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北恩施特产视频 湖北恩施市十大特产礼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北恩施特产视频 湖北恩施市十大特产礼品更新时间:2024-01-13 19:55:53

一. 湖北省 恩施州 鹤峰县 鹤峰薇菜

鹤峰薇菜

--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在全国薇菜产业链中,鹤峰县唯一被中国科学技术部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唯一被农业部认定为山野菜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湖北省鹤峰县建成中国最大薇菜生产出口基地,使昔日山中草,今朝成为创汇宝,薇菜出口量占南方薇菜总量的百分之七十、湖北省的百分之八十。

现今,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湖北鹤峰现已加大薇菜的出口模式,在全国薇菜产业链中,鹤峰县是唯一被中国科学技术部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唯一被农业部认定为山野菜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声名远播,近段时期,鹤峰县还投资了一千八百万元人民币的薇菜食品加工厂已经全部竣工并投入运行,传销链铺满五湖四海,是名副其实的薇菜之乡。

二.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利川黄连

利川黄连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利川黄连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恩施药材丰富,主要有利川黄连、窑归、板党、当归、天麻、贝母、田七等,利川黄连最为著名。黄连性寒、味苦,具有泻炎解毒、清热燥湿的功能,主治高热烦躁、胸闷呕吐、泄泻痢疾。利川市春迟夏凉,秋早冬寒,垣充沛,日照较少,为黄连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利川市栽培黄连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黄连的重要产地。

全世界种植栽培黄连最早的国家就是中国,其中,拥有将近1000年种植悠久历史的要数湖北省的利川市,自古以来被世人称为是中国“黄连之乡”,利川所产的黄连形如鸡爪,即有“利川黄连”之称,品质药用为全国最优,它别名又叫南岸味连,属于黄连中的名贵品种。

利川黄连形如鸡爪,根茎集聚成簇,黄肥坚实,早在唐代就列为贡品。1985年,利川被湖北省计委列为全省黄连基地县,并被国家有关部门指定为全国黄连生产基地。

利川位于鄂西南隅,属于云贵高原东北延续部分,为大巴山系余脉,武陵山系西北部,面积为4602平方公里。全市平均海拔1100米,最高点位于东北部的寒池,海拔2415米,最低点位于西南部长顺郁江出境处,海拔315米。利川地处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与同纬度平原相比,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低山四季分明、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高山春迟秋早,湿润多雨,冬长夏短。年均气温8-12℃,年日照时数1278小时,年降雨量1500毫米,无霜期190天。

利川市为黄连生产作了大量艰苦、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工作,使利川成为全国黄连栽培新技术的原创地,全国黄连产地生态保护的示范地,中国“南岸味连”的正宗原产地。

《中国名乡大全》中记载,利川盛产的“鸡爪黄连”,出口日本和欧美等国。在2009年底由农业部信息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论坛上,“利川黄连”的品牌价值被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评估为5.99亿元,在中国品牌农产品百强排名中位居第89位。利川适宜种植黄连的地方很多,但最适宜的还是建南镇、谋道镇、汪营镇、忠路镇、凉雾乡、福宝山生态开发区等地海拔在1200米至1800米之间的高山地区。到2008年底,利川市共有黄连留存面积9.8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54%,黄连产业总收入达2.7亿元。

利川现有15个乡镇中有14个乡镇出产黄连。主要生产基地有:建南、汪营、谋道、忠路及福宝山5个乡镇和开发区,涉及有110个村、970个村民小组、3万多农户种植黄连。2009年利川黄连产业总收入4亿元,其中连农收入2.3亿元,销售企业1亿元,加工企业0.7亿元。其中,利川香连药业有限公司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以黄连为原料药,进行中成药加工,2004年通过国家“GMP”认证,其加工生产的“香连片”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和国家应急储备药品。利川市清江黄连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黄连种植为主,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中药材专业公司,公司现有基地总面积4000余亩,其中黄连留存面积1500亩,产品以统连、枝连、黄连饮片为主,销往武汉、亳州及安国等地的药材市场及药材加工企业。

目前利川市黄连留存面积约5万亩。通过推广黄连之圣徐锦堂教授的“生态节能黄连栽培技术”后,从2001年以来每年以新栽培l万亩面积增长,预计到2010年留存面积将达到10万亩,每年产量超过4000吨,产值超过2亿元,药农增收1.2亿元左右。

地域范围

利川黄连形似鸡爪,称鸡爪黄连,又称南岸味连,是黄连中的名贵品种。利川黄连在当地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北京同仁堂即以利川黄连为原料。1976年,利川被定为全国黄连基地。

特定品质

目前,利川黄连基地年留存面积4万亩,产量1400吨,质量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仅次于重庆石柱,居全国第二位。以此为原料生产的中药片“黄莲片”,治疗肠炎痢疾功效独特。

文化典故

《利川县志·卷之七·物产篇》记载:“黄连,邑产甚多,似鸡腿者良。”说明明朝土司制度时期利川黄连已广有栽培,且有鉴别良莠的标准。其实,从唐至清代,黄连一直是利川重要的土产,并用作贡品。清朝以后,黄连种植面积逐渐增加。

三.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小村红衣米花生

小村红衣米花生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红衣米花生”因皮红而得名,主要产于小村乡蓝河两岸,果实细圆饱满、香味独特,远销美国、日本等国家。小村乡种植“红衣米花生”历史悠久。

地域范围

小村乡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西南部,云贵高原东延武陵山余脉与大巴山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7′8″~108°46′5″,北纬29°19′28″~30°2′54″。地处长江上游南岸,四周与利川、黔江、恩施等地为邻。小村红衣米花生种植主要分布在小村乡境内的小村、羊蹄、荔木、水杉坪、李子溪、兴隆沟、白果、中心场、田坝、大村、喂龙和土地溪等12个村,距咸丰县城60公里。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果型小、双仁或单仁、香味独特。 2、内在品质指标:小村红衣米花生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100g鲜花生含脂肪≥48g、蛋白质≥25g、含硒0.03~0.04mg。 3、安全要求:小村红衣米花生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组织生产。NY/T391-2000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00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四.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干锅兔

干锅兔 配料:

原料:兔肉;

辅料:笋子、藕、胡豆;

佐料:盐、鸡精、白糖、料酒、生抽、干海椒、干花椒、海椒面、花椒面、孜然粉、姜、葱、蒜;

干锅兔 制作方法:

1、兔肉洗净、切块、焯水

2、起油锅、调糖色、糖色起泡时将兔肉下锅上色,加料酒、姜、蒜爆炒去腥味,加干海椒、干花椒炒香,后加辅料,葱段一并炒熟(可依据个人口味加海椒面、花椒面、孜然粉),加鸡精、生抽起锅。

五.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来凤西兰卡普

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是我国的四大织锦之一,是土家族的工艺美术之花。在土家语里,卡普是花,西兰是被面,西兰卡普意为土家花被面。按照习俗,土家姑娘出嫁要有自己亲手编织的花被面,因此,土家姑娘十一、二岁起,就开始学习编织。她们用彩色纱线编织自己的嫁妆,也编织出自己美好幸福的新生活。现在通过土家人民的不断创造,已制作出各种款式的手提包、壁毯、装饰品等。

六.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咸丰白术

咸丰白术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咸丰白术,中药药材品种,系湖北省咸丰县。咸丰种植白术历史悠久。由于特殊的地理、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及先进的栽培技术,咸丰鸡腿形白术相对于其他产区以蛙形为主的白术,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绿色无污染、加工饮片形状好、质地均匀坚实等质量优势,是中药材市场上的抢手货。2007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正式批准对咸丰白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入药,有补脾益气、藻湿利水的功效,是中医药方中最为常用的一味药,有“十药九术”之说。咸丰白术因其尾部圆大,上部颈项细长,形似鸡腿,俗称鸡腿白术。由于特殊的地理、土壤、气候和环境条件以及先进的栽培技术,咸丰鸡腿形白术相对于其它产区以蛙形为主的白术,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绿色无污染、加工饮片形状好、质地均匀坚实等质量优势,成为各大中药材市场上的抢手货,保持了连续17年“零库存”的俏销记录。咸丰白术的质量特色,直接促成了咸丰白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至今,咸丰白术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量超过万吨,约占全国白术常年产量的55%。

一、地理条件

咸丰县地处鄂西南山区,为云贵高原延伸部分的武陵山区余脉。东经109°0 图2 咸丰白术植株特征

[1]9′,北纬29°41′。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溪流密布。全县最高海拔1911.5m,最低海拔435m。地形地貌复杂,全县呈南部高、中部低,东北向西南倾斜,沿唐岩河河床呈东北高、西南低,形成唐岩河向西南倒流的现象。咸丰县位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与长江中下游东西构造组合部,寒武纪至三迭纪比较发育。南部和北部的构造山地及中部剥蚀山地是主要地貌类型。有高山、二高山、低山三大类地态。 白术种植忌连作,病虫害易交互传染。咸丰白术主要种植区域在二高山,植被条件好,山形小,自然形成隔离带,有效地避免了白术病虫害的传播。咸丰白术适宜生长区为海拔600m~1200m,该县绝大部分区域均有白术种植生产。[2]

二、气候条件

咸丰气候总的特点是:冬少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终年湿润,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3.9℃,年降水量1200mm~1500mm,年均日照1158.5小时,年相对湿度>85%。海拔800m以下为低山温暖丰雨区,年平均气温15℃~17℃,年降水量1300mm~1500mm,无霜期270天~290天,相对湿度80%;海拔800m~1200m为二高山温凉少光层,年平均气温11℃~15℃,年降水量1500mm~1700mm,无霜期220天~270天,相对湿度80%~85%;海拔1200m以上为高山多雨丰光层,年平均气温8℃~11℃,年降水量1700mm~2400mm,无霜期160天~220天,相对湿度85%以上。 适宜咸丰白术生长的气候条件为:气温24℃~29℃,无霜期220天~240天,降水量1100mm~1300mm,大气相对湿度80%左右。白术喜凉爽气候,怕高温多湿,植株生长速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日平均气温超过30℃时,植株地上部生长受到抑制。根茎生长适宜温度26℃~28℃。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根茎膨大最快时期,如昼夜温差大,又有一定水分,根茎生长最快,产量亦明显提高。而咸丰二高山则能很好地满足上述条件要求。[2]

三、土壤特征

该县出露地层的土壤母质,主要有石灰岩、砂质页岩、石英砂岩、紫色砂页岩、第四纪黏土、河流冲积物等。咸丰白术产区为微酸性至中性土壤,pH值5.5~7.0,有机质含量为3%,土壤肥沃,腐殖质层深厚,多为砂泥土,保水性强,排水性好,滤水透气。白术生长前期(3月至7月),主要是地上部分长高;生长后期(8月至9月),为根茎生长期。前期生长比较耐旱,忌渍水,有利于根茎向下生长;生长后期需要充分的水分及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根茎膨大。正是咸丰白术主产区砂泥土为主的土壤类型,很好地满足了白术全生育期生长要求,从而造就了咸丰白术“鸡腿形”的独特形状。[2]

四、环境条件

咸丰县地处边远的高山和二高山,地势空旷,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且湿度大,没有工业污染,山川秀丽,地理环境优越,为咸丰白术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经监测,产区空气环境质量SO2含量为0.01mg/L,NO2含量为0.019mg/L,TSP含量为0.004mg/L,达到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土壤质量各项指标均符合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灌溉水环境质量各项指标均符合GB5084《农用灌溉水质量标准》。环境总体质量符合中药材GAP规范要求。

18世纪中叶,白术经湖南传入咸丰,当地人民利用咸丰良好的生态环境及自然优势,以栽种白术等经济作物为主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与管理经验,并世代相传,为“咸丰白术”品牌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原始基础。 清道光年间,咸丰白术开始叩开山门,走向山外。《施南府志·方物志》载,“金峒、唐崖(该县小村、清坪一带)产术,入药甚佳。……皆为夔州(重庆万州一带)商所购”。 民国时期,咸丰白术,在川东等地已晓有名气。随着咸丰与外界联系增多,白术得到一定发展,但仍以药农零散种植为主。由于战乱不断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咸丰白术一度成为“硬通货”,作为向外界以货易货的重要交换手段。据《咸丰县志》记载,当时的县政府曾数次责成财政科,到民间征集术、麻等农副产品,由挑夫挑至毗邻的四川万县等地,换回盐、火柴、棉花等人民生活所必需的日用品。 1949年以后,咸丰白术得到了长足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该县分别在小村和清坪建立了药材场,并从湖南平江、浙江嵊县等地聘请技术人员,大面积专业化种植白术、黄连等药材,使中药材逐渐成为了该县一个重要支柱产业。1978年,该县白术、黄连等药材年产量已达数百万公斤。《人民日报》曾先后以《千吨黄连》、《万吨白术》为题进行报道。改革开放后,咸丰白术发展步入了黄金时期,咸丰白术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产量逐年提高、品质不断提升,并很快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最终形成了在全国中药材行业内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咸丰白术”这一品牌。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组织了对咸丰白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5月29日起对咸丰白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第79号)。

保护范围

咸丰白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北省咸丰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咸丰白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咸政函[2005]3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北省咸丰县所辖行政区域。

七. 湖北省 恩施州 巫陵牛

产区的娄山山系、武陵山系和大娄山系以北地带,由于牛只来往频繁,产于湖北的恩施牛、湖南的湘西牛和贵州的思南牛来源相同,生态条件基本一致,体型外貌亦极相似,应属同牛异名,故予归并,并取名为巫陵牛。分布于湘、鄂、黔三省交界地区,在湘西者主产于凤凰大庸、花垣、桑植、永顺、慈利六县,其中以凤凰县和大庸县所产黄牛品质较好;在黔东北者主要产于思南、石阡、沿河、务川、得江、道真及正安七县;在鄂西南者主要产于恩施地区。

【形成历史】

产区草场辽阔,牧草茂盛,有养牛所需的放牧地和丰富的饲草料资源,为我国南方黄牛的重要产区之一。从历史上看,养牛不仅用于农耕,尚有肉用等多种用途,如湘西流传至今的民谣“鸭保寨(今凤凰县禾库),牛肉、豆腐当小菜”,《永顺县志》记载的“明代以来,大量牛皮或肩挑或船运,东销常德”。由于养牛业的兴旺发达,促进了产区各族人民养牛的积极性。

产区各族人民不仅重视养牛,对牛的繁殖方面也积累了一些较好的经验,例如对母牛要求:“尾长根粗能遮阴(指- ),十胎牛儿九不丢”,选配上有:“留牛崽看牛娘,好母还靠访牛郎”,等等,对提高巫陵牛的品质起了良好的作用。

八.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利川天上坪甘蓝

利川天上坪甘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利川天上坪高山甘蓝(又称包菜)被评为“湖北十大名菜(鲜菜)”

齐岳山天上坪种植的反季节蔬菜自70年代已远近闻名。齐岳山海拔在1200-1600米之间,山峦起伏、沟壑幽深、森林覆盖率在52%以上,土壤质地良好,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典型的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雾多寡照、雨量充沛、空气潮湿、雨热同季。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甘蓝等“利川天上坪”蔬菜脆嫩味甘,有着特有的营养及品质。齐岳山天上坪一带曾被定为上海世博会蔬菜特供基地。目前,天上坪甘蓝已远供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武汉等大市场,颇受欢迎。

甘蓝菜性味甘平,具有益脾和胃,缓急止痛作用,可以治疗上腹账气疼痛,嗜睡,脘腹拘急疼痛等疾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糖等成分,其中以维生素A最多,并含有少量K1,U,氯,碘等成分,尤其K1及U是抗溃疡因子,因此常食用甘蓝对轻微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有纾解作用,适合任何体质长期食用。另外含有一些硫化物的化学物质,是十字花科蔬菜的特殊成分,具有防癌作用,其中又以甘蓝菜和胡萝葡,花椰菜最著名,并称为防癌的三剑客。

孢子甘蓝,其维生素C更比一般的甘蓝类高出3倍之多。此外还含多量的食物纤维,维生素A原、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钙、铁等,具有防止出血,保护肝脏,减轻肝脏的负担,适宜肝病患者食用。由于含多量的维生素A原,故对皮肤有美容作用,可消除皮肤粗糙,防止皮肤松弛,治疗皮肤的过敏症。抱子甘蓝食用部分为腋芽处形成的小叶球,风味似结球甘蓝却也具有自身独特的口味,纤维少,营养丰富,每百克嫩叶中含有粗蛋白4.9克,脂肪0.4克,糖类8.3克,维生素C102毫克,维生素B10.14毫克,维生素B2O.6毫克,钙42毫克,磷80毫克,铁1.5毫克。

九.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恩施富硒茶

恩施富硒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恩施富硒茶以恩施玉露最为著名。产于著名的鄂西南武陵山茶区,绿林翠峰、伍家台绿针、恩施花枝茶、清江玉露、雾洞绿峰是恩施富硒茶的佼佼者。

特定品质

品质特点以富硒、味鲜、香高、色绿、形美、显毫六绝著称于世,多次在全省和全国茶叶评比中获奖夺魁。

文化典故

恩施富硒茶尤以芭蕉侗族乡为甚。芭蕉侗族乡现有茶园面积6万亩,建成了“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第一乡”。该乡生产的“恩施玉露”,历史悠久,中外驰名,1991年被评为湖北省优质产品,载入《中国名茶》。 近年来,还研制了“龙潭翠峰”、“金星玉毫”、“炒青绿茶”等产品,这些产品多次在“鄂茶杯”评比中获金奖。2003年举办了“恩施茶叶文化节”,吸引了众多外地客商。

十.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巴东独活

巴东独活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巴东独活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据《中华本草》记载,独活别名独摇草,又名巴东独活、肉独活。平均海拔1700米的西淌村,山大人稀、森林植被密集覆盖、土壤肥沃,是独活的最佳生长地带之一,所产独活药效好,市场俏,被誉为巴东独活。

药材性状:

药材略呈圆柱形,下部2~3分枝或更多,长10~30cm。根头部膨大,圆锥状,多横皱纹,直径1.5~3cm,顶端有茎、叶的残基或凹陷。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有隆起的横长皮孔及稍突起的细根痕。质较硬,受潮则变软,断面皮部灰白色,有多数散在的棕色油室,木部灰黄色至黄棕色,形成层环棕色。有特异香气,味苦、辛,微麻舌。

功效:

有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抑制二磷酸腺苷体外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具有拮抗钙通道阻滞剂受体的活性。此外还有解痉、镇痛、镇静、抗炎、光敏等作用。佛手柑内酯对实验性胃溃疡有中等强度的保护作用。

巴东独活

地理标志:

巴东独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巴东县溪丘湾乡、沿渡河镇、茶店子镇、绿葱坡镇、大支坪镇、野三关镇、清太平镇、水布垭镇、金果坪乡等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巴东独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巴东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巴东独活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60~lOOcm。茎带紫色,光滑,有槽纹。基生叶及茎下部叶三角形,2~3回三出式羽状全裂,最终裂片长圆形,两面均被短柔毛,边缘有不整齐重锯齿;茎上部叶简化成叶鞘。复伞形花序密被黄色柔毛;伞幅10~25;小总苞片5~8;花梗15~30;花白色。双悬果长圆形,侧棱翅状。花期7~9月,果期9~10月。生于山谷沟边或草丛中;有栽培。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