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探寻丹东特产的秘密 丹东特产简介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探寻丹东特产的秘密 丹东特产简介更新时间:2024-01-17 10:32:17

一. 辽宁省 丹东 凤城市 特色煎焖子

焖子是丹东的地方特色,属步行街上的焖子最为地道。热乎乎的焖子,淋上厚厚的芝麻酱、辣酱、虾油……闻着味就禁不住口水直流。要煎的时间长一点,这样吃起来口感好。酱料就根据自己的口味来放了。要是夏天的时候建议您多放点蒜蓉水,这样的话吃起来口感好还不容易生病。

二. 辽宁省 丹东 振兴区 柞蚕丝绸

辽宁柞蚕丝绸是利用本省的柞蚕茧加工纺织而成的一种名贵织料,丹东市是柞蚕丝绸缎的主要产地
柞蚕丝绸的名贵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并充分体现了柞蚕纤维品质的出类拔萃,柞蚕丝织品做成的服装,盛夏可吸水并迅速蒸发,隆冬能贴肤保暖,柔软舒适,有冬暖夏凉之说。( 丹东)

三. 辽宁省 丹东 宽甸 炒馇子

馇子早先是满族人的食品特色小吃,以玉米为原料,发酵后磨成水面,经沉淀,用手工或模具制成筷头粗细的光滑条状,炒吃,炖吃,味道鲜美、可口。炒时南京特色小吃,一般先把叉子在凉水里浸泡几分钟,拔了酸气,接着放肉末爆锅,拌以韭菜、葱花等与叉子搭配,炒出来的叉子筋道、鲜嫩;炖叉子做法也有些类似,只是锅要放汤料加以调拌,吃起来清爽润口,自觉舒畅。

四. 辽宁省 丹东 振兴区 丹东塔醋

丹东塔醋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丹东塔醋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元宝区、振安区现辖行政区域

《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丹东塔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函》丹政函﹝2016﹞36号

丹东市质量技术规范:

ZJG0025S-2015

《丹东塔醋》

五. 辽宁省 丹东 振安区 贝类

贝类

丹东市有海洋国土面积525万亩,其中0-10米等深线106万亩,适宜贝类底皤增养殖面积50万亩;滩涂面积36.3万亩,适宜养贝面积18.8万亩。丹东近海有鸭绿江、大洋河两大河流注入,底质平坦、泥砂比例适中,饵料生物丰富,是贝类生长、繁殖的理想场所。丹东贝类在色泽、规格、口感、肥满度方面均优于其它地区,深受外内欢迎。

全市共有海水贝类41种,主要经济贝类有菲律宾蛤仔、文蛤、四角蛤蜊、泥螺、青蛤、缢蛏、魁蚶、毛蚶、中国蛤蜊等十多种,经多年的发展,丹东贝类养殖业已初具产业规模。到2000年末,全市贝类增养殖面积达到59.1万亩,产量7.8万吨,产值4.59亿元。目前全市有贝类生产单位80家,贝类加工、经销企业30多家,年加工能力5万余吨。贝类养殖业已成为丹东渔业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也是全省重要的贝类生产基地。

六. 辽宁省 丹东市 凤城市 凤城板栗

凤城板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板栗是凤城市特有经济林,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凤城板栗以其个大,味醇,营养丰富享誉中外,是传统的出口商品。近三十年来,凤城市的板栗产业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实施国家、省、市等重点工程、项目和竞赛活动的推动下,通过采取统一规划、连片种植、分户经营、样板引路的经营模式,规模逐年扩大,品种趋向合理,效益明显提高,板栗产业已经成为全市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凤城市因此被评为全国“板栗两高一优示范基地”和“中国板栗之乡”,也是全国板栗主要出口基地。申请“凤城板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必将促进“凤城板栗”生产、经营,提高商品质量,维护和提高“凤城板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国内外市场的声誉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七. 辽宁省 丹东 东港 东港草莓

东港草莓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草莓第一县”——辽宁东港 。

从最早引入到如今的中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东港进行草莓生产已有百年历史。沿江沿海的湿润气候、地处北纬40度草莓最佳生产带等客观条件为东港草莓提供了优质的生长环境。目前该市草莓栽培面积已达15万亩,总产量达到30万吨,实现产值10.5亿元。

东港市向国家申请注册了“东港草莓”地理标志商标,向农业部申请并被验收命名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草莓)生产基地。“东港草莓”品牌被农业部信息中心评为全国地域品牌百强,品牌价值已逾14亿元,还被省社科院与辽宁农民报等多部门评选为辽宁农业十佳品牌。

八.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九. 辽宁省 丹东市 宽甸 石柱参

石柱参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几百年历史的丹东石柱参是中国国参之冠,一般需15年以上成货。石柱参的药用价值很高,对被正气、生津液,以及充实体内阴阳气血、扶助衰弱脏器功能有疗效,被称为延年益寿之宝。这种人参只产于宽甸县的石柱村,所以愈加名贵。( 丹东)

十. 辽宁省 丹东 凤城市 紫砂陶

多为日用产品,有盆类、壶类、瓶类,茶具、酒器文具等:工艺品有看盘、壁挂等种类繁多,造型各异,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紫砂陶器对画面的设计、设色、雕刻精益求精。运用浮雕,印花、透雕等工艺手法,创制彩釉堆绘新工艺,精制各色花盆。用彩釉堆绘的花盆是最具代表性的产品,色泽光亮,立体感强,用来养花则堆绘图景与盆内红花绿叶相互映衬,格外高雅。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