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手工刀豆湖南特产 湖南特产刀豆大分量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手工刀豆湖南特产 湖南特产刀豆大分量更新时间:2024-01-13 21:21:48

一. 山西省 长治 襄垣 襄垣手工挂面

襄垣手工挂面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襄垣手工挂面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襄垣挂面

襄垣挂面始于元大德年间,清康熙年间驰名上党。60年代曾选入全国农业展览会展出,制作工艺为全手工,食用方便,其特点为条细、耐煮、柔软爽口。

襄垣县手工挂面选用当地优质小麦加盐、碱、水,经手工和面、揉面、醒面、盘条、上架、分绞、拉吊、干燥后精制而成。

二. 湖南省 怀化 通道 峒王酒

峒王酒是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的。峒王酒是以优质糯米为原料,在侗族酿造苦酒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生产工艺而酿造,其营养丰富,含18种氨氨基酸和维生素以及枸杞多糖,是侗胞长期以来用作“润色” ,“补身”的佳酿。

通道饮酒史已有2500多年,侗家儿女历来知酒善饮,酒风浓郁,无酒不飞歌,无酒不成饮。特别是遇上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捧出自酿的苦酒,迎接远来宾客,大碗喝酒,群体踏歌起舞。据《魏书》记载,峒王酒源于东周战国时期楚王时代的“百越侗僚”,因其地理特质,侗人喜糯米,山泉酿酒,敬奉上古帝王,祈求平安,酒谓之嚳酒,俗称苦酒,峒王酒是专供侗族首领饮用的极品酒。

峒王酒之所以具有独一无二的品质,谓之为侗酒极品,既得益于侗乡山美水秀的独特自然环境,也得益传承了上千年的酿酒传统之工艺,再加上采民间秘方,集当今众酒家之所长,四者巧妙结合,浑然天成。

荣帕白,一种产自侗族本地的优质糯米,色泽晶莹剔透,生长于山高水冷,常年蓄水淤泥的肥田中它,既是侗乡人们的主食,也是酿造峒王酒的主要原料。通道多是高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山上取之不尽的泉水,用来浸泡和清洗糯米是再合适不过了,洗好的荣帕白糯米高粱均匀搅拌。熟而不糊、内无白心、透而不烂、成熟一致,这些都是蒸煮的要领,但真正的关键还在于曲,所谓“曲为酒之骨”,骨若不正,酒体焉能味正,反复试验,不断改正,峒王酒的酿制者终于找到了属于他们特质的酒曲,将蒸好的荣帕白糯米跟特制酒曲混和在一起,于是峒王酒的神奇生命之旅就开始了……

在整个制酒的过程当中,峒王酒酿制者们顺应天人合一,阴阳调合的道理,端午踩曲,重阳下沙,发酵时前缓、中挺、后缓落,整整一年的生产周期里,六次蒸煮,七次加曲、八次入池发酵,九次取酒,三年陈储后,才可终成一坛入口醇正、沉净馥郁,回味悠长的好酒。

生产峒王酒这种神奇之酿的湖南峒王酒业有限公司坐落在通道县城城郊。如今,峒王酒以它传统的酿造工艺和上乘的品质受到来自全世界品酒人士的好评,成为通道通往全国各地以及世界的一张名片,被湖南生评为最受大众欢迎的食品行业和特色农业品牌,并多次荣获国际博览会金奖。

三. 湖南省 怀化 溆浦 片子牛肉

先把整腿牛肉剁成大块,后切成0.5厘米厚,约5×7厘米的长方片子,再用滚油在锅里炸一会,然后放上香料拦匀,放到缸内用木炭文火煨,这样煨好的牛内外酥里敕,色香味俱全。

四.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湖南棕编

采用老棕叶和棕叶芯为原料,经过加工后制成儿童玩具。其方法为先将采来的棕叶按纹路折叠,扎紧后棕编放入开水锅里煮, 煮至由青转黄成熟为止。然后日晒夜露,完全干透、变白,这样,制作后不变形,可存放十余年。 这种棕编往往采用结体穿插扎系的方法来构成形象,主要题材有蜻蜓、蚱蜢、青蛙、虾、蜈蚣、龟、蛇、金鱼、鸡、鹤、孔雀、凤等。 有“单肚皮”和"双肚皮"等编法。编好后用附加物作些小点缀,如用鸳鸯豆(红豆)做眼睛,称为"点睛"。 蛇眼用豆肉,蜻蜓用豆壳,虾则用整个豆粒,小动物的身子和脚爪用细铁丝作骨架。

据长沙已故著名棕编艺人易正文说,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长沙地区就有人用棕叶编制蜻蜓、蚱蜢等各类昆虫,在街头叫卖。此种情形,重庆、汉口、南京、上海等都市街头至今仍可遇见。 那些用棕丝串起的鸟、虫,黄中带青、清新朴实,在艺人手中微微颤动,仿佛活的一般,引来孩童和路人驻足远观。

棕编工艺上升为一种民间艺术,历史并不久远。上世纪30年代,湖南民间艺人易正文精研棕编技艺,才开始出现商品生产,棕编的品种、技艺得以发展。易正文对棕编兴趣浓厚,相传除认真学习他人技法外,他常伏草丛树下,观察昆虫、动物的生活习性及觅食、争斗等各种活动姿态,刻苦钻研,所编蝗虫、螳螂等品种售诸市上,颇受欢迎,被誉为“湖南综编易”。这可能就是有文字记载的棕编“鼻祖”了。

即便是现在,搞棕编的人也寥寥无几。湖南历届中国工美艺术大师18个,12个是湘绣大师,搞综编的只有王文定一人。王文定,籍贯湖南,1952年生,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4年作品《综编》入选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

五. 湖南省 株洲市 天元区 湖南酱板鸭

湖南酱板鸭是湖南一绝名菜,是经三十多种名贵中药浸泡,10余种香料、经过风干、烤制等15道工序精致而成,成品色泽深红,皮肉酥香,酱香浓郁,滋味悠长,具有活血、顺气、健脾、养胃、美容之功效,是近期风靡大江南北的一种风味美食,是一道佐酒佳肴、送礼佳品。产品香、辣、甘、麻、咸、酥、绵适中,具有醇香可口,色香俱全,低脂不腻,回味无穷,食用方便的特点。

鸭的营养价值很高,属凉性,科学的食用具有滋润养胃,平肝去火,健体美颜,益气养血,除湿去烦,开胃健脾,醒目安神,活血化淤,兹阴益肾之功效,深受人们青睐,酱板鸭即可作为休闲小吃,又可作为洒席上的特色菜肴,开袋即食可品尝冷食的鲜美,加热可享受传统热食的风味,是四季养生保健、宴请宾朋尝鲜、走亲访友馈赠、看望病人、孝敬长辈的首选上乘美食佳肴。

六. 吉林省 吉林市 舒兰市 吉林手工彩绘木雕

吉林手工彩绘木雕是采用木质细腻的桦木,经手工雕刻而成。主要以飞禽走兽为题材,具有较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深受欧美、东南亚、非洲和中国周边地区、国家众多消费者的喜爱。( 吉林)

七. 四川省 宜宾市 叙州区 合什手工面

合什手工面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合什手工挂面其面条细如发丝,营养丰富,健脾和胃,圆润滑爽,风味独特,食之柔滑,美味可口,回锅如新是面食中的精品。

宜宾县合什镇地处长江源头风景优美的越溪河畔,这是一个曾是驿站的古镇,但令这里声名大震的是一种民间绝技:合什手工面。它在1986年曾获得世博会银奖,现在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这项古老的手工技艺,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宜宾合什手工面必须选用北方特制精粉,取合什地下泉水,加入土鸡蛋、植物油、食用盐等辅料,由手工精心配制而成,从面粉到成品历经36个小时,大大小小24道工艺,其间除包装封口外毫无任何机械程序,没有加一点点碱性物质,其面条细如发丝,营养丰富,健脾和胃,圆润滑爽,风味独特,食之柔滑,美味可口,回锅如新是面食中的精品。

合什手工面从面粉到成品要历经24道工序,其中主要的13道工序如下:

1、和面,将面粉和辅料调配好后将面和均匀。一个盆至少要两个人操作,不停地翻揉,最起码得一个半小时以上。和好面后,在上面撒一层干面粉,使其不与木盆粘连,和好的面团放在盆里,盖上盖子后放几个小时发酵。

2、切条。面团放置几小时像馒头一样光滑以后,将大面团分割切成小面团。

3、揉大条。把切开的小面团揉成直径小于10厘米的条状,放进木盆里(这一步完成后又要等三个小时左右才进行下一步)。

4、弹中条。把放在木盆里3小时后的大条揉成跟矿泉水瓶盖差不多大小的条状,一边揉,一边不停地案板上弹打。在弹中条的过程中,要把所有的大条接起来,使弹出的中条是一整根,然后把它盘在簸箕里,放一两个小时左右再进行下一步。

5、弹小条。把簸箕里的中条弹成手指般大小,然后又将它绕回木盆里,中间放个瓶子(主要是起到中心轴的作用)。这盆小条差不多一千多米长,其间没有一处接头,是一整根。小条弹好以后放在盆子里要六个小时后才进行下一步。

6、挽竹。把盆里的小条搓成麻花状Z字型,缠绕在两根竹棍上,这一步一般是在凌晨十二点钟左右开始。

7、沉槽。把绕好的小条搭在一个槽上(这一步和上一步是同时完成的,这一步过了又要等一个小时左右才进行下一步)。

8、扑粉。把沉槽后的面条铺上干面粉拉长,使其不粘连。

9、这一步也叫沉槽。把扑好粉的面条又放进槽里。做完这一步差不多就是凌晨5点过了,这个时候面师们又可以睡一小会,等到第二天早上起床。

10、拉面。把一根手指粗五十厘米长的面条拉到九米长如丝般细。拉面首先是把面条从槽里拿出来挂在拉面架子上然后由一个师傅控制上面,不让它松动,一个师傅在下面拉,先把它拉到四米左右,然后拉的师傅又将竹棍递给上面那位师傅,上面的那位师傅又将竹棍挂在架子上,下面的师傅又会拿两根竹棍放在中间,继续又拉。

11、晾晒、收面。手工面是靠天吃饭,如果天下雨,就生产不出来,现在的很多手工面都是用烘房烘干,烘干的面很脆,煮的时候很容易断掉,而且口感不好,晒制的合什面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12、切面。选好尺寸,用刀在上面划一条线,然后把它切断。

13、成品包装。

合什手工面由于是手工制作,面粉的成分没有被破坏,具有细而空心、营养丰富、圆润爽滑、鲜香味美、耐煮不粘、不断条、不浑汤等原汁原味的特点,这种独特的风味是面食中的王者,美名远扬而成为川南独一无二的传统产品。

合什手工面真正美名远播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生产厂家在保留了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精细的包装,申请注册商标,并向外隆重推出了越华、香果等多个品牌。2003年,合什手工面在获省级无公害食品认证,并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检测中心检测,认定为无公害产品。在2002年西部“农博会”和2003、2004年举办的“西洽会”、“厦博会”上,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合什镇有宜宾县合什镇越华手工面厂、宜宾县合什镇香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手工面生产厂家7家,手工面制作师傅23人,除4人为青壮年外,其余19人均为60岁以上年老者。因制作技术都是手把手传授,且懂制作工艺者多为年老者,面临着严重的技术后继无人的状态,急需采取措施进行保护,让这项流传多年的传统工艺代代流传下去。

合什手工面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宜宾县合什镇、古罗镇、柳嘉镇、观音镇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宜宾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我县合什镇手工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函》,宜县府函〔2015〕133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1500/T55-2015

《合什手工面加工技术规范》

八.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景颇族手工艺品

景颇族,一向被称为大山的民族,长刀是景颇汉子的亲密伙伴,山中的奇花异草,古木野生,使他们对雕刻悟性最深,观察最透。潞西景颇族的雕刻作品有山的神韵,有物的灵魂,山石草木,飞禽走兽,惟妙惟肖;其竹刻酒筒,精细至极,上下盖交拢闭合,滴酒不漏。

景颇族织锦刺秀,与傣锦风格迥异。选料多用高级羊毛线,一图一式编织而成,凡生活中的所想所需都可以经过景颇族妇女灵巧的双手编织出来。西山乡景颇族织锦刺秀工艺品中的长短裙、挎包、护腿、包头等产品,色彩艳丽,工艺精巧,图案多达三百多种,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又有现代时尚风格,成为市场上的-产品。

九. 湖南省 怀化 中方 潇湘猪手

特点:肉酥烂,色鲜艳,汁浓味厚,能美容养颜。

材料:猪脚、花生米、干辣椒、剁辣椒、红椒、姜、葱、蚝油、红油、香叶、八角、盐、味精、鸡精、胡椒粉等。

1、猪脚烫毛斩件,过水晾凉;

2、锅烧油至六、七成热,下猪脚稍炸,挖去部分油;

3、炒糖色,加入清水及干椒、盐、葱、姜、蚝油、味精、料酒、八角、香叶同烧开,下猪脚小火煨至猪脚酥烂入味即捞出摆于砂钵内,加入泡发的花生米、剁椒、红椒粒、味精、鸡精、红油、胡椒粉等调料上笼蒸约15分钟;

4、上桌前翻扣于盘内,挂汁撒葱花即可。

十. 四川省 广元市 旺苍县 旺苍手工挂面

旺苍手工挂面以嘉川清水面为代表。从和面开始,制作手工挂面先后需经过开条、盘条、发酵、抻大条、抻小条、上竹、扑粉、晒面等18道传统工序。加上其间70多道小工序,一架面从取水和面至切面打包完成,至少需要近16个小时。旺苍手工面口感好、易消化,能增进食欲,舒畅开胃,醒目提神。

信息来源:旺苍县政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