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州黔西特产直播间 贵州黔东南特产直播间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州黔西特产直播间 贵州黔东南特产直播间更新时间:2023-08-31 21:11:45

一.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安龙县 安龙石斛

安龙石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龙石斛是贵州黔西南州安龙县的。安龙县积极培育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引资建成全国最大野生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时下,基地石斛长势喜人,如期开花,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2013年,借助坡脚乡丰富的山地林木资源优势,安龙引进安龙西城秀树龙林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在者贵村四组九头山建设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按照3000亩野生种植的发展目标,将铁皮石斛附生在野外树干上进行种植,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石斛生长对树木造成伤害。目前,“上树”铁皮石斛已达1100多亩,经过精心的培育,从今年4月底开始,顺利进入开花季节,干花到市场上卖6800(每斤)。

随着效益的逐渐显现,贵州西城秀树农林有限责任公司抢抓机遇,共流转了4000多亩林地,正在着手进一步扩大规模,届时,野生种植铁皮石斛年产值可达3亿元,辐射带动农户可达700户以上,此外,还可带动相关观光旅游的发展。

贵州省安龙县龙山镇、笃山镇、海子镇、洒雨镇、普坪镇、栖凤街道、招堤街道和钱相街道等五镇、三街道现辖行政区域。

二.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白玉牛鞭

白玉牛鞭

白玉牛鞭:味咸鲜,造型美观。

配方:牛鞭500克,鸡蛋6个,卤料1克,牙签12棵,料酒20克,鸡油5克,红、绿车梨子各2棵,盐、鸡精、胡椒、白糖各适量,葱、姜各4克。

制作工艺:将牛鞭洗净,一剖为二,去掉骚味后,改刀成8刀一断,刀深入牛鞭2/3,用沸水加料酒汆透后,入高压锅中,加入水、料酒、香料、姜、葱,压20分钟取出待用;鸡蛋煮熟去壳一剖为二,用车梨子做金鱼眼,放入鸡蛋上做成金鱼身,牛鞭做成金鱼尾,用牙签连接起放入盘中,加盐、鸡精、胡椒、白糖、高汤上笼蒸5分钟取出,淋鸡油即可。

三. 贵州省 黔西南州 贞丰县 顶坛花椒

顶坛花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顶坛花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贵州顶坛花椒,顶坛青花椒属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以其颗粒硕大、麻味纯正、清香扑鼻、颜色青绿,含有人体必须的

VB1、VB2、VE等维生素类黄酮、镁、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及亚麻酸、亚油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重要调味品、香料及木本油料树种。

贵州顶坛花椒基本信息

学名:Top Chinese prickly ash green food

英文名:Pricklyash Peel

科名:芸香科 Rutaceae

贵州顶坛生态习性

顶坛青花椒植株较小,根系分布浅,适应性强,可充分利用荒山、荒地、路旁、地边、房前屋后等空闲土地栽植。山地建椒园,一般光照充足,排水良好,产量高,品质好。在山坡地中下部的阳坡和半阳坡,平缓地、梯田坎边、土壤疏松、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石灰质土也是栽植花椒的好林地。 喜光,适宜温暖不太湿润及土层深厚肥沃壤土、沙壤土,萌蘖性强,耐寒,耐旱,抗病能力强,隐芽寿命长,故耐强修剪。抗干旱但不耐涝,长期积水地带可致死花椒树苗。

贵州提出顶坛花椒形态特征

顶坛青花椒的特征与识别顶坛花椒是竹叶椒的一个变种。常绿灌木,高2~2.5m,稀4~5(7)m;茎枝多锐刺,刺基部宽扁,红褐色,小枝上刺水平抽出,叶轴无刺,小叶背面均无小刺;小枝、叶及嫩枝均无毛或偶有柔毛;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3~11片,少数多至5~11片,翼叶明显,宽处约2—3mm;小叶在叶柄上对生,通常披针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4—9em,1.5~2.5Cm,干后叶缘向背面明显反卷,顶端中央一片小叶最大最直,基部一对小叶最小;叶面稍粗糙,上面深绿色,背面青绿色,粗糙,边缘有不规则之疏离小钝齿,齿凹处常有一油腺;主脉在叶上面下凹,侧脉不明显,在叶背面中脉明显隆起,侧脉纤细;小叶叶柄短约lmill或无。聚伞状圆锥状花序腋生或同时生于侧枝之顶,长短差异较大,约2~7cm,多花,有小花20一40(60)余朵;花被片6~8片,卵状三角形,顶端钝尖,长约1—1.5mm;雄花的雄蕊4—6枚,花丝细长,明显超出退化雌蕊,花药圆点状,药隔顶端过1天后变为黑褐色的油点;不育雌蕊凸起,顶端微裂成弯曲的柱状;雌蕊有心皮2个,背部近顶侧各有1个油点,花柱斜向背面弯曲,不育雄蕊短线状,早落。果熟时果皮多为橄榄绿色,少有紫红色者,果皮上有明显凸起的圆点状油腺数个;单个直径约4—5mill,干后开裂,内果皮淡绿色;种子直径2—3mm,种皮黑色,角质,有光泽。花期3—4月,果期7—8月。

贵州顶坛外形与感官特征

一是花椒树冬天不落叶,四季常绿;二是顶坛青花椒经过长期自然淘汰和人为选择,形成了一个青叶椒的新变种。与竹叶椒原品种相比较,叶片的叶轴及小叶稀刺或光滑无刺,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或同时生于侧枝之顶,长短差异较大,约2—7cm,小花数目较多,果熟时果皮常为橄榄绿色,果皮上有明显凸起的圆点状油腺,长有油苞,富含挥发油,香味浓烈,油多味麻,具有“吃在口里,麻在嘴上,热在身上但不上火却凉在心头”的特点,

贵州顶坛花椒分布和生长环境

顶坛青花椒是贵州、四川、重庆云南、广西、湖南地区特有的经济植物 , 受其独特地形、地貌、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 , 历来以“香味浓、麻味重、产量高“而著称 , 迄今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 。由于其具有喜钙、耐旱、水土保持效果好等特点 ,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 目前是该地区主要的水土保持经济树种 , 因此 , 科学、合理开发利用顶坛青的这些特色资源 , 将生态重建与花椒基地建设有机结合 , 将对缓解这些地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口压力巨大的矛盾 ,... 培养和壮大花椒产业和产业竞争力 , 改善地区生态、发展社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顶坛花椒原产地及发展史

顶坛花椒原产地:贵州省兴义市贞丰北盘江镇顶坛片区叫报功寨组29号人家姓冉名叫冉茂材的从1990年开始培育种子育苗逐渐改变花椒变种后来整个顶坛片区都种上了这个品种的花椒。

1991年称贵州贞丰县为“中国花椒之乡”,贞丰县北盘江镇顶坛片区属生态系统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区。1992年以来,贞丰县委、县政府决定以碱石漠化严重的顶坛片区为试点发展花椒产业,顶坛青花椒的原产地顶坛青花椒茂材苗圃基地里每年都销售三百多万株顶坛青花椒苗圃出去,从而引导了农民种植花椒致富,在石旮旯里求生存。2007年,贞丰县的花椒产量达11000吨,产值达1.2亿,花椒生产由原来老百姓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向基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县已种植花椒15.3万亩,已挂果6万多亩,花椒生产已成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石漠化治理的重要举措。 靠种花椒,顶坛片区4个村实现了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水土流失防治率达94%,土地石漠化治理率达92%。昔日岩石裸露的云洞湾村, 被授予“全国绿化千佳村”荣誉称号。为此,2007年12月31日,贞丰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花椒之乡”称号。 随着顶坛花椒知名度的提高,市场上冒充顶坛花椒、顶椒的产品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顶坛花椒的声誉和当地农民的利益,给“顶坛花椒”品牌创建也带来不少威胁。为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培育知名品牌,做大做强顶坛花椒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贞丰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在2001年成功注册“顶坛”商标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掌握大量事实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支持有关部门申请“顶坛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通过多年努力,日前,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顶坛花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也是黔西南州首个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序列的名特优农产品。

顶坛花椒产于被誉为“中国花椒之乡” 贞丰县北盘江河谷地带。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小小花椒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据统计,至2008年,全县花椒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产量1.1万吨。产值1.5亿元。核心产地顶坛片区单花椒一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000多元,云洞湾村年人均收入则高达30000多元。

贵州顶坛花椒栽培管理

花椒树栽植方法花椒树栽植方法应因地制宜:一般建园要坐北朝南。行距3米,株距2米,每公顷可栽850多株。考虑到花椒园产量和花椒采收期早晚搭配,花椒各品种成熟期的早晚要配置好。栽前要预先挖好定植坑。坑挖60厘米见方,上面表土放左边,下面生土放右边。表土加肥料,回填到坑底。生土填到上头,便于土壤熟化。栽植深度要照苗木原土痕栽。太浅了不抗旱,太深了不发苗。栽植方法要推广“三埋二踩一提苗”栽植法。这些细小环节,对花椒树以后生长影响很大,栽植时要特别引起注意。顶坛花椒园株行距图,顶坛花椒园株行距花椒栽培,建园行向株行距。栽植密度要合理,株距要小行距大。每公顷可栽九百四(株),行向坐北朝南行。行距四米至五米,株距二米或三米。平地要多栽,山地椒园适当稀。 栽培花椒先挖坑—坑深30十(厘米)分两层,上层表土放左边下层生土放右边,/:层表土加肥料,肥料拌土拌均匀,肥土回填到坑底;生土填上好熟化,坟好灌水要沉实;栽树从上挖小坑.裁后填封细土栽植深度图,栽植深度正好2.太深3.太浅花椒栽培例,栽得浅了不抗旱,栽得深了不发苗,土埋深浅原土痕,冬季防寒埋土堆,栽植深浅要注意。栽后天旱树易死。小树埋深不透气。浇水过后培细土。翌春解冻刨土堆。栽植方法础出尝当之图“三埋二踩一提苗”栽植法花椒栽培例,树坑刨好作丘状,位置放好埋上土,再埋土来再踩实,最后埋满作树盘,栽植方法有讲究,再把树苗放丘上:埋土提苗用脚踩:三埋二踩一提苗:浇水渗后细土封。

顶坛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贵州省贞丰县北盘江镇、平街乡、者相镇、白层镇等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四.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擂茶糍粑

擂茶糍粑

擂茶糍粑是黔西苗族的独品,具有润肠清热,滋补身体的药性功能和提神健胃之功效。系黔西一位苗族草医开方治病而传民间,逐步演变而成。其制作是以火麻籽炒熟擂细,放入锅内加水搅拌滤去皮壳,放适量食盐葱花,便成“擂茶”。将油炸粑放入擂茶中浸泡而食之,脆软清香、鲜醇滑润、外酥里软、香味醇厚,是小吃中的佳品,2003年曾获“毕节地特美食——夜郎文化美食奖”二等奖。

五.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兴义市 仓更板栗

仓更板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仓更板栗主产区位于贵州省兴义市南部以仓更镇为中心的沿江(南盘江)七个乡镇(仓更、沧江、洛万、巴结、泥凼、三江口、捧乍),素有“板栗之乡”的赞誉,年平均气温20℃,年降雨量135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70%左右,区域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贵州省板栗主产区之一。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仓更板栗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无污染,是纯天然食品。2007年7月,经贵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检测,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之后历年送检均达标)。仓更板栗高含糖量、低水分且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清香可口,受到省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产品远销广州、深圳及浙江一带。目前仓更及周边板栗种植面积达18万余亩,挂果8万余亩,年产板栗3000万斤,产值5000多万元,是沿江(南盘江)区域支柱性产业。目前,该区域有气调保鲜库3个,库容1300吨,能够保证板栗长年供应。

发展简史

自光绪二十三年以来,仓更人民就有在庭院种植板栗的习惯,自20世纪60年初就开始发动群众种植板栗,那时的板栗除庭院的,大都归集体所有,自1979年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板栗年产55吨,1990年年产291吨,2000年板栗年产1200吨,大规模种植是在2000年至2005年,仓更通过退耕还林,育林荒山,天保工程项目资金及对部分困难群众采取无赏供应苗木,发放无息贷款扶持,发动群众大量种植板栗。与此同时,沿江其他六个乡镇也大规模发动群众种植,板栗基地逐步形成并逐渐壮大,2011年6月,沿江七乡镇联合组建“兴义市仓更板栗协会”及联合党总支部,整合区域种植资源和技术优势,积极申报注册地理标志,参加各种展销会,推进板栗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同时,为广大栗农提供种植、管护、销售、贮藏、加工等全方位服务,在保证仓更板栗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质量。

六.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兴义市 七舍茶

七舍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七舍茶

兴义市七舍镇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将培育产业发展作为突破点,由茶农零散制出的“七舍茶”远销浙江、安徽、北京等地,甚至被江浙一带茶商坐地收购加工外销。茶青与成品茶价格年年走高,2009年春茶产品上涨到300-600元/公斤,茶青价涨到30-50元/公斤;夏秋茶产品涨到300-400元/公斤,茶青涨到20-30元/公斤。

贵州省兴义市七舍镇、捧乍镇、敬南镇、猪场坪乡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兴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七舍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兴府呈〔2016〕184号)

企业标准:

Q/JH 04-2015

《七舍茶》

七.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册亨县 菊花牛冲

主 料

牛鞭、鸡脯肉、肥膘肉、鸡蛋清。

配 料

姜、葱、枸杞、盐、味精等。

制作方法

1.牛鞭清洗去掉污质,从中直刀破开下沸水中加料酒、姜、葱,煮熟透,用清水漂洗3次,改刀成4.5厘米长段,从外改直花刀,下沸水中焯水成菊花型,抹干水份待用。

2.鸡脯肉、肥膘肉加蛋清、水芡、盐、味精、调料制成鸡茸,枸杞洗净涨发回软。

3.将牛鞭菊花放在盘中,顶部逐个酿上鸡茸,并插上枸杞成梅花型,加高汤上笼蒸约4分钟取出装盘造型。

4.手锅上火,放高汤加调料勾芡淋入香油浇入盘中即成。

美食特点

造型美观,牛冲软糯,色泽光亮。

八.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册亨县 册亨山羊

册亨县有天然草场139万亩,集中连片的有80多万亩,具有发展畜牧业的天然优势。册亨县被列为贵州省20个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县之一。

册亨县充分利用南部片区天然草场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册南模式”,草地生态畜牧业养殖项目扎实推进,改良草地1万亩,新增人工草地1.75万亩,新增羊舍2.63万平方米,新增基础母羊1.73万只;产波黑杂交山羊3173只,山羊存栏5.8万只。

九.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兴义市 鸡肉汤圆

原 料:

糯米粉500克,热水适量。

调 料:

鸡肉100克,熟花生粉、熟芝麻、鸡汤、盐、味精等适量。

制作方法:

煮。把鸡肉剁成沫加入食盐、味精调匀成馅。糯米粉用热水和匀揉成光滑的面团,揉条、下剂,包入馅心,用开水煮熟后捞入碗内,加入鸡汤、熟花生粉、芝麻粉即成。

风味特色:

汤圆软糯,馅心鲜香,汤汁营养,为兴义地区名小吃。

技术要领:

面团加水要适当,煮汤圆的水要宽。

十. 贵州省 黔西南州 普安县 普安茶叶

普安茶叶是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的。普安是“中国古茶树之乡”,茶叶成熟期早,富含锌硒,耐泡,汤色碧绿,味香,口感鲜醇回甜。普天、金雀、细寨银针、雪峰香茗等品牌在国内外多次摘金夺银。

普安县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北部,地处北纬25°38′和东经105°2′,平均海拔1400米,年均气温14℃,无霜期290天左右,年均日照1563小时,年均降雨量1360毫米,属低纬度、高海拔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这些条件决定了普安能适宜大、中、小叶茶树的生长,宜茶地区生态环境优良,空气、土壤无污染,重金属含量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为4.5-5.5,对发展绿色食品茶和生态有机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普安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在普安与晴隆交界的云头大山发现的新生代第三纪四球茶茶籽化石,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茶籽化石。目前在青山的普白大箐等地还保存2000余株古茶树。

为更好的指导茶产业发展,2010年,编制了《普安县2011-2020茶产业发展规划》,拟在中部镇胜高速公路沿线的江西坡、盘水和三板桥3个乡镇布局茶园6.5万亩,新建4.3万亩,其中有机茶园2万亩。在南部的罗汉、青山、新店、地瓜、雪浦、楼下6个乡镇布局茶园4.5万亩,新建3.99万亩,其中有机茶园3万亩。在北部的高棉、窝沿、龙吟、罐子窑、白沙5个乡镇布局茶园4万亩,新建3.66万亩,其中有机茶园1万亩。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