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烟台牟平区有什么土特产 烟台莱山区特产有哪些能带走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烟台牟平区有什么土特产 烟台莱山区特产有哪些能带走的更新时间:2024-04-11 14:45:41

一. 福建省 南平 延平区 龙凤汤

龙凤汤

主料:蛇750克,乳鸽400克

辅料:枸杞、姜

调料:酒、清汤、味精、盐

制法:

(1)将蛇宰杀,剥皮,去头尾,自蛇背斩成一寸长段,蛇腹相连,盘好,乳鸽去毛,剖腹挖去内脏,洗净,将蛇同乳鸽一起下入沸水氽一下。

(2)将乳鸽置于蜿中央,蛇绕乳鸽盘好,抽出鸽头,加入清汤、盐、味精、料酒、枸杞、姜入笼2小时左右,出笼即成。

特点:汤味鲜醇,营养丰富。

二. 天津市 和平区 灌汤酱肉蒸饺

清朝乾隆年间,相传有个叫玉昌的男子,出于对传统食品—“灌汤蒸饺”的衷爱,在制做的工艺上历经七年的揣摩调制,形成了独特的口味,最后在自己生活的小镇上开了一个灌汤蒸饺馆,排场虽然不大,但却因饺子的色鲜味美和熏酱的独特馨香而生意十分红火,方圆几百里之内有口皆碑。久而久之,在人们之间流传出这样的顺口溜:龙的传人龙的宴,不吃玉昌是遗憾;灌汤蒸饺属玉昌,玉帝闻香下马来

据说后来乾隆皇帝微服出巡,无意中听到了有关玉昌的传唱,颇为好奇,专程来到玉昌的小店来品尝,一品熏酱果然是:馨香不腻,色香勾人,闻香垂涎,沁人心脾;再看蒸饺:覆膜如纸、色如花,形态优雅、馅又大,吃在嘴里更是柔嫩分层,鲜香不腻,料香味浓,汁浓味厚,乾隆皇帝赞不绝口,说:“天下竟有如此美味!……”

玉昌小店从此就这样火暴非常,一直世世代代相传着,又经后人在保持原有品种和口味的基础上,又不断的增加品种使其不断的发扬光大,最后演变成今天的老玉昌熏酱系列和饺子系列。

曾有古人用“一品老玉昌,三月忘家乡”来赞誉老玉昌的熏酱古人也曾用这样的诗句来赞誉老玉昌蒸饺:“葡萄美酒夜光杯,婵娟娇月醉佳人”。一句古诗形容老玉昌饺子态若娇月,象半月婵娟,把美酒、美食、佳人融为一体,把人带到了诗话的意境。

老玉昌饺子:或洁白如玉、或明如翡翠、或灿烂金黄,口感清润,鲜香透腹……

三. 福建省 南平 延平区 延平百合

延平百合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合属植物自然分布中心,全世界百合属植物约100种,其中我国原产有43种以上。百合花是世界名花卉,延平区是我国百合花许多品种的产地。1983年,茫荡山风景区内开辟出一个天然百合花培育基地,培植百合花4万多株,品种达26种,花色除紫、绿外,粉红、绛红、奶黄、橙黄、乳白等应有尽有。( 南平)

延平百合

延平区林木种苗站

12877266

百合花(自然花)

四. 天津市 和平区 萨其马桃

萨其马桃,俗称八仙寿桃,是天津糕点中有名的品种之一。这种“桃”是由蛋糕桃发展而来的,大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原料配方:

(20枚)富强3千克鸡蛋1.6千克花生油500克炒米粉2千克白糖粉10千克米粞4千克白砂糖6.2千克桂花200克

制作方法:

1.炸丝子:将鸡蛋和水适量打匀、和面,揉成团后,饧片刻,即用擀面杖擀成薄片,再用刀切成8厘米长的挂面条状,筛净扑面,入油锅炸成乳黄色即可。

2.上面:将白糖粉10千克,炒米粉2千克拌匀,加入水700克左右,擦匀,成为“糕干”状,随即取350克的糕干面倒入桃膜内制成空心“桃”坯子。

3.化浆:将一个成品“桃”的馅料(糖250克、米粞150克、桂花10克、水100克)放入锅内熬制九成熟时取出,放入250克炸过的面丝,搅拌均匀后,成为桃心子,装入桃坯子的中心,压平按实后,翻个过放在平板上,即成为实心的桃坯了。

4.装潢:将“桃”的两面画上各色各样的图景,形象。

5.提人:每一人物肖像,需糖约50克,米糖10克,加水50克,用铜勺或铝勺化成老嫩适度的浆。然后把浆倒在抹过油的石板能上能下,随凉随翻动,当糖拔得变成白色,即可捏各种人物形象,捏好后,放于桃上粘好,最后着色好成。

产品特点:选料精良,风味独特,装潢美观,容易保存,每枚重1.35千克,历来是名贵的祝寿、馈赠礼品糕点。

五. 山东省 烟台 龙口 桑岛刺参

桑岛刺参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桑岛海参为山东省龙口市桑岛周围渤海海域内生长的一种“刺参”,是名贵的高级滋补品,它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碘等多种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70%以上,具有极佳的养身滋补作用,是高级宴席上的名贵菜肴,是胶东海洋一大名产。

桑岛位于龙口市徐福镇政府驻地西北约12公里处,四面环海,约有400年历史,据传有名士由云南凤阳来岛避难。桑岛村名由来众说纷纭:一说岛中多山桑,故名桑岛;一说因为岛形似桑叶而得名;也有说“桑”字是取自“沧海变桑田”之意等。岛上的居民大多从事海洋捕捞和养殖,桑岛周围10米以下浅水域近22.5平方千米(3.4万亩)。适宜人工养殖的水面和岩礁16.3平方千米(2.4万亩),可养殖扇贝、海参、石花菜、牡蛎等。《龙口市志》1995年10月第一版,在第二编<地理环境>中第六节<岛礁>中描述:桑岛岩礁间盛产海参。在第十编<水产>第四章<养殖>中的第四节<海参增养殖>,对桑岛海区的海参增养殖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地域范围

龙口市桑岛海产品养殖协会位于龙口市唯一的海岛村庄桑岛村。桑岛位于龙口市徐福镇政府驻地西北约12公里处,四面环海。东与蓬莱、长岛列岛相望,北是渤海湾,距离南沿岸3.7公里。全岛面积2平方公里,海拔9.2米。地理坐标为北纬37°46′43″,东经120°26′39″。岛平面呈元宝形,面积1.9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6千米,海拔9.2米。在1995年出版的《山东省海岛志》中该岛编号为“093”,在2008年公布的《全国海岛名称与代码》(HY/T 119-2008)中代码为370681000211(序号0465)。在桑岛的西北端0.5公里处有小依岛,面积为0.0375平方公里,海拔5.8米。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产品品质特色:桑岛鲜刺参体形肥满,呈圆筒状,刺参参体背面稍隆起,上有4-6行整齐挺直的圆锥形肉刺,体长一般在20-40cm,体宽3-6cm,体表鲜亮呈现深褐色或黄褐色,色泽较均匀,具有刺参特有的气味。品质指标:口感嫩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钙、硒等微量元素(详见检测报告),与其他海参比较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由于桑岛刺参生长于具有火山岩地质地貌特征、浮游植物、底栖生物十分丰富,独特的海域地理环境造就了桑岛刺参含有丰富的且极易被人体很快充分吸收营养成分,是难得的天然营养宝库。 2、质量安全规定: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按照山东省地方标准《无公害食品刺参养殖技术规范》的各项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制订质量管理细则,强化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按照“两项登记,五项制度”的要求,确保桑岛刺参质量安全。

六. 山东省 烟台 福山区 烟台焖子

传统名吃。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由上等地瓜粉团制成焖子,凉透后切成小方丁,下锅两面煎至发黄,铲入盘内,浇上麻酱、蒜泥等佐料,热脆、香辣,风味独特。

在港城烟台的街头巷尾,你会见到这样的地摊:一个小小的炉灶,一口平底煎锅,几张小饭桌,几只小马扎,便是这个地摊的全部家当;盆里或桶里盛着地瓜淀粉或绿豆淀粉制作的粉块,小桌上摆着几样自制的调料,就是这种小吃的全部原料。微风吹过,平底锅里传出吱吱拉拉的响声,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香味,这便是烟台著名的小吃——烟台焖子。

作为地方小吃,烟台焖子产生的确切年代已不可考,一个比较普遍的传说是:100多年前,有门姓兄弟在烟台街上加工粉丝。一次,兄弟俩将粉丝原料刚刚加工成粉胚,不巧碰上连阴雨,眼见加工成的半成品就要变酸,浪费。情急之下,兄弟俩就将粉胚切块上锅煎焖,然后加上大蒜等调料,请街坊邻居们来吃。没想到竟然大受欢迎。于是,门氏兄弟从此不做粉丝,干脆改做煎焖粉块这种小吃。人有人名,菜有菜名。后来,有人问起这种小吃的名字。因为这种吃法为门氏兄弟所创,加工中又有煎和焖的工序,于是有民间智者便说:就叫焖子吧。烟台焖子从此得名。

烟台焖子来自民间,因风味独特而深受烟台百姓欢迎。但因原料简易,方法简单,一直难登大雅之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精明的商家们便看上了烟台焖子的商机,将其收编改造,烟台焖子便登堂入室,成了宴宾请客的佳肴名菜。不过,仍是原来的那几样原材料肯定是要不上大价钱的,于是便有了三鲜焖子、海鲜焖子等等变种。其中的三鲜焖子,是将虾仁、海肠(烟台海鲜)、天鹅蛋(一种高档贝类)这三样海鲜加进焖子中,模样当然比原来的好看,因为有了名贵海鲜的加盟,价格自然不菲,只是离大众越来越远了。

经过改造的烟台焖子在宾馆、饭店大行其道,但是街头巷尾的烟台焖子仍是烟台百姓的最爱。许多成年之后去了外地的烟台人,每当想起家乡,便会想起街头巷尾那风味独特的烟台焖子,想起拿着铁丝小叉吃焖子的情景。

七. 福建省 南平 延平区 九曲竹筏

九曲竹筏是将把香菇、精肉或鲜河鱼加工成肉馅,再用切成薄片的笋片将其卷成长筒形,前端用一把细竹技横穿而过,形似竹筏。用萝卜雕成的“艄公”,头戴一顶用香菇做成的“斗笠”,手持一根用芹菜管制成的“竹篙”。“九曲竹筏”外脆内嫩,口味纯正,造型逼真,是武夷菜系中特有的工艺菜。

八. 山东省 烟台 招远 黄金

招远以盛产黄金著称,黄金资源遍布全市,且矿体厚、储量大,被誉为“金城天府”。全国最大的国营、县办、镇办、村办金矿和冶炼厂均在这里,黄金产量历年居全国县级市之首。1996年,全市黄金产量达到36万两,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目前,全市已形成了探矿、开采到选矿、精炼、矿山机械、特艺品加工一整套完整的生产体系。白银储量也极为丰富,全国第二大银矿位于招远中部。此外,石英、石墨、氟石、花岗岩、大理石等也具有相当储量和开发价值
( 招远)

九. 天津市 和平区 葱油目鱼

目鱼,津菜俗称“大鳎目”。学名半滑舌鳎,属鱼纲、鲽形目。目鱼常栖息于附近的浅海底层中,为渤海湾之一。夏季咸、淡水鱼类大多体瘦肉消,唯独目鱼鱼体肥大、肉质鲜美,故津门有“伏天吃鳎目”之说。制法:(1)将2目鱼尾部500克,剁成3厘米长、1.5厘米宽的骨牌块,用料酒、姜汁略腌。(2)过热油氽至八九成熟,再用开水焯过,以去掉浮油,用水过后再用盐、味精入味,最后淋上用香油、葱丝炸制的葱油即成。特点:淡白素雅,葱香浓郁,软嫩爽滑,咸鲜味醇。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