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吉首乾州有什么好吃的特产 吉首特产有哪些可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吉首乾州有什么好吃的特产 吉首特产有哪些可带走更新时间:2024-01-15 16:29:25

一.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二. 宁夏 固原 泾源县 永宁的桃子

桃属于蔷薇科、桃属植物。我国桃子品种极为丰富,据统计全世界约1000个品种以上,我国有800个品种,用于生产栽培的有30个左右。桃果汁多味美,芳香诱人,色泽艳丽,营养丰富。每100克果肉含糖7--15克,有机酸0.2--0.9克,蛋白质0.--0.8克,脂肪0.1--0.5克,含维生素C3--5毫克,维生素B1 0.01--0.02毫克,维生素B2 0.2毫克,类胡萝卜素1180毫克。



桃树为中型乔木,树体不大,栽培管理容易,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无论南方、北方、山地、平原均可选择适宜的砧木、品种进行栽培。供观赏用的各种花色类型花桃、垂枝桃以及适应盆栽的寿星桃都为绿化城市,美化人民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桃原产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桃子的口感良好,通体能散发出一股能够令人心情愉悦的香味儿,所含营养物质也相对丰富,吃了对身体有补益延年的作用。



桃子的枝、叶、果桃还具有药用价值。唐代药物学家孙思邈称其为“肺之果”,还说“肺病宜食之”。按,中医称肺为“娇脏”,喜湿润,恶干燥。桃子富含胶质物,这类物质到大肠中能吸收大量的水分,能达到预防便秘的效果。桃子的营养还善走皮表,《大明本草》中说,将桃晒成干(桃脯),经常服用,能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只是桃干的含糖量过高,用开水与少量绿茶或花草茶冲服就好得多,还能提高风味。



值得注意的是,鲜桃下树后极其不耐储存,应趁鲜食用。食用前还要将桃毛洗净,以免刺入皮肤,引起皮疹;或吸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咽喉刺痒等症状。

三.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晏桐根的金钢脚

晏桐根的金钢脚:晏桐根,城关北街人。曾在北街现酒厂处设桶炉,以炕金钢脚为主,兼发麻花,猪耳朵。晏桐根的金钢脚,看起来很结,吃起来却很泡,既香又脆,很受青少年的欢迎,他发的麻花、猪耳朵,个个成形,成为汉川小孩最爱吃的风味小吃之一。

四. 陕西省 咸阳 乾县 乾州锅盔

乾州锅盔

传说,乾陵修筑时,成千上万的民工参加筑陵工程,民工为解决生活问题,就用自己头盔烙制面饼。这样的作法,大家都感到烙制起来方便,一传十,十传百,普遍传开了。大多数民工就是这样制作锅盔,烙出来的馍好吃耐放,香味扑鼻,这就是锅盔的前身。后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在实践中技术不断的改进,用具不断的

革新,锅盔的质量越来越好,成为民间的传统食品,经久不衰流传至今。

锅盔特点:

形如菊花火色匀,皮薄如纸馍膘多,用手掰开是层层,用刀切开如板油。入口越嚼越多,下咽回香无穷。吃起酥、闻起香、耐存放、寿命长。如果带有乾州锅盔,同车异座,未见其馍,即闻其味。

制作方法: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制作乾州锅盔不

断总结,不断改进。把原来柴禾烧在小锅内烙制改成了用煤烘烤在鏊内烙制,把原来用手揉面改成了用木杠压面。这样以来上下烘烤,温高气保,火色均匀,熟的足到,达到耐存放的目的。用木杠压面,面排揉的到,能使馍色增白,香气浓郁,味美可口。具体作法是:面粉十斤,水四斤(水

温要按季节掌握),酵面夏季五两,春季七两.冬季一斤,碱面按季节零点五至一两,面水酵面,搭上碱面,和成面

团,放在案上用木杠边折边压,压的过程中,再加面粉二斤左右,直压到面光色润,酵面均匀时,分成一斤三两重

的小块,再分别逐个用木杠边压、边转,制成圆直径八寸,厚六分的菊花式圆形饼,上鏊烙制。第一鏊是上下火,火

候要小而稳,主要是给馍被木杠压后产生的波浪上面上火色,让酵面进一步发酵和最后定型,然后进第二鏊。二鏊是一面火,火候较旺,因火旺鏊内可放一个铁圈,将馍置于空中,主要是起烘烤作用,两个鏊一共要达到三翻六转,大约十分钟可烙制而成。

传说,乾陵修筑时,成千上万的民工参加筑陵工程,民工为解决生活问题,就用自己头盔烙制面饼。这样的作法,大家都感到烙制起来方便,一传十,十传百,普遍传开了。大多数民工就是这样制作锅盔,烙出来的馍好吃耐放,香味扑鼻,这就是锅盔的前身。后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在实践中技术不断的改进,用具不断的革新,锅盔的质量越来越好,成为民间的传统食品,经久不衰流传至今。

锅盔特点:

形如菊花火色匀,皮薄如纸馍膘多,用手掰开是层层,用刀切开如板油。入口越嚼越多,下咽回香无穷。吃起酥、闻起香、耐存放、寿命长。如果带有乾州锅盔,同车异座,未见其馍,即闻其味。

制作方法: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制作乾州锅盔不

断总结,不断改进。把原来柴禾烧在小锅内烙制改成了用煤烘烤在鏊内烙制,把原来用手揉面改成了用木杠压面。这样以来上下烘烤,温高气保,火色均匀,熟的足到,达到耐存放的目的。用木杠压面,面排揉的到,能使馍色增白,香气浓郁,味美可口。具体作法是:面粉十斤,水四斤(水

温要按季节掌握),酵面夏季五两,春季七两.冬季一斤,碱面按季节零点五至一两,面水酵面,搭上碱面,和成面

团,放在案上用木杠边折边压,压的过程中,再加面粉二斤左右,直压到面光色润,酵面均匀时,分成一斤三两重

的小块,再分别逐个用木杠边压、边转,制成圆直径八寸,厚六分的菊花式圆形饼,上鏊烙制。第一鏊是上下火,火

候要小而稳,主要是给馍被木杠压后产生的波浪上面上火色,让酵面进一步发酵和最后定型,然后进第二鏊。二鏊是一面火,火候较旺,因火旺鏊内可放一个铁圈,将馍置于空中,主要是起烘烤作用,两个鏊一共要达到三翻六转,大约十分钟可烙制而成。

五.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婺源的特色菜

婺源的主要特色菜有:糊豆腐----------- 特点:色香味齐全,常作为宴席上第一道下酒菜。粉蒸菜 ---------- 特点:味道不同于锅炒,香醇可口,为传统地方菜。粉蒸菜 ---------- 特点:肉嫩味美,滋阴补肾,营养丰富。粉蒸肉 ---------- 特点:肉香味醇,常吃不腻。粉蒸鱼----------- 特点:鱼肉起丝状,鲜嫩味美。清炖荷包鲤鱼----- 特点:红艳之色不变,鱼肉嫩而汤味鲜,壮阳补肾,营养丰富清炖甲鱼--------- 特点:香味诱人,肉汤鲜美,蛋白质丰富,滋阴养血
( 上饶)

六. 陕西省 咸阳 乾县 乾州布艺

乾州布艺是流传于陕西乾县的一种独特的民间手工艺品的代表作,集民间剪纸、刺绣、制作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布艺,即布上的艺术,它是以布、绸、绢、缎等为主要原料,以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容为题材,用变形、夸张的手法,同时融合、吸收民间美术中多种品类的制作技艺,通过剪、缝、绣、贴、挑、拔(扎)、拼、缠、纳、叠、镶等技法来制作的一种布质工艺品。是陕西民间工艺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



乾州布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甘,陕一带古周人织绸,制衣,刺绣的情景在《诗经》中就有记载,她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劳动人民千万年来为了生存,在与大自然斗争过程中遇到疾病、地震、等重重灾难和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时,崇天地、拜鬼神,求助威镇灾难的象征物及神力形式的具体表现,借助猛兽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借助鱼类、蛙类的繁殖能力来延续子孙后嗣,逐渐形成一些谐音吉祥图案和具象征性、寓意性的吉祥物、象征物,而且成为满足精神需要的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乾州布艺出自于农村妇女之手作品造型多样,风格多变,色调淳朴,轻巧实用,呈现出清新朴拙的民俗风情。布贴绣品、多以动物为题材,通过捆扎、剪贴、拼凑、刺绣等手法,绣制成不同的图案形象。布贴绣在造型上富于变形夸张。在色彩艺术方面,强调明快质朴,绣工粗细兼备。颇有民间风采。乾县布艺吸收了传统的刺绣手法,又融合了中国书画艺术,绣品精细明快,色调典雅,风格多样,轻巧实用。她是文化的凝聚,她是秦地五千年历史的影集。



乾县的民间布艺主要以节日和婚礼装饰品为主,如春节,端午节等都有专门的讲究。端午节外婆给外孙送“五毒裹肚”“五毒凉鞋”等家家门口要插艾蒲,小孩的手腕上要扎五花绳,胸前要带香包,以辟邪健身。孩子过满月或者过周岁时,外婆要送虎头帽子,胖娃娃围涎,项圈,长命锁,手镯,布艺老虎,花衣筒袖,老虎枕头,狮子枕头,麒麟枕头,老虎和猪头鞋以示吉祥并求其保佑。布艺是集民间剪纸,刺绣,制作工艺为一体的综合工艺,如动物身上装饰性的花卉图案等都是通过剪和绣的工艺制作而成,布艺主要依赖于乾县传统的民俗而存在,布艺的造型典雅考究,颜色简洁明快,形象逼真可爱,天然成趣。过去结婚时,女方要绣花枕头套子、鞋垫、门帘送给男方,同时还要准备一些香包、针扎送给男方的亲戚朋友,让大家品评自己是否心灵手巧;小孩满月时,姑姑、姨姨要给娃娃送虎头鞋、虎头帽、虎头枕、肚兜、布老虎,为孩子消灾辟难,保佑孩子长命百岁。姑娘给心上人的绣品更是精细入微,寓意深刻。鞋底上用细绳子纳上勾云图案,愿出门的亲人走得快,早会早回。鞋垫绣上“月儿圆”、“正月十五”等组字图案,寄托团圆之情。布艺不但是美的艺术,而且寓意深刻。花卉、虫鸟、植物等表达作者祈盼吉祥,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老年人的用品多用“福、禄、寿”题材,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儿童用品常用老虎、“五毒”(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等图案,以取避邪镇恶,希望小孩子小老虎一样健壮;新婚夫妇用品喜欢用鸳鸯戏水,莲(连)生贵子,鲤鱼闹莲(象征婚姻和谐)图案,期盼家庭美满,多子多福;姑娘送给情郎定情香包、手帕等,过去妇女绣的花枕头“鱼戏莲花”鱼象征男性,莲花象征女性,暗喻男女婚配结合。再如“石榴赛牡丹”,石榴象征男性多子,牡丹象征女性似花。



乾州布艺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件布艺制作。首先,根据所制作布艺的类型和特点,选取一块大小适中颜色适合质地结识的布块,用剪刀载出平面图,然后用小块的不同颜色布料拼接而成各种图案,用刺绣手法将图案图形固定在平面图上,又称补花或布贴花。并在图案图形上用各种彩线绣出图案图形的细节,绣花的针法很多,有铺针、平针、散针、打子,套扣、盘金,辫绣、锁绣等,接下来进行挑花,挑花又称十字绣,要求严格的按照面料经纬纹路,挑绣等距离、等长度的十字,排列成各种花纹图案的刺绣形式,有独特的变形吉祥几何纹装饰风格。刺绣时不伤布丝,能加强布料的耐磨损强度,然后将平面图拼接在一起称为拔(扎),为了牢固往往还要上里子,并在里面用松软的填充物棉、碎布、丝绵进行填充,这样一件布艺工艺品就算完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不得不同,现在这些手工艺布艺越来越少见了,民间会制作这门手艺的妇女也越来越少。目前,乾州布艺制作主要集中在乾陵脚下柳池、石马、陵前等村,目前参与制作乾州布艺的群众就达100余人,开发出具有历史、人文、地理特色的坎肩、帽子、被子、十二生肖、老虎枕头等十多个品种,在旅游区开辟了工艺品市场,办起了零售摊点,经销商户73家,经销旅游纪念品布艺30余种。同时陵前的杨志英等几名思想开放的群众将所生产的旅游纪念品布艺贩运到武汉、上海、山西、广东等地,让乾县的旅游布艺纪念品走俏市场。在乾陵,妇女绣的“五毒背心”工艺精细、美观大方,既有剪纸的效果,又有刺绣的特点成了外宾的抢手货。深得人们喜爱。

七. 湖南省 湘西州 吉首 湘泉酒

湘泉酒

湘泉酒

1978

年试制成功并批量生产。湘泉酒以优质糯高梁为原料,择取吉首市郊兽塘卡龙、风、兽三眼泉水酿造而成。泉水质优良,纯净甘冽其物理性能和离子成分均优于国家规定标准。

该产品工艺独特,技艺精巧,集大小曲酒工艺为一体,容各香型为一味,通过原料浸泡、蒸煮、小曲糖化、大曲继糟发酵、缓火蒸馏、量质摘酒、陈年老熟、精心勾兑、精美包装而成。产品无色透明,芳香馥郁,酒体丰满,味绵甘冽,醇和柔美,后味爽净

,

回味悠长,风格独特。著名画家黄永玉为该产品设计紫砂陶瓶包装。产品年产量16400

吨。出厂酒度为

54°,包装有540毫升、250毫升、125毫升规格,后生产有

38°

低度湘泉酒。湘泉酒被国内酒界专家定为混合香型,是继我国酒类五大香型后

,

新崛起的一大香型。全国著名酿酒专家秦含章评价:“湘泉酒具有用料独特、用曲独特、工艺独特、包装独特之独到之处,为酒类形象之新姿。”

湘泉酒成为湘泉集团的支柱产品之一。1979—1984年连续被评为湖南省优质产品;1985年获湖南省酒类大赛银杯奖,1986年获湖南省名品“芙蓉奖”;1987年被列为0十三大宴席用酒;1988年获湖南省名酒金杯奖、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轻工业部优秀出口产品“金龙腾飞”奖;1989年获北京首届国际博览会银奖;1991

年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银奖;1993年获第七届法国波尔多世界酒类专业博览会最高荣誉金奖;1994年获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金奖;1995年被世界名牌消费品认定委员会认证为“名牌消费品”。

八. 湖南省 湘西州 吉首 乾州板鸭

吉首著名传统.早在清代就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凡到乾州的游客,都喜买几只品尝或馈赠亲友。乾州板鸭制作精良。精制好的乾州板鸭呈琵琶形,色泽金黄,油光发亮,肉质细,味香可口。乾州板鸭烹调时,先用冷水洗涤,切成小块不加任何佐料,入锅蒸熟,待肌肉离骨时即可食用,味美甜,为上等佳肴。

九.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十. 湖南省 湘西州 吉首 茨冲鸡火锅

原料:土公鸡1500克,大蒜50克,糍粑辣椒250克,蒜苗100克,盐15克,味精15克,生姜15克,猪板油250克,豆腐250克,各种蔬菜1000克,泉水1000克。

制作:

1、将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砍成3厘米见方的块。

2、现炼的猪板油切成长4厘米、宽3厘米、厚0.8厘米的片。

3、豆腐切成长4厘米、宽3厘米、厚0.5厘米的片。

4、姜用刀拍碎,蒜苗切成长4厘米的段。

5、将切好的猪板油下锅,中火熬油后去渣,下鸡炒至水分干后捞出。

6、余油将糍粑辣椒、生姜下锅炒干水分且香味四溢时再放入捞出的鸡一同炒,一分钟后加水、盐、味精煮10分钟即成,把油渣倒入锅中连同装盘的豆腐及各种蔬菜一起上桌。

特点:香辣驱寒,营养丰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