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干果嘉兴特产 嘉兴特产十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干果嘉兴特产 嘉兴特产十大排名更新时间:2024-04-02 11:17:18

一.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桐乡槜李

桐乡槜李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产品名称:桐乡槜李

产品产地:浙江嘉兴

产品特性:形硕大,味道鲜美,每颗槜李果底有一个小小的印痕,形同指甲印

产品成分:水,蛋白质,维生素,钙

产品季节:3 月下旬至4 月初开花,4 月上旬萌芽出叶,5月中旬核硬化,7月旬成熟。

产品功能:解毒,健胃,消食、活血、化淤、防癌抗癌

产品历史:槜李为李中珍品,它是桐乡著名的土。古代常作进贡帝王之“贡果”,闻名遐迩,槜李原产于古槜李城附近。《春秋》杜预注曰:“吴郡嘉兴县西南有槜李城,其地产佳李故名。”据说,古槜李城就在桐乡百桃乡境内。如今古城已无踪影,但槜李仍有出产。百桃乡桃园村就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槜李园。附近农家也都栽有槜李。这里出产的槜李,果形硕大,味道鲜美,每颗槜李果底有一个小小的印痕,形同指甲印。据传,这是美女西施留下的印记。

产品简介:槜李为李中珍品,它是桐乡著名的土。古代常作进贡帝王之“贡果”,闻名遐迩,槜李原产于古槜李城附近。《春秋》杜预注曰:“吴郡嘉兴县西南有槜李城,其地产佳李故名。”据说,古槜李城就在桐乡百桃乡境内。如今古城已无踪影,但槜李仍有出产。百桃乡桃园村就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槜李园。附近农家也都栽有槜李。这里出产的槜李,果形硕大,味道鲜美,每颗槜李果底有一个小小的印痕,形同指甲印。据传,这是美女西施留下的印记。

桐乡槜李

地域范围

桐乡槜李又名醉李,为境内传统名果。据史料记载,原产地在浙江省桐乡市梧桐街道桃园村一带,相传在“春秋”时期已有种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李属品种的珍稀品种。桐乡槜李主要分布在梧桐、屠甸、龙翔等街道(镇),主要集中在梧桐街道桃园村核心基地及其周边各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7′40″~120°39′45″,北纬30°28′18″~30°47′48″。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桐乡槜李果形扁圆,成熟后果面为紫红色,密缀果点,外披果粉,果顶部常有一条指甲刻状裂痕;桐乡槜李果肉呈蜜黄色,汁液丰富,味甘甜,成熟后将果放在手心轻轻揉搓,果肉即可化浆,可以剥一小口吸食或用吸管吸食汁液,丰味浓蜜,有酒香味,品质极佳。 桐乡槜李的产地环境符合NY 5113-2002 《无公害食品 桃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按NY 5114-2002 《无公害食品 桃生产技术规程》和桐乡市地方农业标准DB330483/T 005-2009 《无公害食品 桐乡槜李》,桐乡槜李产品质量符合符合NY 5112-2002 《无公害食品 桃》相关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

二.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乌镇三白酒

乌镇三白酒是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镇的。乌镇三白酒以其香气浓郁、酒味醇厚、入口柔绵、回味爽净、余香不绝而名声远扬,数百年来一直风靡江南一带,经久不衰,曾被列为皇室贡品,被誉为乌镇人的美酒。

旧时乌镇酿酒业十分发达,明时有酿酒作坊20余家,尤以高公生、顺兴、永盛三家最为著名。现仅存高公生糟坊,原名高公生酱园,始建于明朝初年。

乌镇牌米酒目前有三个产品,分别为55℃的三白酒、12℃的白糯米酒、以及4℃的甜白酒。这三种酒都是采用传统工艺,经手工酿制而成的。 《乌青镇志》上说:“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此酒醇厚清纯、香甜可口,男女老少皆宜饮用。以往农村过春节,就用它来招待客人,在乌镇民间,此酒还有一个别名叫“杜搭酒”。民间有谣“猫屎芋艿杜搭酒,客人吃了不肯走”。

三白酒以本地自产的大米为主要原料,首先将大米用大蒸茏蒸煮成饭,盛在淘箩里用冷水淋凉。然后把酒药,拌入饭中,并搅拌均匀,再倒入大酒缸,捋平,在中央挖一个小潭,放上竹蒌然后将酒缸加盖密封,并用稻草盖在大缸四周以保持适宜的温度。几天后,酒缸中间的小潭内的竹蒌已积满酒酿,此时就将凉开水倒入缸中,淹没饭料,再把酒缸盖严。一周后就可开盖,取出放入蒸桶进行蒸馏,从蒸桶出来的蒸汽经冷却,流出来的就是三白酒了,至些三白酒便酿成了。

三.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老鸭面

嘉兴的地道美食,老鸭面可算一绝,面里面有一整个鸭胗,还有鸭肉,鸭肠,鸭血,鸭肝,分量足足够两个人吃。其次,除了鸭面,还有红烧鸭饭,味道一点不比广东叉烧饭逊色。

四. 浙江省 嘉兴 平湖 平湖糟蛋

产品名称:平湖糟蛋

产品产地:浙江嘉兴

产品特性:蛋壳脱落,蛋膜不破,蛋色晶莹,形似榄球,蛋白呈乳白色软胶状,蛋黄呈桔红色或黄色

产品成分:白质、脂肪、卵磷脂、卵黄素、维生素A、D、B和铁、钙、磷、钾、硒

产品历史:清雍正年间(1722-1735),在浙江平湖城西有一个叫徐源源的酒坊老板,酿酒流传地方百姓,有一年黄梅季节发大水,把徐老板家中的一些鸭蛋混入了酒酿糟中,数月后,徐老板发现此蛋便敲开蛋壳,却惊喜地看到半透明的蛋白里,裹着橙红的蛋黄,气味醇香扑鼻,随即尝一点感到滋味特别,回味悠长,徐老板顿觉喜出望外,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因为他想到了这里的生意经,他决定把鸭蛋用糯米酒酿槽渍成为槽蛋,去上市出售何乐不为,平湖槽蛋便从此降临人间。

产品简介:平湖糟蛋,又名软壳糟蛋,已有200余年历史。据传清朝雍正年间(公元1730年)有一海盐平山人试制成功’软壳糟蛋’,其特点是:蛋壳脱落,蛋膜不破,蛋色晶莹,形似榄球,蛋白呈乳白色软胶状,蛋黄呈桔红色或黄色。它含有醇厚的酒香,品尝鲜美,余味无穷。平湖糟蛋先后在’南洋劝业会’、’英国伦敦博览会’、’南京品物会’上展出,受到中外人士的好评,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牌。现在糟蛋的产量不断提高,并远销港澳及东南亚诸国。

五.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西塘黄酒

西塘人历来爱喝点黄酒,因此,在西塘历史上有过许多大大小小的黄酒作坊。黄酒酒性温和、酒味醇润、口感独特,成为现代人交流感情,馈赠亲友的佳品。

六. 浙江省 嘉兴 海宁 长安宴球

海宁的“长安宴球”是海宁一道美味名菜。宴球的主要原料之一是鱼,有白鲢、花鲢、草鱼三种,以选用3斤以上的白鲢鱼最佳,鱼肉细嫩活泛。另一主要原料是肉,肉要用肥,选料讲究。

宴球可分“落汤宴球”和“刺毛宴球”两种,是主的给宾客的一道见面礼,宴球是圆的,蕴含了“大团圆”的含意。

七. 浙江省 嘉兴 海宁 硖石灯彩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硖石灯彩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硖石灯彩”是海宁民间艺术的奇葩,源于秦代,盛于唐宋。与“硖石灯彩”相随的“灯会”、“灯展”自南宋以来,在民间历代相沿,蔚然成风。

“九陌联灯影,前门共月华海”。海宁硖石镇的民间元宵灯会,素以灯彩之针工精细,良宵迎灯盛况,享有“江南第一灯会”的誉称。正是农历三月十三。

“硖石灯彩”工艺独特,其制作主要以拗、扎、结、裱、刻、画、针、糊“八字技法”见长,尤以针刺花纹精巧细美取胜,制作精巧,细腻秀丽,玲珑剔透,经千百年的锤炼,成为融声、光、电、建筑、书、篆、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传统工艺品。

海宁硖石灯彩早在宋代就被列为贡品,在宣统2年“南洋劝业会”和1934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大奖,1955年,周恩来总理将一对硖石灯彩作为国礼赠送给斯里兰卡贵宾,1992年全国花灯邀请赛,参赛的14盏硖石灯彩全部获得一等奖,轰动全国灯彩界。1994年海宁市人民将两对硖石灯彩分别赠送给新加坡内阁资政和新加坡中华总商会。2001年2月,硖石灯彩在新西兰展出,海宁市人民将两对灯彩分别赠送给奥克兰市政府和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再一次在异国他乡引起轰动。

硖石灯彩,是中国著名的民间工艺美术,又是海宁三大文化(灯文化、潮文化、名人文化)之一,以针刺工艺独树一帜,堪称“江南一绝”,誉满海内外。1959年版《辞海》灯彩:“浙江的灯彩,则以针刺花纹著名。”它的起源甚早,“相传源于秦,始于汉,盛于南宋,绵延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南宋朝时,金兵已入寇中原,高宗赵构迁都临安(今杭州),偏安于半壁江山,为了-,元宵放灯已发展到新的高峰,扎灯、赛灯、赏灯蔚然成风,据《武林旧事》和《乾淳岁时记》等记载,当时,进京朝贡的灯品,有福州的白玉灯、安徽新安琉璃灯、江苏南京夹纱灯、常州料丝灯、苏州罗锦灯、杭州羊皮灯和硖石万眼罗灯等。正是各具特色,争奇斗妍。灯品中尤以针工细密的“万眼罗”最奇,南宋诗人范成大《灯市行》中有“叠玉千丝似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诗句,点出了它比用轻罗、织锦剪裁结扎的罗锦灯更加精细、美观,当年硖石灯彩进京朝贡,被选为“灯彩精品”而悬挂在临安(杭州)东华门外凤楼前,故许葆翰(1866—1942)《硖川灯市》诗有“东华门外凤楼前,博得虚名非一年”句。

硖石,古时曾先后是长水、由拳、嘉兴、盐官等县的县城,自唐永徽六年县治南迁后,遂以“双山夹水”改名“硖石”,是浙北诸郡市镇之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们自秦汉以来,一直以制作灯彩为乐,出精品为荣,何论它的造型或样式,绝非他乡的灯品可以媲美!自古以来,在硖石从未有过以买卖为目的之“灯市”,也无靠扎灯为生的专业艺人,这些“灯彩艺术家”都来自丝绸、土布、药材、米业、袜业等商号的老板、店伙,也有医生、画师、教师和手工艺者,还有家居老人,民妇等,其中,不乏“灯彩世家”,都是世代相传,兴之所至。硖石灯彩赛会,历来不重元宵节。许葆翰《硖川灯市》诗云:“紫硖灯夕无定时,十年一度春三月。三月清明谷雨间……”。近代著名学者、里人张宗祥(1882—1965)在其遗著《铁如意馆碎录――硖琐记》中有《纪灯》一文也说:“硖以灯名。灯不在灯节,在正二月、二三月之交。不悬于市,不架为山。小者持之手,悬诸竿,大者数人肩之,周一市,故俗名之曰:‘迎灯’。灯不年年有,即有,不年年盛;即盛,不年年同。”故硖石灯会,自古以来,多数在清明节前后举行,是为了祭奠社稷之神――大禹、秦始皇二神,与全国各地盛行的“元宵灯会”毫不相干,所以说,硖石灯彩决非起源于宫廷,而是来自民间,源远流长,历久不衰,对全国乃至世界产生这样大的影响这是可以想见的。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浙江省海宁市的陈伟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八.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小湖羊皮

桐乡出产的湖羊,是从北方传入驯化而成的。据说,宋朝南迁时,北方黄河流域的民众也大量南移,在这迁移的过程中,带来了不少蒙古养。这些养随主人在江浙一带定居之后,经过江南水土的长期驯化,在体形、外貌、毛质等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就形成了目前我市农家广泛饲养的这种湖羊。据此推算,湖羊在我市饲养已有800多年历史。

湖羊所产小羔羊宰剥的羔皮,俗称小湖羊皮。这种皮于民国十二年(1923)首次销往国外,由出口商设计成“古钟”式板皮外销,出口已有70多年历史,被列为世界“四大羔皮”之一,人称中国的“软宝石”。

小湖羊皮的剥削加工要求很高。被宰剥之羔羊,定要是产出后一、二天内未曾哺乳过的,若已哺乳则无用。在剥制时,要按照羊羔的体型,采取不同的方法宰杀挑皮,剥皮要精细,洗皮要顺着毛势,钉皮要松紧得当,晒皮宜晾勿暴,整皮要轻梳细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皮毛质量。

桐乡所产小湖羊皮,毛色洁白,波浪花纹,皮质柔软,富有弹性,光泽亮润,可以染上各种颜色,制成各种类型的服装,深受外商青睐。

我市各地农村差不多家家圈养湖羊,最多时年可出产小湖羊皮数十万张,其收购量居全国首位。

过去我市小湖羊皮大多为原皮出口,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已能制造成品出口。用小湖羊皮制成的大衣、女袄、褥子、童装等等,已成为创汇的重要产品。

九. 浙江省 嘉兴 秀洲区 嘉兴黑猪

嘉兴黑猪是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品种,属太湖猪的一个主要类群,素以产仔多、性成熟早、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好、杂交效果明显而著称。中心产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各县(市、区),并已遍布浙江全省各地,毗邻的上海、福建、安徽等省(市)亦有分布,是浙江省的重点保护品种。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赠给法国5头嘉兴黑猪,该国的育种专家如获至宝,利用嘉兴黑猪繁殖力特强的优点,经过二十多年的培育,对提高法国猪种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嘉兴黑猪对当地的饲养和环境条件有较好的适应性,当地夏季最高温度可达40℃、最低温度可达-12℃,农村养猪大部分采用闭舍圈养,母猪终年见不到阳光,日粮中蛋白质水平低,粗纤维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母猪仍能保持较高的繁殖性能。通过对猪场、规模养猪大户和散养户饲养该品种猪的健康调查和血清学监测,猪场和规模养猪户在饲养密度较大、营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对气喘病易感,但无一类传染病感染情况。

2、品种来源及发展

2.1、来源

嘉兴黑猪是太湖猪的一个地方类群,产区养猪历史约有7000年左右,到明朝就有母猪一胎14头的论述。在长期驯养过程中,群众积累了丰富的选种和饲养经验,加之产区地处太湖流域,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饲料资源等优良的生态环境作用下,逐步形成了以产仔多为主要特性的嘉兴黑猪优良地方品种。

2.2、群体数量

2.2.1、母猪数量:2006年底,我市存栏嘉兴黑母猪7.48万头左右,其中双桥农场核心群能繁母猪140头左右。 2.2.2、公猪本交配种能力:每头公猪本交每年可配母猪500—600头次。 2.2.3、公猪人工授精情况:受与配母猪数量的影响,公猪极少部分用于人工授精,每头公猪每年的人工授精公母比可1:2500--4000头。 2.2.4、公母猪初配年龄和利用年限:公猪适宜初配年龄不应小于6月龄,可利用4--5年,一般利用3年左右;母猪适宜初配年龄不应小于5月龄,可利用6--7年,一般利用4--5年。

2.3种猪销售情况

嘉兴市双桥农场(原种场)年提供嘉兴黑种猪500头,嘉兴黑二元杂交母猪1500头左右;嘉善县桑苗良种繁育场(省一级种猪场)年可提供种猪300头。我市年出栏嘉兴黑猪二元杂交商品猪150万头,二洋一土三元商品猪267.36万头左右。

3、体型外貌

3.1、被毛颜色、鬃毛及肤色

毛色全黑,稀而短软;成年种猪鬐甲部鬃毛长而硬;在皮色上有紫红皮、浅灰皮、黑皮之分,皮较厚。

3.2、体型外貌

3.2.1、体型特征:嘉兴黑猪体型中等,体质结实,结构匀称。 3.2.2、头部特征:嘉兴黑猪头大额宽,嘴筒长且微凹,额部有明显皱褶,分寿字头、马面头、翁字头三种。两耳大、软而下垂。 3.2.3、躯干特征:嘉兴黑猪背腰较长,腹微下垂但较紧,臀斜。乳头较多,一般8~10对,形状分“蓑衣奶”和“丁香奶”二类。 3.2.4、四肢特征:四肢稍高,后腿瘦削、有皱褶,部分卧系撒蹄。 3.2.5、骨骼及肌肉发育情况:骨骼粗壮结实,臀部肌肉欠丰满。

4、体尺、体重

4.1、成年公猪(21头):体高77.08cm,体长139.80cm,胸围118.10cm,体重128.28kg。 4.2、成年母猪(50头):体高69.41cm,体长124.30cm,胸围111.16cm,体重102.90kg。

5、生产性能

5.1肥育性能

嘉兴黑猪从25—75千克肥育,在日粮含消化能11.75兆焦/千克,粗蛋白质13.5%的条件下,平均日增重425克,每增重1千克耗料3.96千克;

5.2屠宰性能

嘉兴黑猪75千克体重屠宰,胴体直长86.3 cm , 胴体斜长72.0 cm,背膘厚3.8 cm ,屠宰率67.9%,皮厚0.5 cm,眼肌面16.3 cm, 脂率30.8%,皮率16.5%,骨率10.7%,胴体瘦肉率42.0%,后腿比例28.3%。

5.3肉质特性

肌肉PH值(45min内)6.1,肌肉颜色3分,失水率11.26%,熟肉率64.4%,肌肉大理石纹3分,肌肉主要化学成分:水分74.35%,干物质25.65%,粗蛋白质23.05%,粗脂肪1.37%,灰分1.19%。

6、繁殖性能

6.1、性成熟年龄:公猪120日龄左右,母猪120.57日龄。 6.2、配种年龄:在农村,公母猪多于5—6月龄开始配种,在规模农牧场,公母猪多在8月龄、体重60—70千克配种。 6.3、发情季节:常年发情。 6.4、发情周期:经产母猪发情周期约为21.9天,发情持续天数2.5天。 6.5、妊娠期(229胎):平均为114.6天,其中114天者占25.18%,115天者占22.55%。 6.6、泌乳力:初产母猪(20日龄窝重)31.8千克,经产母猪60天哺乳期的泌乳总量,在较好营养水平下为458.44千克,日泌乳量7.97千克。 6.6、窝产仔数: 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5.02头(n=293胎),头胎母猪平均10.93头(n=238胎)。 6.7、仔猪(60日龄断奶)成活数: 经产母猪平均:11.30头(n=275胎),育成率86.53%(n=271胎);头胎母猪平均:8.48头(n=232胎),育成率84.73%(n=227胎)。

7、饲养管理

产区群众对嘉兴黑猪的选种和饲养管理有丰富的经验,当地素有:“稀毛白壳紫红皮,高脚阔背长身体,额宽面秀粉红鼻,耳朵要与嘴筒齐,竹尾巴丁香奶,吃食如虎一口气”、“母猪好坏看三代,母猪本身性能看三胎”、“好种出好猪、劣种出劣仔”等选种谚语。产区十分重视选择乳头多,后躯大的高繁殖性能的表型,长期运用定向选育的方法,使嘉兴黑猪高产性能的遗传性能十分稳定。在饲养管理方面:原种场的生产公、母猪舍采用单列、半敞开式,设有外运动场;采用空怀母猪小群饲养、生产母猪和公猪单圈饲养方式;饲料以全价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搭配青绿饲料;料型为干湿料,日饲喂三次。农户采用单圈饲养方式,饲料以玉米、大麦、糠麸等能量饲料为主,很少采用全价配合饲料,生产母猪的青绿饲料使用量较大,料型一般为汤料,日饲喂三次。该品种生产公、母猪都性情温和、懒动,易调教三定位,较易管理。

十. 浙江省 嘉兴 海盐 南乳南湖菱

南乳南湖菱

南乳南湖菱为海盐名菜,其美味可口,色泽美光。用南湖菱过水,后过油捞出防入南乳汁、味精、勾芡即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