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米豆腐安徽特产 安徽特产白乳豆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米豆腐安徽特产 安徽特产白乳豆腐更新时间:2023-08-25 07:23:27

一. 安徽省 合肥 庐阳区 三河米饺

以籼米粉制成饺皮,猪五花肉及调料制成馅心,成饺后油炸而成。色泽金黄,外皮微酥脆、馅心味鲜美。已有近百年制作历史。

二. 安徽省 池州 东至县 葛公豆腐

葛公豆腐之所以能赢得食客的青睐,首先缘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 “白、嫩、鲜、香”是其主要特色。先说“白”,葛公豆腐的色泽,不是那种纯白或苍白,而是那种耐看的乳白,常让人联想起“豆腐西施”之类的美闻趣谈。葛公豆腐的嫩,细腻而不硬结,柔软中略带弹性,掂在手上,总有微微颤感。葛公豆腐的鲜味出自天然,别具一格,绝非人为添料做作而成,非亲品者不能体会。葛公豆腐的香,淡淡的源于黄豆本身的清香,食在口,感在心,仿佛能觉出泥土的气息、田园的芬芳。成就葛公豆腐“白嫩鲜香”特色的,是它精细的制作工艺。

“料真工细高山水”就是这一工艺的高度概括。料真,就是选用当地河谷坡地出产的黄豆作原料。工细,就是采用当地流传上千年的制作工艺和基本器具(如石磨、铁锅、木桶、榨架等),严格流程,精细操作。而且每个步骤都要认真对待,来不得半点马虎。在制作葛公豆腐的过程中,用水也很讲究。这水,必须采用本地河中天然流动的水,只有用了这里的水,才可做出纯正地道的葛公豆腐来,否则就会变味。优质的原料,传统的工艺,良好的水源,成就葛公豆腐“白嫩鲜香”的美食特色。众人都说淮南豆腐天下闻名,殊不知,在当年乾隆巡游的古徽道上,在美丽迷人的仙寓山下,也有着与淮南豆腐相比却毫不逊色的“葛公豆腐”。

三. 安徽省 铜陵 郊区 油炸毛豆腐

大通有一道很有名的小吃——油炸毛豆腐。俗话说:“徽州毛豆腐,打个巴掌都不吐”。随着“嗒笃笃嗒”节奏清脆的竹板敲击声,香味四溢,吃法别致的徽州毛豆腐担子,总是围满众多食客。他们围着担炉子,眼看一条条长满茸毛的毛豆腐被放入平底热油锅,顿时传来“丝啦,丝啦”声,接着,豆香扑鼻而来,情趣无穷,能不馋?于是,一双双筷子伸向锅中,一条条煎得嫩黄似虎皮的毛豆腐被夹进嘴里,“好烫人”、“好鲜香”、“好爽口”的评价声不断传出。

据悉,毛豆腐的制作十分讲究。它先用优质黄豆制成质白光洁、柔韧滑腻的豆腐坯,然后切成约为12×6×3厘米的条,稀少地撒上盐花,再放入湿温适当的木笼竹条上,用木板厚布盖好,过了4至6天,当豆腐发酵表面长出茸毛来,就成了。

四.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台江县 砂锅米豆腐

主料:米豆腐200克

辅料: 炸花生仁10克,炸黄豆10克,折耳根节10克,熟菜籽油30克,食盐1克,郎岱酱10克,红油辣椒10克,葱花5克,酱油10克,醋3克,味精1克(以上原料为1碗份量)

制作过程: 将米豆腐切成长3.5 ×3.5厘米的方块,小砂锅(直径20厘米)放火上,加菜油烧热,下酱炒香,加水,放入切好的米豆腐后加入酱油、味精、醋煮沸,放炸花生仁、炸黄豆、红油辣椒、折耳根节、葱花即成。

味型:酸辣

特点:汤鲜酱香

五.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岑巩县 岑巩米豆腐

岑巩米豆腐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龙田镇的特色美食。米豆腐是岑巩远近闻名的一种美食,口感好,味道醇,食用能够解渴、助消化、增食欲,非常为人们所喜爱,食过之人无不为之口谗。

米豆腐,是用石灰水将大米(主指梗米)浸泡后,用清水洗净大米,然后用石磨或粉浆机将大米磨成米浆,倒入铁锅中用文火煮熟并抖成面状,攒出盛于瓷盆中冷却即可,通常作为冷饮食用,冬季寒冷时,可用沸水煮热后食用。食用时,将其切成长方条状或四方块状,拌以葱花、香油、食醋、味精、酱油、焙黄豆、折耳根等佐料即可食之。在岑巩县龙田镇一年四季都可食到米豆腐。每逢赶集,上街赶集的人们都要到米豆腐店饱食一餐,平时,过往行人也不例外,品尝米豆腐的人也不断增多,米豆腐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六. 安徽省 淮南 潘集区 淮南豆腐宴

“淮南煤炭俏四方,八公豆腐甲天下!”地处皖北的淮南市,历来就以盛产“一黑一白”而著称,“黑”指的是煤炭,“白”当然说的就是那鲜嫩绵滑的豆腐了。

淮南豆腐,以八公山清冽甘甜的古泉水泡制淮河流域的优质大豆,加之豆腐发祥地世代相传的精湛工艺制作而成,使得淮南豆腐不仅口感细腻绵滑,营养丰富;也更显得质地细若凝脂,洁白如玉;更为神奇的是,淮南豆腐还能够托于手中晃动而不散塌,掷于汤中久煮而不沉碎。

“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据史料记载,汉淮南王刘安好道,为求长生不老之药便与方术之士在八公山中著书炼丹,偶将石膏点入丹母液豆浆之中,经过化学变化,形成了鲜嫩绵滑的豆腐。之后,豆腐技法流入民间,传播海外--唐代鉴真和尚东渡传入日本,宋朝传入朝鲜,18世纪传入欧洲,后陆续传入北美、非洲,逐步成为世界性大众食品。豆腐中含有丰富的钙、铁等微量元素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是举世公认的医疗保健绿色食品。当今,“豆腐热”已风靡全球,但是闻名遐尔、独领1的还是豆腐故乡淮南的八公山豆腐。

养生之道曰:人要每天进食一块豆腐,方能保证一天所需要的植物蛋白。

八公山是豆腐的发祥地,以八公山清冽甘甜的古泉水泡制淮河流域优质大豆,特别是豆腐发祥地世代相传的精湛制作工艺,使得八公山豆腐独具特色,久盛不衰,享有“八公山豆腐甲天下”之美称。八公山豆腐可荤可素,清淡中藏着鲜美,品尝时清爽生津,历史上曾作为贡品。如今用八公山豆腐烹饪制作的“豆腐宴”,以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驰名,成为淮南地区别具一格的上等筵席,赢得了中外嘉宾的高度赞誉。

目前,淮南八公山豆腐制品已多达数十个种类,烹饪方法达30余种,可做成菜肴400余种,誉满华夏,名扬海外。淮南八公山豆腐晶宝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质地细腻,无黄浆水味,托也不散碎,故而名贯古今。一顿豆腐宴,让游客真正领略到八公山豆腐久负盛名的风采。

近年来,淮南市以豆腐为媒,每年都要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形式举办豆腐文化节。四方宾朋在淮南不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豆腐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还可以品尝到丰盛的豆腐宴。

七. 重庆市 江津 江津米花糖

是具有近百年历史的传统名品“玫瑰牌”和“荷花牌”产品为名优品牌( 重庆)

八. 安徽省 滁州 凤阳 凤阳酿豆腐

“凤阳酿豆腐”是安徽沿海地区的传统名肴

据凤阳当地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在凤阳,他年幼时家境贫寒,靠乞讨度日。一,朱元璋在凤阳城内的黄家小饭店里讨得一碗酿豆腐,吃后深感滋味极佳。以后,他便经常去这家饭店乞讨酿豆腐。后来他穿上龙袍做了皇帝,便下令将凤阳城内那家黄家小饭店的厨师召进了皇宫,专门为他烹制“凤阳酿豆腐”,成了他御膳房的厨师。从此,这个菜身价百倍,成了明朝宫廷筵席上的一道名菜,并得到一个“朱洪武(1368年朱元璋称帝年号“洪武”)豆腐”的雅号驰名于世,一直流传至今

今天的“凤阳酿豆腐”是用嫩豆腐为原料切成片,夹入猪肉末、虾仁末等,裹上鸡蛋粉糊下油锅炸至金黄色,再用糖醋勾上芡汁即成,具有色泽奶黄,外脆里嫩,酸甜可口等特色。( 凤阳)

御膳豆腐又名“酿豆腐”,是凤阳传统名菜。相传是明朝初期一位凤阳姓黄的厨师创造出来的,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明初,凤阳每年把酿豆腐作为贡菜送往京城,朱元璋品尝后,十分赞赏,黄厨师后来进了宫,当了御用厨师。酿豆腐的制作方法精细考究,做时要“把三关”(选料、制作、火候)、“走四步”(做菜坯、打蛋清、下油锅、熬糖汁)。酿豆腐味似樱桃,外脆内嫩,爽清鲜美,营养丰富,为席上之佳肴。
近年来,凤阳宾馆根据酿豆腐的传统配料和制作方法又加以研究,并多次试制,使酿豆腐更为鲜美,营养更加丰富。

九. 福建省 泉州 安溪 长坑米糍

民俗小食。以糯米磨粉,加水搅拌成软块状,煮熟后再反复揉拌,作为皮,以加油的甜豆沙作馅,再用扁圆体木模印制而成。

资重本地糯米有“小术”、“大术”两个品种,夏术、秋术两次收成。做上品麻糍要用秋收“大术”。将糯米淘净浸透沥干,置石臼中边舂边翻,边翻边舂;越是“磨洋工”,它便越腻越嫩。舂好的糍粑蒸熟搁冷后,整团置入新从深井里打上来的凉水中,它不馊不溶不硬。食前净手,随捻随食,大小任意。食时常在外面沾裹上一层炒芝麻末或炒花生末,也可蘸上蜂蜜、白糖、红糖或饴糖。

十. 安徽省 黄山市 黟县 黟县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黟县民间的风味。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黟县的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当地人将这种在新年前晾晒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做法: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抹以盐水,在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而成。“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

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咸中透甜,又香又鲜。如在晒制时加入虾米等辅料,则更加美味。它既可以单独成菜,也可与肉类搭配,或炒或炖,都是美味。招待贵宾时,黟县人还将其雕刻成动物、花卉的模样,淋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盘,成为酒宴佳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