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宿迁特产及美食介绍图片 宿迁特色土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宿迁特产及美食介绍图片 宿迁特色土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3-09-22 18:11:19

一. 江苏省 宿迁 沭阳 马厂绿豆饼

马厂绿豆饼是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马厂镇的特色小吃。马厂制作小豆饼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现在马厂老街上仍有几十户人家以此为业。三四十年代以汪明甫、汪明楼两家最为出名,现在最老的字号当数徐文世家。

制作小豆饼共有七道工序:一是选料,要选马厂本地产的正宗绿豆,并消除所有的泥沙杂质;二是浸泡,把精选好的绿豆用清水浸泡,直至自动脱皮为止;三是去皮,用清水反复过滤,直至将所有绿豆皮漂去为止;四是磨糊,用细牙石磨把浸泡脱皮后的绿豆磨成糊状;五是配料,用少量的细山芋粉和细芝麻粉加水搅拌成糊和在一起;六是炕熟,用温水、平锅和直径约3厘米高半厘米宽的专用模具,把豆饼糊舀在模具中炕干,至微黄即成。

制成的豆饼小巧圆润,黄中透绿,惹人喜爱。其实自选料到炕熟而成的绿豆饼,从烹调的角度讲,仅完成一道菜的一半,因为人们从不直接吃炕熟的小豆饼,还要采取烩、煎、炸等烹调方法,加工后才能食用。烩,就是放在猪肉一起红烧,这种吃法最简单,人们也最常用。煎,就是把小豆饼放在锅里用少量油煎透,然后盛在碟中,用预先配好的五香椒盐粉状佐料撒拌成一道名菜——椒盐绿豆饼。炸,是最高档的吃法,即把小豆饼洗净晾干,用强火烧锅,待小豆饼炸到金黄色并且两面都鼓起后立即捞出,放在另一干热的锅中,再浇上预先配制好的以糖醋为主夹杂其他香、辣、咸佐料用细山芋粉勾成的卤汁,反复搅拌。金黄滚烫的豆饼,突然被浇拌上五味俱全的冷卤,直响,异香扑鼻,拌匀后马上盛盘上桌,这就是久负盛名的一道美菜佳肴——挂卤绿豆饼,食之外软内酥,美味香脆,让人久久难忘。马厂名厨黄家汉做此菜最外拿手。

马厂镇街道宽阔,市场繁荣,客来人往,川流不息。凡家在马厂,或曾在马厂或路过马厂,只要吃过一次挂卤小豆饼,心中便牵挂不忘。总想多吃几次,总想多捎些馈赠亲友。但因马厂小豆饼都是手工制作,现做现卖,露天摆摊,历来没有包装,因而保质期短,热天保质1——2天,冷天只能半个月,所以不利长途携带、销售,这便严重制约了马厂小豆饼的推广。如能有厂商客户投资合作、规模生产,真空包装,同时附上小豆饼烹调方法,以便供人如法制作,定能使马厂小豆饼闯入全国大市场。

二. 江苏省 宿迁市 宿城区 骆马湖银鱼

骆马湖银鱼,年产量在300吨以上,畅销全国,远销日本、韩国等地,是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专供食品。骆马湖银鱼色白无鳞,嫩爽透明,蛋白质含量高于86%,脂肪含量低于7%,人体所需氨基酸含量高于48.5%,是老少皆宜的理想水产品。康熙年间被列为“贡品”
( 宿迁)

三. 江苏省 宿迁 泗阳 云渡桃雕

桃雕

泗阳古称桃源县,县内有桃园镇、桃源滩、古迹有桃源祠、状元墩。状元墩上下都是桃树,花开时节,遍地火红。有诗赞曰“年来淮上状元墩,墩外桃花不计村。莫道避秦还有地,愿从花里叩柴门。”泗阳农民历来喜欢栽植桃树,花可观赏,果实可吃,桃核可雕刻成艺术品卖钱,当地旧俗,桃树可以“避邪”,有“家有三棵桃,不怕野鬼嚎”之说。

临河云渡古代靠近桃园镇,这里桃树甚多,桃雕技艺也更高。农闲时,利用桃核雕刻成桃篮、桃锁、桃猴等工艺品,外出卖钱以补家用。云渡桃雕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被外贸部发现,请来专家与当地老艺人一起研究出十二生肖、十八罗汉、猴子背鱼、熊猫啃竹等多种艺术造型,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四. 江苏省 宿迁市 宿豫区 熘素桂鱼

菜系:苏菜

口味:酸甜

价格:40-80元

特色:造型优美,可以乱真,皮脆肉嫩,酸甜适口。

原料:

山药500克,香菇(干)20克,香菇(鲜)35克,春笋35克,油皮50克,淀粉(蚕豆)20克,醋25克,白砂糖15克,味精2克,姜10克,辣椒(红,尖)10克,香菜5克,香油15克,芝麻15克,花生油70克,盐3克。

制作方法:

1.将山药煮熟去皮,用刀面拓成细泥,放入碗中。

2.山药泥内再放入香菇丝、春笋丝、芝麻屑、味精、精盐搅匀。

3.豆腐皮用湿洁布盖上,回软后平摊在案板上。

4.将水发香菇剪成桂鱼的鳞、鳍、鳃、尾、眼等形状,按桂鱼的样子放在豆腐皮中间。

5.再放上山药泥,将豆腐皮包起,做成鱼形,蘸满干淀粉。

6.炒锅置旺火,注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下“桂鱼”炸约8 分钟,呈金黄色时,用漏勺捞出,有鳞、鳃形的一面朝上,放入长盘中。

7.锅内留油,仍置旺火上,放入姜末略炸,舀入清水100毫升,再加绵白糖、香醋、红辣椒丝、香菜末烧沸,用湿淀粉调稀勾芡,淋入香油,浇在“桂鱼”上即成。

小贴士:

1.炸桂鱼生坯,旺火热油炸定型,中火温油炸熟透,再用旺火热油冲炸上色,熘时鱼形完整,形象逼真。

2.因有过油炸制过程,需准备花生油750克。

五. 江苏省 宿迁市 沭阳县 马厂馍头

在沭阳马厂镇老街东头,有一家坐北朝南的季姓馍头作坊,别看是寻常百姓,其貌不扬,可他们继承祖传工艺,做出的小馍头却是独具特色,名闻遐迩。一般馍头的做法是:用面糟头和面,待面发酵后兑碱做好馍头蒸熟便成。而季家小馍头的制作工艺独特又复杂:一开始选用优质高梁烧酒的大曲做引子,和优质小麦麸搅拌成大半碗糟糊。待糟糊发酵后用开水泡透,然后滤出糟头水(约半市斤)和一市斤面用开水拨成糟头。等槽头发酵再用开水拨新糟头。如此反复8次,每次都用一市斤面拨糟头,这样糟头越拨越多,最后用第8次糟头及25市斤左右面粉用开水和成硬面,待1个半小时硬面发酵后,再用开水拨成软一点的面,等面再发酵后不需兑碱,只需用手反复搓惯揉成小馍头。同时把笼锅烧开后,把蒸笼端下炉旁,把揉成的馍头摆在笼里。

如在上笼之前,即用烧酒大曲做糟糊到揉成馍头这些所有工序都做得好的话,馍头一上笼见热气马上就长大长足。如其中有一道工序没做好,馒头上笼后见热气则不长大,即把馍头装进笼中,放在炉上用慢火热气催长,待馍头长大长足后,再用强火烧15分钟,然后用中火蒸烧25分钟,共约40分钟即可蒸熟出笼。经过上述十几道工序精心制作出来的季家馍头,白嫩松软,清香扑鼻。数两重的一个馍头,用劲一勒,便缩成一小团,待一松手,馍头又恢复原来的一般大小,形状丝毫未变。吃起来酒曲醇香,味道鲜美,醒脑爽神,热天可保质3天,冷天可保质1个月,连热连吃,色、香、味、形一点都不变。加上用酒曲发酵、开水和面、不用食碱、选料考究、做工精细等特点,季家馍头确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营养美食,历来受到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的广泛欢迎。方圆百里,遐迩闻名,是马厂镇一大,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名优产品展览。

六. 江苏省 宿迁 宿豫 叶家烧饼

宿迁叶家烧饼是江苏省宿迁市的。乾隆贡酥是叶家烧饼的别称,乾隆贡酥有四绝:香、脆、酥、透。地方官府每年把叶家烧饼作为贡品送往京都献给皇上,所以“乾隆贡酥”就因而得名。现在,叶家的酥烧手艺已传到第九代。外地的游客到皂河总要品尝一下乾隆贡酥的味道。

宿迁叶家烧饼早在唐代就很有名气。到了清代,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时,吃了这种烧饼,觉得香酥可口,遂传旨把叶老大诏进行宫,封为御厨师,后来被带进宫里,专为皇上做饭。叶老大到60岁时,因过不惯皇宫的生活,才辞离皇宫回到老家,继续打烧饼卖。从那以后,叶家的酥烧饼就更出名了。地方官府每年把叶家酥烧饼作为贡品送往京都献给皇上,“乾隆贡酥”就因此而得名。现在,叶家的酥烧手艺已传到第九代。外地的游客到皂河总要品尝一下乾隆酥饼的味道。1989年,著名诗人丁芒到皂河乾隆行宫游览,吃过叶家烧饼后,他欣然题诗一首以赞:“一缕香酥出皂河,征夫收进纵棹歌。叶家炉畔人论巧,八代芳华献万搓。”

乾隆贡酥有四绝:香、脆、酥、透。所谓香,即饼香、油香、芝麻香三者合一。特别是芝麻香,据说芝麻皮苦且涩,芝麻仁才是真香,叶家用的全是上等的芝麻仁。所谓脆,即沾唇即碎,该饼需轻拿轻放,夏天放置3-5天香脆依旧。若是用塑料袋包装,脆皮可保持2-3个月以上。所谓酥,就是松软,不但皮酥,内里如一。所谓透,就是玲珑剔透,外形美观。刚出炉的烧饼白生生、黄澄澄,一颗颗晶莹闪亮的芝麻仁镶嵌期间,如精美的艺术,诱人食欲,却又不忍下口。

七. 江苏省 宿迁市 沭阳县 腊干子蒸排骨

料:猪排骨400克,腊干子250克;

配料1:剁辣椒、生姜、大蒜、葱各适量;

配料2:淀粉、料酒、蚝油、鸡精、生抽、盐各适量;

做法:

1.排骨洗净沥干,加入适量的淀粉、料酒、蚝油、鸡精、生抽、盐拌匀后盖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腌制两个小时;

2.腊干子切成约0.2厘米厚的片,生姜与大蒜切成末,葱切花;

3.取一个耐热的大碗,将腊干子铺在碗底,再放上腌制好的排骨,撒上姜蒜末,浇上适量的剁辣椒;

4.高压锅内加入适量的水,放入蒸架,将装有排骨的大碗放在蒸架上,盖上锅盖,大火将高压锅烧至冒气后转小火蒸15分钟后关火,待高压锅内多余的空气排完后再揭开锅盖取出排骨,撒上葱花即可.

八. 广东省 汕尾 城区 柿饼及青梅、鸟梨

柿饼,是闻名海内外的。柿饼生产始于明代。因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土气候条件,加工出来的柿饼外层洁白如霜,质体外干内润,肉质柔软,呈金黄色,其味香甜醇厚似饴,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糖份、维生素、氨基酸等,并具有降血压、解酒、治疗胃病以及止血润便的药用功能。所以陆河的柿饼久负盛名远销东南亚各国及香港、澳门等地区
柿饼,谁都知道好吃,但它的加工程序之繁冗,知者恐也不多。柿饼未加工前是青柿,每年的农历八、九月便是采摘青柿加工柿饼的季节。青柿不宜太熟,颜色太黄的加工出来的柿饼质量不好。红了的已经不能加工,只能供生食之用。青里透黄的青柿最好,摘下后,第一道工序是“脱衣”。用特制的弯勾状小刀将四瓣柿衣削掉,削时千万别把“柿肩”连皮带肉剥下,如是这样,加工出来的柿饼质量欠佳,容易变质。第二道工序是“剥皮”把剥完衣的青柿用特制的刨子把皮削掉并一个个倒置摆在竹制的柿筛里,晾在早先搭好的柿棚上晒。第三道工序是“捏”,把晒得渐软的柿胎用手不停地慢捏,边捏边晒,待柿胎成脐时,则进行第四道工序,“薰”。把柿脐一筛筛叠进早已备好的薰房里熏烤,熏完摆上柿棚让其晚上“打露”,白天再让日晒,边晒边捏,直至柿脐成饼时,再进行第五道工序即“烫饼”。用生饭锅或铝锅煮开水,把柿饼用网兜装好放在开水里烫,片刻起锅倒回竹筛再把一个个暴露在外的柿衣反捏回里面让日晒干,下午收回倒入竹箩内,即进行第六道工序“下种”。下种,即是把前一年留下沾满饼霜的雪白柿饼为“种”,取数粒放在竹箩内,反复将竹箩左右前后翻动,抛动,然后用麻袋将箩口捂严实,谓之“闷”。隔天上筛日晒,是晚收回入箩再抛再闷,直至柿饼上霜白透,即成上等柿饼
青梅、鸟梨、油柑、菠萝也是陆河的。过去农村种植青梅不多,有少许也是祖上遗留下来的老树,且结果粒小,含苦涩味。后来,人们不断改革栽培技术,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间,农村大力发展水果生产,扩大种植面积,引进科学技术,改劣为优,提高产量,增加了收入
鸟梨,又名糖梨。是汕尾市内独特的稀有果品。腌制后,清热解暑,消食化滞,是市场畅销佳品。( 汕尾)

九. 江苏省 宿迁市 宿豫区 丁庄金针菜

宿豫县种植黄花菜历史悠久。传说三国时当地流行血吸虫病,华佗前往为民治病,后人见黄花菜的形状恰似华佗治病的金针,遂将其称作金针菜。该菜名气最大的是产于丁嘴乡的“丁庄大菜”。它身条粗壮,嘴乌体亮,肉厚味美,健体安神,营养丰富。“丁庄大菜”先后参展于南洋劝业会、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中国农业展览会和广州商品交易会等。“吉字”牌金针菜为省优质产品

( 宿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