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延吉民俗园特产推介会 延吉民俗园人气十足的地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延吉民俗园特产推介会 延吉民俗园人气十足的地方更新时间:2023-10-25 19:04:36

一. 河北省 石家庄 正定县民俗文化 宋记八大碗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定宋记八大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定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八大碗,是正定一带民间传统菜肴的主要代表,此技艺创造经过历史演变和战乱,直到唐代才基本定型并开始广泛流行。

正定八大碗制作技艺以“宋记”最为正宗,最具传统风格。八大碗主要包括:四荤、四素。四荤以猪肉为主,并精选其肘子肉、后臀肉,还有以精肉做成馅制成肉丸子,分为扣肘、扣肉、方肉、肉丸子。四素以萝卜、海带、粉条、豆腐为主等30余种,根据招待的客人不同,选择其中八种,经过其独特制作工艺做熟而成。由此技艺制作的八大碗已经成为该县城乡婚庆、重大节日招待尊贵客人时,不可缺少的一套菜肴,已成为正定县民俗文化中的优秀代表之一。

此技艺主要在选料、刀功、火候掌握以及配料的选购等。由此制作的菜肴八大碗,制作精良,选材考究,经济实惠,肥而不腻,老少皆宜,且具色、香、味、型俱佳兼具显著北方菜系特征,荤素搭配,营养丰富,吃法讲究,现已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工艺流程和技艺标准,不断被不同食用人群所接受和喜爱。同时,也被不断的发展完善。

八大碗制作技艺充分体现了正定县人民民风纯朴,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和精神特征。发掘抢救此项工艺对繁荣正定民俗文化,丰富民间菜系、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将会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云南省 保山 腾冲民俗文化 灰豆腐果

腾冲县是东南亚珠宝玉石的集散地和加工地。来凤山明朝蔺山墓0土的玉带钩和《徐霞客游记》对腾冲翡翠和玉石加工业的细致描述,均说明腾冲玉雕历史悠久。地方志中记载腾冲1949年前从事翡翠加工的作坊曾一度达到100多家,工匠超过3000人。清光绪《腾越乡土志》记载了清末腾冲玉石加工的盛况:“……制朝珠、手镯、簪珥、各玩器,琢磨之声达昼夜,彻通衢。居肆成事者数百人,散处村落者数千家。”

腾冲玉雕造型和表现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制作戒面、鸡心、胆坠、生肖、手镯、佛像、图章、龙凤牌、八仙、暗八仙、扳指、玉簪、耳片、花鸟鱼虫与走兽挂件、手玩件、摆件等几十种。传统工艺流程为冲砂、解玉(分为拉丝解玉和解盘解玉两个工序)、磨玉、打眼、“梭棱”、雕刻、抛光等工序。翡翠加工讲究碾磨过程,用传统工序制作,一个玉件从解、磨、细磨到抛光,每个程序都有不同的步骤,要不断更换各种型号的工具,以达到细腻的工艺要求。其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与明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玉雕工艺十分吻合:“凡玉初剖时,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沙,足踏圆盘使转,添沙剖玉逐忽划断”,充分印证了腾冲的翡翠雕刻一直保留了传统工具和工艺过程。20世纪70~80年代,腾冲玉雕工艺有了改进和更新,采用了电动化机械和人工合成的金刚石粉末工具,提高了玉雕的产量和制作速度,但部分流程仍然采用传统工艺。

腾冲玉雕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锻炼和造就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加工和销售队伍,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独特技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体现了较高的历史、艺术和工艺价值,是“腾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腾冲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 山东省 淄博 张店区 紫藤园玉液

紫藤园玉液产于山青水秀的山东林前。

在群山环绕的林前,有一拔地而起的山崖,山崖周围遍地长满了紫藤,当地人们称之为野生紫藤园。紫藤园在花开时节,馨香之至,蝶飞蜂舞,令人心旷神怡。

在紫藤园的山崖上有一清泉,泉水从山崖中潺潺流出,水温四季相恒,水质甜润、甘爽,无需任何加工,就是天然的优质矿泉水,紫藤园玉液就是用这一优质泉水而酿制的,也并由此而得名。

早在很久很久以前,林前民间就有用紫藤园泉水酿酒的独特工艺,所酿制的酒其风味也独特,因此在历史上就盛名久负。

今日紫藤园玉液,就是采用当地民间的传统工艺,选优质高梁、大麦等为主要原料,取紫藤园泉水酿制而成的。该玉液酒体丰满、诸味谐调、窖香浓郁、余味悠长,具有甜、绵、爽、净之特点,饮之过量也不口干、不上头,不失为古代玉液之美名。

让我们共同走进大自然,再次领略她的独特风光。

四. 江苏省 连云港市 赣榆民俗文化 工艺柳编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赣榆柳编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是我国传统的一项手工艺产品。江苏省连云港地区有着种植杞柳的历史,柳编工艺源远流长。特别是民国初期,赣榆的草柳编工艺品已颇有名气。据《赣榆县志》记载:赣榆县的柳编制品曾在国内外工艺品赛事中获奖。

赣榆柳编制作工艺技术在几千年的传承中,保持了连云港传统文化的地方特色。连云港柳编工艺构思严谨、造型美观大方、纹理清晰、古朴典雅,以显工显艺为基本特征。柳编染色工艺、结合工艺、混编工艺、柳木结合家具、柳皮贴面家具等为艺术特色,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流传于世,还经上海、青岛等口岸销往世界各地。

改革开放以来,柳编工艺成为连云港市农村创业致富的支柱产业,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许赞有著有《中国柳编工艺》一书,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全国职中教材。第七代传人周振庭和九代传人张西月都是柳编传承的骨干力量。“家家有柳条,户户有编织”,正是在连云港市部分农村的真实写照。

五. 吉林省 延边 敦化 富临园灌汤包

富临园灌汤包

灌汤包子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它以精粉烫面制皮坯,选用肋条肉为馅心,用鲜骨髓汤打馅,配以十多种上等调料佐味。包子鲜香肉嫩、皮簿筋软、外形玲珑剔透、汤汁醇正浓郁、入口油而不腻。

六. 安徽省 淮北 杜集区 段园石榴

段园石榴是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段园镇的。段园镇石榴以其果色艳丽、粒大籽小而软、风味独特、口感适中、营养丰富,多年来一直享誉淮北、徐州等果品市场,被称之为“水晶珠玉”。

段园镇石榴主要栽植于北部沿山地带的祁村、段园、毛庄三个自然村,栽培历史已达200多年。近年来,镇政府把石榴产业发展作为继葡萄之后的第二大产业来抓,不仅注重量的增加,更注重质的提高,十分注重优质品种的选育,积极进行品种改良,严把品种关,狠抓树上、树下的精细管理,不断提高栽培技术,同时,注意加强绿化、美化、净化园区生产环境,提倡“四旁”、“十边”栽植,因地制宜地发展石榴产业,石榴生产发展极为迅速,面积正在逐年扩大。现全镇石榴种植面积已达5000余亩,其中成果林3500余亩,幼果林1500余亩,年产石榴1750多万斤,年产值达3150余万元,主栽品种有大青皮、大红袍、冰糖籽、软籽4号等,其中大青皮石榴又称铁皮石榴,为祁村的主栽品种,2001年该品种在陕西省临潼县召开的全国石榴主产区经验交流协作会上被评为优质产品,同年被淮北石榴研究所质检为优质产品,该品种品质属极上品,产量高,可大面积发展,大红袍石榴树势较强,易丰产,耐贮运,品质极佳,是适宜山区地带发展的优良品种。

七. 河北省 邯郸 复兴区 兰馨园粉制品

和平北路有一家久享盛誉的粉制品门市——兰馨园,经营香肠、粉肚、卷汁等。民国4年(1915)该店由郑兰荣在大名县创业,民国32年(1943)来到邯郸。兰馨园粉制品选料严格,用六成瘦的鲜肉,去骨去皮,肠衣、肚皮无孔、不破;用纯绿豆淀粉、香油、生姜、花椒面及较贵重的药料砂仁、石榴子和桂捕等进行调味。其特点是:色泽纯正、味道鲜美,别具一格。

八. 江西省 宜春 高安市 马家井园豆豉

马家井园豆豉是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的。马家井园豆豉是江西省著名商标,有甜豆豉、淡豆豉、汁豆豉等多个品种,豉味浓郁、豉肉松软、醇香回甜。

马家井园豆豉是在传承原始制作配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科技进步的成果,采用人工制曲和微生物发酵,酿造出的豆豉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无任何添加剂,属纯天然绿色食品。有健胃助食、消积化滞、发汗热表、祛风散寒、除氧顺气之功效,多次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

九. 山东省 菏泽 牡丹区 银盛园小笼包

“小笼包”是菏泽民间传统名吃。其制作工艺十分考究,主以烫面、新鲜猪肉为原料.配以几十种佐料精心制作而成。制成后的“小茏包”晶莹透明,软而不粘,香而不腻,百食不厌。菏泽银盛园“小笼包”结合传统工艺,经十几年潜心研究,以独特的风味而名扬四方,颇受顾客喜爱。1997年被评为山东名吃。2000年义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吃。

十. 江西省 宜春 高安市 白莲山庄园根雕

根雕,汉族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为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