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姑娘山特产茶 江西有什么特产的茶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姑娘山特产茶 江西有什么特产的茶更新时间:2023-12-24 17:29:48

一. 福建省 三明 将乐 苦瓜茶

苦瓜茶

二. 香港 港式茶餐

港式茶餐是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起源于香港。在最近的 20年内,香港逐渐形成了一种在一个餐厅内既有纯西式又有纯 中式快餐业的餐厅。在茶饮方式上保留了红茶、咖啡以及中式 茶饮,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将茶叶用水冲开后,加上淡奶和糖的 奶茶,颇受中西人士的一致欢迎
( 香港)

三. 广东省 河源 东源 登仙湖茶

  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广东河源市”、名茶之乡——东源县上莞镇“原仙”牌登仙湖茶。“原仙”牌登仙湖茶是上莞创始人姓氏曾,是东源县茶叶经国家商标局正式注册的第一品牌。登仙湖茶的基地上有二千多年历史,在五指山东老茶树,一年四季云雾缭绕,立足本地资源,突出地方特色,主要发展优质高山绿茶、无公害农业产品。河源茶:登仙湖系列,登仙湖茶自海拨一千多米、一年四季云雾缭绕,日照短、昼夜温差大、山间云雾弥漫、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得天独厚的天然茶之地造“原仙”登仙湖茶。登仙湖历史悠久,俗话说“名山出茗茶、名山出名人”在此基地有历史人物——曾进,1909年出生,1927年参加革命经过二千五万里长征,1936年在西安光荣牺牲;职务:旅长,同李先念同部队。

    经常品尝“原仙”牌茶能化痰止咳、消积健胃、润喉生津、减肥降压,长期多喝可以防癌。品尝茗茶认准品牌就是“原仙”牌,采用真空包装,确保茶叶存放长久、原汁原味、客家风情,外观大方又自然,家乡“原仙”登仙湖茶,探亲访友的礼品!

四. 广东省 韶关 乳源 圣母茶

圣母茶

天然野生七叶参,产自乳源瑶区深山老林,无污染,成分优良,享有“南方人参”的美称。择其精品所制圣母茶,香气独特,味甜回甘,含有多种绞股蓝皂甙、氨基酸与微量元素等成分。长期饮用本品,可预防感冒、肝炎,防治冠心病有独特作用,具有调节人体代谢、抗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与防疲劳和镇静催眠、减肥、延年益寿等功效,实为居家旅行、老少皆宜之首选保健茶。

五. 广西 梧州 苍梧县 六堡茶

六堡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随着传统侨销黑茶——云南普洱茶需求量和影响力的扩大,同属传统侨销黑茶的梧州六堡茶也为众多爱茶之人所推崇,其独有的风味品质和保健作用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六堡茶在梧州市的销量逐年上升,喝六堡茶、谈论六堡茶、收藏六堡茶已成为梧州饮茶爱好者追求的新时尚。

六堡茶是广西所特有的名茶,属黑茶类。 产于浔江、贺江、 桂江、郁江、柳江以及红水河两岸的山区,而以梧州苍梧县六堡乡所产的最为著名,故称六堡茶,年产量约为三万余担,除部分内销外,大部分用于出口,销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地区。

六堡茶素以“红、浓、 陈、 醇”四绝著称。其外型色泽黑褐、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厚、爽口、回甘、香气陈醇、有槟榔香。品质优异,风味独特。 具有和胃理气、消滞除胀、清热化湿、醒酒、降脂等多种保健功效。在海内外,尤其是在海外侨胞中享有较高的声誉,被视为养生保健的珍品。民间流传有耐于久藏、越陈越香的说法。苍梧县志(同治版本)则有“——六堡味厚,隔宿不变”的评价。而茶中有“发金花”的,即生长有金色菌孢子的最受欢迎。因金花菌能够分泌除多种酶,促使茶叶内含物质朝特定的化学反应方向转化,形成具有良好滋味和气味的物质,其保健功效也特好。

六堡茶是广西梧州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名茶,其产制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很古老的茶制品。据南北朝时期的《桐君录》所载:“南方有瓜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笔香辈。”说明远在五、六世纪时,两广地区的人们已有普遍饮茶的习惯。到了魏晋朝期间,茶叶已经开始制饼烘干,并有紧压茶出现。正如陆羽《茶经》中所云:采之、蒸之、 捣之、 拍之、 穿之、封之、培之、茶之干矣。鲜叶采摘后经过蒸饼捣揉出汁。用手拍紧成形,烘干后成为饼茶、团茶备用。而六堡茶的制法正是源自于这种方法。经过不断的演变,才形成了六堡茶今天的制作方法和品质。

六堡茶的制造采用当地的大叶种茶树的鲜叶作为原料,采摘标准是成熟新稍的一芽四、五叶,制作方法可分为原料加工(初、精制加工)、 蒸压陈化两隔过程。鲜叶捎经晒凉,即采用绿茶制法。经过特殊的渥堆工序并经干燥后成为毛茶。再经精制,按成品级别进行拼配成为原料,用蒸汽蒸软了投入特别的容器中压紧。成形、包装好的茶放置再通风、阴凉、干湿度适宜、干净卫生无不良气味的地方自然风干一年以上即可上市销售。

六堡茶之五大功效:

1、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

2、保健、减肥、延年益寿。

3、去湿热、防癌、防病。

4、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5、去油腻、助消化、醒酒。

六. 香港 香港茶花(红山茶)

香港茶花,属山茶科植物之一,山茶有红、白两种,白山茶花多是盆栽的的、野生的少,而且花也少,红山茶不仅花美丽,它的叶子也很可爱。在年宵花市上,也有红山茶出售,买回去花可以开很久,如照料得宜,下一季还会继续开花。

山茶有红白两种。香港的白山茶花多是盆栽的,野生的很少,而且花也少。新界大帽山顶有野生的茶树,生在三千尺的高处,花开得小而密,它们就是著名的云雾茶。

红山茶在香港除了园栽的以外,还有野生的。这是香港的野花之一,它们是灌木,可以高至二丈至四丈,花是大红色的,盛开时每朵直径有两寸,正中有黄色的花蕊。那样子虽然比不上云南的双瓣山茶那么富丽,但在香港却已经是颇足观赏的一种野生花木了。它们从十一月底开始先后开花,可以一直继续至次年的三月。

野生的红山茶在香港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一八四九年到香港来搜集植物标本的艾利氏,就已经注意到这美丽的红色花树。他当时仅见到有三株,地点当在今日干德道的上面。次年,更著名的植物学家张比翁氏来港,则说仅能找到两棵。但是相隔百余年之后,今日香港山上的野生红山茶花已很普遍。在跑马地的山上可以见得到,薄扶林道的两旁也有。在山顶缆车站近旁的卢押道上,也有一棵很高大的,这几天正开着满树的红花。在旧鸭巴甸道的顶上更多,那里差不多有五六十棵生在一起。这种花在香港也是受保护野生花木法令保护的,所以能够愈长愈多了。这种红山茶,一般通称为“香港茶”。

红山茶不仅花美丽,它的叶子也很可爱。山茶的叶子本是有蜡光的。红山茶的新叶,像吊钟花叶子一样,映着日 光,能闪出许多美丽的颜色,从油绿、蔚蓝,以至深紫。

七. 广西 桂林 象山区 桂林桂花茶

桂林桂花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桂林桂花茶生产历史悠久, 加工工艺精细, 技术要求严格。选择气味清香的烘青茶坯和优质金桂花, 通过窨花拌、通花散热、复火、提花、夺堆成荫而成。形似绿叶缀金花, 汤色金黄明亮, 滋味甘和醇爽, 茶香花香并茂, 冷香清雅持久, 是桂花茶一大特色。长期饮用, 对口腔炎、牙周炎、皮肤干裂、声音沙哑有一定疗郊。本世纪70年代开始销往日本和香港等国和地区, 深受欢迎。

所在地域: 广西

申请人: 桂林市茶叶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桂林桂花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东北面与湖南省交界,西南面与柳州地区相连,东南面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包括市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临桂六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十一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6′~111°29′、北纬24°15′~26°23′之间。用于采集桂林桂花茶制作原料的桂花树生长面积1.5万公顷、鲜桂花产量1万吨,茶树生长面积1.5万公顷、茶叶产量1.8万吨。

八. 广东省 河源 东源 丹仙湖茶

提起绿茶,人们立即会想到龙井、碧螺春等珍品,丹仙湖茶只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作为河源第一——丹仙湖绿茶,已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丹仙湖绿茶产自海拔一千多米,常年云雾缭绕的仙湖山顶,其独特的土壤和生长环境孕育出仙湖茶独特的甘、香、滑风味。丹仙湖茶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不施肥、不杀虫、纯天然生长,用传统的手工经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用传统的手工经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叶的茶多酚,色泽鲜绿,气味清香,入口甘醇,饮后回味无穷。

常饮丹仙湖茶能止咳化痰、消积健胃、减肥降压、对防癌、搞癌效果更佳。该产品2003年通过了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品”认证,经省农业茶叶研究所专家鉴定为“广东名优绿茶”。

九. 福建省 泉州 安溪 安溪茶

茶乡文化蕴茶香 你想了解茶吗?到安溪去,那里的歌里飘着茶香,茶水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那里的茶文化博大精深。 安溪是中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产茶历史可以上溯到唐朝末期。数百年来,随着安溪茶叶的诞生和发展,安溪逐步形成古老独特、绚丽多姿的茶文化。集历史、经济、宗教、民俗、礼仪、饮食、园艺为一堂,融诗词、歌舞、戏剧等文学艺术为一体,安溪茶文化已成为安溪文明的象征。 12月17日至19日,安溪将举办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和首届中国安溪铁观音乌龙茶节。届时,安溪茶文化的魅力必将带给你无限美的享受。 茶叶大观园 为不断丰富安溪茶文化,茶乡人将祖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茶文化融入安溪茶文化之中,从而形成安溪中国茶叶大观园。大观园荟萃各种各样的茶文化,可谓一部茶的百科全书。 “茶叶品种园”种植着国内外50多种名茶良种。步入品种园,你将一眼览尽茶树之精华,铁观音、大红袍、龙井、碧螺春……“对歌台”上,你可欣赏到“阿牛哥”与“阿诗玛”清脆的男女茶歌对唱,体味古朴淳厚的原始茶歌的神韵。“茶作坊”里,你可目睹世界名茶铁观音制作的整个工艺流程,亦可自己动手制作一泡芳香的铁观音。“民俗馆”里,陈列着安溪人民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用品。在“国际茶艺表演厅”,你可以边品茗、边欣赏独具一格的安溪茶艺,也可欣赏唐朝、清朝、日本、韩国、台湾、杭州、苏州、广东等古今中外、各具特色、不同风格的茶艺表演和茶歌茶舞。“茶餐厅”里,有以安溪乌龙茶为佐料配制的50多道茶肴。“茶叶博物馆”展示的是中华五千年的茶文化史,身置其中,你将了解到国内各种茶叶、茶具及其产地、制作方法,以及相关的茶艺、茶文化。 茶艺与茶道 到安溪,你可别忘了欣赏融传统技艺与现代风韵为一体的安溪茶艺,体味“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茶艺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成为现代人喜爱的生活艺术。 安溪茶艺以名茶铁观音沏泡技巧为典范,表达铁观音令人回味无穷的特殊“神韵”。叮咚作响的古乐声中,身着典雅华丽服装的安溪茶艺小姐款款有序出场,她们行云流水般的动作向你展示沏泡乌龙茶的全过程,悬壶高冲、春风拂面、行云流水、点水流香…… 谈到安溪茶道精神,不能不提到安溪茶艺导师李波韵。他从安溪茶文化中提炼出了他的茶道精神理念:纯、雅、礼、和。纯为茶艺之本,意为茶性之纯正,茶主之纯心,化茶友之净纯;雅为茶艺之韵,意为沏茶之细致,动作之优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艺之神韵;礼为茶艺之德,意为感恩于自然,敬重于茶农,诚待于茶客,联茶友之情谊;和为茶艺之道,意为人与人之和睦,人与茶、人与自然之和谐,系心灵之挚爱。 李波韵认为,茶艺应了解茶性,尊重当地民俗,掌握最佳泡饮方法,茶艺流程讲究礼貌待人、款款有序,动作细腻优美、富有茶的神韵,使人们在品尝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茶作为人类灵魂的饮品,蕴含着人的精神文化现象,使人与自然的对话变为现实。现在,安溪茶艺已不再停留在表演的层面上,而是涉及到茶学、美学、礼仪学等方面,包括茶艺环境、茶艺音乐、茶艺人才选拔等。 在李波韵的指导下,传达“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理念的安溪茶艺受到高度赞扬,上海人称它是安溪“茶乡一绝”,《解放日报》主编丁锡满以“嫩柳池塘初拂水”之句赞美安溪茶艺,首都文艺届称之为“中国文化之精品”,茶业界将其与日本茶道、韩国茶道并称国际三大茶道。 安溪是茶的故乡,也是歌的故乡,勤劳纯朴的安溪人世代传唱着多情善感的茶歌。早在1988年,安溪就成功地举办了安溪乌龙茶“铁观音杯”全国征歌大奖赛,然后将征集到的歌汇编成《飘香的歌》。茶舞《乌龙茶的传说》流传于安溪民间,既充满神奇色彩又具有现实意义。历代文人墨客也“志寄茶韵、笔唤乡情”,留下许多赞美安溪乌龙茶的诗篇。民间则流传着大量茶叶生产和茶农生活的传说、歌谣和谚语。 茶文化景观 走进安溪,茶文化景观遍布。铁观音发源地西坪的茶园层层叠叠,满目青翠,到处是茶的海洋、绿的世界,茶叶的芳香沁人心脾。大坪生态观光茶园是全国最美最好的生态风光茶园,茶山形态秀丽,绿色无边,还有最原始的茶歌对唱。 近年来,安溪人正努力把浓厚的茶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介绍给世人。他们已规划推出休闲度假、古迹览寻和生态探幽等四条以茶文化为特色的黄金旅游线路,并新建茶叶公园、茶博览馆和生态茶园等一大批茶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形成具有茶乡特色的茶文化旅游整体。 在今年的全国旅游商品交易会上,安溪茶文化之旅被确定为全国三条茶文化旅游黄金线路之一。目前,安溪正设想通过漳泉肖铁路和省道205线、306线把厦门、泉州(安溪)、武夷山三地连成一个融海交文化、茶乡文化和山水文化为一体的福建旅游文化金三角,构建福建21世纪最有特色、最有吸引力的黄金旅游线路,推动安溪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欲知天下茶,请到安溪游。茶文化之旅定能让你忘情山水间,陶醉在浓浓茶香和醇厚的茶文化之中。( 泉州)

十. 福建省 宁德 周宁 官司云雾茶

官司云雾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境内山峦起伏,溪谷纵横,地势陡峭、地形复杂,地貌有中山、低山、丘陵三大类型,其中,海拔500~1510米的中、低山占全县陆地总面积的87.7%,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占总面积的12.3%。海拨千米以上大山26座,主峰龙岗山海拔1510米,屹立在县境中部。西中部高,东南面倾斜度大,南部低而陡,中部虽高但较开阔。主要溪流有18条,最大的龙亭溪境内流长56公里。由于山脉走向复杂,盆地与山峡谷相间,构成周宁地貌异常复杂多样,原生植被种类繁多,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72.5%,居全省前列),环境优美(1998年被福建省省人大环境委员会授予“环境优美奖”,),时而群峰迭翠,时而溪河纵横、云雾缭绕,古树参天,遮光避日。

周宁具有悠久的栽茶、制茶、售茶历史。茶是周宁人敬客、聚会和治病药用的重要物品。“官司云雾茶”是福建省历史名茶之一,从明万历年间开山种茶至今达400多年,茶质驰名,饮誉不衰,与“坦洋功夫”、“白琳功夫”齐名,在闽东茶业的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据《周宁县志》等史料记载,明朝万历8年(1580年),官司村原是苍翠绿林地,距十五华里的浦源村民,迁住官司营管苍翠绿林的同时种植茶树。其茶树品种属有性原生群种,灌木状、树姿半披张、叶面隆起、叶厚平均0.51毫米,质脆、浓绿,发芽期中等,氨基酸含量4.1%,茶多酚含量25.4%,产量高,抗逆性强。清光绪年间,周宁商人带“官司云雾茶”往福州做客,遇外国茶商,品饮后,感其品质优异而扬名。随后在周宁东洋溪(指浦源、狮城、七步等地)二十华里的范围内开设“广源泰号”等二十余家茶行(精制坊),加工“官司云雾茶”。民国35—38年周宁茶商林端惜为了独揽“官司云雾茶”经销,春节前即预付定金,每到来年春季就派人到产地以高于其它茶叶四元大洋的价格收购茶青。生产加工“官司云雾茶”,运售福州协和裕亨等茶庄,再销往海外,每担价值黄金一两四钱,高于临县茶价二至四成。当时盛产“官司云雾茶”名村称“金渡头、银进登、铜桃岭、铁那坑”,称茶山为“金山银世界”,称茶树是“摇钱树”。采茶季节家无闲人,茶山热闹翻腾,山歌和唱,如“清明时节茶吐芽,大男小女上茶山,株株采来片片香,精制名茶换龙番”。

“官司云雾茶”是我省历史名茶之一,清代中期开始种植,因其产地在闽东高山周宁浦源官司村而得名。1946年,“官司云雾茶”获得巴拿马博览会银奖,与“坦洋工夫”、“福鼎白茶”、“白琳工夫”齐名,在闽东茶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长期以来,“官司云雾茶”基本上是手工制作,规模小、产量低,再加上“官司”、“官思”等各种品牌繁多,致使“官司云雾茶”处在对内无法实行统一规范,对外则无法跻身名茶行列的尴尬处境。为实现茶叶品牌整合、加强行业管理,更好地造福广大茶农,周宁县工商局把整合品牌和规范管理列入全局中心工作,并在市工商局商标广告科的业务指导下,集思广益,以“官司云雾茶”为名于2010年启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程序,于今年6月14日申注成功,实现了周宁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零的突破,同时也成为宁德市继“坦洋工夫”之后第二个以村级地名命名的地标。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