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茶峰山特产 炉峰山特产有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茶峰山特产 炉峰山特产有什么更新时间:2024-04-14 12:34:17

一. 广西 桂林 象山区 桂林桂花茶

桂林桂花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桂林桂花茶生产历史悠久, 加工工艺精细, 技术要求严格。选择气味清香的烘青茶坯和优质金桂花, 通过窨花拌、通花散热、复火、提花、夺堆成荫而成。形似绿叶缀金花, 汤色金黄明亮, 滋味甘和醇爽, 茶香花香并茂, 冷香清雅持久, 是桂花茶一大特色。长期饮用, 对口腔炎、牙周炎、皮肤干裂、声音沙哑有一定疗郊。本世纪70年代开始销往日本和香港等国和地区, 深受欢迎。

所在地域: 广西

申请人: 桂林市茶叶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桂林桂花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东北面与湖南省交界,西南面与柳州地区相连,东南面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包括市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临桂六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十一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6′~111°29′、北纬24°15′~26°23′之间。用于采集桂林桂花茶制作原料的桂花树生长面积1.5万公顷、鲜桂花产量1万吨,茶树生长面积1.5万公顷、茶叶产量1.8万吨。

二. 福建省 宁德 霞浦 霞浦元宵茶

霞浦元宵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霞浦元宵茶来源及分布由福建省霞浦县茶业局于1981年从霞浦县崇儒乡后溪岭村“春分茶”群体品种中采用单株选种法育成。福建和浙东茶区有栽培。品种特征灌木型,中叶类。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开张,分枝尚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浪状,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较钝、浅、密,叶质尚厚软。芽叶黄绿色,茸毛尚多,一芽三叶百芽重41克。花冠直径3.7厘米,花瓣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霞浦县处于我国海岸线的中部,福建省东北部,东濒东海,西接福安,北邻福鼎、柘荣,西南与宁德、罗源、连江隔海相望,介于北纬26°25′~27°9′,东经119°46′~120°26′之间,北距温州、南距福州均160公里。地处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域,气候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6℃—19℃,年降雨量1100—1800mm之间,水、热、光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生长,为“霞浦元宵茶”的加工提供了优质的鲜叶原料,构成“霞浦元宵茶”特有的品质特征。同时,霞浦优越的自然环境也为“霞浦元宵茶”的品质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霞浦历史悠久,海岸绵长,为闽浙海上交通要道。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古越人在此劳动生息。三国时期,吴国在此设置温麻船屯。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始置温麻县。自晋至唐的600多年时间,霞浦先民靠海上交通方便的地理条件,引进茶叶生产技术,开山种茶,制茶饮茶,发展茶叶生产,成为唐代福州地区茶叶主要产区。“霞浦元宵茶”是在霞浦特有气候、土壤等条件影响下,经传统的技术工艺精心制作形成。“霞浦元宵茶”是福建省名茶之一,香高味醇,鲜爽生津。在闽东茶业的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我县人民摸索并创造了一套适合当地茶叶加工的手工制作工艺流程,即:鲜叶采摘—晾青—杀青—理条压扁—辉锅,由此生产出闻名周边地区的“霞浦元宵茶”。上世纪改革开放后,我县茶叶技术人员在传承本县历史地方名茶手工制作工艺的基础上,通过选育和改良当地茶树品种,引进现在绿茶加工机械,改变制作工艺,跳出手工制茶的局限,大力推广机械化制茶,使我县茶叶产量成倍增长,不仅保留了原来地方历史名茶的特有品质特色,而且在外观和品质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进而形成了今日闻名遐迩的福建省茶类精品—“霞浦元宵茶”。

霞浦元宵茶

霞浦县茶业协会

10430783

三. 广东省 清远 清新区 笔架茶

笔架茶饱含山川之灵气,品质特殊,为清远著名土中的一朵奇葩。笔架茶的特点是外表条索紧结,色泽乌润带青,内质香气清长持久,汤色棕红尚亮,滋味爽口而滑,带甜甘味,冲泡上十次,甘味犹存,叶底匀整,有解暑、化痰、生津之功效。细细品尝,犹漫步于幽静的山林之境,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笔架茶渊源悠久,早在1200年前,陆羽《茶经》就有关于“岭南茶产于韶州”(今韶关)的记载,而韶关的“清远笔架茶”,在当时已经享有盛誉,据清远县志记载:“清远茶以笔架山为最,三伏炎热,经宿如故,其解暑消滞功无与比,若收藏年久,旧茶可以治病”。清远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5℃,全年无霜期320天,年平均降雨量2215.7毫米,温暖多雨。笔架山茶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热,群山青翠,郁郁葱葱,云雾缭绕,阳光漫射,土壤肥沃,表土疏松,酸度适宜,为茶叶形成良好自然品质创造了十分优越的条件。笔架茶主要产地在笔架后山坑口至坑尾的杨桃窿、坑口、企坑、毛坪等村。笔架茶原来的品种是灌木形细叶茶树,叶细,枝干幼小,但抗逆性强,不怕热、不怕冷,病虫害也较少。在品种上又有长细叶和蛋形细叶之分。采摘标准按半开面,采1芽2、3叶,采时要求新鲜均匀,整齐,无病虫叶、对夹叶等,从采摘时间上可分为社前茶(农历二月第一个戊日前采)、清明茶、谷雨茶、白露茶。

笔架茶的制作方法较为特殊,有点像小种红茶的制作方法。传统制法是采用铁镬炒青,明火熏干的方法。杀青、初揉后用松柴明火烟熏,吸入烟味,再在竹箩内用炭火焙干。制好的毛茶富含辛辣味,不能饮用,需在袋内放置1~2年,再进行复制,复制时将茶装入袋内,置于锅内隔水蒸几分钟后进行复揉,将外形条索理好,最后复焙。做好的茶谓之旧茶,饮之醇甜可口,回味无穷,极耐冲泡。成品茶规格分:1~3级叫香茶(一般称吊仔茶),4~5级叫乌蕊茶(也叫半乌半粗茶),级外叫粗茶。

四. 安徽省 六安 霍山 霍山黄大茶

霍山黄大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霍山黄大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黄大茶:产于霍山、岳西、金寨、六安等地。以霍山县产量最大。其外形梗长叶大,色泽鲜润,梗身金黄,俗称“金枝玉叶”,开汤后,汤色金黄明亮,焦香味浓重,香高耐泡,饮之有消垢腻、去积滞之作用。

霍山黄大茶是黄茶的一种,产于安徽霍山、金寨、大安、岳西等地,也称皖西黄大茶,以霍山县大化坪、漫水河,金寨县燕子河一带所产的为佳。

介绍

霍山黄大茶,属黄茶,亦称为皖西黄大茶,产于安徽霍山、金寨、六安等县,其中以霍山县大化坪所产的品质最佳。黄大茶的采摘标准是一芽四、五叶,叶大梗长,黄色黄汤,因而得名。近年来,为迎合外销市场需要,该地区更多生产的是红茶、绿茶,而黄茶的生产日渐减少,但仍保留一定数量的黄大茶生产,以满足内销市场。

特点

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部似鱼钩;色泽金黄油润。内质:香气为高爽焦香;滋味浓厚;汤色黄亮;叶底绿黄。

判别

因大枝大叶的茶比较罕见,通常作为判断该茶真伪的一个特征。

地域范围

霍山黄大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霍山县所辖的衡山镇、大化坪镇、太阳乡、太平畈乡、上土市镇、漫水河镇、落儿岭镇、诸佛庵镇、黑石渡镇、佛子岭镇、磨子潭镇、东西溪乡、单龙寺乡、下符桥镇、但家庙镇、与儿街镇等16个乡镇130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2′00″~116°32′00″,北纬31°03′00″~31°33′00″。种植面积8000公顷,年产量1500吨。

五. 江西省 上饶 玉山 黄金茶

黄金茶 玉山、婺源县山区。多年生灌木,学名柳叶蜡梅、山腊梅,生于海拔800米以上高山密林中。民间历来作为清凉解暑、健身消食、治胸腹胀痛、除烦躁咳嗽的良药。茶香馥郁,滋味醇厚,甘中略含清苦,苦后有余甘。因其资源珍稀,功效奇特,被誉为“绿叶黄金”,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婺源村民多在端午前后采摘,扎束挂于檐下备用。黄金茶含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等多种有效性成份,有铁、钙、锌、硒等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及18种氨基酸,具有抗菌、消炎、解热及增强免疫等作用,对镇痛、镇咳及祛痰、预防及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病毒性流感等有特殊疗效。

六. 宁夏 银川 西夏区 八宝茶产品

宁夏银川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建明牌洋参八宝系、枸杞系列产品被确为《中国公认名牌产品》,被宁夏消协、技术监督局评为“质星信得过产品”和“推荐产品”。

八宝茶风味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及药用价值;枸杞选用宁夏优良品种--宁杞l号鲜果制成,为宁夏枸杞中的佼佼者。

公司是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私营企业,拥有资产664万元,下设综合加工厂 l处,经销部3处,优质枸杞园林基地2400余亩,科技育苗基地50亩。

七. 湖北省 荆门 钟祥 钟祥云雾茶

钟祥云雾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云雾茶】产于大洪山南麓的娘娘寨。这里素有"荆州屋脊"之称,平均海拔750米,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阳光漫射,昼夜温差大,四季云雾缭绕,是天然宜茶之地,历来茶事繁盛。相传黄花天子的娘娘到此居住,品尝此茶,故取名娘娘寨云雾茶。该茶条索挺秀自然,白毫满披,色泽翠绿,栗香持久,滋味鲜爽回甘,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具典型的高山茶风格。曾被明嘉靖皇帝列为"贡茶"。1994年"娘娘碧簪"云雾茶荣获首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

八. 广西 百色 西林 古障白毫茶

古障白毫茶

古障白毫茶,这种条因产于古障镇而得名,又称“王子山白毫茶”其特点是叶芽肥大,叶尖有白毫,叶质纯嫩,形似银针。经中国茶科所化验,一叶含有多种有利身体的微量元素。它茶色青绿,滋味郁香,回味性强。

1985年,古障白毫茶被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定为国家级良种。1989年,广西桂林茶科所用凌云、古障白毫茶为原料,研制成“茉莉白毫茶”,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优质茶叶产品,远销摩洛哥、西德等国家。

九. 福建省 福州 福清 沙茶猪肝

沙茶猪肝

主料:猪肝一块。

配料:鸡蛋三个,青红椒各一个,蒜头,生姜,香菜各适量。

调料:猪油,沙茶酱,盐,鸡精,料酒,胡椒粉,淀粉。

沙茶猪肝做法

1.准备食材。

2.青红椒去籽切小块,鸡蛋打散,香菜折长段,蒜拍扁,姜切片,猪肝加盐,鸡精,胡椒粉,淀粉,少许料酒抓匀。

3.沙茶酱一汤匙,用少许水稀释。

4.煎锅中加少许油,把青红椒炒至断生。

5.再把打散的鸡蛋炒成蛋花。

6.青红椒,鸡蛋各装碗待用。

7.煎锅放适量猪油,烧热后把猪肝滑散,直至表面变色,下入蒜头姜片炒出香味。

8.倒入稀释的沙茶酱,因为猪肝已经有一点咸味,沙茶酱也是咸的,所以不要加盐了,大家可以视情况而定。

9.翻炒均匀后即可倒入鸡蛋花,青红椒,香菜段。

10.稍微拌匀后加少许鸡精即可装盘。

十. 云南省 保山 昌宁 尼诺茶

尼诺茶,因产于保山地区的昌宁县尼诺山而得名。198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安东尼奥迪到昌宁考察时,饮此茶后赞不绝口。1988年,斯里兰卡茶叶专家戈林到昌宁,品尝后称之为"茶中精品"。尼诺茶"外形条索紧卷,毫锋显露,色绿油润,汤色清澈明亮,清香鲜爽,叶底嫩匀明亮。"

相传早在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昌宁县境碧云寺的僧尼就种植茶叶,品质良好,人称"碧云仙茶"。明、清时期又有发展,现存尼诺山附近温泉乡有株古茶树,其栽培年代距今有200余年。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民开始成片种茶,但由于交通不便,工艺落后,发展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发挥全县70%地区的宜茶优势,大力发展茶叶生产,至1990年全县茶园面积达11余万亩,1983年昌宁县被推荐加入全国七省、市茶叶技术推广网络,1985年被列为与浙江富阳、福建安溪、安徽岳西齐名的全国四个优质茶叶基地县之一。

尼诺山地处低纬高原山地,空气清新,日光充足,山峦重叠,云雾多,雾期长,每当秋末春初雨水稀少季节,尼诺山周围坝区河谷地带多被白雾笼罩;这里土地肥沃,沙质黄壤,结构松散,通风透水,从而形成尼诺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尼诺茶就是以尼诺山一带出产的大叶种茶为原料制成的。

尼诺茶是精选春茶"一芽二叶"的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分筛、拣剔、等各道工序精工制成。据鉴定,尼诺茶的氨基酸含量382.9毫克/克,比同等大叶茶含量高40%左右,水浸出物48.41%,儿茶素为145.8毫克/克。饮用尼诺茶能生津止渴,兴奋提神,调节血压,能促进脂肪消化,防止亚硝酸在人体内合成;能消食健胃,明目清心,被人们誉为"健身美容茶"。( 保山)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