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陕北清涧的特产有哪些 陕北清涧县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陕北清涧的特产有哪些 陕北清涧县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3-12-20 18:52:09

一. 陕西省 西安 高陵区 陕北红小豆

陕北红小豆又称赤豆,红豆。是传统出口商品之一,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地。陕北红小豆色泽鲜红,皮薄粒匀,是制作各种甜食和糕点的理想原料。同时,它还具有药用价值,能解毒排脓,利尿消肿,清热去湿,健脾止泻的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二. 陕西省 榆林 绥德县 陕北油糕

由软米、大枣精制而成,经植物油炸后,其味清香细腻、香甜可口。

米糕主要由糜子做原料制作。糜子有软硬两种,去壳后性粘者叫软米,性硬者叫黄米。制作时把软米和黄米按四六比例兑在一起,在水里浸泡一夜后捞出,在碾子上推压成面,蒸熟后吃,这叫甜糕。往甜糕里放枣者叫枣糕,用油炸了叫油糕。米糕吃起来软香甜美,群众尤为喜食。但凡婚丧大事、生辰满月、逢年过节都要吃糕,就连学生考试也要吃糕。糕者,高也,取谐音是祝愿人们步步升高,有喜庆吉祥之意。

陕北年糕大系应属北方年糕。北方年糕是用大软米,也叫软黄米、软糜子,酒谷米、也叫软谷子为原料,有些地方也用糯米也叫软稻米做年糕。所以就有了象征金银的黄白两色,亦有了象征吉祥如意的寓意。由于使用黏黍谷物不同,便有了各种各样的做法、叫法、样式和吃法。陕北年糕大致有两种做法即:蒸、炸。南方年糕除了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汤煮等。

三. 陕西省 延安 洛川县 陕北苹果

陕北土层深厚,海拔800~1100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果实积累糖分,是苹果的最佳适生带。所产苹果个大、色艳、细脆、香甜,耐贮运、无污染,品种近70个,其中大部分为富士、新红星、元帅等优良品种。全市种植面积140万亩,年产量约10亿公斤。尤以洛川县的苹果为佳,被国家外贸部、农业部、商业部、全国供销社列为苹果外销基地县,号称“中国苹果之乡”。该县所产苹果,于1974年在全国237个参评样品中质压群芳,四项理化指标和总分均超过美国王牌水果蛇果,荣获全国第一。曾被第11届亚运会指定为专用水果,1999年澳门回归时又被定为庆典礼宾专用苹果,蜚声海内外。现在, 陕北苹果及其果汁、果干等制品已成为远销全国各地的名品和来延旅游观光人士馈赠礼品必购之物。( 延安)

四. 陕西省 榆林 靖边县 陕北山杏

陕北山杏

陕北山杏通身是宝,从杏肉、壳到仁无不有用。鲜杏果肉加工制作的杏脯、杏酱是多年畅销市场的食品。杏仁可用于多种食品加工,除生产大宗的杏仁炒货、杏仁蛋糕、杏仁酪、杏仁饮料、口香糖、杏仁巧克力等多种糖果糕点外,也可用作华夫饼干,蔬菜色拉,焙制品上面的调味品,或肉禽、海产品色拉加味品等,还从中提取分离出多种单一组份,用于添加强化其它食品,制作高档营养食品,还用于面霜、面乳等多种化妆品;杏仁油用于制作香精、食用油或高级润滑剂。壳用于油漆、活性碳、肥皂等多种化工品。

陕西是山杏原产区之一,以天然林为主。建国后,陕北、渭北许多县以营造水土保持林为目的,大量播种山杏,形成了林带。山杏的主要产品是杏仁,为重要的木本油料,传统的出口物资,主要用于药材、榨油、糕点、食品等。既有极好的经济效益,又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是黄土高原上较好的树种之一。

山杏,适应性强,耐旱、耐寒。有早熟、中熟、晚熟之分;离核、粘核之分;甜仁、苦仁之分。

栽种,一般采用直播造林,随整地随播种,每穴3~5粒种籽。陕北多以种播,出苗整齐。若是春播,人们常将种籽进行“沙藏处理”。苗长头五年内,要进行定苗、修枝、松土、除草,每隔二三年还要复垦一次,十年后即可疏伐。

杏仁既味美,又和“幸人”谐音,故人们在一些喜庆的宴席上和馈赠礼品时,常用“杏仁粥”、“杏仁酥”、“杏仁糕”、“杏仁羹”等食品,以取其“人人幸福”之意。此俗在陕南各地流行。

五. 陕西省 榆林 清涧县 清涧石板

清涧是中国“红枣之乡”,也是中国“道情之乡”和“石板之乡”。“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一句名谣,使得清涧石板名扬四海。 清涧县石材资源贮量丰厚,沿黄河、无定河、清涧河流域硬石覆盖约58平方公里,平均厚度10米,贮量约5.8亿方。近年在鑫磊、火星等石材企业的影响及政府资金的带动下,新兴加工企业10多家,石材加工初具规模,去年实现产值达2000万元,带动劳动力转移300余人。今年继续把石材开发列入了重点建设项目,利用资金新上马8000吨岩石生产线和12000吨工艺石材生产等项目,重点扶持鑫磊、日月星、天方等一批加工企业开发石材工艺新产品,引导企业扩大规模,扩展项目种类,向雕刻、装饰、高档家用石品延伸,进一步拓宽市场领域,提高经济效益,使石材产业真正成为引领县域经济的又一主导产业。 抓石材大县创名牌,走分散开采、集中加工修饰和品牌销售之路,扩大规模,扩展项目种类,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经济效益,力争年开采荒料6万方,加工石材成品4万方。 石材是清涧县一种优势资源,自古以来,“清涧石板”就一直享有美誉;为了使石材资源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清涧县依靠科技,对全县范围内的石材资源进行研发,摸清了石材资源的属性和状况,并提出了最大限度地开发石材资源的具体方案。针对清涧石材无毒、无放射、高品质、超精细的特点,清涧县引进先进设备,聘请专业人员,将石材的开发重点放在了生产室内外装饰材料、建筑材料和环保石材等方面。经过精细的加工,石制产品比起单纯的天然石料,在品质和价格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清涧县还开发出了石制工艺品,作为馈赠的佳品。用这种方式开发石材,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同时也可以提升石材产业的文化品位。现在,清涧石制材料和工艺品的销路正在逐步打开,清涧的石材产业也正在成为清涧经济的新亮点。

六. 陕西省 榆林 清涧县 清涧韭盒

清涧韭盒

三月里,清明节前后,大地复苏,万象更新。这时候,从头一年初冬就开始断了新鲜蔬菜的榆林人,终于又迎来了一个明媚多姿的春天;而春天里榆林人嘴中所尝到的第一道鲜菜,就是这韭菜。

韭菜好吃呀!它叶片嫩,色泽鲜,菜味足。可以拌面条,可以包饺子,也可以和鸡蛋一块炒。不过,吃韭菜最好的吃法,还是包韭盒。

包韭盒也不能只拿韭菜包。除了要白面、猪肉、粉条外,还要有一些调味品;把猪肉先炖熟,把粉条先煮绵;把炖熟的猪肉、煮绵的粉条及切碎的韭菜,一律用快刀剁成一种杂碎状,再调拌上诸多的调味品,然后将这些杂碎舀一勺,用一上一下两张圆面饼包起来,这就是一个韭盒了。只不过这韭盒还生着,还须要炸熟或烙熟了才能吃。

炸韭盒或烙韭盒也没什么大讲究。炸是用油炸,猪油或清油都可以。但炸韭盒和炸油糕不一样,炸油糕是倒半锅油,炸韭盒因为是一个一个地分开炸,所以每炸一次只须要一小勺油,炸一个韭盒舀一勺油。烙韭盒不用油,只要把包好的韭盒摊在锅中就可以了,就和烙饼子差不多,只要勤勤快快地多翻动几次,把火色烙均匀,就是好韭盒。至于这韭盒究竟是油炸的好还是火烙的好,这就不便于一概而论了。油炸的吃起来脆一点,火烙的吃起来软一点,彼此区别也不是十分大。反正只要是韭盒,便是好吃的东西,榆林人生来都有种豪壮气,对细节并不是十分讲究。他们讲究的是,三月里新韭菜上来时,要至少吃一两顿韭盒。至于韭盒是用油炸还是用火烙,那就随婆姨们的方便吧,随便怎么都可以。

把一大摞几十个韭盒做熟后,一家人就可以开始吃韭盒了。这吃韭盒的章法可不能乱了套。这章法一般是:先喝一碗熬出了香味的钱钱饭,把肠胃的功能和欲望全都调起来,然后才尽管往肚中吃韭盒。一两个,两三个,能吃几个吃几个,想吃几个吃几个。直吃得一家人觉得不腻的韭盒也油腻了,很香的韭盒也不香了,就说明自己确实是吃饱了,不需要再吃了。只须要慢慢地再喝碗小米黑豆钱钱饭,就保管心满意足了。

七. 陕西省 榆林 清涧县 清涧油糕

清涧油糕

陇东油糕用小米面(谷面)筛入开水锅,边加边搅拌,至熟透呈硬糊状即可,以此作面皮包红糖做成馅饼下油锅一炸即可。形似天津名吃“耳朵眼炸糕”,而色泽呈黝红色,味道比之更佳,入口表皮脆,肉酥软,馅儿香甜,让人百吃不厌。

陕北油糕由黍科糜子、大枣精制而成,经植物油炸后,其味清香细腻、香甜可口。各宾馆饭店均作为地方特色风味有售。当年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延安人民就是用油糕来款待红军将士的。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对此就有生动的描述。油糕一般常见于逢年过节或款待亲朋好友时,特别是婚庆筵席中,盛在碟中,每碟十片,食用时佐以白糖和粉汤,味道盛佳。油糕色泽金黄、细腻柔软,经久而不变色不变质,属天然绿色食品。

八. 陕西省 榆林 清涧县 清涧红枣

清涧红枣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清涧红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清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干旱气候,年均气温10oC,年降雨450mm,无霜期200天,土壤和气候形成了红枣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世界红枣原产中心的一部分。所产红枣个大、皮薄、肉厚、核小、甘甜爽口,可溶糖、维生素、淀粉等含量远远高于全国各产地。《诗经》“八月剥枣”;《战国策》“北有枣粟之利,民虽不细作,枣粟之利,足食于民”之记载,可见已有三四千年的栽培历史。至今,境内千年枣树依然可见。乾隆十七年,吴其琰在清涧县续志《田赋志》中载:“枣,里民贩往山西、榆林、宁夏等地,邑人赖以获济。”可见经营之历史。1968年香港同胞给中央和毛主席写信,指名要吃“祖国陕甘宁边区的清涧红枣”。1970年,新华社播发《清涧大枣》一文,吸引了世界各国商贾名流,清涧大枣声名大振。1990年,《枣乡行》电视片先后在中央和13家地方电视台播出,清涧红枣声望倍增。1995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首批百家中国名品之乡命名大会上,被命名为国唯一的“中国红枣之乡”。

目前,已建成优质红枣基地40万亩,年产量4000万公斤。建成巨鹰枣业集团等龙头企业,创出了"巨鹰牌"滩枣等名牌产品,远销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欧美及东南亚地区。

清涧红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陕西省清涧县现辖行政区域。

九. 陕西省 榆林 米脂县 陕北炒面

陕北人生活中的炒面,和街头饭馆里卖的炒面不是一回事,这炒面不是那炒面。

陕北的糜谷种类多。在繁多的糜谷中,有一种很特别的糜子叫做笤帚糜——这种糜草可以缚笤帚,这糜子炒的炒面又最好吃。

将笤帚糜晾干扬净后,在大铁锅中好好炒,等到满锅的糜子都炒匀炒黄后,再放到快磨上细细地磨,这磨出来的面粉自然就是炒面了,这炒面叫做黄炒面。

黄炒面是一种好吃食。将炒面舀一些在碗中,倒些开水用筷子将炒面慢慢地搅起来,搅成一种不软不硬的面团状,就可以吃炒面了——咬一口黄炒面在嘴中,又香又咸很有咬头,简直就像吃一种美味。

你当这炒面甚香?原来,在陕北黄土高原上,专门有一种小野草,叫做炒面花.这炒面花是一种香味很浓的小野草,平时开在山坡上,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它清新的香味了。这炒面花是造物主对陕北的一种特殊的恩赐。陕北人在炒炒面时,都要往进去加一些炒面花,于是,这炒面就像被神仙点化过一样变香了!

陕北的炒面还有一点咸,那自然是在拌炒面时,拌了一点盐面儿。其实,拌不拌盐面就完全听凭各人的口味了。

吃炒面就是这么简单和方便。

其实,吃炒面还可以更方便。舀碗炒面来,不用拌,直接将炒面送进嘴中去,这是吃干炒面,陕北人把这种吃法叫0炒面。

炒面除了用糜子做成的黄炒面,还有一种用谷糠做成的糠炒面,糠炒面是把谷糠炒熟加一些枣泥后晒干磨成的,是陕北人度荒时吃的一种极难下咽的灾年饭。一般年景是没有人吃这种炒面的。所以,一般人所说的吃炒面,当然是指吃黄炒面,黄炒面才是陕北炒面中真正的有权威和代表性的好炒面。在通常情况下,庄稼人受了一天苦,晚上从地里回来了,婆姨若是给他吃一碗黄炒面,吃完了再喝两碗黍饭,那么,他睡到半夜里还肯定梦见自己当神仙呢!

十.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陕北红枣

陕北地区土质独特,光照、气温、降雨量等自然条件适宜,所产红枣果大、肉厚、味甜、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亦可入药。

榆林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地带,能耕,能牧,能植,榆林的红枣、细毛羊久负盛名。榆林的手工艺品精巧别致,毛毯、地毯、柳编、石雕等均为热门出口商品。

商洛的山货、土品、中草药材、野生支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洛南的核桃、镇安柞水的大板栗远销日本。丹凤的干红、干白葡萄酒,商南、镇安的茶叶、生漆、商州的柿饼已闻名国内外。各县市的木耳、香菇也销往全国各地

1988年,国家林业局授予陕西佳县“中国红枣名乡”称号。陕西清涧95年被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其可溶糖、维生素、淀粉等含量远远高于全国各产地。陕西绥德枣林坪的黄河滩枣素称人参果。

陕北大红枣是驰名中外的陕西传统名优之一。营养相当丰富,其主要特点是果大核小,皮薄肉厚,质脆丝长,汁多味甜,甘美醇香,含糖量高,色泽鲜红,水分较少,贮藏期长,品质优良。真乃“味夺石蜜甜偏永,红迈朱樱色莫论”,是色、香、味、形俱全的红枣。

陕北大红枣主产于陕北黄河、洛河沿岸的延川、清涧、绥德、延长、神木、吴堡、佳县等县。特别是绥德的枣林坪、清涧的舍峪里等地,早已是“陕北大红枣”的著名产区。据考证,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陕北大红枣已成为陕西的大宗土特名产,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大量出口,销往朝鲜、港澳等地,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地位。1982年9月,朝鲜人民领袖金日成访问西安时,品尝了陕北延川大红枣,赞不绝口,次年即从延川买回枣树苗5000株,引种朝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