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青岛 哪里买特产 青岛哪里有卖特产的地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青岛 哪里买特产 青岛哪里有卖特产的地方更新时间:2024-05-08 17:39:41

一. 山东省 青岛 崂山区 崂山棍

崂山棍,学名钓樟,樟科,山胡椒属。原产八水河两岸和梨庵子一带,分布不广,数量较少。这种植物为灌木,多生长在向阳、棕壤土、排水较畅的坡地。叶椭圆顶尖,花呈伞状,四月开,色黄,五瓣,核果。枝干曲扭别致,皮呈灰白色,木质坚硬细腻,富韧性,有姜辣香味。霜降前后将其刨出,剥去表皮,就根形雕成龙、凤、仙鹤等形,或于其干体镌以诗文,并嵌以铜、银、翡翠等,然后再涂漆或桐油数遍,阴干后通体呈棕红色,光采夺目,古朴雅致。崂山不少老者用此作杖,被人视为爱物,因赐美称“崂山棍”。

二. 山东省 青岛 即墨 即墨镶边

即墨镶边 清末,即墨民间就广泛流传着“小扣锁”(又称捏绣)、刺绣等手工工艺,农村妇女绣织的鞋面、枕头、嫁衣、戏装等,做工精巧,花样繁多。1918年,荒洼村(今属移风店镇)手工艺人卢忠溪通过英商在烟台开办的德仁洋行,引进一幅意大利“手拿花边”底样,试做成功后,便出资在即墨城北阁里创办起“裕民花庄”,专司经营和传播技艺。随着“手拿花边”的流传发展,许多民间艺人在加工制做过程中,不断吸收“小扣锁”、刺绣等工艺特点和针法,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具有民族传统特色和地方艺术风格的工艺针法。由于这种工艺针法演变形成于即墨民间,人们就把以这种针法制成的花边称为“即墨手拿花边”,也就是“即墨镶边”的雏形。此后,手工艺人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逐渐发展形成了品种繁多、用途广泛、绚丽多姿的“即墨镶边”。

“即墨镶边”是一种单线织绣的花边,主要采用不同股数的丝光线和优质亚麻布为原料,集锁、编、织、缠、拉、露、镶等20多种工艺和80余种针法为一体,综合运用各种工艺和针法,经过镶拼,把花边和刺绣连缀成套,虚实照应,和谐统一,层次分明,色泽清秀,有强烈浮雕感,达到平、薄、光、匀、齐、净的工艺技术要求。织边的主要针法有锁灯笼扣、织密布、绞柱、搁边、二针网、三针网等50多种,刺绣的主要针法有插花、行梗、纳底、抽经(纬)、锁边、掏眼、扒丝、抽勒、切勾等20多种。织边和刺绣均须拉线松紧一致,底线适宜,用线不碾不毛,网眼均匀清晰,针码平均。织出的图案角尖、弧圆、边齐,整体平整,不卷不曲。即墨镶边产生后,很快在即墨广大农村妇女中流传开来,发展成为一项主要的家庭副业。民国初年,形成了以即墨为中心,北至莱阳、海阳,南到崂山,西跨沽河两岸的广大生产区,仅即墨县城就拥有私营花边庄45家。即墨解放前,全县有花边庄30余家,能生产台布和餐套两个品种十几种规格,年产量徘徊在八九千套。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即墨镶边”在国际上赢得“抽纱瑰珍”之称,品种规格不断向中、高档及多用途发展,产量、产值、利润不断提高,花边产品逐渐扩大到台布、餐套、床罩、沙发套、靠垫、衣领、伞面、琴罩等十几个品种2800多个规格,并研制出新产品“百带丽”和“新百带丽”。1978年,“即墨镶边”被山东省第二轻工业厅评为名牌产品;1979年,被山东省经济委员会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1980年,被轻工业部评为优质产品;1983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

三. 山东省 青岛 即墨 官庄筛子

官庄筛子

清康熙年间,刘家官庄村(今属龙山街道)村民于云财一家用竹料编织筛子,随后有五六户也学会竹编手艺。至1949年,全村200余户人家有180户的700余人从事这一手工业。1952年,即墨县手工业管理局在该村成立了即墨县竹器厂。人民公社成立后,生产大队、生产队分别成立了竹器社、竹器厂,作为集体副业。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该村很快成为全县有名的运输专业村,从事竹编业的人员大减。尽管如此,艺人们根据社会需求,将竹编筛子逐渐增加到竹筐、竹篓等20多个规格品种。由于官庄筛子等竹织品造型独特,技艺精湛,产品除畅销山东省周村、潍坊、青州、烟台、青岛、莱阳、海阳等39个县市外,还远销东北三省。因此,该村至今还有“筛子官庄”之称。

四. 山东省 青岛 崂山区 拳头菜

拳头菜是崂山独有的一种“山珍”。植物学上属蕨类门凤尾蕨科,喜欢生长在山地阳坡处,常呈群片分布。叶片初为嫩绿色,叶片未充分展开时集中于叶柄顶端,形状如拳,“拳头菜”由此得名。春季,农民采摘后用水烫过,然后晒干晒透,留待食用。食用时温水浸泡,发好后可以炒肉、炖肉,味道鲜美。古时崂山人已知这种植物的食用价值,因其数量少,采摘加工不易,所以只能送官府寺庙供奉达官贵人。( 青岛)

崂山拳头菜,属蕨类,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蔓生土中,有棕色细毛,茎含淀粉,叫蕨粉,可供食用或酿造,有祛湿、解热、利尿等作用。拳头菜多散生在巨峰之南及王哥庄一带山地,喜棕壤性潮湿地,产量较少,山区居民常于春末夏初采集。拳头菜为孢子繁殖,4月份萌发,叶大,多回羽状复叶,初生叶均独立单生,卷缩似拳头,故俗称“拳头菜”。

5月中、下旬,拳头菜幼叶长出5~7片时,即可采割,鲜、干食均宜。鲜食时,把叶茎切段,用开水烫熟,捞出控干放入炖猪肉、鸡肉中,开锅即成。水烫叶段晒制后为干制品,食用时用开水沏泡,加佐料炒、炖肉类均可。拳头菜食用时富韧性,不腻、不脆、不软,香味特殊,胜过山菇、竹笋,实为稀有之山珍,故一向被称为崂山名产。

五. 山东省 青岛 黄岛区 海青绿茶

海青绿茶是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海青镇的。海青绿茶外形全芽、墨绿,玲珑秀拔,似峰非峰,似剑非剑,滋味醇和,香馥如兰,冲泡后黄绿剔透,乃绿茶中上品,有银针、龙井、碧螺春、毛峰、炒青等品种。

海青茶原属安徽祁门槠叶群体品种之一,1966年引入海青镇。这个镇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东临黄海,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山地丘陵土壤呈微酸性,属黄棕壤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土壤颗粒较均匀,粘粒含量低,非常适宜茶叶生长,由于地处高纬度,海青茶树越冬期比南方长1-2个月,昼夜温差大利于内含物的积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对人体有用的微量元素,这里生产的绿茶经中国茶叶专家测定,其中儿茶素和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比南方茶同类产品高13.7%和5.3%,优越的沿海气候条件和优良的环境,孕育了海青绿茶“叶片厚、滋味浓、豌豆香、耐冲泡”的独待品质。

海青镇耕地面积7.8万亩,其中绿茶就达到了3万亩,年生产干茶100余万公斤,实现经济效益超过1.5亿元,农民人均增收近3000元。省内第一座茶厂——就在海青,曾作为全省的代表在全国茶叶会议上介绍南茶北引的经验。发展至今,已建成国家级无公害茶园基地6处,有机茶园基地5处,茶叶专业村43个,茶园3万亩,加工企业130多家,年生产干茶100余万公斤。全镇绿茶加工企业已研制开发十二大系列30余个品种,有86个茶叶品牌被评为部优、省优名茶,在“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活动中多次获奖,迈入了全国名优茶行列。“海青锋”牌绿茶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青岛莲芯”牌和“海北春”牌绿茶获全国第六届“中茶杯”评比特等奖,“胶南春”牌绿茶被亚洲合作对话第三次外长会议指定为专用茶。

六. 山东省 青岛 胶州 发祥烤肉

发祥烤肉店特色品牌,选用新鲜猪肉,经煮、烤等多道工艺制作而成,成品外酥里嫩、美味可口。( 胶州)

七. 山东省 青岛 李沧区 青岛高粱饴

山东的青岛高粱饴是传统的名牌软糖,一向以“弹、韧、柔”三性兼备而著称。吃起来不粘牙,甘美爽口。高粱饴采用优质高粱淀粉调乳,用精制砂糖化浆,再以适量的有机酸长时间和熬,产生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糖类和酶类物质。现在除用高梁淀粉外,还用绿豆、玉米、地瓜等淀粉精制成翡翠饴、绿豆饴、珍珠饴等品种。( 青岛)

八. 山东省 青岛 黄岛区 胶南蓝莓

胶南蓝莓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胶南市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由花岗岩母质发育形成的天然偏酸性土壤为蓝莓栽培提供了优越的种植资源条件。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期,杰诚公司便与日本环球贸易公司合作,从日本和吉林省引进蓝莓品种,在胶南开始了零星种植试验,获得成功,其耐寒耐瘠、果大味甜特性深受老百姓喜爱,从1995年开始进行小规模种植。1999年,由全国蓝莓首席专家李亚东领导的课题组与日本环球贸易公司合作率先在胶南市开展了蓝莓大面积产业化开发。2000年,青岛杰诚食品有限公司在宝山镇金沟村投资建设蓝莓园600亩,开始蓝莓规模化种植,这是中国第一个进行规模种植的蓝莓园,从而拉开了国内规模化种植的序幕。胶南市成为名副其实的“蓝莓之乡”,被国家蓝莓科技产业体系专家组誉为“中国北方蓝莓产业化的摇篮”。

从2002年引种时的不足百亩,到如今的两万余亩,不到10年的时间,胶南蓝莓种植面积实现“三级跳”,年产蓝莓1200吨,实现产值9600万元,是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业化程度最高的蓝莓主产区,有“水果皇后”之称的蓝莓风靡胶南大地。

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天然无污染的种植环境为蓝莓的成功种植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胶南发展蓝莓产业的信心和魄力也不容小觑。当地政府打造精品示范园、培育优良品种、坚持“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着力打造“胶南蓝莓”公用品牌,促进全市蓝莓实现品牌化发展。

胶南因秀美的山海自然风光、悠久的琅琊历史文化而闻名。这里春迟秋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加上偏酸性的土壤条件和凉爽的海洋性气候,非常适合蓝莓的生长,适宜蓝莓栽培面积约18万亩。截至2010年底,胶南全市蓝莓发展面积达2.39万亩,其中可采摘面积7000余亩,年产蓝莓1200吨,实现产值9600万元,是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业化程度最高的蓝莓主产区。

在蓝莓发展过程中,胶南市积极打造以张家楼、藏南和宝山、六汪为中心的蓝莓核心区,扎实推进沃林、隆辉、宝山三个千亩蓝莓精品示范园建设,辐射带动周边组团发展,促进全市蓝莓实现规模化发展。

在规模化发展的同时,胶南市进一步加强蓝莓优良新品种的选育、引进、示范和推广,先后推出了“公爵”、“蓝丰”、“北陆”等为代表的一批适于本地栽培的优良蓝莓品种。并与吉林农业大学等相关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并总结出了一整套有关蓝莓种苗繁育、生产栽培、果实加工等方面的技术要点和技术规程,积极开展蓝莓标准化生产,强化果品质量全程监控。

为了促进蓝莓实现产业化发展,胶南市坚持“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依托沃林、隆辉、杰诚、慧海、宝林、宝康等蓝莓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蓝莓组培育苗和产品精深加工,依托青岛富民蓝莓专业合作社等11家合作社,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和产销衔接。

在蓝莓业兴旺发达的同时,胶南政府着力打造“胶南蓝莓”公用品牌,走上品牌化发展道路。政府积极引导生产企业和基地申报“三品一标”认证,目前,全市共有21个蓝莓产品通过“三品”、ISO9000和GAP认证,“沃林”、“农园彩珠”、“慧海”、“健康农庄”等4种品牌蓝莓获国际有机食品认证,“沃林蓝莓”被评为青岛市十大名特优农产品品牌,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与日俱增。

地域范围

胶南蓝莓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胶南市张家楼镇、宝山镇、大村镇、六汪镇、海青镇、藏南镇、理务关镇、大场镇、琅琊镇、泊里镇、铁山镇、王台镇、胶河经济区、滨海街道办事处、珠海街道办事处、隐珠街道办事处、度假区、积米崖、灵山卫街道办事处一带的珠山山脉、铁山山脉和藏马山山脉,辖19个镇(办、区)的336行政村,东到灵山卫街道办的杨七岭村,西到海青镇的东蔡家村,南到海青镇小官庄村,北到王台镇法家庄,地理坐标为北纬35°35′~36°08′,东经119°30′~120°11′。面积1577公顷,年产量5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胶南蓝莓果实平均重0.5~2.5g,最大果重5g,果实直径8mm~16mm,果实亮蓝色,果粉均匀,果形扁圆,果蒂痕小而干,果个大且含糖量高耐储运,色素含量高,干物质多,甜酸适口,有清爽宜人的香气,适宜鲜食。 2、内在品质要求:可溶性固形物﹪≥6(检测结果9.9);总酸0.05~0.70(检测结果0.63);总糖﹪9~15,(检测结果9.9));铁mg/kg≥4(检测结果12.8);锌mg/kg≥1(检测结果2.2);钙mg/100g≥5.5(检测结果14.1)。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安全标准主要依据GB/T19630.1-2005 有机食品(生产部分;GB/T19630.2-2005有机食品(加工部分);GB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9号制定。

九. 山东省 青岛 即墨 即墨过桥海参

即墨过桥海参口感脆嫩、滑爽,汤味鲜郁清香。选料用3年以上野生海参,最大限度的保证海参的营养。

十. 山东省 青岛 即墨 鳌山绿茶

鳌山绿茶1998年,鳌山卫镇鳌角石村农民着眼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始试种茶树。村集体规划出40公顷茶园基地,实行统一提供种子、统一技术规程和标准、统一施肥、统一浇水、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采摘标准的管理,注册“鳌福绿茶”商标。2000年,“鳌福绿茶”获青岛市优质绿茶一等奖。2001年,“鳌福绿茶”在中国“觉农杯”名优茶拍卖会上被评为全国无公害名优茶推荐产品。2002年,在农业部举办的杭州中国名茶展览会上,“鳌福绿茶”获北方绿茶唯一金奖、山东省优质绿茶特等奖。2003年,全村销售收入400多万元,户均收入1.2万元。“鳌福绿茶”的成功带动了鳌山卫镇其他村庄以及东部乡镇的茶叶生产。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