之先河。

“原浆酒”俗称“甑流”。是粮食通过大曲发酵成酒,完全不勾不兑的原始酒液。

100%芦台春清香大曲原浆酒,坚持采用传统酿造以清蒸清烧纯粮固态发酵工艺酿制的、分段摘取的高档蒸馏酒,保持酒的天然原汁原味。

芦台春原浆酒作为泰达酒业的优质酒之典范,有着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内涵,具有酒香纯正、绵软、净爽、协调的产品风格,代表着泰达酒业三百年来传统酿酒工艺的“原生文化”酒。

原浆酒与普通白酒的区别:原浆酒属于酿造酒,没有勾兑过程,是白酒的最完美状态。而普通白酒是由基础酒和酒精勾兑而成,调入一些食品添加剂增加香气和口感与原浆酒有很大的差距。

芦台春原浆酒可以配置各种保健酒、补酒和药酒。酒是“救人的良药”,酒可入药是因为酒精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它可溶解许多难溶甚至不溶于水的物质,用它来泡制药酒,有的比水煎中药疗效好。而且药酒进入体内被吸收后立即进入血液,能更好发挥药性,从而起到治疗滋补之功效。为此,中医常有处方让患者用酒冲服,或煎药时使用药引。东汉名医华佗,曾用酒冲叫作“麻沸散”的药,作为-剂完成外科手术,并获得成功。

芦台春原浆酒是普通白酒无法比拟的,饮后不易上头对身体刺激性小,适量饮用有益健康。

将三月新采的桃花阴干后浸泡在芦台春原浆酒中,贮15日便为桃花酒,饮用该酒,有润肤、活血的功效,使人青春美容长驻。白鸽煮酒、龙眼酒也有美容作用。酒对皮肤有良性刺激,能加速血液循环。为使毛发肌肤健美,中国古代就有用酒洗浴的做法。

在烹饪美味菜肴时,适量用酒,能去腥起香,使菜肴香甜可口。因为酒的主要成分是-,沸点较低,一经加热,很易挥发,便把鱼、肉等动物的腥膻怪味带走。同样,使用动物脂肪烹调菜肴时加点酒,也会取得美味功效。

作为一个消费者又如何存放芦台春原浆酒呢?应扣紧瓶盖置于低温存放。否则在气温偏高时酒体挥发、出现酒虫和沉淀等现象,影响酒的口感。

芦台春酒酿酒用水源自燕山山脉,几经矿化,水中含适量的氧气,属弱碱性纯天然矿泉水,是白酒酿造的最佳水质。特定的自然条件赋予芦台春酒独特的风味,久而久之芦台产好酒便名声在外,芦台春酒由此得名。

芦台春酒产地范围为天津市宁河县芦台镇、造甲城镇、潘庄镇3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八. 天津市 河西区 扒海羊

扒海羊用鱼翅和羊蹄盘经蒸、烧而成。

扒海羊,是天津回族菜馆创制的一道特色名菜。因为它是以海洋中的鲨鱼翅和羊蹄为原料烹制的,故名。1987年天津市饮食业举行“群星杯津菜大赛”,“扒海羊”与“扒通天鱼翅”和羊蹄为原料烹制的,故名。1987年天津市饮食业举行“群星杯津菜大赛”,“扒海羊”与扒通天鱼翅、“扒如意八卦鱼肚”、“扒劳素全菜,同获大菜奖。”

九. 天津市 宁河区 天津金丝小枣

主要用途是制成红枣,也可鲜食。该品种树势较弱,丰产稳产。果实类型有20余种,平均果重4~7g。皮薄、肉厚、色鲜红,光亮美观,肉质细脆,汁中多,味极甜,核细小。干制率60%,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0~38%,过熟的枣果,掰开时拉有黄丝,故名金丝小枣。红枣含糖74~80%,果实耐贮运,喜肥沃粘土、壤土,耐瘠性较差,抗盐碱力强,适宜盐碱地发展,是目前品质最好的红枣品种。成熟期在9月下旬。

十. 天津市 河东区 天津黄韭

天津黄韭也称韭黄。天津本不产韭黄,清同治年间,一位姓朱的花匠于冬日偶在花窖中发现了一丛,不仅色泽淡黄清新,而且口味极佳,与青韭相比,别具一格,于是大量引种。至光绪年间已普遍栽种,成为人们冬季菜蔬中之佳品,一直延续至今。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