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黄冈农业特产有哪些东西 黄冈市各县市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黄冈农业特产有哪些东西 黄冈市各县市土特产更新时间:2024-02-02 09:26:45

一. 湖北省 黄冈市 英山 英山茶乡鸡

英山茶乡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英山茶乡鸡属肉蛋兼用型地方良种,养殖历史悠久,是大别山南麓黄冈英山境内名优土。

产地分布

主产于英山县域内的南河镇、方家咀乡、温泉镇、红山镇、孔家坊乡、金家铺镇、石头咀镇、杨柳湾镇、雷家店镇、草盘地镇、陶家河乡,共11个乡镇。

外貌特征

英山茶乡鸡属肉蛋兼用型地方良种,其体格中等、体质强健、体态匀称、体型紧凑、外貌秀丽;成年公鸡体重1.5~2.5kg,成年母鸡体重1~2kg;冠分单冠和豆冠,以单冠居多,冠齿5~7个,冠后缘冠叶分叉,冠、肉捶、耳叶和脸均呈红色,眼大略向外突起,虹彩呈浅栗色;喙短略弯曲,呈青黄色;公鸡尾羽呈佛手状和直尾,母鸡尾羽上翘;公鸡羽色深红,母鸡以麻黄、黄色为主;具有抗病性、适应性和就巢性强、耐粗饲的特点。

营养特性编辑

1、英山是著名的“茶叶之乡”,成片的茶园绵延在群山之中,是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自然畜禽养殖区。在茶园周边搭建鸡舍,鸡群在茶园里觅食,在茶树底下扒草、吃鲜茶叶,在茶树上捉虫。通过散养的方式,放养密度小,扩大了茶乡鸡的活动范围,增强了活动能力,锻炼了体质,提高了鸡肉的蛋白质含量,降低了脂肪含量。

2、英山茶乡鸡肉表皮浅黄,光滑滋润,肌肉丰满有弹性,肌间脂肪分布均匀;表皮和肌肉切面有光泽,肉质鲜美,无异味;鸡汤透明澄清,脂肪团集于汤汁面,清香四溢,回味无穷。

3、英山茶乡鸡肉独特的品质与其所富含的各种营养物质密不可分。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6%,水解氨基酸总量23.66%,脂肪含量只有1.06%,胆固醇含量438.6mg/kg。

湖北省英山县南河镇、方家咀乡、温泉镇、红山镇、孔家坊乡、金家铺镇、石头咀镇、陶家河乡、草盘地镇、雷家店镇、杨柳湾镇。

《英山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界定英山茶乡鸡(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英政函〔2014〕68号

湖北省英山县地方标准:DB421124/T003-2013《英山茶乡鸡养殖技术规程》;

DB421124/T004-2013《英山茶乡鸡加工技术规程》;湖北省地方标准:《英山茶乡鸡(肉)》(草案)

二. 湖北省 黄冈市 武穴 春燕皮蛋

春燕皮蛋创牌于二十世纪初期,至今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有“鄂东第一蛋”之称。它以其配方独特、个大味美、营养丰富,饮誉千家万户。蛋体形似琥珀,富有弹性,晶莹如珠而半透明,蛋黄五彩如虹,清香扑鼻,食之不腻,容易消化,是佐酒、佐餐、馈赠之佳品,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因而因内久俏不衰,并出口日本、香港等地。( 武穴)

三. 湖北省 黄冈市 英山 英山春笋茶

英山春笋茶是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的。英山春笋茶早在唐代就是宫廷贡品,其条索紧细、色泽嫩绿、润喉爽口,香甜回荡,清心明目,提神益气,目前已行销海内外。

英山春笋茶主要生长在海拔1100-1700米高度的仙人台寺、望江山,等地带。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适宜茶叶生长,春笋色泽青翠,其香馥郁,在水中犹如雨后春笋竖悬杯底,因而得名,是英山茶叶的极品,曾在湖北省名茶评比中被评为特级茶,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四. 湖北省 黄冈市 武穴 龙坪豌豆

龙坪办事处去年已种的和今年将要推广的豌豆品种为中豌6号。中碗6号属豆科、蝶形花亚科、蚕豆族,是越年生的草本植物,生长特性与本地蚕豆相似,中豌6号是一种短蔓、硬荚、圆粒型豌豆,主要用于食用,开白花。豌豆属北方常作作物,喜干爽,怕湿,适宜于高处旱地播种

二、生长期与上下茬口中豌6号一般在霜降至立冬期间播种,采用地膜种值,可适当推迟到立冬前后播种。豆荚收获一般在五月上旬,耕作精细可提前到4月下旬,豆荚收获期一般为20天左右。成熟豌豆一般在五月底六月头收获。结合其生长特性。在龙坪地区可采取豆——棉——豆和豆——菜——豆耕作模式

三、 效益与常规作物比较中豌6号平均亩产青豆荚可达1000公斤,如果按五月上旬准时收获,武汉、九江、南昌等地市场价可达0.80元/公斤,若能4月底收获市场价格更高,亩平均经济可达800元以上。与其他作物相比,是小麦的5倍(小麦亩可近250公斤,单价0.66 元/公斤),是油菜的3倍(油菜亩产近150公斤,单价1.64元/公斤)。另外,豌豆根部带根瘤菌,类似于黄豆,有制氮作用,与种油菜、小麦相比,还有改良土壤的优势

四、 现有种植面积和规划种植面积去年,全处豌豆种植面积500亩,由于产生了较好的比较效益,在全处引起了强烈反响。去年,规划种植1万亩,其中1000亩拟采取豆——菜——豆耕作模式,其它采用豆——棉——豆耕作模式。据农技站精确估算,采用豆——菜——豆耕作模式,亩产出经济效益可达1800元,采用豆——棉——豆耕作模式,亩产出经济效益可达1700元。龙坪在三年内可望形成有规模的豌豆产业基地。( 武穴)

五. 湖北省 黄冈市 武穴 龙坪油面

龙坪油面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龙坪油面是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龙坪镇的。龙坪油面又称武穴油面、广济油面、银丝面、龙须面。形状细如丝、白如玉,煮后不断条、不糊水、不粘连,品尝时味道鲜美、顺滑爽口。

“龙坪油面”是湖北武穴市的传统特色产品,又称武穴油面、广济油面、银丝面、龙须面。该产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浓厚。相传起始于明万历年间,清朝广济会员金德嘉参加朝廷会试时,将此面贡献给康熙帝,康熙帝吃后叫绝;乾隆帝六下江南,途经广济访师金德嘉,品尝此油面后大加赞赏,赐封为朝廷贡品。该产品制作方法和工艺配方系祖传承续,不传外人。其加工方法异常独特考究,历经九道工序纯手工制作而成。形状细如丝、白如玉,煮后不断条、不糊水、不粘连,品尝时味道鲜美、顺滑爽口。因此长久以来,在长江中下游鄂赣皖一带倍受广大消费者的推崇和青睐,是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上好佳品。

历来,龙坪油面虽销路不错,由于加工工艺独特和手工制作等制约,难以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生产。为发展和弘扬这一传统产品,武穴市质监局对龙坪油面加工行业进行了深入的专题调研。根据小作坊不同情况从帮扶小作坊规范生产加工行为,获得市场准入入手,通过生产许可规定的各项内容来规范整个行业,以达到发展和弘扬传统产品、提升质量、促进发展的目的。当地党委政府组织成立了龙坪油面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金德嘉”商标,按照统一原料、统一工艺、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标准,揭开了抱团发展、开拓市场的新篇章。现在,龙坪油面已逐步进入全国各地商超,并在周边地域开设了龙坪油面店,还通过“淘宝”、“拍拍”等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网络销售。据统计,龙坪油面年产销量已达六百万公斤,年产值过六千万元,已成为龙坪镇支柱产业之一,为推动龙坪地域经济发展和宣扬龙坪人文历史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湖北省武穴市龙坪镇现辖行政区域

《武穴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龙坪油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武政函〔2013〕34号

武穴市地方标准:DB421182/T013-2012《龙坪油面》

六. 湖北省 黄冈市 武穴 大金葡萄

大金葡萄是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大金镇的。大金葡萄已经形成了规模效应,葡萄在当地供不应求,口感甘甜,颗粒大,广受水果批发者的欢迎。

大金镇葡萄种植村有张榜、刘元、刘元政、宋煜、周干等7个村,品种也由有“腾埝”“红贵族”“金藤”为主的18个优质高产品种。 宋煜村种植葡萄约100亩,张榜村将和宋煜村等附近村落计划联合建设万亩葡萄镇、千亩葡萄村。用3—5年的时间,建成10000亩葡萄园,2—5个千亩葡萄村。

七. 湖北省 黄冈市 麻城 张广河天麻

张广河天麻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张广河天麻

麻城市三河口镇张广河天麻产业协会

天麻是一种珍贵药材,具有平肝息风、祛风止痛、降血压、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功效。天麻喜湿,不耐高温,海拔600米以上山腰最宜种植。以三河口镇张广河为中心的九个村仿野生天麻种植主产区,平均海拔8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6°c,日照1600-2513h,日照充足,降雨量充沛,适合天麻的生长,自然气候条件决定了张广河天麻“个大、肉肥、色黄白、质坚实、无空心”的优良品质。

多年来,三河口镇政府大力推进“张广河天麻”特色基地建设,并于2016年成立了张广河天麻产业协会和天麻种植合作社,将特色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积极推动合作社与贫困户对接,免费提供种苗和种植技术指导,并以保护价回收产品。该镇现有种植农户5000余户、从业农民20000余人,种植面积80000余亩,年产量约500万斤,实现产值7000多万元。产品畅销湖北、安徽、河南等大中城市和省市地区,出口到新加坡、香港。

八. 湖北省 黄冈市 黄梅 苕果儿

家乡黄梅有一种土得掉渣的土,那就是用红苕为主原料做成的食品,我们都叫它苕果儿。过去每到腊月,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挑好日子做苕果儿。

红苕就是红薯,是我们这里的通俗叫法。因黄梅上乡独山一带土质好,种出来的红苕个大,味甜,当地人就把红苕加工成苕粉,然后作为多种食品的主原料。如可以做鱼面,苕粉皮儿,苕果儿等。

黄梅做的苕果儿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细沙烘炒的,还有一种是油炸的,做法不一样,味道也自然不同。

细沙烘炒的苕果儿,是把红苕用刀切成长条状晒干后与干净的细沙,一同放置于铁锅中烘炒,待其变脆后,即可在筛网中过滤沙子。

而油炸的苕果儿,更是香甜。是把苕去皮,蒸煮熟成糊,加入芝麻,白糖,均匀铺开晾晒,晒干后用切成大小片状。油炸时,我们这里都用菜籽油小火油炸。

小时候,家里是没有零食的,街上也没有买的,我们也没有零用钱。所以能有点吃的,也就是那些在腊月炒制的“腊货”了。糖粑、花生、苕果儿都是平时没有,过年才有的让我们看了流口水的美食。

记得每年腊月,母亲都要选一个晴好的天气做苕果儿。早上天蒙蒙亮,母亲就先把灶火生旺,再把洗干净好了的苕都放在蒸笼里蒸,蒸熟后去皮,这时候加点黑芝麻和白糖,摊成饼状。最后就切成长条或者菱形,有的要放在外面晒,有的就放在油锅里油炸,我们这些小孩子在旁边要么帮生火,要么帮忙切苕果儿。

刚出锅的苕果儿,个个金黄,含在嘴里,还没有吞进去,那香甜的味道就直入喉咙到心到肺。在过去油是凭票供应的,相当紧张,家里平时炒菜都不会多放一滴油的,而到了腊月油炸苕果时,母亲都特别大方,放了一大壶油,这也是我们沾油荤最多的时候。吃着香甜可口的苕果儿,我们小脑袋瓜里就甚至认为,这个世界上最美味的食品就莫过于黄梅的苕果儿。

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各类美味的食品也越来越多,只是再怎么吃也吃不出童年时苕果儿的那份真和香。

信息来源:黄梅县人民政府网 曹锦军围炉 作者: 曹锦军

九. 湖北省 黄冈市 浠水 生猪养殖

生猪养殖是浠水的传统产业,千家万户有饲养习惯和经验,且气候适宜、地理条件优越、资源丰富、草饲料充足,宜耕宜牧。近年来,生猪生产已发展成为我县主导产业,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生猪产业化。我县生猪生产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总量不断增长。1999年,全县生猪生产量达100万头,比生猪产业化前的1996年增长34%,肥猪出栏53.5万头,比1996年增长32%
二、效益不断提高。推进生猪产业化经营,促进了我县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1996年,全县生猪产业化系列产值达12亿元,比1996年增长48%,农民每年从生猪产业化经营中增加纯收入320元,生猪产业化经营每年提供税源2500万元,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
三、规模不断扩大。始终坚持一手抓大场大户,一手抓千家万户,大力构筑“万千百十”工程,即县抓万头场,乡镇抓千头场,村抓百头场(户),组抓10头以上大户。特别是在长流、散花两个“规模养殖示范场”的带动下,一批专业场、专业村、专业户应运而生,逐步形成了“数乡一业,乡村一品”的区域经济特色。1999年,全县有万头以上养猪基地(场)5个,千头规模的养猪场、户28个,百头以上的养猪场、户618个,1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6480个,规模生产占生产总量的30%以上。全县生猪人平出肥一头以上的乡镇有5个,人平出肥一头以上的村有236个。全县基本形成了以长流、散花畜牧场为龙头,以大场大户为重点,千家万户为基础的养殖格局
四、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全县共投入生猪“品改”资金800万元,以提高生猪品质,增加科技含量。已初步建成了“三群一站”良种繁育体系。全县核心群良种母猪达68头,太湖、通城母猪繁殖群17个,百头以上生产群良种母猪基地21个,全县优质二元杂交及良种母猪生产群达2.53万头,占母猪总数的92%。全县种公猪已全部实现外来良种化。优质杂交肥猪占67%,其中外三元猪步22.3%,生猪瘦肉率平均达到50%以上
五、特色基本形成。新组建了生猪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县肉联集团公司。近两年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开发出系列低温肉制品,并畅销省内外。该集团年经营生猪40万头,年总产值达4.6亿元
以粮食万吨饲料加工厂为龙头,建有中型饲料加工厂46座,年加工优质饲料25万吨,能保证全县生猪饲料供应
全县以五沿(沿公路、铁路、长江、城镇、周边县市)为重点,筹资800多万元,建成19个生猪交易市场,年成交仔猪30多万头,生猪年交易额7000万元
全县北部山区基本形成了以玉米种植、饲料加工、养猪一条龙的模式。大灵乡实现玉米产量过亿元,人平出肥1头猪。中部丘陵基本地带基本形成种植业结构与农副产品加工和养猪配套的模式。( 浠水)

十. 湖北省 武汉 东西湖 东西湖葡萄

东西湖葡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东西湖葡萄

武汉市东西湖区巨龙海葡萄种植协会

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葡萄的植物化石发现于第三纪地层中,说明当时已遍布于欧、亚及格陵兰。 葡萄原产亚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世界各地的葡萄约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葡萄为著名水果,生食或制葡萄干,并酿酒,酿酒后的酒脚可提酒食酸,根和藤药用能止呕、安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