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锡林浩特市傲格特产超市 锡林浩特本地特产店哪家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锡林浩特市傲格特产超市 锡林浩特本地特产店哪家好更新时间:2023-09-24 04:49:53

一.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新城区 烧罕鼻

烧罕鼻是呼和浩特的特色美食。罕鼻即驼鹿的鼻子。驼鹿又称罕达罕,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鹿,有“森林巨人”之称。主要分布在呼盟大兴安岭森林中。驼鹿的鼻部十分发达耐寒,冬天靠鼻子拔开积雪分路行走。

驼鹿的鼻子皮呈海参颜色,软骨膜连着层层薄薄的肌肉,肉质鲜嫩清脆,含有丰富的骨酸和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

二.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锡林浩特 锡林浩特韭菜花

草原上生长着大量野生韭菜,入秋时节,将韭菜花摘下,磨成糊状便成了美味韭菜花。韭菜花是锡林牧民吃手把肉、涮羊肉和灌血肠必不可少的佐料。同时也可作为配料与蛋类和肉类烹制制各种美味佳肴。



韭菜花味辛甘、性温,可温肾阳、强腰膝,有活血散淤、除胃热、解药毒的功效。另外韭菜花中的纤维素含量比较高,对防治便秘有益。韭菜花中所含蒜素,还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三.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武川县 武川土豆

武川土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武川土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我们武川土豆不仅上了1餐桌,今年又被确定为上海世博会餐饮食品和展品。”日前,记者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中棚种植大户范埃柱的家,提起武川土豆,老范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在武川县三合泉村,田间地头处处是老范一样忙碌的身影,农民们有的翻垄,有的装箱,中棚内到处堆满了刚挖出来的马铃薯。农户介绍说,每亩中棚至少可收4000斤商品薯,而且早已以每公斤3元的价格被订单收购。

“哈乐镇三合泉村近两年来共建有中棚200亩,2009年每亩中棚收入超过4500元。农民种植中棚马铃薯的积极性一浪高过一浪,今年我们还特意引进了‘费乌瑞它’马铃薯新品种呢。”武川县哈乐镇1邸国雄兴奋地介绍起武川土豆的“洋品种”。

武川县地处阴山北麓,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较适合优质马铃薯生长,土豆营养成分高。然而,长久依赖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无法让武川土豆在产量、品牌、效益等方面实现突破。

怎么办?“我们立足当地实际,走现代化农业之路,提出‘薯业立县’的发展战略,开展精细化、高效种植,将马铃薯产业作为全县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来抓。”武川县委书记王雪峰说,近年来该县马铃薯由过去的十几万亩迅速扩大到现在的70多万亩,年产鲜薯近8亿公斤,而中棚马铃薯的种植成为武川县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一次飞跃。

据了解,为实现武川马铃薯的精细化、高效种植,武川县将中棚建设列为全县农村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举全县之力予以推进。2008年,按照呼和浩特市有关部门大力发展设施避灾农业的要求,组织实施1500亩中棚种植模式试点工作。当年,头茬马铃薯亩产量超过4000斤,接茬主要种植白萝卜、西芹等蔬菜。两茬每亩平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左右,与同类大田种植相比,效益约提高3倍。

尝到现代化农业甜头的武川人认真总结完善中棚试点种植经验,2009年又建设中棚8000亩,使全县中棚总面积近1万亩。“头茬中棚马铃薯提前一个半月收获,后续种菜。中棚内有节水灌溉、测土配方等设备,产出的马铃薯有武川的绿色食品品牌,还全部实现了订单种植,不愁卖。”范埃柱的话道出了不少武川农户的心声。

积极推进标准化种植,为武川土豆产业提供强劲动力。截至目前,全县的中棚马铃薯都实行了“七统一”的种植栽培模式,即统一籽种、统一耕作方式、统一密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微喷滴灌、统一锄草培土、统一病虫害防治。今年,武川县继续加大中棚建设力度,又建设中棚2500亩,以“五分棚”为主,并全部配套节水微喷设施,使全县中棚面积达到1.2万亩,涉及8个乡镇、78个行政村、5750家农户、2.3万多农民。

此外,优化育种让武川土豆步入高产高效的发展之路。今年,武川县还以县种薯繁育中心为龙头,积极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及推广工程,并着力打造了2.5万亩的上秃亥高效设施农业示范项目区、圪顶盖农业综合开发样板区、得胜沟宝坤有机农业庄园等农业示范项目区,从根本上提升了武川马铃薯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夯实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

几年来,武川县在网上招商,走出去推介,和数十个大中城市的超市建立了供货渠道。

经过精心培育,2008年,武川土豆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成为1、残奥会运动员专用鲜薯。武川县也被有关部门确定为国家级绿色马铃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如今,成名的武川土豆正在上海世博会向广大观众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

产地范围。

武川土豆产地范围为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西乌兰不浪镇、哈乐镇、二份子乡、哈拉合少乡、得胜沟乡、大青山乡、上秃亥乡、耗赖山乡共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四.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锡林浩特 雅托克

雅托克:即蒙古筝。蒙古筝与中原流传的古筝在构造和技法上基本相同,只是流行于内蒙古的古筝所奏的乐曲均为蒙古族民歌和器乐曲。

五.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多伦 内蒙古锅饼

内蒙古锅饼

相传清康熙帝巡边途经多伦县二蹬泉一带时,因多日劳奔于野外,人困马乏,于是进入一百姓家借宿。饭桌上,主人向皇帝献上莜面锅饼,饥渴交加的康熙吃到锅饼感觉从未吃过这么美味的食品,甚至超过了宫廷御宴。从此,多伦莜面锅饼经常出现在宫廷宴桌上。

锅饼是一面蒸一面烤制而成,其灶具古老(过去用的是大锅,直径1米左右),燃料也很讲究,如果您想自己动手做出一锅饼子来,体验皇帝巡边生活,就请到多伦来!

六. 内蒙古 呼和浩特 玉泉区 马奶酒

马奶酒又名:马奶子、紫玉浆、元玉浆

蒙语称为:“乞戈”或“艾日戈”

产地:内蒙古

特点:马奶酒是用鲜马奶经过发酵变酸酿制而成的一种酒精含量只有1.5到3度的饮料,是流行整个草原地区的传统饮料,最早始于秦汉时代,历史悠久,味道酸辣,有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誉为“蒙古八珍”之一,曾为元朝时期的宫廷和贵族的主要饮料,相传忽必烈曾以金碗盛着马奶酒来犒劳将士们。

七.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锡林浩特 锡林浩特哈拉海

哈拉海又称荨麻。属荨麻科,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春发冬谢,秋果累累。一般株高50~150厘米,茎直立,全株淡绿色,单一或有少数分枝,有四棱,全株密生蜇毛,触之奇痛。哈拉海的茎和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及各种微量的磷、镁、铁、锌、锰、硅、硫、钙、钠、钻、铜和钛等元素。



哈拉海全草可以入药,其味苦、辛,性温,有小毒。具有祛风定惊、消食通便之功效。可治风湿性关节炎、产后抽风、小儿惊风、小儿麻痹后遗症、高血压、消化不良、大便不通;外用治荨麻疹初起、蛇咬伤等。



哈拉海还可食用。用其茎叶可烹制加工成各种各样的菜肴。有凉拌、汤菜、烤菜、炖菜、做陷等。经常食用具有补脑、补血之功效,将哈拉海煮水,用水洗浴可治关节炎。

八.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清水河县 清水河黄米

清水河黄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清水河黄米主要主要盛产于县境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单台子一带是这种米产值最高质量最好的地方。它的原身是黍子,当地人认为黑黍子的米更好吃。黄米可作成凉糕,腊八粥,粘性十足,香美可口,香甜丝滑;黄米还有一个很重要更为流行的吃法就是磨成面后做成糕面。糕也是整个县城各个地方的人通吃的食物。糕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素糕,软精醇香,羊肉、猪肉、鸡肉等蘸素糕,味道独特,极受欢迎。再一种吃法就是油炸糕。油炸糕所用的油也是当地生产的胡麻油,由此炸制成油炸糕。油炸糕除了作为日常的主食外,大凡婚丧喜事,过生日、满月都要吃油炸糕,亲戚朋友上门,待客也要吃油炸糕。很多时候主人豆是蒸出糕,包上豆馅,葫油炸出,撒上白糖,香甜可口;后者是包上其他馅儿,比如土豆泥、鸡蛋拌地皮菜等,都是很受欢迎的吃法。

九. 内蒙古 呼和浩特 赛罕区 酱牛肉

酱牛肉,是内蒙古呼和浩特著名的特色名菜。它始于清代中期,由河北沧州地区的回族经营者刘禄所创制。他原在归化城推车经营酱牛肉,后开设了“万盛永”,专营酱牛肉。由于他选料精细,重用各种调味烹制,酱牛肉鲜味浓厚,因而在清代晚期已驰名全国。如今,它仍然盛名不衰。特点:用牛肉加各种调味料煮制而成。成菜色泽深红,香味浓郁,滋味鲜美。工艺:将牛肉若干大块,用清水洗净,入清水锅煮至半熟,加用纱布裹包的大茴香、丁香、橘皮、姜片、砂仁、肉桂的香料包和酱油、白糖、盐适量,及煮肉老汤,烧沸后,转用小火焖4小时左右,至牛肉成熟、入味即成。

十.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镶黄旗 内蒙古沙棘

内蒙古沙棘

沙棘果实营养丰富,据测定其果实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沙棘黄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其中维生素C含量极高,每100克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可达到825—1100毫克,是猕猴桃的2—3倍,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含糖7.5%—10%,含酸3%—5%。

沙棘叶片含粗蛋白15.75%、粗脂肪9.48%、粗纤维14.04%、无氮浸出物54.84%,用沙棘叶可制作保健茶。

沙棘种子含油率10%—12%,果肉含油率14%—18%,是提取沙棘油很好的原料。

沙棘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酱、果脯、果冻、饮料、保健品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