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桃花峪特产 桃花峪景区美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桃花峪特产 桃花峪景区美食更新时间:2024-04-09 02:57:35

一. 广东省 广州 荔湾区 海北桃花

海北桃花

二. 北京市 平谷区 苏子峪蜜枣

苏子峪蜜枣也称苏子峪大枣,因原产于平谷区苏子峪而得名。



苏子峪蜜枣(鲜枣平均50个一斤、最大40个一斤)核小、皮薄、肉厚,鲜食肉脆味美、嘎嘣、稀脆、罡口甜之说法。枣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所喜爱的美味滋补食品,早有“鲜枣红又圆好吃香又甜,解饿不坏胃吃后总回味”之美言。枣成熟晒干后,掰开果肉可拉丝尺余而不断,吃起来更是甜糯适口,如果端午节包粽子,一个粽子放两个枣,能将粽子全部染红,别有风味,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经检验分析,苏子峪蜜枣鲜枣含糖量高达45—55%,干枣含糖量73%以上;枣果发热量大,100克鲜枣发热量为110千卡,100克干枣发热量为349千卡,与米和面粉极为相似能代替粮食,故有“木本粮食”之美称;含蛋白质1.3—3.6%;含脂肪0.3—0.5%;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如;铁、磷、钙等)都是人体不缺少的营养物质;枣中的维生素,除维生A、B外,维生素C和P(又叫路丁)的含量很高,每100克鲜枣果肉中含有维生素C高达500——650%毫克,含维生素P高达3000毫克以上,居各种果品之首;枣果中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被称为“活维生素丸”,1974年曾获北京市金果杯奖。
苏子峪蜜枣栽培历史悠久,是在明末清初发展起来的,乾隆年间已是枣树成林。经选育与发展,逐渐形成品质奇佳的独特地方名优特果品,被作为贡品进献皇宫,成为皇宫特供品。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苏子峪蜜枣有了更新的发展,50年代经北京林业局和北京农大共同命名为《苏子峪大枣》,并作为一个枣品种写入果树栽培教科书。到60年代苏子峪蜜枣有了飞速发展,成为本村一项支柱产业,那时全村400口人年产干枣50万斤以上,每逢国庆节,中南海都从本村摘走脆枣5000斤以上,供国宴专用,仅大枣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70%以上。全村留有几句口头禅“要想富得早就得种大枣,人均百棵枣不愁富不了”。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加之我国在70年代科学技术还不发达,在非人为情况下80年代初期全村枣树在一两年内全部疯掉,给全村老百姓造成了一次极大的灾难,经济上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苏子峪蜜枣栽培面积迅速减少,引起果树专家的高度关注,得到大片枣树染病面临快死光的消息时,北京农林科学院的专家赵毓桂研究员专门来到苏子峪村寻找资源,从乡里徒步走到苏子岭就用了整整一上午,而后又在山坡的梯田上一棵一棵地找,终于找到了最美最健壮的一棵。赵研究员说这样的树苗抗病能力特强,十几年了,那棵枣树没得过病。在以后的20年里,人们发现通过大自然抑制,过去疯剩下的寥寥无几的几棵枣树的确不再疯了,而且还能正常挂枣,枣的品质仍然不差,苏子峪村把这一发现向区政府和果品办公室做了汇报,同时受到了区政府领导和果办的极大关注与支持,号召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要把这一历史悠久全国闻名的品种马上重新发展起来。在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认可下,又重新把发展苏子峪大枣定为支柱产业,同时又得到了大华山镇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截止到2003年底,全村已发展20万棵枣树,人均250棵,并组建了苏子峪果树种植园,实行企业化管理。2005苏子峪大枣年产已恢复到20万斤以上,近3000人来村采摘大枣,采摘大枣的收入就20万元。



蜜枣因为品种独特,目前国内还没有发现第二处有一模一样的品种,说它是一支独秀不算夸张,枣树滋生苗不用嫁接,出来苗就是大枣。但从苏子峪村引种的苗,离开苏子峪的土壤之后结出的果就完全不一样。苏子峪蜜枣既可鲜食、干食、还能加工枣脯、枣罐头等。枣晒干后,能保存一年不变质,好运输。

三. 河北省 张家口 蔚县 蔚县桃花小米

蔚县最有名的当属桃花小米。桃花小米,又称“九根齐”,也叫“蔚州黄”,为我国“四大名米”之一。因原产于蔚县桃花镇而得名,已有千余年的栽培历史。蔚州志《大事记》记载:“至治二年八月,蔚州献嘉禾。”

桃花小米颗粒大、色黄、味香,黏性大,含糖量高,营养丰富。用它烹制的米饭,黄灿灿、油津津,吃着光滑喷香、粘甜可口、香气浓郁;熬出来的粥色泽金黄,透明发亮,香味扑鼻,再佐以蔚县的豆干,满口咸香。据山西《太原志》记载,远在明清时,蔚县桃花小米就用来进贡皇帝,称作“贡米”,还被列为四大贡米之一。

据中国农科院鉴定,桃花米含蛋白质13.1%,赖氨酸0.25%,粗脂肪4.27%,钙、磷、铁,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A1、B1、B2等含量也都很丰富,而粗纤维的含量又是几种主要粮食作物中最低的。另外,桃花米当中所含有的人体不可缺少的色氨酸、蛋氨酸比大米、白面、玉米都要高,蛋白质、脂肪含量也均高于大米和白面,为产妇、幼儿及老人的营养佳品。因此近几年来,人们常把它作为探望病人和产妇的礼品。

四. 浙江省 温州 瓯海区 桃花虾扇

一种以明虾为主料的双拼热菜。一味是以虾头熬成虾脑油炒制虾球,艳如桃花;另一味以虾肉制成扇形虾菜,用锅贴法烹制而成。一菜两味,色味兼美,用番茄酱佐食
( 温州)

五. 湖南省 郴州市 桂东 桃花菌

桃花菌

桃花菌在桂东也属上等美味。因其颜色鲜黄,菌体大(通常每个可达二两,特大的可达半斤以上)又叫黄菌或大黄菌。主要出产于寨前、流源、四都、大塘、新坊等乡的马尾松林中。其他各乡也有少量生长,但远不及以上五个乡多。

桃花菌煮熟后不破不烂,色泽鲜黄剔透,看一眼就足以令您馋涎欲滴,食欲大增。吃到口中特别爽脆软滑,味道特别鲜美,令人百食不厌,终生难忘,因而自古以来就是上等佳肴,待客珍品。

几百年前,大塘的一个小山村里出了个孝女桃花,六岁死了父母,与因思念儿子媳妇而瞎了双眼又身染重病的奶奶相依为命,过着十分艰难的生活。这天,奶奶重病中忽然想吃牛肉,无奈的桃花无处满足奶奶的希望,偷偷地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奶奶吃,结果刀口发炎没过多久就离开了人世。桃花死后,在她的坟上长出一朵大大的蘑菇,这蘑菇因为是桃花割肉当牛肉而长出的,吃起来有牛肉的味道,又是从桃花的坟上长出,人们就把它叫做“桃花菌”。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桃花菌的生长量严重减少。特别是经过十年“文革”的破坏,松树林几乎被砍伐一光,到处都是荒山秃岭,满目苍凉,桃花菌也几近绝迹。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八十年代后期以来,桂东实行了严格的封山育林政策,松树林得以大量恢复,桃花菌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桃花菌的煮食方法与大脚菇、美味牛肝菌(桂东叫牛肚菌)等蘑菇大致相同。放入油、盐爆炒至熟加入辣椒、花椒油等调料即成佳肴美味。

由于桃花菌产量太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希望一尝美味的人越来越多,其价格也就随着直线上升。鲜菇由八十年代后期每市斤不到一元,到九十年代中期即上升到了十余元,目前的价格则已涨到二十余元了,而且涨势尚不见有止住的迹象。除非人工栽培取得突破,否则其价格将有可能一路飞涨下去。

六. 湖北省 宜昌市 当阳 鸡泥桃花鱼

鸡泥桃花鱼是湖北宜昌的特色风味菜。桃花鱼治净,纳碗,用精盐、葱姜水拌匀,腌渍待用。鸡脯肉除去筋膜,鱼肉治净,分别剁成茸,盛入碗中,加入两个鸡蛋清、葱姜汁、味精和豆粉,搅拌上劲,再分别装入两个小碗内,将两个鸡蛋黄放入其中一个小碗内和匀,制成两色鸡鱼茸。炒锅上火,掺入鸡清汤,烧至快沸时,把两色鸡鱼茸分别挤在腌好的桃花鱼上面,下入水锅中汆约五分钟,用精盐、味精调好味,然后下入青豆苗,淋入化猪油,起锅装碗,即成。鸡泥桃花鱼成菜后,形似朵朵桃花浮于汤面,鸡鱼茸鲜嫩,汤清味美。

七.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桃花鳜

鱼类名品。流贯黄山市的新安江上游产鳜鱼,这种鱼在黄山桃花盛开时最肥美,故名“桃花鳜”。“桃花鳜”生活在山区溪间石缝中,体形比江河鳜鱼稍长,背色稍黑,有花纹条。其种类有翘嘴鳜、大眼鳜、波纹鳜、斑鳜、竹筒鳜、暗鳜和辐纹鳜等,其中翘嘴鳜尾重可达10公斤以上,大眼鳜有2公斤多,斑鳜大的也有1公斤重。鳜鱼一般栖息静水或缓流中,白天有卧穴的习惯,夜间常在水草中觅食。到了春天桃花盛开时,山区雨水连绵,溪水上涨,鳜鱼跃出石隙,随水追食丰盛的鱼虾,此时鳜鱼比其它鱼类更为肥美。正如唐代诗人张志和名作《渔歌子》所吟咏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鳜鱼肉白细嫩,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硫胺素、核黄素等多种营养成份。中医学认为多食鳜鱼能补虚、益脾,降低胆固醇,大有益于人体健康。( 黄山)

八. 湖南省 常德市 桃源 桃花石

是一种优质石料,因其色彩绚丽名叫桃花石。桃花石品种不下l00种。颜色有红的、黄的、绿的;花纹有大花、小花、波状花之分。石质细润,适宜于雕刻工艺品。用桃花石雕刻的座狮,形象生动,小的可作案头陈设品,大的高一米以上,是我国古建筑大门两旁常见的装饰。用这种美石制作的各种摆设和文案用品,令人赏心悦目。如小巧秀丽的图章,琢磨光洁,上端雕有狮、虎、马、猴的头像,侧面刻有名人诗函,或山水风光,是很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用桃花石装饰的桌椅家具美观适用。

九. 甘肃省 酒泉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桃花面

桃花面汤料为白色肉汤,无有调料渣滓,和面时放入蛋清,和好后擀薄切细,拧成面把儿。擀面、切面都很讲究。擀面时用豆粉面做面播;因为很薄,面下锅后,在开水中飘起即捞,捞入碗中后放香菜沫,浇汤即食。特点是面色清亮薄滑,味浓爽口。

十. 四川省 巴中 通江县 通江青峪猪

通江青峪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1峪猪是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的。青峪猪属盆周山地猪种,具有耐粗饲、腹脂多、性成熟早、适应性强等优点,现已被列入省遗传资源保护名录。青峪猪肉肉质细嫩、风味独特、肌间脂肪适中,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机食品认证。

青峪猪属盆周山地猪种,是在大巴山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水平条件下形成的肉脂兼用型品种,在通江县已有5000年养殖历史,具有耐粗饲、腹脂多、性成熟早、适应性强等优点,现已被列入省遗传资源保护名录。青峪猪肉肉质细嫩、风味独特、肌间脂肪适中,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机食品认证。

近年来,通江县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打造青峪猪、巴山土鸡、空山黄牛等特色畜牧业。2010年,成功引进广东天宝药业有限集团公司在通江注册成立通江县巴山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国优秀地方猪种——青峪猪的保种选育及全产业化开发项目,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有机青峪猪养殖这一特色畜牧产业,通过突出地方特色优势,开发多样化特有精品,打造“巴山土猪”有机食品品牌,走高端发展之路,实现通江县特色畜牧业的新跨越。

巴山生态牧业公司成立两年多来,以青峪猪保种选育和有机养殖为主攻方向,通过大量艰辛努力和资金投入,已建立起青峪猪抢救性保种选育原种猪场一个、扩繁场3个、生态放牧场2个,现存栏原种青峪猪种猪520头,并取得种畜生产经营许可证,青峪猪也被列入四川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以青峪猪为主要养殖对象的“巴山土猪”已完成工商注册,并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