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开封谷营特产 开封不踩雷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开封谷营特产 开封不踩雷特产更新时间:2024-04-17 13:47:08

一. 河南省 开封 龙亭区 桶子鸡

    桶子鸡系开封名菜。它选用产自当地的优质笋母鸡,采用百年老卤汤煨制而成。色泽金黄,肥而不腻,鲜嫩脆香

( 开封)

“马豫兴”是开封有名的传统食品老店,全名“清真马豫兴鸡鸭店”。最初于清同治三 年(1864年)由马永岭在鼓楼东南侧设店开业,桶子鸡是其经营的主要品种之一。

“马豫兴”桶子鸡体形浑圆完美,色泽鹅黄,油润光亮,食之肥而不腻,咸香嫩脆,略透荷香,成为开封酒会宴席上必备名菜。 烧鸡,北宋称“熝鸡”。熝,即煨烤之意。北宋时期东京(开封)城内经营熝鸡的名店众多,争相媲美,制作工艺极高。

二. 河南省 开封市 杞县 苏木大蒜

苏木大蒜是河南省开封市杞县苏木乡的。苏木现以盛产大蒜远近闻名,年种植面积3万余亩,年产大蒜3.2万吨,所产蒜以皮薄、肉厚、味正、色纯、美观而著名,誉满神州。

国际市场的“超市蒜”、“礼品蒜”大部分来源于苏木,大蒜交易市场内拥有店铺500余家,年成产量11万吨,交易额1.2亿元,成为全国大蒜四大集散地之一,“全国大蒜产业十强乡(镇)”被誉为“大蒜之乡”。投资1800万元建造的30座冷库,可对2.8万吨大蒜进行保鲜储存,建成的22座蒜片加工厂可对2000吨大蒜进行深加工,年产优质蒜片500余吨。

三. 河南省 开封市 杞县 炒红薯泥

凡吃过杞县红薯泥的人,无不啧啧称赞杞县人的独具匠心。名食红薯泥的主要原料就是我们常见的红薯,有些地方也叫“白薯”、“地瓜”、“番薯”。它的制作方法很讲究,需先把红薯煮熟,剥掉外皮,去其内丝,用干净的白布包裹起来,轧压成泥,然后将白糖倒入锅内化成糖浆,兑入香油、红薯,不断搅拌,呈柿红泥状。装盘后,分层放山楂丁、玫瑰片、青红丝、桂花糖即成。此菜味道甘甜,爽口开胃,色泽鲜艳,营养丰富。

炒红薯泥是一道久负盛名的中州名菜,选用红薯,白糖,山楂,玫瑰,桂花,青红丝等原料。兑入香油烹饪而成。色泽晶莹,甜香可口,营养丰富。红薯泥是一种独树一帜、色味奇美的色菜。民国初年由杞县大同饭庄厨师蒋世奇创制。

食品用料

红薯,白糖,玫瑰汁,山楂丁,葵花籽,芝麻,香油,蜂蜜,花生,蜜枣丁,红糖水,花生油。

制作方法

1准备材料

2红薯去皮后上锅蒸熟,然后制成碎泥。

3芝麻、核桃仁、花生、葵花籽在锅里焙熟。

4红薯捣成泥,用纱布滤出丝。

5锅上火加花生油,油烧到5、6成热,放入打好的红薯泥,翻炒。

6加入红糖水,玫瑰汁,白糖,香油,芝麻,蜂蜜,花生,蜜枣丁。

7撒上山楂丁。

8可以吃了。

相关典故

说法一:以红薯为主料,成品形似泥状,始产于杞县而得名。其配料比例是:一斤熟红薯,五两白糖,二两半香油及少量的山楂丁、玫瑰片、青红丝、桂花糖等。制法先将红薯煮熟,剥皮去丝,以净白布包之轧压成泥,作为备用、然后把白糖拼命倒至炒锅内化成糖浆,兑入香油、泥红薯,加熟烹饪,搅拌均匀,至三者溶化为一体,呈现柿红色为止。盛至盘内,上面依次分层放上山楂丁、玫瑰片、青红丝、桂花糖即成。此菜,斑驳陆离,色泽鲜艳,甜爽可口,营养丰富。据食品卫生部门测定,每斤(500克)红薯泥含糖200克,蛋白质5克,脂肪45克,胡萝卜素30克,维生素C50毫克等多种营养物质。有健脾、补虚、益气之功能,对霍乱吐泻、水膨腹胀、夜盲等症也有良好疗效,经常食用,可使人长寿。因此,品尝者对它无不交口称赞。一位记者如英来杞品尝后,在《河南政治月刊》第三卷第十二期上发表《已成陈迹之金杞》一文,盛赞杞县红薯泥为"特殊食品,颇为著名。如有异县友人初履斯土,则…..不可不尝之"。自此,杞县红薯泥声誉大振,慕名前来品尝者日众。大同饭庄亦因之生意兴隆,门庭若市。蒋氏乏嗣,传其艺与甥儿胡诗俊等人。

说法二:清朝爱国将领林则徐到洋人府作客,洋人拿出冰激淋给林则徐吃。林则徐第一次吃冰激淋,见冰激淋直冒气,以为是热气,用嘴吹了吹,啃了一口才知道是冰气,被身旁的洋人嘲笑开了。林则徐对此激愤在胸,回府后暗下决心,一定要找机会教训一下洋人。一个偶然的机会,皇上让他接待洋人,他让厨师做了一道炒红薯泥,洋人见桌上盘中红薯泥不冒热气,拿起勺子捞起就吃。可是刚出锅的红薯泥因表层附油,虽然不冒热气,里边着实烫得很,把洋人烫得哇哇直叫。因此炒红薯泥作为一道爱国菜的美名也由此得来,流传至今。千万记住了,吃炒红薯泥出锅后一定要先放一会儿,别把嘴给烫了。

四. 河南省 开封市 鼓楼区 开封一品烧饼

一品烧饼一品烧饼是开封的传统名点,始创于北宋时期。宋朝初年,开科取士广选人才,全国文人芸萃京师(开封)。饭堂客栈为迎合考者心理,精心制作了香酥可口的烧饼,取吉祥名字为"一品烧饼"(含祝"官居一品"之意)。一品烧饼历千年不衰,今由开封历史名店"老宝泰"、"三阳观"继承生产。

该品属酥皮类烧饼,选用精粉、白糖、荤油、豆沙为主料;桂花、蜂蜜、桃仁、麻仁、对丝等作小料。经制皮、制馅、包剂后,拍成圆形,放湿布上湿润,再在上下两面沾上麻仁,经烘烤即成。成品为圆饼形,乳白色,两面麻仁略有火色,内部显细薄层次,色泽分明,馅料均匀;口味酥香绵软,果香味突出,营养丰富。

五. 河南省 开封市 顺河区 开封饴糖

开封饴糖饴糖属软糖类。开封饴糖由市糖果食品厂生产,始于1961年。初为人工操作,产量低,质量不稳定,且劳动强度大。1980年改用转锅和蒸汽生产,用机器切割,对配制方法进行改进,提高了产量和质量。开封饴糖以白砂糖、精制淀粉和特级葡萄糖等为原料,经过配料、主料预热、转糖(加香料、色素)、冷却、切割成型、包装诸工序制作而成。成品类型不一,按使用淀粉不同,可分为高梁饴、绿豆饴、玉米饴等软糖类;按使用香型,可分为桂花饴、玫瑰饴和芝麻饴等类。

桂花饴糖和芝麻饴糖外形为长方形糖块,淡黄色,在自然光下呈半透明状态,表面附着一层淀粉,手感柔软富弹性,口感甜而不腻,软而不黏。桂花饴糖突出桂花香味,芝麻饴糖突出芝麻香味。1982年评为省优质产品。除在开封城乡畅销外,还销往山东、安徽等省。

六. 河南省 开封市 兰考 兰考泡桐

兰考县泡桐材质轻柔,结构均匀,不翘不裂不变形,耐蚀耐腐耐高温,是制家俱、模型、乐器的上乘材料。经北京乐器研究所对全国十几个地区桐木板材的研究鉴定,确定兰考泡桐为全国制做古筝、琵琶面板等乐器的最佳材料。兰考县位于黄河岸边,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在此泛滥改道,形成了大面积地质疏松、透气性能较好的少质土,对泡桐生长十分有利。60年代初,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根据兰考的地理环境倡导栽种泡桐。自那时起,泡桐的种植得到推广,成为兰考县农业一大优势。兰考泡桐是我国八大优良树种之一,生长迅速,当地有“一年一根杆,两年粗如碗,三年能锯板“之说。8-10年采伐,胸径可达50-80厘米,材积量在0.5立方米以上。因此,当地群众说:“要想富,栽桐树,生产致富好门路。”目前,兰考县泡桐树达600多万棵,每年除满足当地需要外,还可向国家提供3万多立方米的桐材,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桐木生产基地。兰考泡桐加工的桐木漆器,毛拼板等在日本享有盛誉,年创汇3000万元。加工制作的琵琶、古筝等乐器远销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开封)

七. 河南省 开封市 金明区 酱黄瓜

酱黄瓜酱黄瓜为开封传统名产,有百年左右的生产历史。该品色泽青鲜,脆甜爽口,酱香味突出,市场畅销。龙亭酱腌厂生产的酱黄瓜于1982年在全省同类产品评比中获第一名。

该品选用顶花带刺、个头匀称的鲜黄瓜,每条不超过100克者为最佳,先将黄瓜杀水,然后配食盐、酱黄粉、花椒等,经腌制、酱制而成。如以开封产优良品种"五瓜龙"黄瓜作原料,用同样配方和制作规程,制成酱乳瓜,其味道比酱黄瓜更佳。

八. 河南省 开封市 祥符区 邵家全锄

邵家全锄邵家全锄由名师邵兰生创制于民国年间,经过改进技术和提高质量,制成适宜于沙地使用的名产品邵家全锄。

该产品经下料(每个锄板下铁2.5市斤)、冲仓眼、黏钢(用钢0.25斤)、挂钢角、退火、冷工、蘸火、整直、刷面9道工序制成。锄板规格:板长250~255厘米,刃宽140~145厘米,后宽125~130厘米;锄仓长38~40厘米,眼深15~17厘米,挂钢角100~110厘米,钢宽80厘米左右。特点:锄板光滑,边厚身薄,钢角立角久用不葫芦头,锋利不卷刃、不掉豁、不粘土,抓地过茬,耐用好使。

该产品1956年前一直为邵家个体生产,后转入钢铁建筑器材生产合作社生产,销往开封、中牟等地。1958年至1961年停产,1961年后恢复,再于70年代停止生产。历史上最高年产量达2万张。

九. 河南省 开封市 龙亭区 陈煮鱼

陈煮鱼陈煮鱼属鱼虾类菜肴,为开封传统名菜。

制作:以鲤鱼为主料,先将初加工的鱼扩一下,两面解成瓦垄形花纹。在锅内添入大油,投入葱、姜,将鱼放入,两面煎匀,随即添汤,用武火煮至汤浓,下入佐料,最后点入酱油即成。特点:汤鲜肉嫩,味美爽口。

十. 河南省 开封市 祥符区 开封官瓷

宋官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宋人顾文荐在《负暄杂录》中记载“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据此可知,北宋后期宣政间是宋徽宗时的宣和、政和(一一一一年至一一二五年)十五年间。京师即汴京(今开封市)。“北宋官窑亦称‘汴京官窑’”。
一一二五年后因宋金战乱,宋室南迁,北宋官窑历时十五年,此后北宋官窑销声匿迹。
著名工艺美术师高菊德先生从事工艺美术研制四十余载,为恢复北宋官瓷他广泛搜集有关文字资料和实物残片进行分析研究,走访请教国内部分古陶瓷专家,研究试验了近二百种坯胎、釉面配方,进行了几万个数据计算,试烧一百余次,终于在一九八四年试验成功。同年六月对北宋官窑 制品进行国家部级鉴定。与会专家冯先铭、傅振伦、汪庆正、李国桢、耿宝昌、叶哲民、邓白、宋伯胤等先生一致认为,仿北宋官窑精品釉色莹润如玉,风格逼真,可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的宋官窑传世品相媲美。
为进一步巩固这一科研成果,使这颗艺术宝库中的明珠永放异彩,高菊德先生退休后仍致力于宋官瓷的研究,建立了“高氏北宋官瓷研究所”(居德堂)。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