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德宏特产撒撇傣味 德宏正宗傣味撒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德宏特产撒撇傣味 德宏正宗傣味撒撇更新时间:2024-01-31 17:42:28

一.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傣族金银饰品

傣族金银饰品,在傣族传统手工艺品中制作水平最高。它以制作精良,款式多样,图案美观,质地坚固,性能良好等特点,受到各族人民普遍喜爱。其产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必需用品,如槟榔盒、腰带、纽扣、刀鞘刀柄等; 另一类是装饰品,如金银项连、项圈、手镯、戒指、耳环、领花、银锁等。芒市镇有一个金银 饰品工艺村,其产品工艺精湛,恪守信誉,并可来料加工,批量订货,故生意兴隆。

二.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勐巴娜西生态茶叶

潞西市是德宏州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有大叶茶园56952亩,约5万农民230个企业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业务。年产精茶2900吨,创产值4000多万元,占全州总产的75%以上。主要产品有勐巴娜西生态茶叶系列;银剑、银针、银珠、银勾、霜银系列。潞西茶叶园分布在海拔1200~1800米山区半山区,年降雨量1300~2800毫米,年平均气温14~17℃之间,极端低温-5℃,10℃以上的积温4500~7170℃,属南亚带低纬度湿润雨林气候。土壤以赤红壤和砖红壤为主,还有少部分的黄壤和高山棕壤,土层深厚,微酸性和酸性,PH值约4.8~6.0,勐巴娜西生态茶叶系列产品腐殖质层丰厚,有机质含量约30~50克/千克,矿质营养丰富,有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0~150毫升/千克,2~10毫克/千克和80~120毫克/千克,有利于茶树生长,潞西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茶区峰峦叠嶂,巍峨秀丽,气势壮观,植被丰茂,林木丰富多彩,森林覆盖率达60%~70%以上,林间溪水潺潺,茶园渠直流清。茶园有的在深山老林,有的在群山怀抱中,有的在密林包围下,白云围绕山间笼罩着茶树,处处可见高山云雾茶园。广大茶区没有工厂,人烟稀少,空气新鲜,没有公害。潞西市有数千年的种茶历史,至今尚有数百年的栽培型大茶树林,三角岩竹叶青茶树龄300余年,官寨村的官寨茶树龄600多年,树高5米,仍然技绿芽翠,品质均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到潞西市茶区考察发现,潞西茶区气候条件、森林植被、土质地壤、水质水量、交通电力、茶技队伍素质,都符合生态茶生产条件,茶园建设规范,经检测制成品,农药残留物为0,甚是兴奋,随与潞西市政府签订了万亩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建设合同,为潞西市建立有机茶生产规范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名家指点,使潞西的茶叶身价倍增。潞西的茶叶系列,采摘加工工艺讲究,色、香、味、形俱佳,采用珍稀药用竹种金竹筒,傣族竹编工艺品包装,做工精巧,规格多样,曾荣获多项国际博览金奖,中国农业博览会金、银、铜奖,有云南名茶称号,市场广阔,是潞西市传统品牌商品。( 潞西)

三.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遮放米

遮放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德宏潞西县的“遮放米”,色泽白润如玉,煮饭香软适口,煮粥粘而不腻,营养价值极高,堪称色香味俱佳的米中珍品,远在清代就曾被列为向清朝廷进贡的“贡米”。

遮放米产于潞西市遮放镇遮放盆地,色泽白润如玉,米饭清香可口,软滑适中,粘而不稠,泠不回生,营养丰富。自元朝始,被历代王朝指定为潞西土司进贡之物,年有定量。一九五九年被国务院定为接待外宾宴会用米。本品采用传统稻种传统方式耕作,经最新加工设备和工艺精制而成,清洁卫生,是家居自用和馈赠亲友之佳品。遮放米是积传统稻谷的精华,取天地之灵气在特殊的气候生态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珍贵软香型食用米。遮放米的名称都以“毫”字开头,有毫安公、毫安秀等,均为晚熟高杆低产稻种,“毫”傣语为0流传下来的米饭。产区傣族以种传统水稻,吃传统米饭为荣,连耕作也保持了牛犁人薅的传统方式,即使在“大锅饭”追求高产量的年代,也从不间断种植。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物质短缺年代的结束,人们的生活追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吃“遮放米”成为时尚,随着需求的增加,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成为潞西市的传统品牌商品。具有遮放米品质特性的,仅为遮放盆地东南三台山峡谷、龙江峡谷、莫里峡谷“三峡”交汇的海拔840米处10万亩水田区域,最高年产量3000万公斤。这里,土层肥厚,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气流动快,有多处温泉、暗河出露,多股林泉流入,不施化肥农药,少有瘟、虫、病害,形成遮放米特性的气候生态环境。若干年来,有不少农业专家实地考察后引种作异地试验种植,均不成功。

四. 云南省 德宏州 盈江县 德宏香软米

德宏香软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德宏香软米是云南德宏州盈江县的。

云南软米品种主要分布在德宏、红河、文山、保山、临沧等地州的11个县,分布海拔大多集中在800到1000米。德宏州属于南亚热带湿润气候,是软米的集中产区,当地傣族群众喜欢吃软米。德宏州瑞丽市是云南软米资源分布中心,其次是盈江、陇川、潞西等。

云南软米地方品种植株高大,一般约175厘米,高的可达205厘米,茎秆粗壮,叶较披散而色较淡,长势旺,穗长粒多而大,千粒重较高。谷粒形状视品种而不同,多数粒型细长。软米地方品种缺点是不耐肥,着粒稀,脱粒性不够好。一般不抗稻瘟病,产量低,亩产仅300至400斤,其优点是生育后期耐寒、耐旱,再生能力强。云南软米品种大都感光性较强属晚季型,农艺形态上与糯稻和粘稻没有区别,胚乳呈蜡质状,品种多样,有红粒、白粒之分,一般以白米为多,还有透明、半透明和粉白色的。

稻米的品质指标主要包括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四个方面。人们文化背景的差异、消费习惯的不同,对稻米品质的要求和侧重点则有所不同。云南软米品种其米质介于糯米与粘米之间,营养品质和蒸煮食用品质均好,但不同品种的品质仍有差别。软米米饭滋润爽口、质地柔软、富有弹性、清香味甜、油亮光滑、粒大不易断,具有冷不回生,冷饭适口性好,营养品质优良,膨化性好,加工品质好,是加工方便调理米饭(如寿司、方便饭等)、膨化食品和各种米类点心的上等原料。

软米通常可分为籼、粳两大类型,一般晚籼型软米占多数。潞西县遮放坝农民以食味和口感的差别将软米分成三等。一等软米最软、最好吃,有:毫屁、毫姐海等品种;二等软米有:毫底拉号、毫二王汗多等。三等软米有:毫木西、毫安弄、毫安信等。在云南软米品质鉴定上,很多育种家认为直链淀粉含量可以作为软米的主要分类指标。云南软米资源是由当地少数民族的食用习惯以及特殊的自然条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有较严格的地域适应性,异地种植通常难以保持其优良品质。

德宏香软米

德宏州农学会

11319551

大米

五. 云南省 德宏州 盈江县 盈江甘蔗

盈江甘蔗是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的。

盈江县,地处云南西南部、德宏州西北部,是一个山川秀美、资源丰富,区位独特,开发潜力巨大、后发优势突出的边疆少数民族口岸县,盈江气候适宜,发展农业的优势突出。

2012年,盈江县共种植甘蔗22万亩,比去年同期增长5%;预计总产量为107万吨,同比增长2.4%;产糖量13万吨,同比增长18%;预计产值为4.73亿元,预计上交税收哦8000万元。本榨季,农民甘蔗收入为2500元,同比增长25%,实现了连续5年增收。

六. 云南省 临沧 云县 傣味牛撒撇

牛撒撇之所以特殊,在于它所用的独特的佐料——牛胃里已和胃液混合在一起,但还没被消化吸收的东西。听上去似乎难以置信,然而如果没有它,牛撒撇就不能成其为牛撒撇。

傣族人民制作的撒撇具有麻、辣、苦、凉、甘甜、可口、色泽莹白的特点。他们对撒撇有着特别的偏好,不仅自己喜欢吃,还是招待客人们的上等食品。牛撒撇的制作最考究的是作料。制作时先将牛肚、腰里肉、直肠、肝、脾等洗干净后用水煮,煮时必须保持肉质鲜嫩。煮熟即捞出,切碎,撒上花椒粉、香辣蓼、韭菜、辣子、大蒜等作料,倒入事先做好的苦肠汁和少许刺五加汁,再加上少许的肉汁,拌均匀就可以食用。


为德宏、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傣族喜好的菜肴,各地做法不尽相同,“撒”系傣语,汉语意为凉拌;德宏傣族做法由蘸水和附菜组成,蘸水分柠檬撒撇、牛撒撇等,附菜有傣族特制细米线、黄瓜、刺五加、水乡菜、苦笋、马蹄菜等;柠檬撒撇味酸,有清凉解暑功效;牛撒撇味苦,有清热功效。

七.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通天竹

清乾隆年修编的《腾越州志》称“陇川杉木笼通天竹,又名无节竹……”。近代名人李根源先生《滇西兵要界务图注钞》定其为陇川之“”。

但遗憾的是杉木笼人并不识无节竹,只把一种不发杈不分枝俗称麻竹的指认做通天竹。

麻竹因最宜割可以拧竹绳打草鞋的竹麻而得名。但有节。只是节与节之间隔得很长,有的可长达二、三尺。青年麻竹节上不长枝条,远观的确如无节,由根到梢,光滑标直一溜烟地直指蓝天。当然不必当心会通到天上或刺通天穹,但势如通天,丝毫不假,称其通天竹还是恰如其分的。

户撒的傈僳族同胞则把跟汉话篾绳竹同属的一种小薄竹,叫做无节竹。

这种篾绳竹是竹子家族中的小弟弟,最壮实的也只有铜炮枪筒粗。两丈来高。喜生冷菁肥湿处,多是几代同堂,五六十百把棵一蓬蓬。这篾绳竹竹身均匀,竹节不显,只浅浅的有一圈斗到眼前才辨得出来的竹节线。不老不发枝,也只是挨竹梢处有点枝叶杈杈。皮得薄而且柔软,两头一扭就成了一根天然的竹蔑绳,竹节内原本来就似有似无的隔膜被扭“化”了,整棵竹子从头空心空到头,还道是真的成了节也无节的无节竹了。

篾绳竹韧性好,经用耐磨,日晒雨淋条件下,使用寿命超过最好的藤蔑。据说旧时代有名的户撒藤子桥,就是用篾绳竹扭结编织而成的。山藤和藤蔑是一干就怕着水,一着水就要糟烂。再聪明的人也不会拿老命开玩笑。所以和经蹂的篾绳竹——无节竹为索、为桥那才是“明智的选择”。

八.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印楝

印楝是一种亚热带经济树种,速生高大乔木。人工种植3年开始结果,4年基本成林,8—9年进入产期,亩产种子1000千克左右,生产年限可达200年,树干高达40米。印楝树全身都是宝,印楝的种子里含有一种称为四环三萜的杀虫活性成分,现已从中分离和鉴定出十六种天然化合物。其中印楝素是国际上公认的活性最强,应用价值极高的成分,是一种广谱、杀虫活性物质,可防治8目200余种农林、仓储和卫生虫害,对人、畜、鱼、鸟无害。是生产无毒、高效、广普生物农药的主要原料,代表着二十一世纪生物农药的发展方向。还是人用抗茵消炎防止溃疡的良药,是新型牙膏、肥皂的添加剂,还是开发无毒副作用避孕新药的原料。印楝的根、技、叶、树皮中都含有楝素。树身是一种速生优质木材。印楝原产于缅甸和印度,潞西市近十年引种成功,现有种植面积1万亩56万株,由于光、热、水、土适宜,长势良好,结果率高,经济效益好。被云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绿色经济重点开发项目,并在潞西成立了云南光明印楝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盖了印楝加工厂,建立了供应全省的种苗培育基地。潞西市计划发展面积20万亩。( 潞西)

九.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布依蜡染

   布依蜡染驰名世界。布依蜡染工艺已有千百年的历史,是妇女们精湛技艺的集中体现。清新自然的冰纹、蜡染是蜡画和染色的合成。其传统的制作方法是用特制的蜡刀,蘸上熔化适度的蜂蜡在一块块大小不等的白布上画出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画好的白布浸在染缸里染色,再将染了色的布经沸水去蜡清水漂洗摊平晾,便成一幅幅多姿多彩的蜡染花布。由于蜂蜡附着力强,容易凝固,也易龟裂。因此,蜡染时,染液便会顺着裂纹渗透,留下人工难以描绘的自然冰纹,展现出清新自然的美感。

        布依族的蜡染,图案有几何纹样,也有自然纹样,有的还可以从铜鼓纹样上找到彼此的渊源关系。自然纹样十分生动传神,采用最多的是石榴、牡丹、蕨草等各种花草以及蝴蝶、蝙蝠、喜鹊等飞。不论是哪样图案,布局大都对称而又多变,构图大多夸张而又得体,线条十分流畅而又自然,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显示出人们的丰富想象和独具匠心。

布依族蜡染的传统染色,以蓝靛液浸染,呈蓝白相间的效果。由于点、线、面的配合有致,宾主、大小蓝白的疏密得当,自然生成冰纹的虚实变化,使白底蓝花或蓝底白花看起来更加显得清秀淡雅,更加显得富有韵味。

十. 云南省 临沧 耿马县 耿马傣味

傣族的饮食具有独到之处而又富有特色。在人们心目中,往往把酸和傣族联系在一起,无酸不成餐已成了傣族的饮食习惯,“酸摆夷”的称谓便是由此而来的,以酸见长的傣味已成了傣族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