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丽江特产小超市 丽江哪里有卖特产的地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丽江特产小超市 丽江哪里有卖特产的地方更新时间:2023-10-12 09:47:33

一.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纳西族丽江粑粑

位于祖国西南边疆的丽江,居住着勤劳的纳西族人民。纳西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多种食品,其中尤以丽江粑粑闻名滇西一带,素有“丽江粑粑鹤庆酒”之称。

制法:

(1)芝麻炒黄 ,与白糖、20克猪化油及玫瑰糖拌匀备用(无玫瑰糖可加入适量食用香精)。

(2)将1克小苏打及适量清水调匀后加入面粉内合匀,在案板上揉成长条形,擀得又长又薄,然后用60克猪化油均匀涂在面皮上,用手卷成筒,切成10节。

(3)把切好的面卷压扁,包上制好的糖馅,擀成15厘米左右的圆形粑粑,共做10个。

(4)平底锅坐火上,烧至七成热,在粑粑面上涂猪化油,放锅里焙3-5分钟翻过,一面焙一面涂上猪化油翻过,15-20分钟左右即可装盘食用。

特点:金黄酥脆,香甜可口,油而不腻。

二.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大肉包

包子,再平常不过了。

只是在丽江,包子也被投射上了迷人陈香留心看,会发现丽江人的早点并不是丽江粑粑、黄豆面,而是人手一个大包子。热乎乎的大包子皮厚肉也厚,5毛一个,早上,店铺的红色门板旁、拐弯的石桥边,就会多出那么一个炉子和炉子上冒着热气的锅,这就是卖包子馒头的,却独没有甜的。吃的时候蘸点鲜辣椒和着调料做的纳西辣椒酱,不很辣,味道不错,想吃就别懒,等10点左右店铺一开门就消失掉了。

三. 云南省 丽江 宁蒗县 海棠

海棠是丽江的一道风景,海棠春观花、秋采实,既美化了环境 ,又有不错的经济效益。丽江植种海棠,由来已久,晚清纳西族诗人和松樵在《丽江杂咏》一诗中赞道: 海棠古树 簇城南, 照影红沉白马潭。 时有游人三五聚, 树边花下坐清谈。和松樵的诗,活脱脱勾画出了丽江海棠花开时节的美好风景,今天读来,依然亲切怡人。

丽江海棠有三种类型,一为木瓜海棠,又名贴梗海棠,主要是庭院美化、意在观花、花谢后结出的果实是木瓜而非海棠果;次为西府海棠,又名海红、子母海棠、小海棠果,西府海棠枝条畅密,树态峭立,叶绿花香,花开重瓣,着果艳甜;再是垂丝海棠,树姿婆娑,花枝细长下垂,有单瓣,重瓣两种,花色娇媚,形似小莲,是海棠花中名品。后两种海棠以丽江、拉市最多,都是春花秋实,美不胜收。丽江海棠果多制成干品出售,有散装、袋装,纳西语叫多利久补,是治肾炎、糖尿病的药食兼用的干果,尤其适宜不善服药的儿童食用,既吃了水果,又治疗了疾病。

四. 云南省 丽江 宁蒗县 苗家百褶裙

听说很久以前,一只孔雀在深山密木里,看见一个苗族姑娘,它不仅不飞走,还展翅开屏与苗族姑娘的百褶花裙比美,结果比不过,就嫉妒地飞走了。

神奇的传说,是人们对苗家姑娘辛勤劳动的赞美。因为苗族姑娘往往把绣得最漂亮的衣裙,看作勤劳、能干的象征。她们对自己裙子花色图案的构思、设计和刺绣,总是花尽心血的。如果你仔细看过她们的花裙,就会发现那一根根色线,通过灵巧的双手,把那山间各种花卉,集中到花裙上了。苗族妇女花裙上的图案整齐而对称,色彩复杂而鲜艳夺目。苗家没有不会绣花的姑娘。做母亲的从生下姑娘的那天起,就注意教她认识山间的各种花卉,识别各种花卉的颜色。待到姑娘会使用针线了,就教她绣花织锦,因为不会绣花或者绣得不好的姑娘,就是长得再漂亮,也是不会引起小伙子注目的。

每年,当花山节到来的时候,就是姑娘们百褶裙争艳的日子。姑娘们行走在野花盛开的山道路上,就象彩色蝴蝶在飞舞。这时候,如果哪个姑娘的衣裙绣得最漂亮,年老的人会赞不绝口,年轻的小伙子就会象蜜蜂彩花一样,围在她的身旁,把爱情的第一支歌对着她唱。

彝、苗、侗等族妇女的一种裙子。流行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明代该裙常用青面作成,褶多至20余幅,腹下有五彩桃花,现代的裙子皱褶多而密,裙有长有短,长的曳地,短的及膝。侗族的百褶裙由前后两片构成。穿时小腿裹绑腿或穿袜筒。不论寒暑、节日或外出余额都穿。四川大小凉山和云南宁蒗彝族地区,一般用三种不同彩色的布缝缀而成。

五. 云南省 丽江 玉龙县 糯火血肠

糯火血肠,是纳西人风味小吃中的一道名菜,纳西语称作“麻补”,即糯火血肠之意。其加工方法是将猪大肠洗净,置入拌有猪血的糯火,煮或蒸熟后,切成薄片,用猪化油煎后即可食用,是一种方便、易携带的风味食品。(丽江)

六. 云南省 丽江 玉龙县 玛卡

玛卡(学名:LepidiummeyeniiWalp),(西班牙语:Maca)。主要出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和中国云南丽江,是一种十字花科植物。叶子椭圆,根茎形似小圆萝卜,可食用,是一种纯天然食品,营养成份丰富。玛卡的下胚轴可能呈金色或者淡黄色、红色、紫色、蓝色、黑色或者绿色。淡黄色的根最常见,形状、味道也最好。玛卡富含高单位营养素,对人体有滋补强身的功用。黑色玛卡是被公认为效果最好的玛卡,产量极少。玛卡原产高海拔山区,适宜在高海拔、低纬度、高昼夜温差、微酸性砂壤、阳光充足的土地中生长;种植地区主要分布于南美州安第斯山脉以及中国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地区,这两大主产区有较大面积的适种土地。而中国云南其他地区和新疆、西藏等地区也有少量种植。

营养

意大利科学家DiniA在1994年首次系统地得出了玛卡干根中的化学组成成份:蛋白质含量为10%以上(胡宁湖畔的玛卡品种的蛋白质含量超过14%),59%的碳水化合物;8.5%的纤维,内含丰富的锌、钙、铁、钛、铷、钾、钠、铜、锰、镁、锶、磷、碘等矿物质,并含有维生素C、B1、B2、B6、A、E、B12、B5,脂肪含量不高但其中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达53%以上,天然活性成份包括生物碱、芥子油苷及其分解产物异硫氰酸苄酯、甾醇、多酚类物质等。1999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玛卡中含有两类新的植物活性成份,玛卡酰胺(macamides)和玛卡稀(macaenes),并确定这两种物质对平衡人体荷尔蒙分泌有显著作用,所以玛卡又被称为天然荷尔蒙发动机。在玛卡产品的针对性研究中,又发现了几种特殊的玛卡生物碱,随着研究的深入,玛卡中还会有更多的具有活性的新物质被分离和鉴定。

食用

玛卡经阳光晒后可以食用,也可以制成凉拌菜,熟食更佳,它能提供大量热能,品尝过玛卡的人说,食用它有满足感,令人感到十分舒服,其味道甘美。

玛卡的鲜根可以和肉或其他蔬菜一起炒熟食用,也可以晒乾后用水或牛奶煮熟食用,当地土著人常把鲜根加蜂蜜和水果榨汁作为一种饮料饮用。玛卡富含高单位营养素,对人体有滋补强身的功用,食用过的人会有体力充沛、精神旺盛不会疲劳的感觉。

七.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大杂锅

象连渣涝,用大砂锅把腌肉、火腿和蔬菜一锅煮了端上来,热乎乎,很可口。连吃带喝汤,口味重的人就用蘸水。如果其它的都吃腻了,选择大杂锅是最智慧的。当地的出租车司机喜欢约着去吃,价格也实惠,五个人也就30多块钱。

大石桥旁有一家,剑南春门前也有。新城最多,跟着出租车司机就到了。

适宜杂烩爱好者。

八. 云南省 丽江 玉龙县 青刺果油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美籍奥地利著名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博士在丽江蛰居的27年间,向西方世界介绍“世外桃园“——香格里拉和东巴文化的同时,惊喜地发现在丽江玉龙雪山和泸沽湖畔的深山峡谷中,在寒冷的冬季万物凋谢时,唯有一种奇特的植物——青刺果(Prinsepia utilis Royle),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向世人展示出”万物皆眠,唯我独醒“的非凡生命特征,是世界木本油料中的一朵奇葩。当地少数民族凡长期食用青刺果油的都能够长寿,八十岁以上还能参加劳动或狩猎,并把青刺果视为神物加以崇拜。纯天然青刺果高级食用油进入人们的生活,在国内外尚属首次。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该油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A、D、E、K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0%以上,其组成与人体脂类非常接近,营养学家誉之为“可以吃的化妆品”和“人类补充必需脂肪酸的新来源”。( 丽江)

九.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火锅

纳西火锅是云南丽江的一代特色菜。它是指用火锅煮食品而言。铜制火锅,工艺精美,是纳西族人家喜爱的器皿。纳西火锅是在寒冷季节纳西人待客和春游野餐的佳肴。火锅原料主要有猪排骨、瘦肉、酥肉、马铃薯、黄豆芽、茨菇、红萝卜、芋头、大韭菜根、白菜帮、青菜帮、粉丝、粉皮、豆腐等十多种,还有生姜、草果等佐料。制作方法是先将马铃薯、芋头、胡萝卜、茨菇、大韭菜根分层放入火锅,最后放入排骨和排骨汤,燃起火锅煮至菜肴稍熟,再加浸泡过的粉丝、粉皮、青菜、豆腐、瘦肉片、酥肉等,煮十五分钟即可上桌。

纳西族先民爱饮酒,在云南滇西北有“丽江的粑粑鹤庆的酒”的说法。在丽江,围着火锅喝着酒,聊聊天再唱唱歌是本地居民生活的写照。在以前,纳西人家一般都有个火塘,忙完一天的活后,亲朋好友都喜欢聚在一起,吃火锅拉家常,久而久之就成就这道特色的纳西火锅。

十.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东巴挂毯

东巴挂毯,系丽江毛纺厂的工艺产品。它采用当地优质的细羊毛,精编细织而成,大多采用黄白色羊毛底色,图案为黑色羊毛绘制,以纳西族古老的东巴字画和富有吉祥美好寓意的图案构成多种样式。此项产品获得外观设计专利。除挂毯外,该厂还有地毯、粗纺呢绒、格花毛毯、高级防虫蛀纯羊毛被等优质产品。精致耐用,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深受中外客商青睐,该厂现已具有年产10万米粗纺呢绒的生产线,并有年产3至5千平方米纯羊毛东巴文组画手工地毯的生产能力。( 丽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