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感谢朋友寄来的厦门特产 厦门特产送人的什么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感谢朋友寄来的厦门特产 厦门特产送人的什么好更新时间:2024-01-17 10:43:13

一. 福建省 厦门 同安 郭山蔬菜

厦门市同安区洪塘镇郭山村总人口2800人,耕地面积4500亩。该村是中国科教兴村计划试点单位、国家紫长茄大棚栽培示范基地、福建省科技示范村。拥有“郭山”牌紫长茄、“古樟”牌系列蔬菜知名品牌。全村98%的农户从事蔬菜种植,年种植面积达4500亩,其中紫长茄种植基地2300亩,产值4600万元。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位居洪塘镇首位。被评为“厦门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2003年12月郭山村成立了“厦门市同安区郭山蔬菜协会”;2008年10月成立“厦门市郭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统一基地建设、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指导,实行规模化、标准化、高效益生产,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合作社积极为社员与菜农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服务,并依靠合作组织与市场带动,初步形成“合作社+市场+农户”的运作格局。通过把农民单个无序种植吸纳到协会或合作社,形成有组织、有系统,产、供、销一条龙的模式,助推了紫长茄规模化、效益化发展。每年推广反季节紫长茄嫁接栽培2000多亩,茄子通过嫁接栽培,达到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青枯病、抗根结线虫,延长采收期,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每亩产值可达1.8-3.0万元。2011年,郭山村(紫长茄)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二. 福建省 厦门 海沧区 厦门花生酥

厦门花生酥:原名贡糖,亦称酥糖。以质地酥松,香甜可口,入口溶散而著称。除作饮茶小吃外,并充面点夹心。

花生酥是厦门著名的中式糕点,又名“贡糖”。主要原料是花生仁和砂糖,制作时先将花生仁炒熟去膜,和糖煮过,然后捣碾成酥,轧拉成型后,切成小块。食用时,应小心剥去包装纸,轻轻放入口内,入口即化,甜而不腻,香可喷颊,除呷茶时品尝,亦可作咸光饼等面点的夹心料,产品远销国内外。

相传「贡糖」之名来源有二:一说是它曾是民间用来朝圣的御膳贡品,因此冠上「贡」字;另一说则是贡糖在制作过程中需仰赖人力搥打,以求糖质绵密细致,闽南人称之为「贡」。 花生和糖是制作贡糖的两大原料。

贡糖起源于花生与麦芽糖的组合,经过烘焙的花生在气味最浓郁的极佳状态下,以高比例与纯正麦芽糖混合,然后施以人工捣碎、夹缠,再经历温揉渗合流淌,最后切块成形。金门贡糖,随厦门制饼师传入小金门,并广被一般糕饼店制成品茗茶点。

闽南贡糖有两种,都使用炒熟的花生仁制作。

一种很坚硬,制作也比较简单。只需要把熟花生仁去膜,然后与熬稀的麦芽糖混合搅拌均匀。在麦芽糖即将凝固前倒在撒了面粉的案板上,用比擀面杖粗的圆木棍捶打碾平,最后用长刀切成规则的正方形即可。

一种比较麻烦,去膜的熟花生仁要先用石磨磨碎(不用磨成粉状,过得去小眼筛子就成)。一部分粉末混合少量麦芽糖擀成两三毫米厚的长条形皮,另一部分粉末混合更少量的麦芽糖(稍微起到粘连作用即可),还要一些粉末状的白糖,混合均匀后倒在中间作馅,裹好用木锤击打压实成长条,最后改刀成三四厘米厚的段即是。

第二种因为麦芽糖的用量相对少得多,特别是作为馅的那部分。为了以示区别,也叫花生酥。

小金门由于地理气候条件,适宜种植一些高粱、花生、芋头等杂粮,很早以前岛上居民,常以所种的杂粮来自制一些别具地方风味的茶点,并佐以好茶来款待来访亲朋好友。花生和糖是制作贡糖的两大原料。由于金门空气新鲜,水质冰冽清爽,加上岛上风大造成土壤干沃,所以金门花生粒小扎实,口味较重。

『落花生』很久以前即是小金门主要的农产品之一,收成后采用「阳光曝晒法」处理,秋天时节,走过村落内人家的前庭后院,俯首抓起便是花生一把。煮熟的花生,大多连壳装袋,除了当驻军们下酒的佐料外,更是金门贡糖的上等原料。

小金门的贡糖,多数采用当地生产的花生制成。卖贡糖的门市在东林街上,但生产贡糖的工厂都在村落内。林边村内的贡糖厂,宽阔的厂房,摆满一整堆的花生粉、砂糖、芝麻、麦芽糖等。经过机器碾出来后,再由老师傅灵巧的手,将炒过的花生,与溶解的麦芽糖混合后,再趁热取出打,直到变成花生酥,然后再包馅、压平、切块、包装。一块块美味诱人的芝麻贡糖、香酥贡糖、花生贡糖、竹叶贡糖等已完成。各种口味,应有尽有,是小金门最著名的。家喻户晓的金门贡糖,几乎在所有店皆可买到,是游客馈赠亲友必备的金门,并与高粱酒享愈国际。

三. 福建省 厦门 同安 同安龙眼

龙眼是同安的,粒大、皮薄、肉厚、多汁、清甜爽口。 过去是上奉封建帝王的贡品,现在是中外游客竞相争购的佳果。同安是全国六大龙眼产地县之一,现有上百个品种,种植面积3000万平方米,生产的龙眼远销国内外。

同安龙眼是传统的名优果品,具有四百多年栽种历史,系亚热带长寿果树之一。据《同安县志》记载,“龙眼”广东、兴化、漳州皆有之,而以本邑所出者为佳。因它是八月成熟,农历八月称桂月,且龙眼果实形圆,故名桂圆。亦因熟于荔枝之后,也称亚荔枝或荔枝奴。又有比目、骊珠、燕卵等别名,在同安一带都称龙眼。桂元(龙眼干)自古以来被视为滋补强壮良药。明代李时珍说:“龙眼大补”“资益以龙眼为良”。它具有开胃益脾,补血安神的功效,是治理贫血瘘黄、健忘怔忡、产后血亏、神经衰弱的珍贵补品。

龙眼俗称“桂圆”,原产我国南方,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汉代。根据同安县志“灾祥”记载,同安栽培龙眼历史已达460多年,同安和集美区现存百年以上老树随处可见。1998年厦门市栽培面积已达17.7万亩,占全市水果总面积近75%,年产鲜果5000至10000吨(大小年)以上,其产量及产值均在各种水果之首。同安区为全国龙眼六大基地县之一,龙眼生产在农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龙眼系无患子科龙眼属,南亚热带常绿乔木,著名的长寿果树。它的果实是果中珍品,含有多量维生素,矿物质和果糖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份。即可供鲜果,且可供焙干制罐或加工龙眼膏,是医药上的珍贵补品。李时珍说:“龙眼大补”,“资益以龙眼为良”。鲜果有开胃建脾,补益安神功效。其加工制品是治疗病后体虚,贫血痿黄,神经衰弱,产后血亏的理想补品。民间常以龙眼干配党参煎服,用于治气血亏损症,产妇分娩后服此汤剂可补气血、恢复元气,老弱病者在冬季常服此汤可补气血,抵卸风寒。此外,其果核可制酒、酒精及高级活性炭等工业品。龙眼花是优良蜜源。木材可雕刻精致工艺品。树株茂盛苍绿,又是优良的绿化树种。由此可见,栽培龙眼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同安龙眼品种资源丰富,有记载近50个品种品系,有以原产地命名的,有以成熟期迟早命名的,也有以果实形态颜色和风味命名的。传统主栽品种有适于焙干制罐的赤壳水涨两种。次为具有不同成熟期,风味独特的品种,简述如下:

赤壳:亦称有种,店仔种。树冠较矮化,百年老树主干多呈卷曲状,果惠长而紧密。果大型(平均粒重16克),魁粒率达85-90%。果壳厚,赤褐色,肉厚味清甜,焙干果壳不易凹陷破裂,制罐后果肉完美,为烤干制罐的好原料。其变异品系有白壳早种,后壁埔种,如按果穗形态分又有硬枝赤壳和软枝赤壳两种。在立地条件好,肥水充足气候适宜情况下,赤壳龙眼较易达到丰产稳产,否则较易出现大小年及果实大小不齐(谓公孙粒)现象。

水涨:又名有种,分为白壳有与红壳有两种。树型高大开张,果穗长大,果粒平均重15克,魁级率85%以上。果肉厚脆,味淡甜;适宜制罐,焙干也可,但果皮薄容易凹陷。水涨的特点是比较丰产稳产,适应性强,容易栽培,为我市近年扩种的热门品种。总面积已超过赤壳种。

早熟龙眼:在立秋前后成熟的龙眼品种有十多个。(比一般种龙眼早成熟约15-20天)。其中较有价值的有两种:一是“八一早”,于八月1日前后成熟。其果中大(约11克),肉厚质脆,味清甜适口,丰产性好,唯大小年明显,管理水平和气象条件要求较高;二是白壳早种,又名乌龙种,早白等。于八月上中旬成熟,果较大(达14克),肉厚质脆味甜,可食率高,抗病力强,丰产性好。早熟龙眼因具有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倍受果农欢迎,使之得到迅速推广,这对合理调整我市龙眼品种结构、延长鲜果上市供应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凤梨穗:为同安县祥桥乡特有的鲜食品种。其树形类似水涨,果穗长达半米,果粒中大,均匀美观,果皮薄,果肉厚而脆,味甜适口,鲜食最好。该种适应性广,丰产稳产,实为众龙眼品种中一枝独秀,今后可作为鲜食龙眼进一步推广。

特殊风味品种:首推凤梨味品种,其果实成熟后富有菠萝香甜味道,而且果大肉脆,可食率高。其他还有冰糖味,桂花味等不同风味品种,但消费者嫌果小肉薄。

龙眼生产上一般采用高压或小苗嫁接繁殖,用实生繁殖因易劣变,多不采用。龙眼根深叶茂,病虫害少,着果率相对较高,栽培比较容易。但要获得丰产稳产高效率,则必须掌握选育良种,水土保持,改土扩穴,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整形修剪,疏花疏果及防治病虫害等技术环节。

四. 福建省 厦门 同安 同安大封蹄膀

同安大封蹄膀是厦门一个特色香菜,既美味也保健。带皮猪蹄膀有独特的营养保健功效。现代营养学研究证明,肉皮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如果人体细胞缺少此类物质,细胞结合的水量就明显减少,使皮肤干燥而出现皱纹,老年人会呈现形体消瘦,苍老乏力。猪蹄膀是使皮肤丰满、润泽,强体增肥的食疗佳品。

五. 福建省 厦门 翔安区 厦门彩塑

厦门彩塑

六. 福建省 厦门 集美区 花生汤

花生汤是厦门风味独特的甜汤佳点,清甜爽口,滋补润肺。

厦门方言有一句:"顶开花,下结子,大人小孩爱吃甲要死。"它谜一般地揭出花生为人人所喜爱。闽南籍作家许地山的《落花生》, 自然、风趣的笔触抒写了花生的多种烹调和吃法。

花生汤润肺生津,比之药膳也有食疗之效,价格便宜,家家吃得起,老少都能吃。

厦门的花生汤最著名的是位于中山路头的黄则和花生汤店,距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黄则和的花生汤,不仅本地有声誉,在外来旅客、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中,也早已闻名。

花生汤用料简单,煮法却甚考究。花生仁用沸水冲烫去膜,加水、加少许纯碱,用旺火煮至花生仁熟后,改用微火煮烂。其特点:花生仁酥烂不碎,入口即化,汤色乳白,甘甜爽口。

七. 福建省 厦门 集美区 厦门小吃

厦门小吃

八. 福建省 厦门 海沧区 青果

青果

青果的正式学名叫橄榄。此果深秋成熟,仍是青色,故称青果。青果是硬质肉果,初食时带苦涩,久嚼之后,才觉清香甜美,回味无穷。果肉味初涩,久嚼微甜。这先苦涩后甜美,犹如忠言逆耳利于行,所以古时又称“忠果”、“谏果”。正如《南方草木状》一书中所说:“味虽苦涩,嚼之芳馥”,最初入口时,只觉酸而苦涩,待细嚼后,渐感苦尽甜来,满口生津,回味无穷。据说,食用橄榄细嚼之后,如能呷上几口好茶水,那种香幽幽甜丝丝的橄榄味,可从齿间一直通到喉咙底下,令人咂咀不迭,精神顿爽,难以忘怀。

九. 福建省 厦门 湖里区 松子明虾

【厦门风味:松子明虾】

〖菜肴特点〗外酥里嫩,鲜香味醇。

〖烹制过程及原料〗

主料:明虾12只。

辅料:虾胶、瓜子仁各250克,猪五花肉50克,鸭蛋2个,咸面包4片。

调料:面粉、淀粉各25克、精盐、味精、胡椒粉、白糖、绍酒各少许、花油1500克。

制法:

1、将明虾洗净,头尾留住去中壳,从虾仁背割开剔去沙线,用精盐、味精、胡椒粉、白糖、绍酒腌渍。

2、猪五花肉剁成泥,加精盐、味精、胡椒粉、白糖、绍酒及适量蛋清、淀粉拌成馅料。

3、面包片切成长方形薄片12片,分别托在明虾肉身底部,馅料镶在虾肉上部,并插满钗子仁成松子状。制好先蘸匀蛋液,再滚匀混合的面粉、淀粉,然后下五成热的油锅,炸至金黄色捞起装盘即成。

十. 福建省 厦门 集美区 漆线雕

是 厦 门 历 史 悠 久 独 远 销 东 南 亚 各 国。 具 特 色 的 民 间 工 艺 漆 线 雕 是 以 精 细 的 漆 线 品. 自 唐 代 彩 塑 兴 盛 经 特 殊 的 制 作 方 法 缠 以 来, 漆 线 雕 便 被 绕 出 各 种 金 碧 辉 煌 的 人 应 用 于 佛 像 装 饰。 物 及 动 物 形 象,尤 以 民 早 在 几 百 年 前 漆 线 间 传 统 题 材, 如 龙 凤、 雕 像 就 驰 誉 中 外, 麒 麟、 云 水、 缠 枝 莲 等 为 多。 过 去, 漆 线 雕 大 都 只 限 于 木 本, 漆 篮 和 戏 剧 道 具 上。 近 年 来, 已 发 展 到 装 饰 在 盘、 瓶、 炉、 等 瓷 器 和 玻 璃 器 皿 上, 琳 琅 满 目, 美 不 胜 收。 目 前, 厦 门 工 艺 美 术 厂 把 漆 线 雕 与 陶 瓷 结 合 起 来, 创 作、 生 产 了 线 条 陶 瓷 作 品。 如 线 条 瓷 塑《 郑 成 功》, 参 加 了 全 国 工 艺 美 术 展 览, 并 被 选 送 到 日 本 展 出, 获 得 好 评。 小 件 漆 线 雕 工 艺 品 用 绫 缎 制 成 盒 子 包 装, 小 巧 玲 珑, 便 于 携 带, 是 旅 游 纪 念、 馈 赠 亲 友 的 佳 品。( 厦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