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永嘉特产的作文 永嘉风俗作文400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永嘉特产的作文 永嘉风俗作文400字更新时间:2023-12-24 18:03:12

一.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上吴枇杷

产品名称: 上吴枇杷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甜酸适度,风味甚佳

产品简介: 上吴枇杷是省枇杷早熟品种,比塘栖枇杷上市要提早半个月左右时间,具有个大核小、皮薄色黄、肉质细嫩、味甘鲜醇、香气浓郁等特点。枇杷,属蔷薇科常绿乔木,一年四季,苍翠绿。叶厚、呈椭圆形,边缘有锯齿状,表面皱缩,背面密被茸毛。圆锥花序,密被锈色绒毛,花冠淡黄色,有芳香。果球形或椭圆形,橙黄或淡黄色。性喜温暖湿润,宜于荫处生长。 枇杷果肉柔软多汁,甜酸适度,风味甚佳。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甲种维生素和糖、钙、镁等元素,营养价值很高。楷杷既可生食,又可制罐头食品,还可以制果汁、果膏和果酱等,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枇杷还有药用价值,中医以叶入药,性平、味苦,有清肺、舒气和止吐逆等功效。枇杷花不仅能熬汤可治头痛、伤风,而且是珍贵的蜜源,其蜜为高级滋补品。枇杷核,还可作酿酒的原料。枇杷树干,木质细韧,可供雕刻。由此可见,枇杷浑身是宝。 永嘉枇杷各地均有人分布,主要产区为六龙、黄田、乌牛及上塘等地,尤以六龙上吴枇杷最为出名。

产品历史:枇杷,是初夏时节人喜欢的佳果。枇杷别名甚多,古称“卢桔”。古诗有“客来茶摆空无有,卢桔微黄尚带酸”。枇杷又是我国传统名果,栽培历史距今已有二千余年,温州栽培枇杷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据清孙诒让:<<永嘉闻见录>>记载:“邑产枇杷,肉薄而核多,惟巡道署及谕署所植,肉厚有独核者,风味不减家乡。”

二.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黄莲中的精品---鸡爪莲

质优名贵的利川黄莲。利川黄莲形似鸡爪,称鸡爪黄莲,又称南岸味莲是黄连中的名贵品种。这种黄连在利川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北京同仁堂即以利川黄莲为原料。1976年,利川被定为全国黄莲基地。目前,基地年留存面积4万亩,产量1400吨,质量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仅次于重庆石柱,居全国第二位。以此为原料生产的中药片“黄莲片“,治疗肠炎痢疾功效独特。( 利川)

三.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陡门金银花

产品名称:陡门金银花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祛暑明目、防治疖痱

产品简介: 金银花又名银花、双花、二花、二宝花,为忍冬科冬属植物,生长于丘陵、山谷、林边以及沟沿地坎。全国大部分地区都生长,河南产的叫“南银花”,山东长的称“东银花”。

金银花为半常绿缠绕灌木,长可达9米,茎细,中空,多分枝,皮褐色,叶片卵形,长3~8厘米,宽1~3厘米,夏初开花,花对生于叶腋,初开时洁白如玉,一二天后化为金黄,新旧相参,黄白衬映,故名“金银花”。正如诗人段成已赞道:“幽花发溪侧,间错金珠簇。”入冬时,老叶枯萎,叶腋又簇出新叶,严冬不凋,故又得“忍冬”之雅称。 以花代茶常饮,有祛暑明目、防治疖痱作用,故有“药铺小神仙”之誉,用它制砀“银翘解毒丸”(片),是复方感冒灵等中药的重要原料;用它制成的“金银花露”,更是防暑生津的理想饮料。 金银花耐旱耐寒,易栽易管。金银花喜攀授地坎,因而又不与农业争地,适应性强,繁殖力强,可用扦插、枝条压条和种子繁殖等。只要管理得法,保持土壤湿润,生长迅速,两年就可收益,亩干花一般为100千克。如果庭院种植既可以美化庭院,又可取药祛病,一举数得。 采摘金银花,取含苞末放的花蕾,花蕾摘下后,放在竹帘上摊开,当日晒干为佳。晒时要注意不能用手翻动,也不要洒水,否则花色变黑,将影响质量。遇阴雨天,可将采得的花晾干或用微火焙干。

产品历史:金银花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性寒味甘,能清热消毒,开胃宽中,生津止渴,可治热病、咽痛、菌莉、痛疮等症;对防治感冒和麻疹有显著疗效。 永嘉县是全省金银花重点产地,产量居全省第二位。野生金银花分布较广,人工栽培有陡门、鹤盛、枫林三个乡镇,年产金银花(干)均在1万千克以上,其中陡门乡就占50%以上,素有“金银花之乡”之称。

四.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五.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布朗族的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服饰中,刺绣和银饰也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刺绣图案多为各种花草、鸟兽和几何图形。绣工独特的要数“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的婚礼习俗中,举行婚礼时众人要进行爬竿比赛,新娘必须拿出自己在婚前精心刺绣的“棉包锦囊”,内装五谷、银饰等物,挂在竹竿上,比赛结束将“囊”赠给胜利者,以示吉祥。

六.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楠溪香鱼

香鱼,是楠溪江一种奇特、名贵的淡水鱼,体长15到20厘米,一条重约二、三两至半斤左右。

楠溪江盛产香鱼,闻名已久。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楠溪江就产有香鱼。据明万历《温州府志》记载,香鱼“长三四寸,味佳而无腥,生清流惟十月时有,与乐产少异”。《雁荡山志》又载:“凡荡水所入处皆有之,荡水西流永楠溪,则自枫林、档溪、下潭、古庙潭诸处亦有之。”香鱼俗称“溪鲤”亦叫瓜鱼,隶属鲑形目胡爪鱼亚目,香鱼而得名。香鱼体长而侧扁,头小咀尖,体披细鳞,背部灰黑,腹部银白色,鱼肉细嫩多脂,味鲜且有香味,为上等食用鱼,是名贵的经济鱼类,素有“淡水鱼之王”的美誉。

除楠溪江外,香鱼在我国闽南、台湾及湖北兴山县也有出产。相传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品尝到香鱼味后,赞不绝口,即封为贡品,年年进贡朝廷。台湾省台北市郊新店溪的旅游观光胜地碧潭也出产香鱼。据说,台湾这种香鱼是当年“国姓爷”郑成功率兵驱荷寇、开发台湾时从闽南引入放养的,后人怀念郑成功,称比鱼为“国姓鱼”。清时某君诗云:“春水新添新店溪,溪流 绿下玻璃,香鱼上钓刚三寸,斗酒双柑云听鹂。”

楠溪江两岸渔民捕香鱼,一般是驾竹排、驱鸬鹚捉鱼。一条竹排,七八只鸬鹚可捕10余千克。“苍茫 沙咀鸬鹚眼,片水无痕浸碧天,最爱芦花湿雨后,一蓬烟火炊渔船。”宋代林逋的诗,生动地刻划出水上渔家的意趣。有时农家傍晚来客,主人背上鱼篓,拿个网兜下溪,一会儿就摸得一、二斤鲜鱼,就象至菜园摘豆角那样方便。

做香鱼菜肴,宜清炖白烧。楠溪江畔的农妇焙制香鱼有一套好方法,先把鱼背剖开,放在铁丝匾或竹篾上,用文火细烟慢慢熏焙,直至烧成金黄色取出,这就是海内外闻名香鱼干如煮面烧粉干或汤时,掰碎放入一些,再撒点葱药、姜末,则清香四溢,色香味俱佳。

清代诗人壬士稹写了首七绝<<渔家>>:“楠溪江都是钓人居,柳陌清溪一带疏,好是日斜风雨后,半江红树卖香鱼。”深 秋楠溪香鱼上市,忙煞了那些来楠溪江的游客与邻近饮食店主人,他们都去争购活鲜鲜的香鱼。如在花辰月夕、瓦屋纸窗下,以浓郁的村醪和清蒸一盘风味独特的香鱼,“他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怀”,别有一番乐趣。

七. 江西省 上饶 信州区 上饶市的特色菜

上饶市的主要特色菜有:三丝鱼卷----------- 特点:造型美观,鱼肉洁白,入中鲜嫩。斩虾丸 -------------特点:颜色外黄内嫩,香味扑鼻。清炒龙凤------------特点:龙凤佳称,香味浓厚。清蒸荷包红鲤鱼------特点:颜色鲜美,形状美观,肉质鲜嫩。鳙鱼头烧豆腐 -------特点:嫩滑鲜美,盈香满席,后味无穷。清蒸甲鱼------------特点:形状完整,营养丰富,香味浓厚。咖哩猪排------------特点:色泽金黄,香脆可口。鸡丝马铃蛋----------特点:色泽雪白,美味可口。鸡丝锅巴----------- 特点:鸡丝嫩滑,造型美观,鲜美可口。雪中得宝------------特点:色泽清雅,造型美观,鲜美可口。拔丝苹果------------特点:焦脆,香甜,可口
( 上饶)

八.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乌牛早名茶

有着400多年栽培历史的永嘉乌牛早茶,是我国特早生茶树良种,春分早发。早在1957年就与“西湖龙井”等茶同列浙江名茶。全县现有乌牛早茶园3.4万亩,年产值达7000多万元。

永嘉县的乌牛镇是乌牛早茶的原产地,至今已经有着1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它是我国目前开采最早的优良品种之一,省农业厅于90年将乌牛早茶确定为主推广良种,永嘉县也在99年被授予了“中国乌牛早茶之乡”的称号。

温州市乌牛镇位于永嘉县东大门,镇域面积76.60平方公里,下辖行政村37个,耕地面积15800亩,总人口3.95万,乌牛镇东邻乐清市,西连瓯北镇,南邻瓯江,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104国道线穿镇而过,勇台温高速公路与温州大桥临镇,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全县乌牛早良种茶园面积4.4万亩,产值近亿元。由于乌牛早茶特早上市,独占早茶市场鳌头。每逢开春,外地茶商纷至沓来,上门采购新春乌牛早茶,市场前景非常乐观。

乌牛早茶除特早开采外,还具有发芽整齐,轮次明显,老嫩均匀,持嫩性好,抗旱抗寒抗病性强等特点。品质经专家鉴定为:乌牛早名茶质量好,有名茶特色,外形扁平光润,挺秀,均匀,芽峰显露,略显毫,色泽嫩绿光润,内质叶底幼嫩肥壮,匀齐成朵,叶色嫩绿明亮,汤色清澈,香气高鲜,滋味甘醇爽口,色香味形俱佳。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乌牛镇人民始终赶在大潮前列;已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近年来,乌牛镇党委、政府以1理论为指导,按照“1”重要思想的要求,以建设农业重镇、工业大镇、教育强镇、文明强镇为目标,带领全镇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

1985年,创制扁形茶产品获得成功,1992年获全国“星火计划”银奖,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之后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名茶评比金奖、浙江名茶、浙江名牌产品,其“乌牛早”商标认定为省著名商标,4个乌牛早茶产品获得有机茶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永嘉县1999年荣获“中国乌牛早茶之乡”称号,2001年被评为全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

200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17.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72元,成为温州工业卫星镇。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采取了一系列保农、扶农、强农措施,以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大力发展“乌牛早、乌牛米、乌牛酒、乌牛猪”四大产业,尤其是乌牛早茶叶开发取得显著的成绩。

九. 吉林省 辽源 东丰 野生的山菜

东丰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半山区县份,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县内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素有“山区小粮仓之称”;林业生产在全省和全国久负盛名,森林面积达1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07%,是全省林业先进县、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县之一、全国生态建设县之一。半山区的地理环境,为林品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十. 浙江省 温州 永嘉县 楠溪大鼋

产品名称:楠溪大鼋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生性凶悍,牙齿锐利

产品简介:已成为濒临绝迹的这一珍稀动物,瓯江、楠溪江一带还有所见。在风景秀丽的楠溪江里,生长着一种古老而稀有的爬行动物--大鼋。 鼋,亦称“绿团鱼”,又名癞头鼋。东汉许慎在《说文》中曾说“甲虫惟无鼋最大,故字从元,元者大也。”鼋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它的体形大,一般背盘长充为40-80厘米,体重15-35千克,最大的个体似一小圆桌面,体重达100多千克。

鼋和鳖外形相似,生活习惯相仿,因此人们见到幼小的鼋往往误认为是鳖。其实鼋与鳖虽然同科,但非同属同种,鳖的吻突长而尖,而鼋没有吻突,头呈圆形并有疣状突起(这就是癞头鼋名称来历)。 我国对鼋的认识和研究大吹已久,早在二千年前的辞书《尔雅》中,就有对鼋的形态方面的描述。鼋分布于我国云南、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缅甸、菲律宾一带亦有。然而,在今天已成为濒临绝迹的这一珍稀动物,瓯江、楠溪江一带还有所见。据资料记载,目前瓯江水系大鼋的数量尚有200只左右,本来瓯江有大鼋之乡的著称,但因人为地乱捕滥杀,导致大鼋资源的减少。前几年,楠溪江里常有大鼋出没,且有捕劳上岸。1983年4月,永嘉上塘施成波等渔民在楠溪江里先后捕获雌雄两只大鼋,体重分别为27千克、32千克,已制成标本,在省博物馆里展出。1985年6月,上塘镇浦东农民又在楠溪江里捕获一只 21千克重的雌性大鼋,现已养殖在温州动物园里供游人观赏。

大鼋生性凶悍,牙齿锐利,主要靠捕食螺蚬鱼虾为生。大鼋喜群居,善栖息于水底。盛夏的夜晚,喜欢从水中爬到岸上乘凉;下雷雨时,有些鼋还会爬到坡上“观赏”雨景。冬天,便伏在水底黄沙中冬眼,5-10月是大鼋交配产卵期,每只鼋通常一次产卵十多枚至百余枚,卵如鸭蛋大,产于沙滩上,以沙覆盖,靠阳光曝晒而孵化。小鼋会自己爬回水中,雄鼋长到5-6岁,体重为15千克左右,便进入成熟期。

产品历史:已成为濒临绝迹的这一珍稀动物,瓯江、楠溪江一带还有所见。在风景秀丽的楠溪江里,生长着一种古老而稀有的爬行动物--大鼋。 鼋,亦称“绿团鱼”,又名癞头鼋。东汉许慎在《说文》中曾说“甲虫惟无鼋最大,故字从元,元者大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