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拉萨大麦超市特产 青藏特产店简介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拉萨大麦超市特产 青藏特产店简介更新时间:2024-05-18 16:53:32

一. 西藏 拉萨 当雄县 藏牛羊肉

藏族人民主要以食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众所周知牛羊肉热量很高,这有助于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们抵御寒冷。有趣的是藏族人民有食生肉的习惯,若到一些牧民或农区家中,你会看到挂到屋内或帐篷内的风干的牛羊肉,你若去这些人家作客,主人会拿出风干的牛羊肉叫你品尝,这种风味只有在高原才能品尝得到。风干肉往往是在每年的十二月底做,这时气温都在零度以下。通常将牛、羊肉切成条状,也有的抹上盐和一些野生的佐料,挂在通风、阴凉的地主,让其冰冻风干,既去水分,又保持鲜味。第二年春季即可食用,口感酥脆、味道鲜美。( 拉萨)

二. 西藏 拉萨 曲水县 吹肺

吹肺

吹肺用新鲜猪肺从喉头吹气,边吹边用手拍打猪肺,使之扩张,再将适量的食盐、草果粉、辣椒面和蒜泥用温开水调成乳状,用汤匙从喉头灌入肺内,边灌、边抖、边吹气,边拍打,约需重复5-6次方能灌满。

用麻线扎紧喉管,挂在火塘高处干燥,2-3月后即可食用。

特点:

味香鲜,食而不腻,凉爽开胃,是极好的凉菜。随食随取,可保存约1年之久。

三. 西藏 拉萨 达孜区 藏族茶

茶叶深受藏族人民的热爱,有“酷爱饮茶的民族”一说。鱼儿离不开水,藏胞离不开茶,就是藏民族与茶不可分离的渊源的真实写照,更表明了饮茶在藏胞生活中的特殊地位。茶在西藏被加工成许多不同的品种,最常见的有酥油茶、甜茶和清茶。在世界屋脊上,无论您是饥肠辘辘、还是精疲力竭,只要您喝上一碗酥油茶,就会浑身增添力量,顷刻间变得精力充沛、干劲备增,尤其在那狂风怒吼,滴水成冰的大冬天,喝上几杯酥油茶,便觉得全身温暖无比,再冷的日子也能熬过。有人甚至说,当您身体欠佳,卧床不起时,喝上一碗浓茶,便能解毒疗疾,消病去邪。从海拔低的地方登上高原后,常常被那利刃般的寒风刮得肌肤绽开,脸皮皲裂,或许还会被严重的缺氧折磨得头晕、气急、心慌和呕吐,每逢此景,藏族同胞会劝您喝上几杯酥油茶,一切不良反应会逐渐消失。由此可见,酥油茶的奇妙之处。

藏族一般用大茶和砖茶,安多藏区多饮大茶,对产自湖南益阳的砖茶也受欢迎。砖茶为长方体,重量不等,有的达两公斤左右,其最大特点是宜长途运输,便于携带。验其优劣时,看其表面的粗细和薄厚坚硬程度,细而硬则为优质;其次看中间闪烁金色蕾花之多少。煮茶时,先在壶中加入冷水,投入适量茶叶加盖烧开,然后小火慢熬。茶水呈深褐色、入口涩而不苦为最佳。“茶无盐,水一般”,所以绝大部分藏区喝茶时要加入适量盐。此为清茶,是最普通的一种。另有几种别致的煮法,第一种,煮茶时还加入草果、姜片、花椒等一起熬煮。此茶治伤风头痛,味道鲜美可口。第二种是将一种带有药味、细嫩的草叶(形似柳叶),炒成黄色,加入茶汁中久煮,俗称“荩芥茶”,有治伤风头痛之功效。第三种是奶茶,将鲜奶加入已煮好的茶汁中加热即可,其茶味鲜中带甜,可补充人体之营养。第四种是在茶汁中加入红糖,该茶对产妇有很好的治疗保养作用。还有就是最具代表性的酥油茶了。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的粗制奶油。本来油水很难结合,但藏民族创造性地用反复搅制方法令其二者水乳交融,从而使高原地区有了最佳饮品。它那诱人的香味,入口滑润的感觉,不但藏族喜爱,也使许多喝过的人赞不绝口。

四. 西藏 拉萨 尼木县 吞弥藏香

吞弥藏香采用纯天然无污染的青藏高原特有的三十余种藏药独特配方、精心制作而成。

吞弥藏香促进人体在休息时进入深睡眠,预防流感、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手足口病、瘟疫等缓解紧张情绪,平复心情,有助睡眠;缓解关节疼痛,缓解神经性头痛,

调节身体内循环,促进体内调和能力,增强免疫能力,长期使用能达到改善皮肤状况的功效。

五. 西藏 拉萨 达孜区 酥油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而来。传统的做法是:将奶汁倒入叫做"雪董"的特制大桶里,用力上下搅拌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表面便浮出一层淡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冷却后便成酥油。酥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藏族群众(特别是牧区群众)日常的热量除了肉外,便靠从酥油中摄取了。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打酥油茶喝。逢年过节,人们炸果子"卡赛"也用酥油。酥油在藏民来说是用处繁多的,它既是砌茶做饭用的主要材料,即使入庙拜神,给神坛油灯添的香油,也是流质的酥油。

六. 甘肃省 金昌 永昌县 永昌啤酒大麦

永昌啤酒大麦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一、永昌啤酒大麦的历史渊源 大麦属禾本科一年生栽培谷物,古称“牟”,须根发达。颖果常呈现黄、绿、褐、紫、黑等复杂颜色。胚乳有粉质(淀粉)与角质(蛋白质),其比例随品种而异。大麦具有生育期短、早熟耐寒、丰产、抗旱、耐盐碱、抗逆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可在小麦等中生作物不能适应的北方边缘地带和高海拔地区种植,又因营养价值高,兼有食用、饲用、酿造等多种用途,因而在发达国家或干旱地区是发展最为迅速的谷物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寒地带和亚热带高山,来源于广泛生长于中东地区的穗轴易断的野生二棱大麦(H.spontaneum)或野生六棱大麦(H.agriocrithum)经人工选择而来。 大麦的栽培历史悠久,公元前7000~前6000年在中东就有栽培,公元前5000年传入西班牙,公元前3000年传入印度,随后传入我国。大麦在我国是很古老的作物,据考证,早在公元前2000年的象形文字以及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代表大麦的文字。公元前3世纪《吕氏春秋.任地篇》中有“孟夏之昔,杀三叶而获大麦”始正式有大麦一词。西汉以前我国各地均种植大麦,在黄河、长江流域和西北旱漠地区广为栽培。 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啤酒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麦成为啤酒生产必需的主要原料,是啤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直接关系到啤酒工业的发展。大麦容易发芽,酶系统完全,制成的啤酒别具特色。作为啤酒原料产业,大麦也由原来的在农业生产中处于不起眼的小杂粮地位,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大麦品种的选育和栽培也随着啤酒工业的发展而趋向于酿造用途。啤酒大麦的名称也随之而来。啤酒大麦在我县的种植正处于这个阶段,1986年,我县从甘肃省农科院引进啤酒大麦莫特B—23、莫特44、黑引瑞三个品种试种成功。进入90年代后,因这三个品种产量、抗逆性、商品率均不理想,被法瓦维特(匈84)所替代。之后,县委、县政府把啤酒大麦作为全县的重点特色产业来抓。1999 -2000年,县农技中心先后引进甘啤2号、甘啤3号、哈林顿、哈瑞特等品种,在啤酒大麦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年,我县啤酒大麦种植面积达到12.17万亩,较1999年增加5万亩,呈现出一个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其中,我县“金域”牌麦芽获2001年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被中国质量协会认定为“质量过硬品牌”优质麦芽。 2002年,由我县农业技术部门制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啤酒大麦生产技术规程》已经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颁布,作为地方标准在全省实施,2010年我县农业技术人员又对该标准进行了制修订,并经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颁布了《永昌县啤酒大麦生产技术规程》。2003年,我县被列为全国啤酒大麦种植标准化基地示范县。当年全县啤酒大麦种植面积27万亩,年产量达到15万吨。2010年我县又被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啤酒大麦)标准化生产基地。 二、现实状况 2007年,我县优质啤酒大麦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总产量达到20万吨以上, 占全国总产量的15%。全县农民人均来自啤酒大麦的收入达到930多元。而且啤酒大麦种植品种不断更新优化,品种以甘啤4号为主,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县内建有八一麦芽厂、烟台麦芽厂、金穗麦芽厂等麦芽加工企业9家,啤酒麦芽年加工能力达26万吨。我县已成为全国啤酒原料种植与国产麦芽生产加工第一县。我县生产的啤酒大麦籽粒饱满,千粒重、发芽率、浸出率高,某些理化指标明显优于国家标准和优级澳麦,是啤酒大麦的最优产区之一,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金域”、“河西走廊”、“宝源”、“绿洲源”、“乌牛”、“三强”等六个品牌的麦芽,以95%的优级率畅销全国18个省市,与“华润”、“青岛”、“燕京”等20多家大中型啤酒集团建立了稳定的购销关系,产品供不应求。

地域范围

永昌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东经101°04′至102°43′,北纬37°47′至38°39′。县境东西最长距离约144公里,南北最长距离为114.8公里,总面积为7439.27平方公里。东面与民勤县毗连;东南面与武威县的双城、洪祥、青林乡接壤;南面与武威县金山乡、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界;西南面与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相邻;西面与民乐县、山丹县毗邻,北面与金川区、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相靠。全县辖6镇4乡,总人口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万人,总面积为7439.27平方公里,可利用耕地93万亩。啤酒大麦是永昌县主要的特色产业之一。永昌啤酒大麦原产地域自然地理范围是:东经101°04′至102°43′,北纬37°47′至38°39′。永昌啤酒大麦原产地域范围行政区划包括:甘肃省永昌县城关镇、焦家庄乡、朱王堡镇、水源镇、六坝乡、东寨镇、新城子镇、红山窑乡、南坝乡、河西堡镇十个乡镇。面积18000公顷,年产量150000吨,总产值达4.5亿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永昌啤酒大麦籽粒饱满,外观淡黄色有光泽,有原大麦固有的香气,大小整齐,无病斑粒,无霉味和其它异味。 (2)独特内含成分:永昌啤酒大麦千粒重(以绝干计)45克左右,含水量≤10.2%,蛋白质含量13.2%,发芽率99%以上,符合GB/T7416-2008标准要求,达到了国家优质啤酒大麦质量标准。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永昌啤酒大麦的内在品质好、发芽率高,亩产达4000—5000公斤,完全能够满足工业化加工要求,是加工的优良品种。 (3)安全要求:永昌啤酒大麦产地环境按照NY/T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执行;产品质量达到DB62/T972—2002质量标准,符合啤酒大麦卫生新标准要求。生产全过程控制按照DB62/T189-2010规程进行。加工、包装、储运。

七. 西藏 拉萨 墨竹工卡县 腐奶渣粥

腐奶渣粥是西藏的特色小吃,腐烂的奶渣晒干后称腐奶渣。搅动骨汤,徐徐加入面粉,成粥状后,加入腐奶渣、牛(羊)肉丝。辣椒等佐料,煮熟后食用。

八. 西藏 拉萨 尼木县 尼木藏香

尼木藏香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尼木藏香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尼木藏香,是指西藏自治区尼木县生产的藏香,尼木县的藏香制作历史悠久,以其在制作过程中不伤害生物和独特的原料配方而深受广大群众青睐,是全西藏最著名的藏香源产地之一,尼木藏香不仅可用于佛事活动,而且还具有杀灭细菌、驱除污浊之气、预防感冒等流行性疾病、增强睡眠等独特的医疗功效,对人体有百利而无害。其制作技艺为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藏香采用纯天然无污染的青藏高原特有的三十余种藏草药,不仅可用于佛事活动,而且还具有杀灭细菌、驱除污浊之气、预防感冒等流行性疾病、增强睡眠等独特的医疗功效,对人体有百利而无害。尼木藏香作为藏医药学的一个分支,其独特的医疗功效早已被藏族人民所熟悉和深知,是雪域高原屹然绽放的深含藏民族文化底蕴的奇葩。

尼木县吞巴乡是藏文创始人吞弥桑布扎的故乡,该乡生产藏香技术 图3:尼木藏香制作工序:制作泥砖

[3]就是由吞弥桑布扎于公元七世纪时所传授。尼木香被誉为西藏第一圣香。其配方秘而不宣,据说有30多种藏药配制而成,制作过程漫长且严谨。吞巴村作为吞弥桑布扎的故乡,更是尼木圣香的手工生产地,这里的村民得到了吞弥桑布扎的真传,在制作藏香的程序上一丝不苟。

制作藏香的原材料和制作工序要求极其苛刻。由于藏香最主要的用途是用在宗教礼仪上,所以在制作过程中要求一切都要以圣洁为主,否则会被视为是对神灵的不敬。传统的藏香原材料繁多而复杂,一般是柏树树干为主料,再以藏红花、麝香、白檀香、红檀香、紫檀香、沉香、豆蔻、穿山甲、甘菘、冰片、没药等几十种香料按适当比例配合主料搓揉而成。据了解,用于制作藏香的主料柏树干,在吞巴村这样高海拔的地方并不生长,村民都要从400多公里外的林芝县运过来了,而制作藏香的部分辅料甚至要从印度引进。

吞弥·桑布扎发明了藏文后,又根据西藏的地域特点,把在印度所学的熏香技术进行改进,发明了藏香。有一天,吞弥·桑布扎在吞曲河边看到水车的叶轮会伤到水里的鱼,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在河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鱼儿不得入内。从此,吞曲河里再也没有鱼的踪影。当地的人说,河水也化验过,没有什么异常,不知为什么就是没有鱼。[6]非遗信息尼木县作为藏香的主产区,和原产区,其制作技艺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具体信息是:
遗产级别: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批准序号:924
遗产编号:Ⅷ-141
项目名称:藏香制作技艺
申报单位:西藏自治区尼木县、墨竹工卡县
批准文号:国发〔2008〕19号
批准时间:2008年6月7日。

九. 江苏省 镇江市 丹阳 丹阳大麦粥

丹阳大麦粥是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的。丹阳市大麦粥具有平胃止渴、消渴除热、益气调中、化谷食之功效。

大麦粥绝对是丹阳的一大特色。在丹阳家家户户都有喝大麦粥的习惯,特别是夏天,来两碗冷大麦粥,比喝其他饮料不知要强多少倍。这绝不是吹牛。丹阳是江苏镇江境内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大麦粥倒的确是当地的一大特色,几乎每家每户的早餐桌上都少不了。这大麦粥的熬制还颇为讲究。大麦粉是用大麦或元麦磨成,熬粥时,取一碗清水,加入两小勺大麦粉调匀,当白粥煮开时,一边用勺搅伴,一边缓缓注入。再用刀切少许食用碱撒在粥中,用来提炼香味,当粥色微微泛黄时,便可食用了。开锅后,那叫一个香啊,真是令人食欲大增。若是再配上当地香甜爽脆的萝卜干,那可真是美得不行了!

大麦粥做法:原料为大米若干、大麦粉、食用碱;制作:将大米熬煮成粥,要稀一点,将大麦粉和食用碱加水勾兑混合,然后将混合液倒入稀粥内,煮开即可。

十.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兴和县 兴和大麦

兴和大麦

乌兰察布市年产大麦2800万公斤,千粒重45克,大麦含有钙、磷、等多种元素,大麦米制成的“麦片粥”是高营养品保健食品,所生产的大麦芽是酿酒、制曲的上乘原料,各项指标均达部颁二级标准,畅销全国各地。

推荐特产