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特产互换上海 跨省特产互换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特产互换上海 跨省特产互换更新时间:2024-01-16 12:08:50

一. 上海市 奉贤区 上海蜜梨

上海蜜梨产自上海奉贤庄行镇的万亩蜜梨种植基地,脆嫩多汁,香甜可口,梨香别致,果肉内含糖量达12%以上,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游离酸、果胶质、蛋白质、脂肪和钙、镁、磷、铁等营养成分。



2003年12月16日通过上海市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认证,获得其标志使用证书和使用权。收获期为每年的8-10月,是中秋佳品。

二. 上海市 金山区 栗子糕

原料:生栗子250克,白糖150克,桂花酱5克制作过程1.用刀将生栗子表面剞上十字,放入铜锅中,注入清水,上火煮透(约煮十分钟),捞出。待晾温后,剥去内外两层皮,用清水冲洗干净。2.将清水注入铜锅,放入去皮栗子,上火煮30分钟左右,捞出控净水。3.将煮透的栗子擦过细罗,然后将栗子搓成泥状,晾凉后放在干净的布中,加入50克白糖、桂花酱隔着布搓成栗子面放在案上,用刀压抹成四分厚的长方形片,在表面撒上一层白糖压平将四边切齐,再切成四分见方的块码在盘中即成。

三. 上海市 浦东新区 上海酒酿汤圆

上海酒酿汤圆

在醪糟酒中煮入特制的无馅小汤圆,或者再加入鸡蛋,就可以制作成为味道甜美可口的酒酿汤圆,这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夜宵,常流行在南方地区,但要注意的是过多食用酒酿汤圆容易上火,如果身体本来在节假期间已有上火情况,就要浅尝辄止了。

四. 上海市 浦东新区 上海清蒸大闸蟹

著名上海菜。大闸蟹为长江下游湖泽,是蟹中上品。清蒸大闸蟹主要突出螃蟹原形原味,色泽橙黄,蟹肉鲜美,营养丰富,素有“蟹肉上席百味淡”之誉。原料:·淡水蟹2500克,·绵白糖150克,·葱花、姜末各50克,·香醋、酱油各100克,·香油20克。

烹饪方法:1、将蟹逐只洗净,放入水中养半天,使它排净腹中污物,然后用细绳将蟹钳、蟹脚扎牢;2、用葱花、姜末、醋、糖调和作蘸料,分装十只小碟;3、将蟹上蒸笼蒸熟后取出,解去细绳,整齐地放入盘内,连同小碟蘸料,专用餐具上席,由食者自己边掰边食用。九雌十雄:大闸蟹每只以250克左右为好,煮蟹时,应用细绳将蟹钳、蟹脚扎牢,以免在受热时蟹挣扎,蟹脚脱落,蟹黄、蟹油流出,影响口味和美观。

蟹的吃法有时令性,“九雌十雄”九月要食雌蟹,这时雌蟹黄满肉厚,十月要食雄蟹,这时雄蟹膏足肉坚。唐代诗人李白曾诗赞蟹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五. 上海市 黄浦区 上海绒绣

上海是中国丝绸的重要产地和出口地之一。绸、缎、绫、罗、锦、绉、绒、葛、绨、纺、纱、绡应有尽有,花色繁多,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赞赏。举世称誉的“金三杯”真丝印花绸配色和谐明朗;以中国画为题材的真丝花绸,不仅有古色古香的风貌,又有崭新的表现手法,在国际市场上独树一帜。

上海绒绣尤以创作外国领袖肖像见长,绒绣肖像形象逼真,感染力强,被赞为“东方的油画”。上海绒绣中“万里长城”,“百花争艳”、“珠穆朗玛峰远眺”等都成为在国内外有定评的杰作。其中“万里长城”一幅被送至联合国大厦厅堂上陈列,使各国代表叹为观止。

六. 上海市 崇明 虾子大乌参

虾子大乌参

烹调类别:蒸

菜系:上海菜

食材类别:虾蟹

味道:清淡

适宜季节:春

色香味:

乌光发亮,质软酥烂,鲜香汁浓;

主料:

水发大乌参,干虾子

制作:

1)将原只大乌参用水反复洗净,放入漏勺中沥去水份,将炒锅放在旺火上烧热舀入猪油,待油烧到八成热时,将乌参皮朝上放进油锅中炸,约十秒钟后将乌参连油倒出沥去油份;

2)用原锅放入葱油,将大乌参皮朝上放入锅中加进料酒,酱油,白糖,酱色,高汤,把虾子均匀地撒在大乌参上面,用旺火烧开后;

3)盛入瓷碗内,上笼蒸半小时左右,待大乌参酥软时取出,推入热炒锅中,加盖后用微火煨

4分钟后,即将大乌参盛起皮朝上平放于盆中;

4)锅内原汁用水菱粉勾芡,放入葱段,淋入葱油,浇在乌参的面上即成。

七. 上海市 虹口区 上海猪血扁

猪血扁质地脆嫩,味香糯,煮而易酥。作为菜食,它有两大其它扁豆无法与之匹敌的特点和作用:一是晚熟,在夏末秋初的长达4个月的时间里都是收获期。这使它在国庆佳节和10月后秋菜纷纷落市时,赢得了上市的时机。另外,一般扁豆,若太嫩,子粒未成时炒吃,只能尝到一层荚皮的滋味;若待子粒饱满后食用,其壳已纤维化。猪血扁即使子粒饱满,其荚还不会老化,照样能炒食。它既可清炒素食,又可和肉类同煮,做成荤菜。

八. 上海市 金山区 上海阳春面

上海阳春面

阳春面,又称“清汤光面”,是上海的一大特色,说来话长。这话“长”要长到秦始皇的时候,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却不知道秦始皇也统一了历法,以夏历的十月为正月,这个月又称-春。这十月和阳春的关系,後来被引用到了上海的切口中,“阳春”就是“十”。过去这种面,每碗卖十文钱,乃是贩夫走卒之食,因为光面不好听,於是用价钱代面名,便成了“阳春面”。另外有种说法是从“阳春白雪”而来,这面光光什么都没有,这雪白白也是什么都没有,於是成了面名。

阳春面之为上海的特色,就像大饼、油条、豆浆、粢饭“四大金刚”一样,乃是深深与上海人的生活维系在一起的。阳春面,是面中最便宜的东西,可依然保持著苏沪菜点的风格,不即不离、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在这里显现出来,以至於有位旅居美国十一年的朋友,回沪後非要在路边的小店寻到了阳春面,方才有了回家的感觉。

这阳春面到底是不是什么都没有呢?说是也不是,说不是也是。说它什么也没有,的确不为过,这碗光面,只是白白的面条,加上几点葱花而已,青青白白,煞是好看,因此,也有人美其名曰“青龙白虎面”;说它有,它不但用的是高汤,有著各式物件的精华,透气一份清香,透著一份醇鲜,同有著上海这个特殊开放口岸百多年来的精华,透著一份矜持的怀旧,透是一份自赏的孤芳。

这阳春面是“清汤光面”,却万万不是“清水光面”。这阳春面,最早也的确是清水的,後来经过老半斋等名店的改进,使用了鸡和鱼混炖的高汤,才使得阳春面“换了一种意思”。

说到这高汤,可是大有讲究,我经常收到网友的信,问我这高汤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说:“高汤,就是冻起来会成膏的汤。”高汤是烹调必不可少的东西,大抵是可以用水的地方,若用高汤代替,这菜做出来,就会鲜美许多。比如那烤麸,要用到水煮,若是用高汤去煮,这鲜味就会渗透到烤麸里去;而那鱼翅、鲍鱼之类,本身并不怎么鲜,就更要用高汤来把鲜味引出来,叫做“吊鲜”。高汤的制作,民间各不相同,最好的可能要数老鸡、甲鱼两样混炖的;差一点的,用鸡壳子、肉骨头混炖。最不济的,也是民间饭店用得最多的,是用猪下水和猪血混炖,据说味道相当鲜,但我总想那种鲜法乃是“虎狼之鲜”,就像给极虚之人用极补之药,为法所不取。

炖高汤的时候,要用冷水,盖过里面的物料,加酒以去荤物的腥味,但是切忌放葱姜等物,以防和菜夺味,把水烧沸以後,撇去浮沫,就改用小火焐著,一直焐到骨酥肉烂,方才可以。焐高汤,一定要用水火,火大则汤不清,光是如此,还不够,等到炖好了,要把汤水泌出,再用布滤过杂质,冷却後,刮去上层的冻油。然後把汤重新烧沸,放入打散的蛋清,倒入蛋清的时候,要一边倒入一边搅拌汤水,那样蛋清会裹住汤里的混浊之物,等到蛋清烧老,撩起弃去。这才有了清清爽爽的高汤,这种高汤,才能当做水用。这汤清的学问,一般人不知道,只是拿个鸡煮煮,烧菜的时候,从里面舀上一勺加加,这种高汤,不清且油,还是不放的好。而且,也不是什么菜都可以用高汤的,比如豆腐衣,就不能用高汤,取其纯清之故;再比如烧海鲜,宜用鸡汤不能用肉汤;这里面的讲究,多著呢。烧好的高汤,可以装入塑料袋冷冻起来,随用随取,如果下班没有时间做汤,只要拿出一包来,加热後放些蔬菜,就是一道好汤。高汤,是烹调的基本,因此,哪怕是净素的菜,也用素高汤一说。素高汤,多用胡萝卜、黄豆芽、芹菜和香菇根炖成;我曾经做过只用香菇和蘑菇两样的素高汤,果真鲜美异常,而且那香味较之荤汤,更有一种高雅的品味。

阳春面还要用到一样东西,那就是猪油。什么?猪油?!对,正是猪油。上海的阳春面,一定要用猪油来“点一下”,才会更有滑润的感觉,“润”之一字,便道尽了阳春面似有还无、似无还有的境界,靠的就是那一勺猪肉。记得十年前,上海的改革开放已经相当有成效,连猪油也不多食了;那时,一班人等到扬州去玩,记得在太平堂前的面摊上,要了几碗面,有一女生见空的碗里有块白色物体,问是什么,答曰“猪油”,我们那些女同学特地关照那老太太,说是不要放猪油,那老太太抬起头来,万分诧异地看著那几个女生,问道“荤油哎,也不要?”神情中流露出多少无奈与感慨,那老太太的眼睛,使我至今记忆犹新。猪油用肉膘或是板油来熬,前者出油少油渣多,後者出油多油渣少。熬猪油的时候,要加一点水熬,因为油沸以後易黄、易分解,不但影响香味和颜色,还会产生一些毒素,用了水,可以使温度保持在一百度,那样熬出来的油,才又香又白。猪油熬到最後,会有一层油渣浮在油面上,那可是样绝好的东西。小时候,最喜欢看祖母熬猪油,为的就是那一小碗油渣。油渣要趁热吃,那时没有糖粉,就撒上一些绵白糖,入口又松又脆,带著一股股的暖意,那种香甜,在如今久食鱼肉之後再不复得。

有了高汤、有了猪油,葱也有讲究。葱一定要上海的小香葱,极细的那种,这些细葱可不是从一大堆挺粗的葱里挑出来的,那是赝品。这小香葱,生来就是细细的,却也壮实,而且特别的绿,那是种赏心悦目的绿,看得让人著实地喜欢。切葱的时候,要把葱头切掉,只剩下全绿的葱杆,切成两三毫米长的葱末,也叫葱花。

於是,拿一个碗,舀上一匙猪油,再放点盐;一个灶上烧著清水,一个灶上烧著高汤,就等下面了。面要银丝细面,揉透赶透後再拉出来的,那样的面,才够精致,可以做到软而不烂,韧而不硬。下面,是件似易实难的工作,水要多,火要大,等水烧沸之後,放入面条,等到面条浮起来的时候,把面撩起,放到竹篱里,拿到水下冲洗至面条冷透,然後放到烧沸高汤锅,把已经熟了的冷面条放入,等面再次浮起,用长筷子撩起面条,举到至高,把面的底端先放入碗中,顺势折上几折,那面便整整齐齐的,很是好看。然後,再倒入高汤,高汤不宜太多,要让面稍稍高出汤一点点才好,撒上葱花,便可谓大功告成。

这便是所谓的精致,吃的精致,并不是北方人说的矫情(念作“嚼情”);吃的精致,有时是一种品味,有时只是一种习惯。

九. 上海市 虹口区 上海梨膏糖

据传梨膏糖始于唐朝名相魏微,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历史。他将草药磨成粉末同梨汁一起煎熬,给其久病老母服用。后来这种方法竞相流传,成为疗效食品梨膏糖。现在,上海豫园商场内的上海梨膏糖商店常年供应各式梨膏糖,有采用杏仁、山楂、川贝、桔梗、桔红等十余种中药材加工制成的止咳梨膏糖,还有姜汁、薄荷、胡桃、虾米、肉松、松子等各种花式梨膏糖。

十. 上海市 长宁区 冻豆

冻豆,早在明清已被作为一种节日传统小食品,在左权县民间广泛食用。每当腊月初一这天,早晨起床,不要说话,先吃几颗冻豆,传说是咬灾躲难的。即百姓的一句口头禅“腊月初一不吃炒,这个起来那个倒”。



冻豆的制作方法如下:



[原料]黄豆1000克,中砂2500克,温水(30摄氏度)2500克。



[工艺]将黄豆筛选、挑拣后倒入盆内,用温水浸泡1-2小时,然后,置于零下20摄氏度的室外,冻24小时。冻好后生火架锅,先将砂烘红,再倒入冻豆,来回不停地搅动,至豆皮能自动脱落、变黄,就可出锅,出锅后筛去砂土,豆子即可食用。



[特色]香、脆、酥、味美可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