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福鼎在哪买特产好卖 福鼎特产哪里买便宜又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福鼎在哪买特产好卖 福鼎特产哪里买便宜又好吃更新时间:2024-01-17 21:27:22

一. 福建省 宁德 福鼎 北路银针

北路银针产于福建福鼎,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外形优美,芽头壮实,毫毛厚密,富有光泽,汤色碧清,呈杏黄色,香气清淡,滋味醇和。福鼎大白茶原产于福鼎的太佬山,太佬山产茶历史悠久,有人分析,陆《茶经》中所截“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就指的是福鼎太佬山。清代周亮工《闽小记》中曾提到福鼎太佬山古时有“绿雪芽”名茶,“今呼白毫”。如此推来,福鼎大白茶品种和用其芽制成的白毫银针,历史相当久远矣。

二. 福建省 宁德 福鼎 红龟

红龟

红龟是福鼎小吃。

做法:皮用蒸熟的糯米粉和入红色食用染料,搓揉而成,红龟的馅是用晒干炒熟的豌豆粉(加少许面粉)和着红糖蒸熟后搓成团状,然后又搓成长条状,最后用刀切成一粒粒,搓成圆状充馅,将皮和馅包好后,重新搓圆。放入用柚木制刻成的模具中,印压成“龟”形后,用蒸笼蒸熟,用柚叶作垫底,摆在竹蔑上,晾干即成。

三. 福建省 宁德 福鼎 双仁片

双仁片用面粉、糖、花生仁等弄成块状蒸熟,用刀切成极薄的片食,别有风味。( 福鼎)

四. 福建省 宁德 福鼎 锅边

锅边

福州风味小吃丰富多样,其中锅边,方言又称“鼎边糊”,已成为福州地方的一种特殊标志,凡在福州生长或长期客居福州的人无不爱吃。离乡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异国他乡听到“鼎边糊”3字,也会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了家乡的美景。

鼎边糊,又称锅边糊,在铁锅里盛上蛤、香菇、虾米、葱、黄花菜及配料熬成的清汤,点着火,待铁锅上方四周烤热后抹上花生油,再将预先备好的浓米浆均匀泼在铁锅内缘四周,烘干后铲入汤中,稍煮片刻即成。刚出锅的鼎边糊白脆薄润,汤清不糊,食之细腻爽滑,清香可口。

福州人几乎家家都会做鼎边糊,每到中国农历立夏时节,福州市民与郊区的农民都要做鼎边糊过夏。因为立夏已进入农忙旺季,这一天煮鼎边糊,不仅是一家人吃饱吃好然后下田劳动,还要互赠左邻右舍一起品尝。像涮鼎边糊一样,“一纹(涮)就熟”,借以联络感情。

五. 福建省 宁德 福鼎 福鼎肉片

福鼎肉片是福建省福鼎市一种很有名的汉族传统名吃,整碗肉片的香辣中流露出淡淡的香菜之味。福鼎市管阳镇西阳村是福鼎肉片正宗的发祥地,这里的肉片味道是最地道的。肉片制作的整个过程都是手工操作。它取料精,工艺巧,味独特。从福鼎传遍福建各地的小吃密集地,深得人们称赞。

小吃历史

相传,明朝初期,有位青年叫吴旺三,结识了邻村一位苏姓姑娘,姑娘漂亮聪颖,贤淑有德。一来二去中,两人互生爱慕之情。到了婚嫁年龄时,吴旺三便请媒人到姑娘家去说亲。不料,有个叫董七的青年也看上了苏姓姑娘。结果,到了订亲那天,两家撞到了一块,互不相让,形势顿时变得紧张起来。就在这时,姑娘站出来解围说,两家都很有情意,她哪家都不愿得罪。于是她出一道题,谁完成得好,她就嫁给谁。姑娘的题目很简单,她从两家送来的猪脚上各一取下一斤瘦肉,要两个人现场做出一道菜来,用来招待今天来她家里的七八个客人。

一斤瘦肉七八个人吃,就是切成丁,一个人也只能吃上一小块呀,还怎么能招待客人呢。董七很聪明,他二话不说,将瘦肉切成丁,先煮了一锅肉粥。这样,旺三便不能再做这道菜了。但是旺三并不慌张,他将瘦肉剁得碎碎的,再和上家常淀粉,这样一斤肉变成了两斤,再用手揪成一小块一小块放在水中煮熟,加入一些调料,用小碗,居然能够打上十来碗。

这东西人们还是第一次吃到,吃到嘴里嫩滑爽口,都边吃边赞不绝口,就连董七吃了也说不出话来,只好悻悻离去。事后人们问旺三这菜叫什么名称,旺三想了想说是叫肉圆,因为是它圆了他和姑娘的婚事。由于当地圆与丸的音相同,渐渐地人们便叫为肉丸,又称肉片。

特色

福鼎肉片一定要加酸、辣才够味,福鼎肉片配上福鼎本地的米醋和辣椒才是非常完美的,还须加上些许香菜,是可以盛汤前直接加在碗里,或是盛好肉片之后,再往碗里撒点,这样香菜不至于太烂,这时整碗肉片的香辣中流露出淡淡的香菜之味,这才是人间美味,绝对让人流连忘返!

常见搭档

肉片馃汤:这个馃叫水馃(本地话翻译过来的),和平时见的白馃完全不同。福鼎的肉片摊上一般都会有切成小块的水馃,客人点肉片的时候可以加水馃。

“溜溜”肉片:“溜溜”是福鼎方言的音译词,是一种地瓜粉做成的面食,福鼎的肉片摊上除了水馃之外一定会有的肉片伴侣就是“溜溜”了。

六. 福建省 宁德 福鼎 桐江鲈鱼

桐江鲈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桐江鲈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鲈鱼又称花鲈、与长江鲥鱼、黄河鲤鱼以及太湖银鱼并称为“四大名鱼”。

鲈鱼主产于福建、广东、浙江、山东等沿海地区,但以福建福鼎产的桐江鲈鱼品质为优。

桐江鲈鱼生长在福鼎市桐江与东海的交汇处,在2007年的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福建闽威实业集团与中国工程院、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研究所雷霁霖院士对接了花鲈生殖调控与室内人工育种技术,大大提高了鲈鱼的品质,肉质十分鲜美。

鲈鱼体扁侧而长,背厚,肚小,口大,下颌长于上颌,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体背为青灰色,腹为白色,背和背鳍上有小黑斑点,鳞小,背鳍两个,稍分离,前背鳍为硬棘,后背鳍为较条,尾鳍叉形,鲈鱼肉坚实呈蒜瓣状,刺少,味鲜美,也是西餐常用鱼之一。鲈鱼鳔可制鱼肚。

福鼎桐江鲈鱼,体型修长而侧扁,背部隆起,是中西餐常用鱼之一。营养价值丰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钙、镁、锌、硒等营养元素,具有补肝肾、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鲈鱼性甘温,有益筋骨、健肠胃、加快愈合伤口之功能。鳃性甘平,有止咳化痰之功效。”。鲈鱼味甘、性平,入肝、脾、肾三经。具有加快愈合伤口、健脾、补气、益肾、安胎之功效,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别适合贫血头晕,妇女妊娠水肿,胎动不安之人食用。 桐江鲈鱼历史悠久,在明代时期与黄河鲤鱼、长江鲥鱼、太湖银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鱼”。《福鼎县志》载:鲈鱼是福鼎主要鱼类品种,也是特色水产品之一。《福鼎风物志》载:据说福鼎能够立县,与这鲈鱼还有着莫大的关系。相传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乾隆皇帝下江南,偶遇鲈鱼羹后赞不绝口,并下令要年年进贡。福鼎坊间流传,正是因为乾隆皇帝对桐江溪鲈鱼的极力赞赏,回朝后特下赦令,乾隆四年(1739年)福鼎由霞浦县划出,始置福鼎县。桐江鲈鱼作为产自福鼎人民亲切地称为“母亲河”——桐江的名贵水产,在福鼎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鱼类资源,而是作为一种物质文化,伴随着桐江溪静静流淌,在福鼎的发展史上留下不可或缺的一笔。

桐江鲈鱼主要分布于福建省福鼎市行政区内的十一个乡镇(办事处、开发区)的海淡水水域,包括:山前、桐山、桐城街道办事处和贯岭镇、前岐镇、点头镇、白琳镇、佳阳乡、龙安开发区、店下镇、沙埕镇等;桐江鲈鱼地域范围是桐江溪流域和桐江溪入海口至沙埕港口以内的海淡水流域,介于北纬27°09′- 27°22′之间、东经120°11′- 120°25′之间,流域长度50多公里,流域面积达1275平方公里。 鲈鱼生产总面积7666公顷,总产量6000吨。

七. 福建省 宁德 福鼎 福鼎白琳工夫

福鼎白琳工夫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白琳工夫:原产于白琳村。成品外形条索紧结纤秀,白毫多呈橙黄色,毫香鲜爽愉快,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叶底红亮。

地域范围

白琳工夫主产地白琳镇位于福鼎市中部,陆地与点头、磻溪、店下、秦屿,以及柘荣县乍洋等乡镇相邻,水路主要通八尺门内海。

特定品质

工夫红茶发端于福鼎白琳,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传承至今有250多年的历史。据清乾隆己卯年(1759)任福宁知府李拔编撰《福宁府志》载:“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白琳”。可见,至少清乾隆时期,白琳就以产茶而著称,并受到地方主要1的关注而载入史册。福鼎早在唐代就有记载种茶的史料,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据考证,这里所称白茶山即指福鼎为白茶产地,主要分布在白琳、点头、磻溪、巽城、店下和桐山等地。其中白琳、磻溪和点头是福鼎境内三大茶叶主产区,自清代以来,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为原料,产制红茶,取名“白琳工夫”,名声大噪,远销东南亚及西欧各国。

文化典故

工夫红茶发端于福鼎白琳,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传承至今有250多年的历史。据清乾隆己卯年(1759)任福宁知府李拔编撰《福宁府志》载:“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白琳”。可见,至少清乾隆时期,白琳就以产茶而著称,并受到地方主要1的关注而载入史册。福鼎早在唐代就有记载种茶的史料,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据考证,这里所称白茶山即指福鼎为白茶产地,主要分布在白琳、点头、磻溪、巽城、店下和桐山等地。其中白琳、磻溪和点头是福鼎境内三大茶叶主产区,自清代以来,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为原料,产制红茶,取名“白琳工夫”,名声大噪,远销东南亚及西欧各国。

八. 福建省 宁德 福鼎 福鼎黄栀子

福鼎黄栀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福鼎黄栀子

福鼎市福鼎黄栀子协会

11794318

黄栀子(原料药)

九. 福建省 宁德 福鼎 福鼎牛肉丸

福鼎牛肉丸是福建名小食。来源于客家菜。早期卖牛肉丸的小贩大部分是客家人,他们挑着小担在汕头市挨街串巷叫卖。尤其晚上,在韩堤路八角亭至公园后面的韩江一带,常有穿梭小舟,船头挂着一盏小灯,专为停泊在那里的客家货船供卖夜宵,专卖牛肉丸汤。

福鼎牛肉丸神似而形不似,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丸,但它却富有嚼劲,而这正是很多肉丸类小吃所欠缺的,充满嚼劲的鲜红牛肉丸配上清香味浓的酸辣牛肉汤,令口中充满余香,不禁让人大呼过瘾,食欲大增,可谓是桐城一绝!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